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_第1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_第2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_第3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_第4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治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表1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治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得分表序号评价内容分数权重评价得分权重得分1总要求2治理者责任10010%3能源方针1005%4筹划10030%5实施与运行10030%6检杳10010%7治理评审1005%8能源绩效评价10010%总分100%注:1.90分含以上为优秀等级,70含至90分为通过等级,70分以下为不通过.2.根据能源治理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满足评价内容要求的,得总分值;虽开展相关工作但不完全满足评价内容要求的,在评分区间内适当评分;评价内容不适用的,该项得分按总分值计.表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治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那么体系要素评价

2、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根据本文件的要求建立能源治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根据文件1总要求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保证日常工作根据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的文件./2治理者责任100分权重:10%最高治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治理体系,并持续改良能源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1以正式文件形式作出支持能源治理体系的承诺,持续改良能源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并能提供相关证实材料;51.有正式文件,且有证实材料2文件或证实材料不充分3.无正式文件,且无证实材料5302确立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51 .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并宣传能源方针2 .无

3、能源方针502.1最高治理者50分3任命治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治理团队;51 .有正式任命文件,且明确责任任务2 .有止式任命文件,但未明确责任任务533.无正式任命文件04提供能源治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良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以到达能源绩效目标;51 .提供资源充分2 .提供一定资源3 .未提供所需资源53055确定能源治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51 .根据文件要求确定范围和边界,并且准确2 .确定边界,但不准确33.未确定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1已传达56采取有效举措在内部传达能源治理的重要性;52.采取举措,但传达不利33.未传

4、达07保证建立能源目标和指标;51.以正式文件明确能源目标、指标52.未明确能源目标、指标08保证能源绩效参数的适用性;1.以正式文件确定且适用552.以正式文件确定但不适用,或未明确09在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1.考虑,并有证实材料222.未考虑01.定期评价和报告310保证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和报告能源治理的结果;32.未实施,或未定期评价和报告011实施能源治理评审.51.定期实施治理评审52.未定期实施治理评审0最高治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水平的人担任治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和权限,治理者代表在能源治理体系中的责任和权限应包括:/1.治理体系得到了建立、实施、

5、保持和持522治理者代表1保证根据本文件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良能源治理体系;5续改良,有证实材料2.治理体系未得到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050分改良2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治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治理活动;1.明确了相关人员,并授予必要权限10102.未明确相关人员01.定期汇报绩效53向最高治理者报告能源绩效及能源治理体系绩效;52.未汇报绩效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4保证筹划有效的能源治理活动;51 .进行了有效筹划2 .未开展筹划活动505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治理相关的责任和权限;101 .规定并有效传达2 .未规定1006制定能够保证能源治理体系有

6、效限制和运行的准那么和方法;51 .制定了准那么方法并有效落实2 .制定准那么方法但未有效落实3 .未制定准那么方法5307培训和宣传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重要性;51.开展培训宣传活动2.未开展相关活动508取图治理者应指;E具有相应技术和水平的人担任治理者代表.51 .以正式文件形式任命治理者代表,且满足条件要求2 .以正式文件形式任命治理者代表,但不满足条件要求3 .未任命官理者代表5203能源方针100分权重:5%3能源方针100分最高治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保证其满足:/1能源方针阐述了为持续改良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20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 .局部满足标准要求3 .不能满足标准要求2

7、01002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201.适应2.不适应2003包括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保证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林;101.能够满足要求2.不能满足要求10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4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101.包括2.不包括1005为制定和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101.能提供2.未提供1006支持高效产品和效劳的采购,及改良能源绩效的设计;101.支持2.不支持1007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101.满足要求2.不满足要求1008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101.满足要求2.不满足要求1004策戈i

8、j100分权重:30%1组织应有能源治理体系建立、检查、改良全过程的筹划文件,且全面、可51.筹划文件符合要求5行;2.无筹划文件04.1总那么10分2筹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良能源绩效;31.与方针致2.与方针不一致303筹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21.包含2.不包含201.建立且有效21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2.建立但效果较差14.2法律法规及3.未建立0其他要求1.识别齐全310分2组织应充分识别能源治理体系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32.识别不齐全13.未识别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3组织应确定准那么和方法,以保

