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答辩后修改稿_第1页
中心答辩后修改稿_第2页
中心答辩后修改稿_第3页
中心答辩后修改稿_第4页
中心答辩后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类号 密级 编号 UDC 题目: H 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姓学学名号院熊景伟2011211204 学位类别:学术学科专业指导教师专业同等学力工商管理(MBA)杨运杰教授第二导师 提交日期:二零一四年三月十七日独创性本人郑重:所呈交的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或撰写过的研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二零一四年 三 月 十七日使用书本作者完全了解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的规定。特财经大学可

2、以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和磁盘。在(的后适用本说明)作者签名:导师签名:二零一四年三 月十七日年月日H 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熊景伟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寿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寿险公司主体逐渐增多,寿险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大型公司开始逐步将在互联网寿险业务上。毫无疑问, 响。下探到县域市场,而小型公司将眼光集中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H 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外部能力分析,运用 SWOT 分析方法确政治、技术、竞争结构和内部定了 H 寿险公司的愿景

3、和总体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H 公司的各项职能发展战略。研究得出一些结论:H 公司必须坚持聚焦养老社区的发展,并且改进相关的寿险实现更好的对接。同时,H 公司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应养老社区而展开。其次,职能战略的发展也应服从总体战略的安排。通过职能战略的落实对于总体战略实现支撑。第 1 章为导论,单独作为一章。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第 2 章对战略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另外对现有术研究进行了综述。从理论层面完成了梳理。寿险方面展开的学第 3 章提出问题,介绍了目前各大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然后着重介绍 H 寿险公司现有的发展战略,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寿险4 章分析问题,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进行

4、分析梳理,形成了 H制定的基础依据。为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第 5 章解决问题,制定 H 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并细分到职能战略领域。关键字:保险SWOT 分析发展战略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the main body of the market grows more and the competition in markets become intensely. The big life insurance company released rural business

5、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smal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focus in the internet insurance. Company strategy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This thesis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ompany H by us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method

6、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ternal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ical environment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ternal resources andcapacity ,the thesis figures out the mission and strategy of Company H by SWOTmethods and then sets up functional strategies.Somes have been found from this research

7、 that Company H shoulddevelop its CCRC area, and improve the insurance product. In the same time , Company H should properly arrange the other industry to implement the total strategy.Consequently, the functional strategy should obey the total strategy.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 the sense of this a

8、rticle.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 the relative strategy method, then organized the domestic review of research about insurance strategy.The third chapter give out the question. It introduce the different strategy in the big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then analysis the shortcut in the strategy of Com

9、pany H.The fourth chapter research the internal and outside surroundings, and make out the fundamental proves of the strategy.The last chapter solute the problem and give a strategy of Company H.Key words: Insurance;SWOT;Strategy目 录第一章导论1第一节选题意义1第二节研究的结构与方法2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4第一节竞争力理论4基础理论5竞争优势理论7研究综述8第

10、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三章 我国主要寿险公司现有发展战略10第一节各大寿险公司现有战略描述10第二节寿险公司现有战略描述11H 寿险公司现有战略存在的问题12第二节第四章H 寿险公司发展战略内外部环境分析15第一节总体环境分析15竞争环境分析23第二节第三节H 寿险公司内部能力26第五章H 寿险公司发展战略设想34第一节H 寿险公司的 SWOT 分析34H 寿险公司发展战略设计43第二节第三节H 寿险公司职能战略. 46参考文献51致谢53财经大学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选题意义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寿险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中国寿险行业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24%,同期欧美和市场年均复合增速最高在 7%

11、左右,2012 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寿险市场。即便经历了如此快速的增长,截止 2012 年底,中国寿险业寿险深度仍只有 1.79%,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69%,较英国、低 7 个百分点。同时,中国寿险业寿险密度只有 102.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72.6 美元,仅为英国、的 3%。中国寿险业未来发展空间将会引起人们无限联想。在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面前,各大寿险公司展开了激烈争夺。行业第一梯队中,寿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期望成为国际一流寿险公司。中国平安更是构建了以寿险、投资、为支柱的业务体系,将目标在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第二梯队中,太平洋保险提出专注寿险主业,实现价值持续增长

