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_第1页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_第2页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_第3页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_第4页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第一章 绪论1.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 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 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 不均匀性(分布不均) 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 脆弱性(水易污染)3.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 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3)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4. 我国四大水问题 水多 水少 水脏 水浑5. 水资源评价的定义

2、,内容,步骤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 (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6.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

3、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

4、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除个别情况外,水资源分区套行政区划形成的单元为计算分区。水资源评价的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重点掌握: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水资源概况、特点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水资源评价分区 WHY, HOW水资源评价的作用第二章 降水与蒸发 1.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三性审查?三性审查定义以及具体分析方法?目的:定义:可靠性:对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进行鉴定分析方法:1、与邻近站资

5、料比较 如特大值、特小值是否过分突出 方法:(1)逐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2)相关分析法: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系列同邻近站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大的点据进行审查与修正。2、与其它水文气象要素比较降水量多,径流量大,利用径流关系进行审查查清问题后校正,无法校正则舍弃 一致性:一个系列不同时期的资料成因是否相同。对于降水资料,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测站的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的稳定性上。分析方法:单累积曲线法(单站资料)设有年降水系列Xt(t=1,2n),则第t时段的累计降水量:绘制Xct的过程线双累积曲线法(单站与多站平均)利用上式分别计算分析期逐年的单站累计降水量和多

6、站平均降水量累计值,然后以分析站累计降水量为纵坐标,以多站平均累计降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关系曲线。代表性:是指样本资料的统计特征能否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统计特征。当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降水量分析计算时,计算成果的精度取决于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1) 周期分析 方差分析法设周期为m,将系列分为m组,假定各组数据相互独立且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计算组内、组间离差平方和,进行F检验,小于显著性水平则m不存在,重新假设,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存在周期m。 差积曲线法(距平累积法)将每年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离差逐年依次累加,然后绘制这种差积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周期分析。其中模比系数Ki=Xi/X平均特点:

7、一个完整的上升段表示一个丰水期,一个完整的下降段表示一个枯水期,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组成一个周期。 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 所谓滑动平均值,就是在一个系列中,先确定若干年为计算平均值的滑动计算时段,求得一个均值,将其作为中间年份的修匀值,然后向后滑动一年,形成新的计算时段,计算均值。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计算时段的最后一个数据为系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为止 (2)稳定期分析稳定期分析的目的是通过降水系列某种指标或参数达到稳定的历时来确定代表期。长短系列相对误差分析法 从长系列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短系列。 (1)计算长系列的统计参数。 (2)将长系列分成几个短系列,分别计算各短系列的统计参数。 (3)将各短系列的统

8、计参数与长系列的统计参数进行比较。其中相对误差最小的一个短系列时期即可认为是一个稳定期或代表期。代表期的确定:代表期是指样本系列的统计参数能够较好地代表总体的时期。通过上面两种方法的计算,可用有较长实测降水系列的代表性雨量站或水文站的降水系列对评价区降水资料的代表性作出分析,并可据此选择代表期。降水资料的插补展延: 目的: 1)为了扩大样本容量,减少抽样误差,提高统计参数的精度; 2)为了在区域性水资源分析与评价中取得不同测站的同期降水资源系列,以使计算成果具有同步性。(一)地理插值法 1、移用法 小范围内降水量在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且两个雨量站距离相近,气候、地形条件一致。2、算术平均法 插

9、补站周围有分布较均匀的雨量站,且地理与气候条件基本一致,降水量在面上的分布较均匀,各相邻站的降水量数值较接近时。3、加权平均法 研究区域内地形变化不大时。4、降水量等值线法 精度高,工作量大。(二)相似法 插补站与参证站降水量长短系列的均值有等比关系,则(三)相关分析法 插补延长最实用的方法。拟插补的降水量称为研究变量,用来建立建立相关关系借以插补研究变量的参变量称为参证变量。 选择合适的参证变量遵循原则:(1)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之间必须有物理成因上的联系。(2)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应有一定数量的同步观测资料,以保证相关图有足够的点据。(3)参证变量的系列要足够长,足以用同期资料建立的关系插补出

