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咏荆轲》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陶渊明《咏荆轲》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陶渊明《咏荆轲》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陶渊明《咏荆轲》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渊明咏荆轲阅读答案及赏析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1)填空:咏荆轲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几个场面,塑造了一个忠勇的除暴英雄形象。(4分)(2)咏荆轲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的两种手法。(4分)参考答案(1)提剑出京、易水送别、

2、登车飞驰、刺秦惜败(几个阶段大意正确即可)(4分)(2)提剑出燕京”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通过动作描写(例句和方法共1分)表现了荆轲急公好义,勇往直前(1分)。素骥鸣广陌”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通过环境描写(例句和方法共1分)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1分)。(4分)译文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他到处招集超群的勇士,这一年底招募到了荆卿。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白色骏马在大路上嘶鸣,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个个同仇敌忤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易水边摆下盛大饯别宴,就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渐离击筑筑声慷

3、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殿廷。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只可惜他剑术尚欠精湛,盖世奇功竟然没能建成。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消逝,千载还回荡着他的豪情。简析咏荆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借史咏怀、托古言志的咏史诗。此诗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对黑暗政治、强暴势力的憎恶和铲强除暴的愿望。全诗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十分明显,大部分篇幅都用来

4、写荆轲之行,以此着力渲染荆轲不畏强暴、义无反顾的慷慨悲壮之举;刺秦王的过程只以图穷”以下四句简要叙述;诗的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奇功不建的无限惋惜之情。此诗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别具一格。此诗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工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