12、,新华寿险将通过所谓的战略,即重新将重点放在传统业务上来提升业务价值。第三和第四梯队的寿险公司也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寿险市场中,行业格局一直都在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随着不同公司各自战略方向的演进,过不了三五年时间市场份额和排名就将发生迅速的转换。这一点从下表可以得到清晰的体现:表 1.1近五年寿险公司榜单表1200820092010201120121国寿国寿国寿国寿国寿2平安人寿平安人寿平安人寿平安人寿平安人寿3太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寿新寿新寿4泰康人寿泰康人寿太保寿险太保寿险太保寿险5新寿新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寿险6人保寿险人保寿险人保寿险泰康人寿泰康人寿7太平人

13、寿太平人寿太平人寿太平人寿太平人寿8国寿存续国寿存续生命人寿生命人寿生命人寿财经大学事实上,国寿和平安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两名,而排名其后的公司由于战略方向的不清晰,排名一直在出现波动起伏,这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正确的战略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H 寿险公司作为一家 2005 年开业的中小寿险公司,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保费收入停滞不前,近几年一直在十名开外徘徊,市场份额不升反降。对比上表中的阳光人寿,其开业时间还要更晚,但近三年一直稳居在前十名之列,在其的支持之外,与其战略的正确指引也有较大关系。笔者试图以“H 寿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为题,探讨 H 寿险未来发展的方向选择

14、和战略制定。目前研究寿险方面的资料不多,主要集中在论述大型寿险公司省级分公司的发展战略方面,而且更加偏重于论述某方面的战略。而对于中小型寿险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论述较少。本文通过对 H 寿险公司的战略研究可以在这方面形成一些观点,并且对于 H 寿险公司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般而言,制定和执行的管理过程由五个阶段组成:1)形成公司朝什么方向发展的战略愿景;2)设立目标,将战略愿景转换成要实现的明确绩效目标;3)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4)贯彻执行所选择的战略,并将战略理念推广到公司的各个层面;5)评估战略实施绩效,并主动进行调整。难点在于第一个步骤和第四个步骤。如何和把握公司的战略愿景以及如

15、何将公司的总体战略通过职能战略进行分解并贯彻落实,是需要长期体会才能深刻掌握的技能。第二节研究的结构与方法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主要由战略环境分析、总体战略选择和战略贯彻实施三部分组成。本文共五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范式来进行研究。第 1 章为导论,单独作为一章。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第 2 章对战略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另外对现有术研究进行了综述。从理论层面完成了梳理。寿险方面展开的学第 3 章提出问题,介绍了目前各大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然后着重介绍 H 寿29人康友邦寿险阳光人寿阳光人寿阳光人寿10生命人寿生命人寿国寿存续国寿存续中邮人寿财

16、经大学险公司现有的发展战略,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寿险4 章分析问题,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进行分析梳理,形成了 H制定的基础依据。为 SWOT 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第 5 章解决问题,制定 H 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并细分到职能战略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拟通过对 H 寿险公司外部环境、内部和能力分析,运用经典的 SWOT 分析方法总结出 H 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对 H 寿险公司的各个职能领域分别制定相关职能战略。其中在外部环境分析的时候用了 PEST 模型的方法,分别从政治、和技术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1。在竞争环境的分析中使用了五力模型的方法,分别从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

17、、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方面进行了分析2。1金占明,战略管理,北京,19992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石油工业,20013财经大学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一节竞争力理论竞争力,即企业相较于竞争对手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及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中。能力素质。最早体现在一、有关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历程竞争力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的性质和的研究一书,对劳动分工与劳动效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能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3”从现在的意义理解,

