大学物理光学第一章答案PPT课件_第1页
大学物理光学第一章答案PPT课件_第2页
大学物理光学第一章答案PPT课件_第3页
大学物理光学第一章答案PPT课件_第4页
大学物理光学第一章答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几何光学基本定律1如图所示为一种液面激光控制仪,当液面升降时,反射光斑移动,为不同部位的光电转换元件所接收,变成电讯号输入控制系如图所示为一种液面激光控制仪,当液面升降时,反射光斑移动,为不同部位的光电转换元件所接收,变成电讯号输入控制系统,试计算液面升高统,试计算液面升高h时反射光斑移动的距离时反射光斑移动的距离s。 解:按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于附图,则由图可得反射光线的位移量为 又 于是得5试证明:当一条光线通过平行平面玻璃板时,出射光线方向不变,但产生侧向平移,当入射角试证明:当一条光线通过平行平面玻璃板时,出射光线方向不变,但产生侧向平移

2、,当入射角 很小时,位移为很小时,位移为 式中式中n为玻璃板的折射率为玻璃板的折射率 ,t为其厚度。为其厚度。 解:对平行平板上下表面分别两次运用折射定律,并考虑到平板上下是同一介质,便可证明最后出射光线与当初入射光线的方向一致,入附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课的侧向位移量为 1212cos sin(sin)cosiitii1i11nxitn1212122sinsincoscos sincostxABiiiiiii()=()sin2()2sOBOOi coshOOi2sinshi 折射定律有 所以 在 1的条件下,取小角近似 于是有12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两条平行线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两条平行线1和和

3、2,光线,光线2射到水和平行平板玻璃的分界面上。射到水和平行平板玻璃的分界面上。(1)两光线射到空气中是否还平行?)两光线射到空气中是否还平行?(2)如果光线)如果光线1发生全反射,光线发生全反射,光线2能否进入空气?能否进入空气? 解: 我们先推到一下光线经过几个平行界面的多层媒质时出射光线的方向。 因为界面都是平行的,所以光线在同一媒质中上界面的的折射角与下界面的入射角相等,如下图所示:21ii12sinsinini112cossin (1)cosixtini11nxitn1112sin,coscos1iiii 由折射定律有 以此类推得由此可见,最后出射光线的方向只与当初入射方向及两边介质

4、的折射率有关。(1)由上面结论可知本题光线1和2射到空气中仍保持平行。(2)如图所示,当 时,也有 ,所以光线1发生全反射时,光线2也不能进入空气,光线2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2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 5拖着棒的一端在水中以速度拖着棒的一端在水中以速度 移动,移动, 比水波的速度比水波的速度 为大,用惠更斯作图法证明:在水中出现一圆锥形波前,其半顶角为大,用惠更斯作图法证明:在水中出现一圆锥形波前,其半顶角 由下由下式给出,式给出,船后的弓形波,超管速飞机在空气中产生的冲击波,都是这样产生的。船后的弓形波,超管速飞机在空气中产生的冲击波,都是这样产生的。 证明: 由于棒对水的撞击(压

5、缩),使棒端沿途各点先后成为水波源。如附图所示,设棒端在水中依次经过 点,则当棒端到达 点时, 发出的水波面分别是半径为 , , 的球面。作这些球面的包络面,即为宏观波面(总扰动的水波面)。设总扰动的水波面与次波面分别相切与 各点,则即宏观波面是以端点 为顶点的锥面,成为“马赫锥”,锥角大小由 确定。0290i 1212sinsinniin2132133sinsinsinnniiinn1111sinsinsinkkkkknniiinn0190i vsinuvvvu123,.nA A AAnA123,.A A A1nA Auv2nA Auv3.nA Auvsinuv123,.C C CnA331

6、122123.nnnACACA CuvA AA AA A3费马原理费马原理2证明图证明图2-3中光线中光线 , , , . 的光程相等的光程相等。分析:本题就是证明折射光束是等光程的。我们任取其中两条,即证下面图中的证明:如图,由次波源 向光线 作垂线,垂足标为 显然 再比较 , 两段的光程,在直角三角形 和 中,有由折射定律可知于是 所以光程是相等的 。同理可证其他的折射光束都是等光程的 。 11AD222A B D333A B DnnA B111222()()L AB DL A B D1B2D2211D DB D211A B22B D112A B B212D B B11112sinA BB

