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三明市将乐县西南部,东南接白莲镇,北靠黄潭镇,西连万全乡,西南与明溪县交界,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南北长18km,东西宽14km,总面积15693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1721、北纬26282637.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0月,1989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9月,经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成立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局,机构规格为相当于副处级事业单位,隶属将乐县人民政府.同时参照保护区机构设置情
2、况,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那么,为方便社区群众,结合保护区实际,还增挂“将乐县人民政府龙栖山办事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施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三农共同治理,即“区社合一的治理模式,行使乡镇人民政府职能,有地方行政管辖权.自然保护区治理局是保护区的最高决策机构,内设办公室、科技科、资源保护科、计财和工程基建科、旅游产业科等5个职能科室,下设余家坪、里山、外山、白莲等4个资源管护站和龙栖山森林派出所,资源管护站又下设5个护林哨卡.核定人员编制为60名含领导职数11名.现实际在编制人员30人,雇用临时人员85人含护林员.龙栖山脉呈北东走向,属武夷山脉东南延伸的支脉,根本与西邻的武夷山脉和东邻的
3、戴云山脉平行.区内群峰林立,最高主峰海拔1620.4m,1000m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保护区位于上扬子古陆东南滨浅海与浙闽古陆的边缘,区内地层发育较全,计有前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二系等11个系的地层出露.分布面积以侏罗系上统的兜岭群地层最广,在保护区西南部,为上第三系的佛昙群.按岩性分,地层中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以紫、红、灰、黄色厚层砂砾岩和熔岩为主;下段以深灰色玄武岩为主,新鲜致密、坚硬,强烈球形风化;上段以黄褐色砂砾岩为主,砾石多为玄武岩,宜风化而疏松.矿产主要有煤、铁、云母、银等.区内水系发育,溪流众多,多呈树枝状分布
4、,主要有余家溪、里山溪尾溪二条溪流,均系闽江水系.一条源于主峰,经上地、余家坪、石排场,在黄潭镇将溪村汇入闽江上游金溪河,全长25km,流域面积115km2,总落差约1000m.另一条源于十字坳、杨梅凹,流经岭干、溪尾,在万全乡常口村附近汇入金溪河,全长30km,流域面积近100km2,总落差约800mo各溪流上游地区大都处于深山峡谷之中,流速较快,水源充足.保护区具有大陆气候特征,又兼有海洋性气候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境内多山,海拔较高,因此云雾多,湿度大,风力小,季节明显.夏日凉爽无酷暑,冬有霜雪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6C,1月平均气温6.2C,7月平均气温25.3C,绝对最低气温
5、-8.3C,绝对最高气温32C,年平均降水雨量1797mm,雨季主要在春夏,秋冬降雨量较少.年平均相对湿度84%,年平均气压996.7mp,年日照时数1701.5h.无霜期长297d,霜期约68d.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其次为西南风.保护区内主要以黄壤为主,在高海拔区域土壤呈现出土层较薄的特点.土壤母质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砂砾岩、石英岩、云母片岩等组成.山地土壤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表现为,从丘陵到中山从低到高土壤类型分布依次是:红壤一黄红壤一黄壤一山地草甸土.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森林植被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6、物,及其它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以及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资源及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按世界动物地理分布位于东洋区北部,动物区系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区东部丘陵亚区.现已初步查明,野生动物共计13纲、58目、289科、1452属、2129种,有1新属、73新种.其中兽纲46种、鸟纲82种、爬行纲22种、两栖纲11种、鱼纲31种、昆虫纲1821种、其它无脊椎动物116种.境内已定名的昆虫有21目187科1821种,其它无脊椎动物11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2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金钱豹Pantherapardus
7、、云豹Neofelisnebulosa、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白颈长尾雉Sytmaticusellioti、黑鹿Muntiacuscrinifrons、蟒Pythonmolurus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殊猴、藏酋猴、穿山甲、黑熊、小灵猫、苏门羚、凤头鹃隼、赤腹鹰、林雕、白鹏、领鹏鹏、褐林鹃、拉步甲、虎纹蛙、大鲸等15种,昆虫种类约占福建省昆虫种类数的1/3,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1/2000.被誉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基因库,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07种.龙栖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98%,有近9000hm2的原始林和次生林,蕴
8、含着多种生态系统及其景观.植物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查明高等植物有252科868属176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苔葬植物68科143属248种;蕨类植物37科77属157种;种子植物137科538属120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mairei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齿叶黑楸楞、金毛狗、金钱松、香根、樟树、闽楠、浙江楠、野大豆等8种;此外,兰科植物有21种.经济资源植物1821种,其中主要有材用植物120种,纤维植物104种,芳香植物43种,食用植物98种,密源植物176种,药用植物750种.区内名木古树繁多,有目前胸径
9、为世界之最的橇木王胸径63cm、胸径为福建省之最的南方红豆杉王胸径223cm、深山含笑胸径140cm、青钱柳胸径104cm、香木匪胸径180cm,还有柳杉王胸径230cm、红楠胸径68cm等;特殊保护群落有大胸径南方红豆杉群落、柳杉群落、面积达200hm2的黄山松纯林、成片的闽楠林等.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植被保存比拟完好、植物种类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植物区系成份属于北极植物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亚热带植物区系.区系组成复杂,植被类型较多,地带性植被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依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生态生理分布,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将龙栖山森
