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_第1页
自动检测技术_第2页
自动检测技术_第3页
自动检测技术_第4页
自动检测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西秦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 、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答:1、检测系统由: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2、传感器部分的作用:是把被测量变换成另一种与之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并且便于测量的量的装置。测量电路部分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显示记录装置部分的作用:是使人们了解检测数值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2、非电量的电测法有哪些优点答:P3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如何进行答:1)、采用微差式测量;2)、微差式测量是综合零位式测量和偏差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基本思路是:将被测量x的大部分作用

2、先与已知标准量N的作用相抵消,剩余部分即两者差值=x-N。这个差值再用偏差法测量。微差式测量中:总是设法使差值很小,因此可选用高灵敏度的偏差式仪表测量之。即使差值的测量精度不高,但最终结果仍可达到较高的精度。例如: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输出电压U可表示为UO=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的要求,因此对么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当然,可以改用零位式测量,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如图1-3所示的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电路图中; 、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

3、差计; 、R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 、RL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 、E1、R1和R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微差式测量过程 、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11为标准值。 、然后使稳压电压负载电阻RL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 、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压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o=U+A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RmRPR1i-h

4、B(mV?IRw1RLE1L_图1-3微差式测量4、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变到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减至,求该仪器的灵敏度。解:s=Ay/Ax=、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钳电阻温度传感器:电桥:放大器:100(放大倍数)笔式记录仪:求:(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2)记录仪笔尖位移4cm时,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解:(1)、s仁Q/Cs2=Qs3=100s4=Vs=s1s2s3s4=Q/CxQX100XV=C(2)、At=xXs=4cm/C=C6、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600C,精度等级分别为级、级和级,现要测量500C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选哪台仪表

5、合理解:级测温仪表:=($m/L)100%=(8m/600)100%;8m=15Cr=8m/500=(15/500)100%=3%级测温仪表:=(8m/L)100%=(8m/600)100%;8m=12Cr=8m/500=(12/500)100%=%级测温仪表:=(8m/L)100%=(8m/600)100%;8m=9Cr=8m/500=(9/500)100%=%选级测温仪表合理7、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各反映何种误差答:1)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

6、,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2)正确度:系统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正确度说明测量结果相对真值有一恒定误差,或者存在着按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误差愈小,则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愈高。精密度:随机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重复一致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分散性。通常,用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随机误差大,测量结果分散,精密度低。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随机误差大。精确度:是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反映。精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很小。精确度有时简称为精度。8、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的随机误差有哪些特性答:(1)、对称性:随机误差可正可负,但绝对值相等

7、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也就是说f(8)-8曲线对称于纵轴(2)、有界性: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范围,即绝对值很大的随机误差几乎不出现。(3)、抵偿性:在相同条件下,当测量次数n一坤寸,全体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等于零,即limE8i=0(4)、单峰性: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即前者比后者的概率密度大,在8=0处随机误差概率密度有最大值。9、等精度测量某电阻10次,得到的测量值如下R1=QR2=QR3=QR4=QR5=QR6=QR7=QR8=QR9=QR10=Q(1)求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准误差s;/ R,测量的标准误差 C和算术平均值的

8、标(2)若置信概率取,写出被测电阻的真值和极限值解:(1)、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R/R=(刀Ri)/n=(R1+R2+R3+R4+R5+R6+R7+R8+R9+R)C/n=(+168+)/10=Q、测量的标准误差aQimVE(Ri-RO)2/n=limVA(8i)2/n标准误差a的估算值:a=limVA(Ri-/R)2/(n-1)=limVA(vi)2/n=刀Vi2=(R1-/R)2+(R2-/R)2+(R3-/R)2+(R4-/R)2+(R5-/R)2+(R6-/R)2+(R7-/R)2+(R8-/R)2+(R9-/R)2+(R1O-/R)2=02+02+02+02+)2+02+02+0