18、这种论述揭示了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能够成为企业的竞争力。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处于最佳的,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或根据的意愿来影响这五种竞争力。4”如何应对这五种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这也把企业的竞争力架构在企业的产业能力上。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如下观点:“企业要在业中居于龙头地位,就要具备业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仿效,或是远不能及的优势。这种优势,能将生产商或供应商的特别能力,与顾客所重视的价值有效地融合在一起。5”在德鲁克看来,企业想要获取竞争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具有特别的能

19、力,其二是要能够通过此种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使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了动态的特征。二、竞争力的确定竞争力最早由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公司的竞争力一文中提出:“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的学识,其内涵可以归纳为独一无二、难以替代和模仿、为组织整体所有,具有明显的知识性、结构性和隐性,而非资产性、要素性和显性。”3亚当·斯密,的性质和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4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19975彼得·德鲁克,21 世纪的管理,北械工业,20094财经大学三、竞争力的特征企业特征:竞争力是决定一个企业或组织

20、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综合,具有以下1.知识性。知识,不论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是公司竞争优势的源泉,公司知识的积累和分布结构决定着公司现有以及未来发展的机会。企业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反映出每个企业独有的经营化知识体系6。竞争力的概念2.独特性。企业竞争力是公司特有的能力,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的结果,有着本公司的鲜明特征,不能为其他组织。希望简单的模仿而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3.动态性。企业竞争力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竞争力总是与当时的外界环境、情况、组织结构等因素高度关联。第二节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基础理论是以“”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思考逻辑出发点,

21、基于两个假设作为分析的前提:1)企业所具有的具有独一无二的“异质性”;2)这些在相似企业之间的“全性”。如果这两个条件成立的话,那么独特的将会使得不同的企业长期存在差异,具有独特和能力的领先企业将会获得长久的额外利润。基础理论的实质是以单个的企业为分析,分析企业拥有的各项,探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化机制。该理论的提出对战略思考有很大的改变,由以前侧重于对外部环境和行业的转向对企业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关键。的讨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何某些企最早明确提出基础理论点是潘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她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企业与成长的关系,她将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并限定边界的集合,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

22、企业的内部上,认为恰恰是企业内部的和能力了企业绩效的坚实基础。书中提到:“现存的管理提供从企业之外新雇用来的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了除了他们6克里斯蒂安森,从企业技术基础分析:多样性与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19985财经大学的行动所无法扩张的行政管理组织,而且也是因为他们从在企业内部一起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对他们与之相连的特定群体的工作提供有独特价值的服务。7”这确认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984 年,沃纳菲尔特在战略管理杂志上了基于的企业观一的独特组合。将文,明确提出了“企业战略思考由基础观念”一词,视企业为有形与无形观念转变为观念,同时也将战略制定的基础由外部的

23、“产业结构分析”转移到内部的“基础观念”上。巴尼(1991)延续了这一观点,并指出如果在所有相互竞争的企业中均匀分布的话,就存在任何持续的竞争优势。某些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竞争优势是因为它们能通过战略要素市场获得低价高产的战略。他认为公司的战略关键任务就是找出并配置这些关键以谋求最大的经润。不少学者也在思考“基础观念”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新的企业战略理论。彼得拉夫(1993)总结出关键战略的四个条件:1)企业异质性;2)竞争的事后限制;3)全;4)竞争的事前限制。这几个条件了战略获取的壁垒,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获取同样的战略,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从此以后,部分学者试图将企业内部分析与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24、结合起来。柯利斯和蒙哥马利在 1995 年指出:“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和能力结合体,差异性和利用的能力是企业的关键因素,通过产业环境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进行企业的不可模仿性评估、持久性评估、占有性评估、替代性评估以及竞争优势评估是战略制定的必要环节,产业机遇和企业的现有状况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8”这种观点对和外部环境的匹配性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二、基础理论的重要意义基础理论的意义在于从企业内部而不是外部环境来寻找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在实际运用之中,它使得企业的决策者把目光聚焦在企业自身的能力上,帮助他们和识别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并推动他们从角度制定企业战略。7潘罗斯,企业成长理论,上