10、林植被类型分成6个植被类型,21个群系.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以及草丛与草坡.据初步调查,龙栖山有大型真菌资源60多种,据估计有200多种,其中有珍稀的莘克莱虫草、灰树花、蚂蚁草等,还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资源如红菇、泥菇、竹孤等.龙栖山保护区素有“天然植物园、“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基因库之美称.龙栖山属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其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如下特点:生物区系古老.龙栖山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由于本区成陆历史悠久,地形复杂,环境条件优越,加上第四纪冰川未直接袭击本区,使得第四纪前植物能得以繁衍延续,但冰川进退引起的冷暖交替对第四纪前植物区系组
11、成及其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本区的现代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而许多孑遗植物,如卷柏、柳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等珍稀物种得以保存,这些古老植物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和气候变迁而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植物,对植物地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典型性.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交汇处,森林繁茂,在局部地段还保存了一定面积的原始性较强森林和次生林,中国特有属、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在同一纬度中低海拔地区是罕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南缘地区森林的原貌,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学意义.自然性.区内植被以原始林和次生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97%,特别是在低海拔地段还保存了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具有各种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
12、统和自然景观;并且保存了较好的原始南方红豆杉、柳杉等大胸径群落.这些原始林、次生林和原生性的珍稀植物群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对进一步研究我国的植物区系的起源、开展和植被的演替均具有重大意义.生物多样性.区内生境复杂多样,适宜不同习性的生物生长和繁衍,生物物种达3892种,包含着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其中含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和当地特有种.龙栖山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在我国东部有一定的代表性,成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脆弱性.本区石牛栏一带的草丛华南虎的重要栖息地、十字坳附近的黄山松纯林都生长在高海拔区域,这些区域土壤较薄,地势陡峡、峡谷深切,水流落差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就极难恢
13、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龙栖山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极其脆弱.又由于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和生产经营频繁,特别是毛竹的经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原始林和次生林的破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限制,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现象有时还存在.生态环境已遭受一定的破坏,急需加以严格保护.面积适宜性.保护区总面积15693hm2,保存较完整的区域有近9000hm2.其面积能维持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南方红豆杉、闽楠和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珍稀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感染力.龙栖山区域地层发育较全,自前震旦系至第三系均有出露,保存了大量生物化石;该区地貌奇特,经风化形成孤峰、陡壁,构成丹霞地貌,断崖林立,山间
14、泉水奔流;保存了大胸径的南方红豆杉、闽楠、柳杉群落;其自然景观,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适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宣传教育、旅游,前景广阔、意义深远.龙栖山以古传龙潜于此而得名,将乐县境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玉华洞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与毗邻的武夷山风景区和金湖风景区形成闽西北旅游“金三角.区内群峰列屏,山峦叠翠,林木蕨蕤,秀丽峻美,孤峰陡壁,深潭瀑布.区内主要景点有:仙人堂、植物园、十字坳、石牛栏、龙潭飞瀑、山前云海、手工造纸作坊等8处.同时还有古厝桥、百龙壁等,这些都成为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是开发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为了便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做到重
15、点突出,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作用,将保护区分成三个区域,包括核心区面积5826.9hm2,占总面积的37%;缓冲区面积4724.4hm2,占总面积的30%;实验区面积5141.7hm2,占总面积的33.3%o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为目的,始终保持自然状态.缓冲区的作用是缓解外界压力、预防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对核心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必不可少的意义.该区内可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教学、考察等工作.自治理局成立以来,积极会同县人大、周边乡镇,根据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方法?,使保护区的保护与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6、同时以村规民约、保护公约的形式,组成群护群防,根本形成共同保护、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局面,积极为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地农民也为此作了不少奉献,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大幅增长.20032005年,本着从实际出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那么,用3年的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管护体系,建成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环境优美、保护、科研、宣教和附属设施较为完善、效劳一流的自然保护区雏形.具体包括建立健全资源管护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使之免遭人为干扰和破坏.采取多种举措,保护和拯救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逐步扩大珍稀濒危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保持生物物
