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特色平衡疗法(精)_第1页
颈椎病中医特色平衡疗法(精)_第2页
颈椎病中医特色平衡疗法(精)_第3页
颈椎病中医特色平衡疗法(精)_第4页
颈椎病中医特色平衡疗法(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颈椎病中医特色平衡疗法第一章颈椎病的现状颈椎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要远远大丁腰椎病。根据1992年资料统计,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平均为7.3%,说明当时全国就有将近1亿颈椎病患者。在中老年人中,尤其是4060岁的年龄组,发病率占80%左右。第二章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中医学关丁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丁痹症”、项强”、颈筋急”、痉证”、痿证”、颈肩痈”、头痈”、眩晕等条目下。这些疾病的论述与现代颈椎病的病因,症状描述较为相似。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已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诸风掉弦,皆届丁肝”。至随代;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唐代的仙授理伤续继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亦可产生痹症。金

2、元时期,儒门事亲论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也可致痹。第三章中医颈椎病的病因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届丁痹证”、痰饮”、内伤”、劳伤”等病证。颈椎病的病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包括风寒湿邪、慢性劳损、咽喉部、颈部感染等因素。内因主要正虚邪实导致气血失调、脏腑不和。根据颈椎病的病理病因,我将颈椎病性病归纳丁6句话:风寒外袭,劳伤骨络,气血失和,疾瘀交阻,脾虚肾亏,脏腑失常。3.1风寒湿邪。风寒湿三气乘虚而入合而为痹。痹症是指病邪阻闭而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疼痈、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及闭塞不通,痹而不仁之意,杂病源流

3、犀烛诸痹流散,故久而为痹”。依其病变部位有肢体痹(三痹、历节、肩痈等、五体痹(血痹、皮痹、肌痹、筋痹、骨痹、五脏痹(心、肝、脾、肺、肾痹之分。据其病理特点有行痹、着痹、痈痹、热痹之异。风寒湿邪容易侵袭颈项部,因头部是诸阳会汇之处,颈项部为脑髓之门户,除手厥阴心包经和带脉外,几乎所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都由此通过,颈项部经络分布最密集,是联系全身脏腑的一个枢纽。当人体抗病力下降时,风寒湿邪便乘虚而入,客丁经络,令人振寒,头痈身重恶寒。风从上受,风寒伤上,往往侵犯太阳经,致卫外不固,营卫失和,出现恶风怕冷、出汗、颈项强痈、腰背酸楚,四肢关节疼痈等症状;风寒湿三合而痹,风气胜者为行痹,上下左右无常留;

4、寒胜者为痈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如影响督脉,便项背挛急,疼痈加剧,头项转动受限。病久至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可出现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重者不能行走,肌肉萎缩、瘫痪。3.2慢性劳损。颈背腰位丁人体承上启下之要纽,四肢的运动要靠脊柱的正常活动才能产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素问经脉别论、持重远行,汗出肾、疾走恐惧,汗出丁肝,摇体劳苦,汗出丁脾。”说明劳伤可影响脏腑的功能。局部的肢体产生疲劳性损伤,可致气血失和,阴气虚衰不足,卫阳不固,媵理不密,气血凝滞而为痹形成创造了致病基础。痹阻遂致气血瘀滞,血脉不通,久

5、之失养,筋脉不荣亦加重了局部病证,形成痰瘀互结。由丁积劳成疾的损伤,多伤及人身之气,积渐而使机体渐衰元气损伤,为虚证。元气虚损,可使经脉之气不能荣养筋脉,故可见肩背酸痈、疲乏无力、动作无力等症状。3.3气血失调,脏腑失常。人到中老年,气血常不足,脏腑功能减低。颈椎病变,可使脉道受阻,心血不能上行头面,脑失所养,可致头晕目眩。气血不足、脏腑失常、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引发颈椎病,出现项背强硬、疼痈、转侧不利。病变日久,乂可耗伤心的气血,致胸痈闷胀。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颈椎骨节连接松弛失稳,出现肢体麻木,手足震颔,屈伸不利。肾气虚衰,颈椎失养,则骨质疏松、椎问盘退变而出现临床症状。现代流行病学的调查证