9、2+02+()2二()2+()2+()2+()2+()2+02+02+02+02+0=+=标准误差a:a=VA(vi)2/(n-1)=V9=Q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s:s=ax=aVn=V1O=Q置信概率取,K=3,置信区间为土3S,测量结果真值为:RO=/R土Ks=±3X=±Q测量电阻的极限值:Rm=/R土Ka=±3x=±QQ?Q:测量数据中无坏值n测量值(Q)Xi剩余误差ViVi21+2345+6+7+8+9+10/R=刀Vi2=标准误差估值:|jni14.=0.1841*n-1/9算数平均值标准差估值S4=辛=晋0.0582!Jn10置信概率取%,K

10、=3,置信区间为土3S,测量结果真值为:RO=/R±KS=±3X=±Q测量电阻的极限值:Rm=/R±Ka=±3x=±QQ?Q:测量数据中无坏值10. 用BASI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用于完成类似第9题中所要求的计算任务。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1. 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有什么不同答:金属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主要由几何尺寸的改变影响金属金属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半导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主要由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引起的变化是影响半导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的主要因素。2. 直流测量电桥和交流测量电桥有什么区别答:直流测量电桥采用直

11、流电源供电,交流测量电桥采用交流电源供电;3. 热电阻测温时采用何种测量电路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测量电路说明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答:采用三导线四分之一电桥电路:在该电桥中热电阻的两根引线被分配在两个相邻的桥臂中;消除引线电阻因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值变化而产生的误差。4. 采用阻值为120Q、灵敏度系数K二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和阻值为120Q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3£和1000|3£时,试求单臂工作电桥、双臂工作电桥以及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解:一个微应变:1口£=1m/m=1X10-6因为

12、R1=R2=R3=R4=R是等臂电桥;U=4V;1)、应变片上的应变为1以:s=UO/R=U(R/R)/4/R=(UKe)/4电阻应变片的相对变化量:R/R=Ke=2x10-6电阻应变片的变化量:R=RXKe=120X2X10-6=X10-3Q、单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R/R)/4=UKe/4=2X10-6V灵敏度:s=U0/R=2x10-6V/x10-3Q=x10-3V/Q、双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 :U0=U(R/R)/2=(U/2)Ke=4x10-6v灵敏度:s=UO/R=4X10-6V/X10-3Q=X10-3V、及全桥工作时的输

13、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 :U0=U(R/R户UK£=8X10-6V灵敏度:s=U0/R=8X10-6V/X10-3Q=X10-3V/2)、应变片上的应变为1000听R/R=K=2X10-3电阻应变片的变化量:R=RXKe=120X2X10-3=q、单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 :U0=U(R/R)/4=UK£/4=2X10-3V灵敏度:s=U0/R=2X10-3V/Q=X10-3V/、双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R/R)/2=UK£/2=4X10-3V灵敏度:s=U0/R=4X10-3V/Q=X10-3V/Q及全桥

14、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R/R户UK£/=8X10-3V灵敏度:s=U0/R=8X10-3V/Q=X10-3V/Q5采用阻值R=120Q,敏度系数K=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R=120Q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10V。当应变片应变为1000口£时,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设输出阻抗为10mV。则可采用何种接桥方式无穷大)解:应变片上的应变为1000y=10-3电阻应变片的相对变化量:R/R=K&=2X10-3电阻应变片的变化量:R=RXKe=120X2X10-3=Q、单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O=U(R/R)/4=UKe

15、/4=10X2X10-3V/4=5mV灵敏度:s=U0/R=5X10-3V/Q=X10-3V/Q、双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R/R)/2=UKe/2=10X2X10-3V/2=10mV灵敏度:s=U0/R=10X10-3V/Q=X10-3V/Q、等臂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Ke/=10X2X10-3V=20mV灵敏度:s=U0/R=20X10-3V/Q=X10-3V/Q输出电压:U0=UKe=10X103mvX2X10-3=20mv综上所述: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则可采用等臂全桥接桥方式。6.图2-43所示为一直流电桥,供电电源电动