25、海,上海,20078David Collis & Cynthin A Montgomery,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3(4),19956财经大学第三节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他的竞争战略研究开辟了企业战略研究的崭新领域,对企业发展和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性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一、 总成本领先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由于经验曲线在商界流行而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总成本领先要求大型企业积极地建立起能够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学习基

26、础上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成本与用的,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销等日常经营的成本费用。成本领先战略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学和心理学领域:一是规模效益,即成本随生产规模增大而下降;二是曲线学习效应,即成本随企业累积产量增加而下降。9成本领先的战略逻辑要求企业就是排名第一的成本领先者,而不是成为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一。这个苛刻的条件容易为人们忽视,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因为没能认识到这一点而犯下本领先地位,那对行业的争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性的战略错误。如果没有一个企业能确立事实上的成能力造成的后果非常可怕。国内很多行业的价格战竞企业在考虑实施这一战略时,要考虑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企业内部因

27、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施战略所需要的二是组织落实的必要条件。和能力;第二,企业外部因素。考虑或者服务本身的特性和需求的特性,如充分竞争的市场;以及标准化的或服务等。二、 差异化竞争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将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建立起一些在行业中具有独特性的事物来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种方式:设计名牌、独特技术、顾客体验以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同时在几个方面都具备差异化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完全忽略成本,只是说低成本不是企业追求的首要战略目标。采取低成本竞争战略的企业的客户多为工业企业,而采取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的9肖海林,企业战略管理,北京,

28、大学,20087财经大学目标顾客往往是那些认为企业的竞争对手的不能带来附加价值的顾客。10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甄选那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并使自身经营具有亮点的特质。这一点与竞争力理论有相通之处。同时,由于可能存在多种为客户重视的特质,因此该战略更具有包容性,同一个行业可能有不止一种对差异化战略。三、 聚焦战略聚焦战略是通过锁定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或某一地区市场来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聚焦战略是着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的中心而建立的。这一战略的前提是:“公司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的竞争对手。结果是,公司或者通过较好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

29、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11以上三种战略涉及到公司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配置的合理配置。在正确分析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如,以达到公司的战略方向。第四节寿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综述目前寿险研究文献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寿险行业市场结构和化经营等方面。在寿险业结构方面,刘超(2011)认为“随着寿险公司数量的增国人身险寡头的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市场竞争开始日趋激烈”。祝向军(2010)认为,“寿险公司只有从寿险本质属性入手,不断完善寿险的内涵,提高风险转移业务技术水平,提升服务业务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寿险公司的能力和管理能力。”王绪瑾(2007)认为,“在封闭型体条件下,寡头型模

30、式是我国寿险市场模式的理想选择,它既能促进竞争,又能保证市场的稳定;而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我国寿险市场的理想模式将是竞争型模式。”在寿险化经营方面,聂尚君(2011)认为,“寿险向综合经营模式发展,不仅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使寿险公司通过构建庞大的金融体系而共享市场信息,共建客户群体,这样也满足了寿险自身发展的需求”。李恒宜(2011)认为,“当前,各寿险战略趋同的趋势已比较明显,但由于各公司发展基础不同,优势业务领域各异、策略选择迥异,只要应对得当,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特色,发10迈克尔·A·希特等,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北械工业,20061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

31、略,北京,华夏,20058财经大学挥自身优势,是可以有效避开成本竞争和恶性竞争的陷进的。”董迎秋(2009)认为,“寿险公司化进程中,公司必须有清晰的战略、明确的产业发展路径、充分的管理及相匹配的管理模式,通过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和多元化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扩张和价值链的快速布局和业务增长。”韩松(2009)认为,“对处于规模较大的规模递减的寿险公司而言,不能盲目扩张规模,因为这很可能造成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成本增加,进一步降低经营效率,因此要适度减少公司规模。”9财经大学第三章 我国主要寿险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一节各大寿险公司现有战略描述目前国内寿险市场正处于由寡头型向竞争型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与相关研