9、证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治理活动中,并保证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治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31 .确定了准那么和方法,且有效贯彻执行2 .确定了准那么和方法,未有效贯彻执行3 .未确定准那么和方法,未有效贯彻执行3104组织应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1.已定期评审2.未定期评审204.3能源评审30分1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那么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31 .有明确的方法学和准那么且形成文件2 .有明确的方法学和准那么但未形成文件3 .没有明确的方法学和准那么3102实施了能源评审,并形成记录;31 .评审结果有记录2 .评审结果无记录303能源评审包括基于测量

10、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51.全面识别和评价2 .局部识别和评价3 .未识别和评价5204能源评审包括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及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61.三项全面识别2 .局部识别3 .识别不合理6205能源评审包括识别改良能源绩效的时机,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101

11、 .充分识别并排序记录2 .局部识别并排序记录3 .未识别无记录10506组织应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31.定期评审2.未定期评审304.4能源基准10分1确立了能源基准,并记录;31.确立并记录2.未确立3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2能源基准确实立考虑了能源评审的结果并与能源利用特点相适应;31 .考虑且适应2 .考虑但不适应3 .未考虑3103确定的基准是否能够全面反映能源绩效;21 .全面反映2 .局部反映3 .不能反映2104是否认期以及当出现标准规定的情况时对基准进行调整.21.及时调整,并

12、记录2.未及时调整204.5能源绩效参数10分1识别能源绩效参数,且能源绩效参数能够全面测量能源绩效;41 .识别且能够全面测量能源绩效2 .识别但不能够全面测量能源绩效3 .未识别4202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31.记录且定期评审2.未记录303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拟.31 .已评审,且与能源基准进行了比拟2 .已评审,未与能源基准进行了比拟3 .未评审3104.6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治理实施方案30分1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61 .建立且全面覆盖、层次清楚2

13、 .建立但全面性、层次性缺乏3 .未建立6302能源目标和指标形成文件并明确时间进度要求;21 .形成文件、有时间进度2 .形成文件、无时间进度3 .未形成文件、无时间进度2103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目标保持致;21.与能源方针一致,能源指标与目标保持一致2.关联度不强2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4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1.考虑法律法规、主要能源、改良时机、其它因素4其他要求、主要能源使用以及改良能源绩效的时机.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422.考虑不全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n3.未考虑V

14、1.建立方案25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治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22.未建立方案01.完全涵盖106能源治理方案内容是否涵盖责任、方法和时间进度、验证能源绩效改良的102.涵盖不全4方法、验证结果的方法;3.不涵盖07能源治理头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JE期更新.1.形成文件、定期更新4402.不满足要求5实施与运行100分30%5.1总那么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筹划阶段产生的能源治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并提供头施记录.1.有相关文件且内容全面31与重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有节能相关的岗位水平说明书包含相应教32.有相关文件但内容不全面1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水平、水平评

15、价方法;3.无相关文件05.2水平、培训2查看重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资格、水平;1.具备水平2与意识20分22.不具备水平01.识别并记录完整33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治理体系运行限制有关的培训需求,32.识别但记录不完整1并有识别记录;3.未识别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4针对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31 .有培训方案且内容充分2 .有培训方案但内容不充分3 .无培训方案3105实施培训并保持适当的培训记录;21 .实施且记录完整2 .实施但记录不完整3 .未实施2106员工是否熟悉到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治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11.是2.否107员工是否熟悉到满足能源

16、治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责任和权限;11.是2.否108员工是否熟悉到改良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11.是2.否109员工是否熟悉到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奉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21.是2.否2010在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中,具备一名含以上能源治理师.21.具备2.不具备205.3信息交流10分1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治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41 .建立机制并有效沟通2 .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402查看内部沟通机制运行记录,员工为能源治理体系的改良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渠道通畅;21.有2.无203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开