16、势E=3V.R3=R4=100Q。R1和R2为相同型号的电阻应变片,其电阻均为50Q。灵敏度系数K=o两只应变片分别粘贴于等强度梁同一截面的正反两面。设等强度梁在受力后产生的应变为Uoo5000I:小式求此时电桥输出端电压R4nR3U0R1 nR2,T1ER1R2T(2-43)解:受力时:R 仁+ R、R2=r-A R、R3=R4=R=10C DU0= ( R2R4-R1R3 ) U/ ( R4+R3 ) ( R1+R2) =R ( R2-R1 ) U/2R (二 2RA RU/2R2r= - ( U/2 ) ( A R/r) =- ( U/2 )( K£) =x 2X 5X=x 1

17、0-2V=-15mvR1+R2)10-3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1.试分析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和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并应注意什么问题1)对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设初始电容为:C0=0rA/d=&ab/d为初始电容。当动极板相对定极板沿长度a方向平移Ax时,则电容为C=0rb(a-Ax)/d=(。ab/d)(x/d)=C0£bAx/d3-2)C=C0ACAC=CC0=£bAx/d=-C0Ax/a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AC/C0=Ax/a显然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呈线性。适合于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灵敏度为:K=AC/Ax=£b/

18、d可见:、灵敏度是个常数; 、增大b值、减小d值,可增大灵敏度; 、但极板的长度b不易过小,否则边缘效应增大,使非线性误差也增大。 、与变极距型相比,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采用差动式结构,以提高灵敏度。2)对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若传感器的;DA=ab为常数,初始的极距为d,其初始电容量(静态电容为):C0=0rA/d=£A/d当动极板移动x后,其电容为:C=£A/(d-x)=(£A/d)xd/(d-x)=C0d/(d-x)=C0(1+x/d)/(1-x2/d2)当x<<d时;1-x2/d2?1;则:C=C0(1+x/d)由

19、式(3-5)可知:电容C与x不是线形关系;只有当xvvd时,才能认为是近似线形关系。电容的变化量为:C=C-CO=C0(1+x/d)-C0=CO(x/d)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C/C0=x/d灵敏度为:K=C/x=CO/d=£A/d2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起始间隙d;但当d过小时,易引起击穿。(云母、塑料膜),且可以改善电容器的耐压性能2. 为什么说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特性是非线性的采取什么措施可改善其非线性特性答:对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若传感器的&和A=ab为常数,初始的极距为d,其初始电容量(静态电容为):C0=orA/d=&A/d当动极板移动x后,其电容为:C=

20、3;A/(d-x)=(£A/d)xd/(d-x)=COd/(d-x)=CO(1+x/d)/(1-x2/d2)当x<<d时;1-x2/d2?1;则:C=CO(1+x/d)由式(3-5)可知:电容C与x不是线形关系;只有当xvvd时,才能认为是近似线形关系。3. 有一平面直线位移型差动电容传感器其测量电路采用变压器交流电桥,结构组成如图3-20所示。电容传感器起始时bl=b2=b=20mm,al=a2=a=10mm,极距d=2mm,极间介质为空气,测量电路中ui=3sintV,且u=ui。试求动极板上输入一位移量x=5mm时的电桥输出电压u0。图3-20题3图解:电桥的空载输

21、出电压为:t0=20Z2(Z1+Z2)卜t=t(2Z2(Z1+Z2)-(Z1+Z2)/(Z1+Z2)=uZ2-Z1)/(Z1+Z2)其中:Z仁1/j3C1,Z2=1j3C2,C1、C2,为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量;带入,得t0=u(Z2-Z1)/(Z1+Z2)=u1/j3C2-1j3C1)/(1/j3C1+1j3C2)=u(1/C2-1/C1)/(1/C1+1/C2)=uC1-C2)/(C1+C2)对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设初始电容为:C0=0rA/d=£ab/d为初始电容。当动极板相对定极板沿长度a方向平移Ax时,则电容为C=orb(adAx)/d=(。ab/d)(brbAx/d)=C