32、究的结论较为吻合。并且各大寿险公司也纷纷呈现出化发展的趋势,具体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目前国内各大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有以下两大类:一、 成本领先型战略寿采取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降低运营成本。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提升竞争力,巩固市场领先地位,为把本公司建设成管治先进、制度健全、内控严密、技术领先、队伍一流、服务优良、品牌杰出的国际一流寿险公司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平安战略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混业经营是国外金融企业普遍采取的做法,平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蛰伏多年,一点点布局架为今天的金融控股格局。年报陈述中论及构建以寿险、投资为支柱的业务体系,打造“一个

33、,积累客户和资产,客户、一个帐户、多个、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树立独特竞争优势,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向股东提供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平安的商业模式和利润:金融超市加客户迁徙。一个客户多个的金融超市让平。从寿险到安成为客户资产的管家和助手,低成本的获取和和财务管理的客户迁徙已经通过和业务的迅猛发展得到印证。总结:以国寿和平安为典型代表,这类企业体量巨大,地位重要,网络分布广泛,因此采取了成本领先型战略,国寿通过抢夺县域市场实现保费收入的不断增长,然后通过总部统一管理降低单张保单所需费用。平安通过化发展实现客户共享,降低了获取的成本,实现了快速发展。二、 差异化战略中国太保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专注寿险主

34、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寿险金融服务。计划实践以下战略措施:10财经大学1.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保持中国寿险行业领先的价值增长;2. 全面提升业务发展能力,增强竞争力;3. 深化集约化管理新华保险提出战略,充分发挥集体协同优势。,提升业务价值,董事长康典从业而来,对于保险市场有着独到的理解。新华保险的战略目标是把握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力求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保险业务为的金融服务。采取以下战略措施:巩固和提升现有业务:1.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清晰的客户发展战略;2.推行差异化的战略;3.实施销售专业化战略;4.拓展营业区域,加大优秀机构建设力度;5.提高资产管理

35、能力,提升投资回报;6.进一步强化运营平台, 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7.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友邦保险:成为亚太区卓越的寿险公司友邦的目标是凭借对亚太区的深入了解、在多个市场的领先地位、庞大的规模、广大的分销及专业知识与财力,成为亚太区卓越的寿险公司。总结:以太保、新华、友邦为代表,太平洋寿险通过大数据经营,新华保险通过进军养老地产,友邦通过强调新业务价值,实现了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综合而言,目前各大寿险公司采取的发展战略和相关研究总体方向较为一致。但是在具体的发展策略上,目前各大寿险公司还不具备自身鲜明的特色,相关研究对于寿险公司给出的建议较为中肯。第二节寿险公司现有战略描述H 公

36、司成立已经八年有余,在整个发展过程中,H 公司一直在进行着战略的调整。成立之初,H 公司采取迅速扩大规模的战略,通过快速在各地铺设分支机构,将同期开业的 行业内的万能险等新型年左右全行业投连险人寿等公司远远甩在身后。初成规模之后,H 公司引入了,使得保费收入规模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 2008疯狂扩张之际,H 公司审时度势,及时缩减了投连险的销售规模,使得公司避免了市场深度下调带来的损失。由于在发展的关键节点实施了正确的战略,H 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排名较为靠前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之一。下一步着继续发展的战略。11财经大学2013 年 1 月 24 日,H 寿险公司在建国饭店召开了 2013 年年度

37、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 2012 年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面部署安排了 2013 年的工作任务。随后发布的会议报告上,对 H 公司的发展战略有所论述,将“寻找蓝海、机制创新及培养”作为 H 公司 2013 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战略。一、积极主动寻找蓝海H 公司 8 年的成长是一条不断寻找蓝海、局部差异化竞争的发展,往往刚刚发现的“蓝海”,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公司已经率先踏上了养老产业的“蓝海”,下一步将努力寻找一条将养老产业和寿险产业相融合的蓝海。二、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取的过程,而激励性管理则依赖于人的发展,任何被认为是采用激励管理这段得到的结果

