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_第1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_第2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_第3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说解字义、字形、字音的字典,并首创了部首检字法,分540部首,共收字9353个和1163个重文.对后代的语言文字研究影响十分深远.?说文?四大家:清代以研究?说文解字?著称的四位学者一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著的?说文解字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楚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根底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所引之书达226种之多.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

2、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说文通训定声?:清代朱骏声著.该书对每个字的解释包括三局部内容:一是“说文,列出许书的说解,有时作补充或订正;二是“通训,朱氏称为“转注与“假借,“转注其实是词义引申,“假借其实是古音通假;三是“定声,是以?诗经?、?楚辞?的用韵说明词的古韵,所列“古韵是指同韵相押,“转音是指邻韵相押.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在青铜器上铸文,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作为一个时代独具风格的字体,这里主要是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

3、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也称秦篆.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型而总结出来的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后两种是用字方法.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分化字:由于词义的引申和文字的假借等原因,一个字往往承当着多项记词职能或承当着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于是人们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词职能,其中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被称为分化字,

4、原有兼多个记录职能的字被称为源字.如“女一汝,女,有女子、第二人称代词.汝,有汝水之意.借汝记录第二人称代词.这时,汝为女的分化字.通假字: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因声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人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称作通假字,简称借字.繁简字:是指现代通行的简化字及其对应的繁体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橙、气氟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由于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彳爰、适遹、征征、余绘.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

5、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韵:常见的指称有以下两个:其一,相当于今天说的韵母,即一个音节中开头辅音以外的局部.在做音系研究时,常常称这样的韵为韵类.比方?广音H?东韵有两个韵母,也说有两个韵类.其二,指韵书中把主元音、收尾音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韵.韵部: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一个韵部.四声别义:四声别义,汉语利用四声平、上、去、入区别一个中文字义,通常用来区别词性.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多音字因字义多

6、于一个而有多个读音,并非同一字义但有不同读音有多于一个读音,每一个读音代表的字义又不同,而声母相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这就是四声别义.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根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五经正义:唐代初年孔颖达奉敕为五部儒家经典所作的注释,合称“五经正义,即魏王弼注?周易正义?、汉孔安国传?尚书正义?、汉毛亨传?诗经正义?、汉郑玄注?礼记正义?、晋杜预注?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史典籍.目前流行的版本是清代阮元主持校勘的.主要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

7、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注疏?、?礼仪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经典释文?,这些典籍从汉代以及汉代以后一直到唐宋时期,所作的注解,再加上唐代陆德明为这些典籍所作的注音,统称为十三经注疏.春秋三传:指战国秦汉时期解释?春秋?的三种著作,即?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其中?左传?重在阐述史实,证发经义;?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说明?春秋?体例和经文大义.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汉代今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古代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注释,遍注群经,成就卓著,对后代学术开展影响十分深远.郑玄

8、?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史记?三家注:早期注释?史记?的三种著作,即南朝宋裴驱?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后世合称“?史记?三家注.疏不破注:疏不破注是训诂学的根本术语之一,指作疏者尽量依照注文的意思进行诠释,不试图去改变旧注的任何观点,这在唐代成为注释家的根本准那么.疏即正义,是对“注解释,疏解时一般不突破原注,不另作主张.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传释词?经义述闻?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它要求逐章逐句地串讲、分析古书的内容,在辨章析句中解释原文的篇章大意.赵歧?孟子章句?、王逸?

9、楚辞章句?等.但因章句大多繁冗琐碎,汉代之后慢慢亡佚.集解:也叫集注、集释,是聚集诸家注解,有时也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体裁,如:何晏?论语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义疏:其含义实即“疏义就是疏通其义.这是一种既注释典籍原文,又兼释前人注文的注释.对这种体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如:孔颖达?五经正义?、刘宝楠?论语正义?等.音义:这类注释以注音为主,有时有简单的释义,给多音多义的词注音时,注音往往隐含着释义.音义类注释有时也列出不同版本典籍的异文,兼及对文字形体的解说和校勘.?经典释文?:唐代陆德明编着的一部博采众说,注释儒、道两家经典音、义的训诂著作.讹:讹误字是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

10、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淆造成.夺:“脱文也叫“夺字,也简称“脱.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丧失的字.也叫夺文、阙文.如字:训诂注音术语,指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音来读.凡一字有数音者,其本音下注如字,表示读本音,不须破读.说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词要读本音.破读:是注音的一种特殊情况,用本字去改读古书中的通假字,也称为“破、“破字、“易字.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参互,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中,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互相渗透、补充,使文词简洁精炼、富于变化的一种修辞手段.?尔雅?:共十九篇,战国秦汉之际陆续编成,以解释先秦的经典词义为主,是中国最早的同义词汇编性质的词典,也是最早

11、的一部训诂专着,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代产生了大量模仿?尔雅?的训诂专着,如?小尔雅?、?广雅?、?婢雅?、?别雅?等,合称为“群雅,后世也因此把训诂学称为“雅学.?广雅?:十卷,魏张揖撰,是聚集汉代和汉代以前语词与解释材料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为增广?尔雅?的续书,体例全依?尔雅?,但内容较?尔雅?广博,不少语词解释较?尔雅?精审,一些语词词义反映的年代也较?尔雅?为早.?广雅疏证?:清代王念孙编纂,不仅对?广雅?作了很好的注释、补正、证实的工作,而且创造性地论证与演示了汉语言文字学根本的理论与方法.?广韵?: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韵书.全称?大宋重修广韵?,由北宋陈彭年、邱雍等为增广修订?切韵?及?唐韵?而作,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南北朝至宋末的中古语音体系,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语料.?经籍纂诂?:清代阮元、臧铺堂等人编,它纂集了唐代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