6、实,颈椎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30岁以下的人群颈椎病患病率很小;40岁以上则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患病率达20%以上;5059岁年龄组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42%;65岁以上则为100%。说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病变,则引起颈椎病变。颈椎病使经络失畅,血脉闭阻,可致脏腑功能失常。第四章颈椎病的辩证施治1颈型颈椎病中医辩证 风寒痹阻型:症见颈项部疼痈、板滞、肌肉痉挛,甚至僵硬,转颈困难,同时伴头痈、出汗或无汗,全身怕冷、双手无力、屈伸不利,全身发紧或肌肤麻木、四肢麻木酸痈、舌质淡、脉浮缓或紧。证候分析:感受外感风寒后,致经络阻塞,气血失和而为病。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上行巅顶,循项背,故颈项肩背疼痈

7、。外邪痹阻经络、气血不畅故见四肢酸痈麻木。治则:祛风散寒,通络和营解肌。 痰瘀化火型:症见颈项板滞、疼痈、僵硬,同时伴有咽喉部疼痈。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当咽部及颈部有急慢性炎症时,易诱发颈椎病的症状出现,或使症状加重。另一方面颈椎病也因颈椎失稳,小关节错位,直接或间接剌激、压迫交感神经,使其功能发生异常。其次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剌激咽部而引起慢性咽炎。证候分析:营卫失和、气滞血瘀以后、痰瘀互结、郁而化火。痰湿闭阻活阳则头晕,痰瘀交阻、经络不通则症见头颈项疼痈。痰郁化火,上蒸丁咽喉,则见咽痈。治则:益气和营、活血通、活热养阴利咽。2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辩证 气血瘀滞型血瘀偏重型:症见头、颈、

8、肩、背及肢体疼痈,麻木,其痈多为剌痈,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全身恶风寒、肌肉酸。苔薄白腻、舌质紫、脉弦紧。症候分析:风寒外伤、劳损致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机不利、经络闭阻,不通则痈”故见头颈项痈如剌、舌质紫、脉弦。治则:祛瘀通络、宣痹止痈。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血瘀滞气血偏重型:颈项及肩臂疼痈,以麻木为主,伴头晕、眼花、失眠、健忘、胸闷、胸痈、精神烦、肌肤干燥不泽,面色不华,倦怠少气,舌质紫暗,脉弦细或细涩。辩证:气虚血瘀,筋脉失养。治则: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脾肾亏虚型:症见患侧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肩颈臂疼痈麻木,或上肢沉重无力,麻木

9、,肌肉萎缩,手指屈伸不利,指端麻木,胸闷,或头目昏花,倦怠乏力,纳呆。舌质暗,脉沉细。辩证:脾肾亏虚,气血失和。治法:补益气血、调补脾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3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辩证: 痰湿中阻型:颈项肩疼痈,以头晕为主,转动头颈时症状加重甚至猝倒为特点,伴胸脂痞闷,头重如蒙,泛泛欲呕,四肢乏力,胃纳不佳。严重者有昏厥猝倒史。舌质淡苔白腻厚,脉滞滑。辩证:脾失健运,疾湿中阻。治法:健脾燥,熄风化痰,行气开郁。方用:涤痰汤加减。 痰瘀互结型:头、颈、肩、背及肢体疼痈、麻木、其痈多为剌痈,手部肌肉萎缩,伴头晕、眼花、头昏、眩晕、头重如衰、心悸、恶心呕吐、胸闷肋胀,胃脂胀满。舌质偏暗或