38、无论多好,都不能被认为是最终的。在持续的更合适的激励下,个人将有更大的发展。12”一个好的机制将使员工发挥更大的潜能,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是无限的。公司将通过效益启动该机制。三、高度重视选拔、培养及任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无人则止,企业的离不开的贡献。的培养与选拔机制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只有健全培训培养体系,狠抓培养和梯队建设,抓紧培养年轻,才能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实现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第二节 H 寿险公司现有战略存在的问题H 寿险公司现有的战略初看挺振奋人心的,也能很好的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但是仔细思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2摘自林肯电气公司企

39、业哲学论述12财经大学一、战略缺乏科学依据缺乏科学依据。究竟是该战略于细分市场提供者,还是要去推动新兴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地产在中国的接受度怎么样?其他大型寿险公司在这方面有什么布局?它们的后续行动会对 H 公司养老地产的推广造成很大冲击?这些都没有细致的和科学的依据。事实上,寿险公司提供养老服务并不仅限于建设养老社区一条路径。养老寿险公司通过做个人市场,利用企业年金管理等一系列,也能达到养老保障的目的。范围拓宽到在 2013 年 5 月发布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将客户接受个人客户,将服务范围拓宽至员工福利计划,将风险买断担保引入这企事业面。而养老保障业务是指“养老寿险公司作为管理

40、人,接受机关、及其他组织等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委托,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与养老保障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包括方案设计、薪酬递延、福利计划、账户管理、投资管理、待遇支付等服务事项”13。在养老领域,大约六成左右的资金掌握在机构手中,按照职能的思路,这部分资金亟需通过委托管理、企业年金、养老寿险等方式让渡给寿险公司等市场化主体。事实上,大型寿险公司已提前布局设立养老寿险公司,作为企业年金的受托人,目前国寿 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泰康养老牢牢占据了 70%的年金市场份额。H 公司追求在养老领域采取蓝海战略,仅仅将目标设定在建设养老社区之上,未对其他可能的战略路径进行,这不能不说是该战略的遗憾

41、之一。二、 战略缺乏前瞻眼光该战略缺乏前瞻眼光。从年初以来,到将近年底,战略并没有进行调整。事实上,由于受限于偿付能力的约束,公司今年并没有推行效益而战略并没有随之进行调整,从而给人以战略仅限于纸面的感觉。然事实上,公司推行的新业务价值方案有三大原则:利益共享原则即员工个人利益与团队绩效及公司利润紧密结合,实现员工与股东共同创造和以年度新业务价值为标准的利益分配;贡献导向原则即依据分公司个险、团险年度新业务价值的增加值确定整体额度,依据员工岗位及贡献确定个人额度;分公司、13,养老保障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北京,201313财经大学中心支公司是新业务价值的直接受益。只有分公司业务系列所创造的年度新

42、业务价值实现了增加值,其所属中心支公司对增加值做出贡献的才能够,无增加值不。这三大原则的基础都是公司新业务价值的基础增长,然而近两年来公司为保证现金流安全,销售了大量的银保短期趸交,这些的新业务价值极低,而费用又较高。新增的价值往往被费用给侵蚀,造成分公司几乎无新业务价值可言。然而分公司为执行公司整体安排,又不得不大力销售银保略有沦为空谈的风险。,这就使得机制创新战三、 战略与公司能力不够匹配资金投入的行业,作为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全面推养老地产是一个需要广会对公司造成很大的现金流。这一点在财务报表中已经有所体现。应该重点布局几个项目,避免在各个城市同时进行。另外,战略中提到要重视培养体系,而