7、 Bi112111()sinL A BB B ni22122sinB DB Bi221222()sinL B DB B ni1122sinsinnini1122()()L A BL B D111111111211()L A B Dn A An A Bn B D222122222222()L A B Dn A Bn B Dn D D 4成像1以一节例题以一节例题2所用的光线追迹法证明图所用的光线追迹法证明图4-6中中 和和 是一对共轭点是一对共轭点。证明:如图,设球面半径为R,物像方折射率分别为 , ,按我们的符号法则, 由顶点A算其起的距离 , , 由球心算起的距离 , ,于是在 和 中分别应

8、用正弦定理,则有解得又根据折射定律 以及角度关系进一步得到由此可见,只在 的特殊情况下有此时 位置与出射角u无关,使 , 成为宽光束严格成像的一对共轭点。QQnnAQSAQS ACR 0CQS0CQS 0()SSR 0SSRCMQCMQ0sinsinuRRiSSR0sin sin uRRiSSR0sinsiniSRu 0sin sin iSRu sinsinninu ( )uuii0 sin sinniSRnu 00sin sinsin() sin()inuSRSuiinuii 0nSRn 0nSRnuiQQQ5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3凹面镜的半径为凹面镜的半径为40cm,物体放

9、在何处成放大两倍的实像?放在何处成放大两倍的虚像?,物体放在何处成放大两倍的实像?放在何处成放大两倍的虚像? 解:实物形成两倍实像时,球面反射镜的横向放大率 ,实物形成两倍虚像时 。联立反射镜物像距公式及横向放大率公式解得按题意, , , ,代入,分别算出即物体影分别置于凹面镜前30cm和10cm 处。6按以约定的正负号法则(按以约定的正负号法则()()()()()()()()()等,标示出下列各图中的物距)等,标示出下列各图中的物距 , ,曲率半径,曲率半径 ,光线倾角,光线倾角 , 的绝对值。比较各图中折射率的绝对值。比较各图中折射率 , 的大小,指明各图中物,像的虚实。的大小,指明各图中

10、物,像的虚实。 解:结果示于图(b)(c)(d)(e)中。 112ssr sVs 12VsrV40rcm 12V 22V 130scm 210scm 12V 22V ssruunn(b) ,实物,实像(c) ,虚物,实像(d) ,实物,虚像(e) ,虚物,虚像8若空气中一均匀球形透明体能讲平行光束会聚于其背面的顶点上,此透明体的折射率应等于多少?若空气中一均匀球形透明体能讲平行光束会聚于其背面的顶点上,此透明体的折射率应等于多少? 解:由球面折射成像的焦距公式得按题意 , ,代入上式得即此透明体的折射率二倍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nnnnnnnnnrfnnf nnfr2fr1n 2222rnnnr

11、r9如图,一平行平面玻璃板的折射率为如图,一平行平面玻璃板的折射率为 ,厚度为,厚度为 ,点光源,点光源 发出的傍轴光束(即接近于正入射的光束)经上表面反射,成像发出的傍轴光束(即接近于正入射的光束)经上表面反射,成像于于 ;穿过上表面后在下表面反射,再从上表面折射的光束成像于;穿过上表面后在下表面反射,再从上表面折射的光束成像于 。证明。证明 与与 间的距离为间的距离为 。 证明: 是由 经上表面A反射成像所得。 是 经A面折射三次成像所得(如图)。先计算 的位置,设 离A面的距离为 , 第一次经A面折射成像有 解得: 即像 在A面上方距A面 处,距离B面 。第二次经B面反射成像 ,按镜像对

12、称知道像 在B面下方距B面 处,距A面 。第三次再经A面折射成像 解得:即像 在A面下方距A面 处。 经A面反射成像 在A面下方 处,所以 , 间的距离为11根据费马原理推导傍轴条件下球面反射成像公式(根据费马原理推导傍轴条件下球面反射成像公式(5.19) 证明:任选一点M,则根据几何关系,用s, s和r表示(L1)。 nQ1Qh2Q1Q2hn2Q2Q1Q1QQ2Q110nnss111nssnsn 1ns1()nsh12nsh3310nss312snsh3312()shsshn 12hsn1122hhsssnn Q2QQQ2Q1()nsh2QQ1Q1s1Q2Q1sn_1()()QMQLnQMn

13、MQ_2()()QAQLn QAn AQnsns( , )x h222()()(2)hrrxxrx _222()2 ()QMsxhsx sr_222( )2 ( )MQsxhsx sr利用展开式 近似处理,简化计算。 根据费马原理,知物像之间具有等光程性,其数学表达式为:从而可得 6薄透镜薄透镜1某透镜用某透镜用n=1.50的玻璃制成,它在空气中的焦距为的玻璃制成,它在空气中的焦距为10.0cm,它在水中的焦距为多少,它在水中的焦距为多少?(水的折射率为水的折射率为4/3)。 解:设薄透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物像方(同一介质)的折射率为 ,则薄透镜的焦距公式应当为: 如设该透镜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