10、有紫斑,苔腻,脉细弦。辩证:痰瘀阻络、气滞血瘀。治则:祛痰化湿,散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痰上拢型:头晕、头痈、颈项疼痈、肢体麻木伴虚烦不眼,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舌淡苔薄黄腻,脉细滑。辩证:胆虚痰热,风痰内扰。治则: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活胆。方用:温胆汤。4交感型颈椎病中医辩证 肝阳偏亢型:颈项疼痈、头痈眩晕、血压增高、耳鸣目涩、多梦失听力下降。有部分病人可有半边脸发热,面部出汗异常,严重者可有昏厥猝倒。舌红、脉弦细。辩证:阴津亏虚,肝阳偏亢治则:养阴补肾,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精血亏虚型:颈肩背疼痈、肢体麻木无力、头晕耳鸣、手足不温、畏寒自汗。耳部疼痈

11、、失听、视物模糊;血压偏低、神疲乏力,少言懒动,舌红,苔薄,脉细。辩证:阳气不足,精血亏虚。治则:温阳益气,养血填精。方用:补中益气汤合虎潜丸加减。 痰湿阻络型:症见颈项板滞疼痈,头晕头重如裹,胃脂不适,身重乏力,胸闷痞满伴恶心泛泛欲吐,四肢乏力,舌苔腻厚,脉滑濡。辩证:脾胃湿困、痰湿阻络。治则:健脾化湿,活血通络。方用:香砂六启丸加减。 气滞血血瘀型:颈项强滞引起及胸肋、季肋、胃腕疼痈,有时其痈为窜痈,其痈多为剌痈,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有的肢体无力、关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眼、健忘、皮肤枯燥,舌质暗,脉多弦细。辩证:气滞血瘀,经络痹阻。治则:活血化瘀,祛瘀通络。

12、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5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多见丁4060岁患者,有20%的患者有外伤史,发病缓慢。中医辩证: 肝肾亏虚型:多见丁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下肢筋脉拘急,行动不利,两下肢乏力,容易跌跤,持物落下,肢体麻木、双下肢乏力、步态不稳、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口干便燥、舌淡、苔薄、脉沉细。辩证:肝肾亏虚,血筋失养。治则:柔肝养血,填精补肾。方用:左归丸或健步虎潜丸加减。 肾虚痰浊型(痿证:多见丁脊髓型颈椎病的后期,患者为颈项腰膝酸软。四肢不举、筋脉弛缓、肌肉萎缩,下肢萎废,肋力下降,部分患者有阳痿,小便滴沥不禁,语言含糊不利。或泛恶胸闷,苔薄腻或腻,舌质淡体胖,脉细滑。辩证:肾精

13、亏虚,痰浊内阻。治则:补益肾精,化痰活上。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脾胃气虚型:多见丁脊髓型颈椎病的后期,症见肌肉萎缩,抬头困难。严重的患者,每天抬头仅为数小时;神被纳呆,大便浦薄,关节不利而呈僵硬,肌力下降。舌淡,苔薄白。辩证:脾胃两虚,肌肉失养。治则:健脾益胃,益气和营。方用:人参荣养汤加减。第五章颈椎病平衡疗法1药物调衡药物调衡主要根据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体征,运用中医的辩论、生物力学的原理,按照辩证的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外敷。1.1中药内服1.1.1中药内服调衡的原则:按照阴阳、气血、脏腑辩证的原则。在治疗中,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分析病情必须全面。1.2中药贴敷调衡1.2.1贴敷调衡的原则:谨守病机,各求其图。察病形、度病情、审四时。精选要穴,独取佳效。1.2.3贴敷调衡疗法:腾药:药膏:2牵引调衡2.1牵引调衡的方法。牵引调衡有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两种,颈椎病平衡疗法中的穴位调衡主要是我们根据中医经络的理论,生物力学原理,结合颈椎病的发病因素、病机而采用的穴位剌激来促使颈椎动、静力恢复平衡的一种方法。3.穴位调衡方法3.3.1枝川注射疗法,可使颈部肌肉痉挛、肌肉粘连的硬结缩小或消失,颈部不适的症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