17、种的多样性.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增强宣传教育,提升科技水平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建立以生态环境旅游和种植业为主的社区经营体系.完善保护区机构建设,增强人员培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水平强、爱岗敬业的保护治理队伍和科研技术队伍.搞好保护区附属设施建设,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保护区干部和职工工作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开展做奉献.在保护区内初步建成以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的管护体系,以根底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培训为主的科研监测体系以及以生态环境旅游和种植业为主的经营体系.实
18、现经济可持续开展,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治理高效、经济繁荣的自然保护区和闽西北的生态环境旅游胜地.如今,龙栖山拥有三顶硕而亮的“桂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方法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增强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的治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治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法.本方法所称的保护区,是指根据国务院批准划定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治理的区域.第二条在保
19、护区内生产生活以及从事保护治理、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或其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方法.第三条保护区是一个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是成片天然林、次生林及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第四条保护区所在地乡镇政府应采取有利于保护区开展的政策和举措,将保护区的开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保护区的治理以资源保护为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原那么.第五条保护区由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局以下简称保护区治理局负责治理,隶属将乐县人民政府.保护区界碑标志由保护区治理局设置.第六条保护区治理机构的责任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相关政策
20、治理权;二依法治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组织环境监测,建立资源档案;三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四在不影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进行有关根底设施建设,经上级批准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责任.第七条保护区设置公安派出机构,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案件,维护保护区的治安秩序.第二章保护和治理第八条保护区治理局应当会同白莲镇、南口乡、黄潭镇、万全乡人民政府及有关村民委员会所组成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制定保护公约,共同做好保护工作.第九条保护区治理局负责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近期、中期建设开展
21、规划,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和乡村规划建设应服从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开展规划.第十条保护区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保护区的建设和治理.第十一条在保护区的建设、治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或在保护和开展自然资源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由保护区治理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第十二条保护区内的森林包括竹林为特种用途林,由保护区治理局统一治理.第十三条保护区内的珍贵树木和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未经批准不得随意采集.确因科学研究或者特殊情况,需要采集的,必须事先报经保护区治理局批准.第十四条未经国家林业局或省林业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区
22、内建立机构或修筑设施.第十五条经省林业厅批准,保护区治理局可以在进出保护区的主要路口设置检查卡,依法对进出保护区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查监督.第十六条未经批准,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砂等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七条保护区治理局应当会同白莲镇、南口乡、黄潭镇、万全乡人民政府建设防火设施,建立护林防火联防组织,设立护林防火公约,组织群众护林防火,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群众和有关单位进行扑救.保护区内禁止野外用火.第十八条禁止携带动植物的疫原体进入保护区.保护区治理局应当对进入或经过保护区的动物、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23、、动植物产品以及上述物品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等进行检疫.第十九条保护区治理局应做好保护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监测和野外巡护,努力杜绝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或蔓延.一旦发生疫情,应及时采取有效举措进行治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二十条保护区内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由保护区治理局设立标志.核心区经国务院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只允许进行定位观测研究,不得进行其他活动.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及驯化培育珍稀植物等活动.第二十一条保护区的界线不得随意调整和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界碑、标志.第二十二条需要进入保
