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左传 文言文中重文言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理点实、虚词的理解与积累;解与积累; 史传文中鲜史传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明的人物形象及相关色彩。相关色彩。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第三计古代兵法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上说:上说:“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出力,以损损推演。推演。”意思是,敌方动向意思是,敌方动向明白,友方态度暖昧,就千方百计诱导友方明白,友方态度暖昧,就千方百计诱导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可以避免损失。此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可以避免损失。此计是根据计是根据周易周易中中损损卦推演而得。卦推演而得。” ”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
2、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各方矛盾的谋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利用各方矛盾的谋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利用此计而成功的一就是利用此计而成功的一个典范。个典范。 郑国士人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郑国士人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间矛盾,说退秦军,逼退晋军,两国间矛盾,说退秦军,逼退晋军,从而解除了郑国灭国的危机。那么,从而解除了郑国灭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是怎样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是怎样说服秦伯撤走围郑的军队,进而达到说服秦伯撤走围郑的军队,进而达到保卫郑国的目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保卫郑国的目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3、读音释义读音释义贰贰rr于楚:贰,从属二主,对前主是反叛。于楚:贰,从属二主,对前主是反叛。缒缒zhuzhu:用绳子拴着人(物)从上往下送。:用绳子拴着人(物)从上往下送。阙阙ququ秦:使秦(土地)削减。秦:使秦(土地)削减。/ /阙阙ququ,宫,宫 阙;阙阙;阙juju,厥,其。,厥,其。杞杞qq子、逢子、逢pnpn孙:均为秦国大夫。孙:均为秦国大夫。 通假字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 已矣已矣行李之往来,行李之往来,共共其乏困其乏困 共供共供秦伯秦伯说说,与郑人盟,与郑人盟 说悦说悦失其所与,不失其所与,不知知 知智知智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晋人与晋人盟盟:名词用作动词,
4、订立盟约。: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夜夜缒而出: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缒而出: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朝朝济而济而夕夕设版焉: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设版焉: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 /到晚上到晚上既既东封东封郑: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郑: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 /名词用作使名词用作使动,使动,使成为疆界。成为疆界。阙阙秦以利晋:动词用作使动,使秦以利晋:动词用作使动,使受侵损。受侵损。越国以越国以鄙远鄙远:名词用作意动,把:名词用作意动,把作边邑。作边邑。/ /形容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指郑国)。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指郑国)。共其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5、,缺少的东西。烛之武烛之武退退秦师:动词用作使动,使秦师:动词用作使动,使退。退。邻之邻之厚厚,君之,君之薄薄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被削弱。被削弱。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请客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今: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读古:读frnfrn,那人。,那人。/ /今:读今:读frnfrn,妻子。,妻子。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言佚之狐言于郑伯
6、于郑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夫晋,何厌之之有有? ? 省略句省略句 省介词:军(于)函陵,秦军(于)省介词:军(于)函陵,秦军(于)氾氾南。南。 省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介词宾语: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敢以(之)烦执事 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作一起,被称作“春春秋三传秋三传”。左传左传叙事委婉详尽,写人叙事委婉详尽,写人鲜明生动。它以鲜明生动。它以春秋春秋的叙事为纲,时的叙事为纲,时间(
7、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年)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政外交等大小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活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绘了一些人物的活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630 年(鲁僖公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战事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三十年)。导致战事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
8、礼相待。二是公元前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632 年,晋、楚爆发城濮之战,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年,晋、楚爆发城濮之战,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是以楚国为主的楚、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结果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陈、蔡、郑四国联军,结果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之结好,但最终没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其有感化晋国,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向外扩
9、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要争夺霸权,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秦国为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自然要寻找秦国为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秦、晋联合也成必然。系一直很好,秦、晋联合也成必然。 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武巧妙地利用秦、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保存郑国时的形势,采取
10、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保存郑国对秦有利、反之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对秦有利、反之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的危机。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间斗争的复杂性。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
11、间斗争的复杂性。春秋时期形势图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还反附楚国。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还反附楚国。(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在驻扎(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在驻扎氾氾水水之南。之南。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必定撤退。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必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郑文公听从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事了。了,不能做什么事了。
12、”郑文公说:郑文公说:“我没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被灭了,您也有不利我的过错。然而郑国被灭了,您也有不利啊!啊!”(烛之武)答应了。(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他)见到秦穆公,说:(他)见到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被灭郑国,郑国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被灭因而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因而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烦劳您。越过其他国家来把远方当作边事)烦劳您。越过其他国家来把远方当作边邑
13、,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为什么灭郑来增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为什么灭郑来增强邻国(晋国)呢?邻国实力雄厚了,就等强邻国(晋国)呢?邻国实力雄厚了,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让它成于您的力量薄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让它成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您)的主人,贵国使臣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您)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 有坏处有坏处. .况且您曾经施恩给晋惠公,(他)况且您曾经施恩给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您是知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
14、御,您是知道的。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道的。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疆界,又想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疆界,又想要在西边扩张它的领土,如果不使秦国被削减,在西边扩张它的领土,如果不使秦国被削减,它将要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使秦国受损害它将要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使秦国受损害来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来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事。”秦穆公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秦穆公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协守郑国,自己率军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协守郑国,自己率军回国。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