43、 H 公司目前的问题是以现金流为例,由于储备不足,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引进上面。H 公司将资金配置到不动产投资中,导致策略万能账户资产相对负债存在缺口。目前对此还没有硬性规定。但随着偿二代能力监管框架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来有可能对此进行监管,届时公司的战略将会较大的。14财经大学第四章H 寿险公司发展战略内外部环境分析第一节 总体环境分析总体环境包括 6 个方面:人口因素、发展、法律政策、技术进步、地理分布。其中政策、技术又被称为 PEST 模型。下面对总体环境的几个重点方面展开分析。一、 政策环境势开放以来,中国的1.自势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坚持以建设为中心,并以 会提出“使市场在激发市场活力

44、,为同时,为先导,推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稳步前进。三中全作用”14,这将进一步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有利于寿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金融做体系,出了重要部署,并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15。这些对完善充分发挥对金融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愿景。另外,决定明确了寿险业在完善和发展化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16。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全面深2. 法律环境我国 1995 年颁布寿险法,这是中国的第一部寿险法,在体例上,采用了寿险业法与寿险合同法合为一体的方式。2002 年,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对寿险业的要求以及寿险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国对寿险法进行了

45、第一次修订。又在 2009 年颁布寿险法第二次修订稿,对全面提升寿险业水平、促进寿险业规范经营方面产生重要影响。3. 监管环境14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201315同上16同上15财经大学中国于 1998 年成立,职能是根据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主要在三个方面推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寿险市场。今年以来,业:一是费率,建立寿险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落实寿险费率政策;二是风险管理机制,发布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度体系整体框架,由制度特征、监管要素和监管基础三大框架。制度特征包括统一监管、新兴市场、风险导向兼顾价值三大特征,监管要素包括定量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市场约束机制三个支柱,监管基

46、础是指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17;三是资金运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寿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寿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分为股票投资能力、无担保债券投资能力、股权投资能力、不动产投资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创新能力、不动产投资计划创新能力和衍生品运用能力18,放大了寿险资金的投资范围,为提高寿险行业资金投资率提供了政策支持。二、环境1.自从实施了开放政策以后,我国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从2002 年开始,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增长曲线非常陡峭,在世界排名中的位置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体,仅次于美国。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那个决定着寿险业的需求状态和发展规模高,人寿寿险的需求

47、就越大。我国能成为全球第五大寿险市场,和我国展有很大关系。水平越快速发17,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度体系整体框架,北京,201318,关于加强和改进寿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建设有关事项,北京,201316财经大学49000049000042000042000035000035000028000028000021000021000014000014000070000700000019521957 1962 1967 1972 19771982 19871992 1997 2002 2007 2012GDP数据来源:Wind资讯图4.1中国增长图(:亿元)2. 居民收入水平寿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人

48、口外,还需要力。所以,市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是形成寿险业力的最为主要因素。我国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保持了高速上涨的态势,为寿险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在 1985 年只有 739 元,此后保持了快速增长,在 1997 年超过 5000 元,2005 年10000 元大关,2012年底达 24565 元,这与寿险行业在 2005 年之后的快速发展有着很大的相关性。17财经大学24000240002100021000180001800015000150001200012000900090006000600030003000001985198719

4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005200720092011数据来源:Wind资讯图4.2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三、环境环境是指一个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和地区的人文环境、传承、信仰等。寿险行业环境能够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影响到寿险行业的发展。1. 城镇化程度城镇化是随着一国增长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的积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收入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因此发生了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这一趋势对寿险业会产生以下方面的影响:一是新增的人口会寿险行业和管理增加的基数,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寿险行业的员工需求;二

50、是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导致总量的增加,从而扩大寿险市场的规模;三是现有的寿险大部分都集人接触到寿中在城镇,设在农村的网点很少。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转移能够使险;四是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的大方式有所不同,更加强调人的性。18财经大学因此对寿险会产生的需求。中国的城镇化率初只有 10.64%,在 1981 年达到 20.16%,到 1996 年达到30.5%,一直发展到 2011 年超过 50%,而 1996 年到 2011 年也是中国的寿险业快速发展时期,体现了城镇化水平和寿险收入增长的高度相关性。5454484842423636303024241818121219491954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20042009总人口: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