14、焦距分别为 , ,按上式有 则 112xx 22()2 ()()x srQMsx srss1-_22()2 ( )()x srMQsx srss1-_122()()()()x srx srLnQMnMQnsnsss1-1-12()()LL22()()()()x srx srnsnsnsnsss1-1-()( )0srsrss112 ssr Ln0n012111(1)()Lfnnrr2101(1)LLfnnfn211.50 131.50 14ff1(10.0)f 1440fcm2f1f3用一曲率半径为用一曲率半径为20cm的球面玻璃和一平玻璃粘合成空气透镜,将其浸入水中(见图),设玻璃壁厚可忽略

15、,水和空气的折射的球面玻璃和一平玻璃粘合成空气透镜,将其浸入水中(见图),设玻璃壁厚可忽略,水和空气的折射率分别为率分别为4/3和和1,求此透镜的焦距,求此透镜的焦距f。此透镜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此透镜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 解:以 , , , 代入薄透镜焦距公式 算出该空气薄透镜(置于水中)的焦距为 f= - 80cm ,它是发散透镜。8屏幕放在距物屏幕放在距物100cm远,二者之间放一凸透镜。当前后移动透镜时,我们发现透镜有两个位置可以使物成像在屏幕上,测得远,二者之间放一凸透镜。当前后移动透镜时,我们发现透镜有两个位置可以使物成像在屏幕上,测得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为

16、20.0cm,求,求(1)这两个位置到幕的距离和透镜的焦距;)这两个位置到幕的距离和透镜的焦距;(2)两个像的横向放大率。)两个像的横向放大率。 解:在物像距离(大于4倍焦距)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证明,两次成像的物像距满足对易关系,即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正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第一次成像的像距正是第二次成像的物距。这个结论也可以由高斯公式求得。令 ,应用高斯公式 得:解出 即由此可见,两次物距差为已知 , ,于是透镜焦距两次像距分别为1Ln 043n 120rcm2r 012111(1)()Lfnnrrlss111ssf20slslf242lllfs2142lllfs2242lllf

17、s11sls 22sls 2124sssllf 100lcm20.0scm 22()24.04lsfcml 140scm260scm 横向放大率分别为 , 且有 10如图,如图, 和和 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 。前面放一小物,移动屏幕到。前面放一小物,移动屏幕到 后后20cm的的 处接到像。现将凹透镜处接到像。现将凹透镜 撤去,将屏移前撤去,将屏移前5cm至至 处,重新接收到像。求凹透镜处,重新接收到像。求凹透镜 的焦距。的焦距。 解:按题意无凹透镜时所成的实像正是凹透镜引入后的虚物,此时对凹透镜来说,物距 ,像距 。由高斯公式解得凹透镜焦距 。11(2班)一光学系统由一焦距为班

18、)一光学系统由一焦距为5.0cm的会聚透镜的会聚透镜 和一焦距为和一焦距为10.0cm的发散透镜的发散透镜 组成,组成, 在在 之右之右5.0cm。在。在 之左之左10.0cm处置一小物,求经此光学系统后所成的像的位置和横向放大率。用作图法验证计算结果。处置一小物,求经此光学系统后所成的像的位置和横向放大率。用作图法验证计算结果。 解:这是两次成像问题,设对 的物距,像距分别为 , ,对 的物距,像距分别为 , ,并注意到 , 是 在 右方的距离。把数据代入高斯公式得解得并有所以经此光学系统像成在 之右10.0cm。横向放大率分别为总放大率为作图法验证如附图所示。 7理想光具组理论理想光具组理

19、论3如图所示,已知光具组的主面和焦点,用作图法求各图中如图所示,已知光具组的主面和焦点,用作图法求各图中 Q 的像(入射线从左到右)。的像(入射线从左到右)。解:如右图所示:22232sVs 121VV 11123sVs 1L2L1S2S2L2L2L111ssf(205)15scm 20scm60fcm 1L2L2L1L1L1L1S1S2L2S2S21()SSd d2L1L111110.05.0S21111()10.0SSd5.0d 110.0Scm210.0Scm25.0Scm 2L11110.01.010.0SVS 22210.02.05.0SVS 122.0VVV 4附图所示的联合光具组中,已知光具组附图所示的联合光具组中,已知光具组的主面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