17、展与能源方针、能源治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交流,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如果断定与外界进行交流,组织应制定外部交流的方法并实施.41.制定文件并实施2.未制文件405.4文件24分1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能源治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51.有文件2.无文件5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2能源治理体系文件是否包含能源治理体系的范围与边界;21.是2.否203能源治理体系文件是否包含能源方针;21.是2.否204能源治理体系文件是否包含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治理实施方案;21.是2.否205能源治理体系文件是否包含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包括程序文件、作业性文件

18、和记录;21.是2.否206能源治理体系文件是否包含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文件;21.是2.否207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发布、评审、更新、处置以及借阅得到负责人审批;21 .完全符合文件限制要求2 .局部符合文件限制要求3 .不符合文件限制要求2108文件的现行状态、更改、作废文件的保存和外来文件及其发放标识明确;21 .完全符合文件限制要求2 .局部符合文件限制要求3 .不符合文件限制要求2109将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发放至各使用部门;21 .完全符合文件限制要求2 .局部符合文件限制要求3 .不符合文件限制要求21010文件存放合理,易于检索.31 .完全符合文件限制要求2 .局部符合文件

19、限制要求3 .不符合文件限制要求3105.5运行限制24分1识别并筹划与重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目标、指标和能源治理实施方案一致;61.识别并筹划了相关活动2.没有识别和筹划60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2建立和设置重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那么、标准或程序;61 .建立和设置了相关准那么、标准或程序且全面合理2 建立和设置了相关准那么、标准或程序但不合理3 .未设置6303根据运行准那么运行和维护设施、过程、系统和设备,并提供运行限制记录;61 .提供运行限制记录且全面2 .运行限制记录不全3 .无运行限制记录6304对重要能源设施操作人员是否熟悉

20、限制准那么进行考核.61.开展了考核,并提供考核记录2.开展了考核,没有考核记录630Q土卫1用七#左5.6设计6分1组织在新建和改良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良的时机及运行限制;21.考虑2.未考虑202适当时,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纳入相关工程的标准、设计和采购活动中.41.纳入2.未纳入405.7能源效劳、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16分1采购要求中是否明确对能源绩效的评价要求;41.是2.否402是否建立和实施相关能效评价准那么和标准;41.是2.否403是否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标准,确立能源采购的方式、渠道和流程,准确计量能源数量和检验

21、能源质量,并形成记录;4是否124041.是2.否404是否认期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验证其有效性.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6检查100分10%6.1监视、测量与分析40分1组织应制定测量方案,测量方案应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41.制订方案且相适应2.未制定方案或不适应402组织应保证对其运行中的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能源绩效参数,能源治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比照评价;121 .对所有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分析2 .对局

22、部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分析3 .未监测分析12603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记录准确、清楚、完整;41 .保存记录且准确、清楚、完整2 .保存记录但有欠缺3 .未保存记录4204测量方式、方法是否适宜,是否采用与应用软件相连、能汇总数据和进行自动分析的完整的监视和测量系统;41.方法适宜并采用相关系统2方法适宜但未采用相关系统3方法不适宜且未采用相关系统4205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31.定期评审2.未定期评审306保证用于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并保存校准记录和采取其他方式以确立准确度和可重复性;31 .数据准确、可重现2 .数据不准确3041.按规定校准

23、,保持记录2.未按规定校准407调查能源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举措;41.调查并采取举措2 .调查未采取举措3 .未调查4208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21.保持记录2.未保持20规定分体系要素评价内容值评价标准评分区间1.定期评价且充分51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对与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52.定期评价但不充分26.2合规性评价10分守情况;3.未定期评价02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51.保存记录52.未保存记录01按筹划定期进行内部审核;31.进行32.未进行01.制订且充分适宜32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32.制订但不充分适宜1审方案和方案,内审方案方案充分、适宜;3.未制定01.符合且充分适宜36.3能源治理体3内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