15、击秦军。晋文公说:文公说:“不行。如果没有秦国国君不行。如果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凭借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凭借过他人的力量却去损害他,是不仁;过他人的力量却去损害他,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国的军队也撤离了郑国。晋国的军队也撤离了郑国。1. 试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试析文中的人物形象1. 试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试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心人物。虽然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满腹的委屈和牢,长期得不到
16、重用,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深明大义,这使他骚,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深明大义,这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烛之武以捍卫国家主权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烛之武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他不卑不亢,胸有成竹,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他不卑不亢,胸有成竹,对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对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打算。说辞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打算。说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终于凭机智善辩的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终于凭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慧眼识英才的伯乐。
17、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若使烛之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也有充分的洞郑、秦、晋三国的形势也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察力和预见性。 临事的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临事的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流露出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委屈与牢骚。的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以面对此,郑伯先以“是寡人之过也是寡人之过也”自责,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
18、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感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身赴敌营。反顾身赴敌营。先看后下,节省时间分类清晰,查找方便2. 2. 试析行文的伏笔照应试析行文的伏笔照应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多处有伏笔的故事,多处有伏笔与照应。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与照应。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说明秦、郑间,这说明秦、郑间并无矛盾冲突,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并无矛盾冲突,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
19、军埋下了伏笔。了伏笔。“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照应了开头的“秦、晋秦、晋围郑围郑”致致“国危矣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夕设版”和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照应了上,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这就为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秦、郑联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 3试析故事的曲折情节试析故事的曲折情节 “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则故事充满了,这则故事充满了波澜。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推荐波澜。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烛之武却因烛之武,
20、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烛之武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辞曰”,打起了退堂鼓,打起了退堂鼓,郑国的希望趋于渺茫;郑伯自责,故事的情节郑国的希望趋于渺茫;郑伯自责,故事的情节又得以推进。又,秦国退兵,晋国子犯建议攻又得以推进。又,秦国退兵,晋国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紧张起来;晋公讲了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一番“仁仁”“”“知知”“”“武武”的大道理,便平息了的大道理,便平息了一场虚惊。文章跌宕曲折,很有艺术的感染力。一场虚惊。文章跌宕曲折,很有艺术的感染力。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以”字用法相同字用法相同 的两项是(的两项是( )
21、()( ) A.A.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以烦执事烦执事 C.C.越国越国以以鄙远鄙远 D.D.焉用亡郑焉用亡郑以以陪邻陪邻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以”字用法相同字用法相同 的两项是(的两项是( )()( ) A.A.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以烦执事烦执事 C.C.越国越国以以鄙远鄙远 D.D.焉用亡郑焉用亡郑以以陪邻陪邻答案:答案:C.D./C.D./以:而,来,两项都是表目的以:而,来,两项都是表目的 的连词。的连词。
22、A.A.介词,因为;介词,因为;B.B.介词,拿。介词,拿。2.2.与与“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中的“济济”意意 义相同的一项是(义相同的一项是( ) A.A.人才济济人才济济 B.B.同舟共济同舟共济 C.C.济世之才济世之才 D.D.无济于事无济于事 2.2.与与“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中的“济济”意意 义相同的一项是(义相同的一项是( ) A.A.人才济济人才济济 B.B.同舟共济同舟共济 C.C.济世之才济世之才 D.D.无济于事无济于事 答案:答案:B/B.B/B.和题干中的和题干中的“济济”都是都是“过河、横渡过河、横渡”的意思;的意思;A.A.形容人多,形
23、容人多,读音也不相同;读音也不相同;C.C.救济;救济;D.D.有益。有益。3.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之”字用法归类字用法归类 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A.A. B. B.C.C. D. D.3.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之”字用法归类字用法归类 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是寡人之过
24、也邻之厚,君之薄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A.A. B. B.C.C. D. D.答案:答案:C/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这件事。代词,代这件事。4.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其”字用法不同字用法不同 于其他三句的是(于其他三句的是( )A.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B.吾其还也吾其还也C.C.君知其难也君知其难也D.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既东
25、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其”字用法不同字用法不同 于其他三句的是(于其他三句的是( )A.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B.吾其还也吾其还也C.C.君知其难也君知其难也D.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答案:答案:B/B/还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还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其它三项的,代词。语气。其它三项的,代词。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26、执事。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7、,乃还。5.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A.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B.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D.D.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说,与郑人盟。5.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A.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B.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D.D.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说,与郑人盟。答案:答案:C/A.C/A.知智知智B.
28、B.共供共供D.D.说悦说悦6.6.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与今义。与今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6.6.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与今义。与今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答案:答案: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义:请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古义:出使的人。今义
29、: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7.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陪邻?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将焉取之? 7.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陪邻?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将焉取之? 答案:答案: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越过晋国把远
30、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为何要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为何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版图;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扩张西部的版图;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8.8.下列各句全都表明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阙秦以利晋”的一的一组是()组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难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往来,共其乏困 许君焦、瑕,朝济而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