22、0±£bAx/d=C0dACC仁C0-AC;C2=C0+AC;U0=U(C1-C2)/(C1+C2)=-UAC/C0=-U(£bAx/d)/(£ab/d)=-UAx/a=-(3sin?tV)x(5M0)=-(32)sin3tV=?tV4、变间隙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为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图3-21所示。传感器的起始电容量Cx0=20pF,定动极板距离do=,Co=10pF,运算放大器为理想放大器(即Kg,ZiTa)Rf极大,输入电压ui=5sinwtV,求当电容传感器动极板上输入一位移量A乂=使d0减小时,电路输出电压u0为多少解:对于变间隙电容传感器,当动

23、极板移动x后,其电容为:CX=£A(d0-x)=(&A/d0)xd0/(d0-x)=Cx0d0/(d0-Ax)=Cx0/(1-Ax/d0)=20/()pf=(20/)pf=(200/9)pf=pf对于理想运放,其输入阻抗和开环放大倍数都很高(ZiTg,ATB),因此其输出端输出电压U0与CX成反比,即:u0=-uiC0/CX=10pf/(200/9)pfx5sin?tV=-(90/200)x5sinwtV=cotV当动极板移动Ax=0mm后,其电容为:u0=uiC0/CX=一(10pF/20Pf)5sin?tV=一wtVCx=Cx0(1+Ax/d)=20pF(1+=22pFC

24、x'A/(d0-Ax)=Cx0/(1-Ax/d)=20pF/=8=I(Cx'-Cx)/Cxl=I(20/x/(20/I=11=10%u0=-uiC0/Cx=-5sin?tV(10pF/22pF)=sinwtVu0'-uiC0/Cx'-5sin?tV(10pF/(20pF/=wtV8=I(u0'-u0)/u0I=I+5X10/22)/(5x10/22)I=I+1I=10%5.器,极板长度若用此变面积型传感器测量位移x.试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并画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极板间介质为空气。0= X 10- 12F/m。如图3-22所示正方形平板电容a=4cm.极板

25、间距离3=解:C=£a/8=£4b(02x)/8=£4ba/8-£4bx/8=C0-4£bx/8C=C-C0=-4ebx/8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K=AC/x=-4£b/8=-4XX10-12F/mX4X10-2m/2X10-4m=x10-9F/m解:变面积型传感器测量位移x前的面积为:A0=4ab=4a2C0=0rA0/d=£4ab/d=£4aa/d=£4a2/d变面积型传感器测量位移x后的面积为:A=4(a-x)b=4(a-x)a=4a2-4xa=A0-4xaC=0rA/d=£(A04xa)/d

26、=C0£4xa/dC=£4xa/d=X1012F/mX4X4cm/=xX80XX1012F/mXx=xXX1010F/m=X10午=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C/C0=(44xa/d)/(4£aa/d)=-x/a灵敏度为:K=AC/x=4£a/d=4XX101午/mX4cm/=X106F/mC=Kx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1、 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零点残余电动势E0的存在;造成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在零点附近不灵敏,输出线性度受影响,引起测量误差2、 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那些

27、因素影响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答: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到被测体大小影响。则灵敏度要降低。敏度才围大、抗干扰能力被测体是平板型时:则要求被测体的半径应大于线圈半径的倍,否被测物体是圆柱体时:被测导体直径必须为线圈直径的倍以上,灵不受影响。优点:电涡流式传感器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范强,特别是有非接触测量的优点。3、 试说明图4-12所示的差动相敏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答:1)、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在ui1=ui2时:比较电压在正半周时:D1、D3导通;D2、D4截止;ub=u2、ua=u2/2=vc比较电压在负半周时:D2、D4导通;D1、D3截止;ud=u2、ue=u2/2=vc正半周时:ve>va;电流经:e、g、V、u21、b、D1、a、u11。负半周时:va>ve;电流经:a、g、V、u22、d、D4、e、u12。电流总是从电表的左边流向右边。图4-12差动相敏检波电路1移相器2)、在ui1工ui2时:Vgz0;则电流表通过的电流和不为、衔铁上移:在u11>u12时:正半周时:va>ve;电流经:a、D3、u22、V、g、e、u12。负半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