24、护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拍摄以及其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进入保护区前向保护区治理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前方可进入.第二十三条需要从事以下活动者,须经保护区治理局报请省林业厅一单位、团体、部门与国外签署涉及保护区的协议或者接待外国人到保护区从事有关活动的;二单位、团体、部门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签署涉及保护区的协议的;三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到保护区参观旅游及从事其他活动的;四确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或者其它特殊用途,需要捕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二十四条需要从事以下活动者,须经保护区治理局按权限报批:一确因科学研究或者特殊用途,需要采集动植物标本的;二采集矿物
25、、土壤标本的.第二十五条经批准进入保护区从事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交纳保护治理费;保护治理费根据省林业厅会同财政厅、省物价局制定的保护治理交纳方法,并根据?福建省行政事业收费治理规定?审批后执行.进入保护区从事考察等活动,需要保护区治理局提供资料的应交纳资料费,从事考察等活动结束后,应向保护区治理局提交一份活动成果.第二十六条保护区治理局会同白莲镇、南口乡、黄潭镇、万全乡人民政府在试验区内划定村民的固定生产区域,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村民的生产活动.保护区内的村民应自觉遵守保护区的有关规定.保护区内毛竹林与天然林交界处要划定界线,做好标志.严禁竹山扩鞭,对扩大竹林面积或损害植
26、被等形式的违法活动都应追究相应责任.试验区内开展毛竹生产,应当享受国有林场优惠政策.保护区内生产的毛竹,由林权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产自销,所收取的林业经费除省市留用局部外剩余归保护区,用于保护区建设.第二十七条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外来人口迁入.保护区内村民因生产需要雇请外来劳动力时应事先征得保护区治理局的同意.进入保护区的外来劳动力必须遵守保护区的有关规定,服从保护区治理局的治理.第二十八条保护区边界延至第一重山,为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在这一地带筹建项目时,应事先征得保护区治理局的同意,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建设工程审批手续.禁止在保护区上游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禁止开设与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经营活动
27、与建设工程.第二十九条在保护区公路两边的一重山视线内要修建坟墓的一律根据县殡葬治理规定执行.第三十条保护区治理局在不损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可在保护区的外围或实验区划定旅游小区,并做好规划设计,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组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第三十一条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其旅游业务由保护区治理局和上级旅游主管部门统一治理,所得收入用于保护区的建设和治理.第三十二条因发生事故或其他忽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污染或者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举措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保护区治理机构、县级以上环保、林业行政主管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第三十三条保护区治理局应积极
28、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治理方法和模式,不断提升治理水平.第三章科学研究第三十四条保护区治理局应当有目的、有方案地开展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途径,努力为当地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展效劳.第三十五条保护区治理局负责组织对区内森林、植被、土壤、气象、水文和珍稀动物生活规律的观察研究;努力建立科学研究的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标准地、气象站、水文站、珍稀动物观测站、野外标本采集地、生物展示馆.第三十六条保护区治理局可与有关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聘请参谋,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第三十七条保护区治理局负责建立本区的科技档案,妥善收集、保存科研技术资料.第三十八条保护区治理局应当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区内群众应用保护区综合科学资料、科研成果和相关信息,加快区内经济开展步伐,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进入保护区修筑设施的,由保护区治理局依照?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治理条例?以下简称?福建省保护区治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撤除,恢复植被;逾期不撤除的,依法向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撤除.恢复植被的费用,由修筑设施的单位或个人承当.第四十条保护区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对保护区自然环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卷
- USACO美国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2024-2025编程模拟试卷(算法应用)实战解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考研数学(二)高数应用题实战强化卷
- A-Level经济学(A2)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宏观政策影响评估全攻略
- 广东省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政治)
- 2025年征信考试题库:征信风险评估与防范信用风险防范技术应用试题
- 2025年乒乓球裁判员等级考试二级模拟试卷:规则应用与执裁技巧提升策略
- 理论与实践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文(数学)
- 2025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要点全解
- 挑山工 全省一等奖
- 安全周例会汇报模板、安全汇报模板
- 口腔与健康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 2020电大国开理工英语3边学边练
- 附着体义齿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常见的各类附着体
- GB/T 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
- GB/T 39774-2021导航应用软件基本功能及技术要求
- GB/T 3934-2003普通螺纹量规技术条件
- GB/T 23703.7-2014知识管理第7部分:知识分类通用要求
- GB/T 15768-1995电容式湿敏元件与湿度传感器总规范
- 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办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