10、计算需要的研究变量的缺测部分。降水量分析计算:面平均降水量计算,降水量统计参数的确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面平均降水量计算: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降水量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等值线图的勾绘:为了研究年降水量变化的地理规律,估算无资料地区各种指定频率的年降水量,必须绘制年降水量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即均值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勾绘步骤 (1)选择资料质量好、系列完整、面上分布均匀且能反映地形变化影响的雨量站作为绘制等值线的主要点据。 (2)选择准确、清晰、有经纬度且能分清高山、丘陵、坡地、平原等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 (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线距):

11、降水量>2000(线距1000),800-2000(200),100-800(100),50-100(50),<50(25) (4)勾绘时,既要考虑各测站的统计数据,遵循直线内插的原则,又不能完全拘泥于个别点据。等值线必须与大尺度的地形分水线走向一致,切忌横穿山岭。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分析: (1)绘制的等值线图是否符合自然地理因素对降水量影响的一般规律。其一般规律如:靠近水汽来源的地区年降水量大于远离水汽来源的地区;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背风坡;高山背后的平原、谷地降水量一般较小;降水量大的地区Cv值相对较小。 (2)检查绘制的等值线图与邻近地区的等值线是否衔接。(3

12、)检查绘制的等值线图与陆面蒸发量、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之间是否符合水量平衡原则 (4)与以往编制的等值线图进行对比分析,检查高低值区是否对应,大的走向是否一致,出现明显变化的地区要进行分析论证或做必要的修改。降水量的时程变化:指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分配,一般包括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指年降水量在年内的季节变化,受气候条件影响明显。(1)分析计算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 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数及其发生月份,并统计不同频率典型年的降水量月分配。 (2)降水量的年内变化程度还可以采用降水不均匀系数Cl表示,计算公式为: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多年变化幅度分析:极值比法,距平法,趋势法降水量的

13、空间分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可用降水量等值线图来反映,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多年连续最大四个月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等。流域(区域)蒸发量指流域(区域)面积上的综合蒸发量,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三部分。水面蒸发流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表面的蒸发。(充分蒸发,表示蒸发能力)陆面蒸发土壤蒸发与植物散发总称为陆面蒸发,包括流域内从土壤表面的蒸发和从植物叶面的散发。水面蒸发量分析与计算:l 蒸发器折算系数法: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是指天然大水面蒸发量与某种型号水面器同期实测蒸发量比值。l 道尔顿经验公式:l 彭曼经验公式(FAO推荐使用)水面蒸发的空间分布:水面蒸发等值线图的绘制水面蒸发的时

14、程分配:年内分配代表站法年际变化统计参数流域蒸发量计算分析:它等于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量的总和。一般用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间接估算(小计算题)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我国以干旱指数将全国划分为5个气候带:十分湿润带(<0.5)湿润带(0.5,1.0))半湿润带(1.0,3.0)) 半干旱带(3.0,7.0)) 干旱带(>=7.0)重点掌握:资料代表性审查的方法 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法、累积平均值过程线法区域不同保证率年降水量方法。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如何进行描述。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可以更新的动态

15、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即还原后的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年径流量表示。资料收集:(1)区域社会经济资料(2)评价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料(3)水文气象资料(4)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5)以往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和研究成果径流资料的审查:可靠性:上下游水量平衡、径流模数、水位流量关系检查一致性审查:受气候条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来判断资料整体趋势的方法,如M-K检验法 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 滑动平均检验法 另一类是判断资料中跳跃成分的方法,如累积曲线法 有序聚类分析法 重标度极差分析法。还原:将受影响的资料统一修正还原到原来天然状态折现:将受影响的资料统一修

16、正到现在的状态代表性:对评价区域具有长系列观测资料的测站分析确定,通常采用滑动平均值法、累积平均值法、差积曲线法、长短系列对比分析法等年径流量的插补延长(相关分析) (1)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 (2)上、下游站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 (3)与邻近流域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 (4)汛期径流量与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月径流量的插补延长 (1)汛期月径流量的插补 水位流量关系法 相关分析法(上下游、相似流域、流域的月降水量) (2)非汛期月径流量的插补 用缺测月份的多年平均值代替 按退水规律插补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对径流的影响):² 农业水利农业灌溉用水,回归水²

17、 跨流域调水² 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改变径流时程分配² 抽取地下水 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² 灌溉和排水(蒸发径流地下水位)² 水库等蓄水工程(蒸发径流地下水位泥沙)² 城市化(热岛效应城市水文学产汇流影响)²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还原目的:为了使河川径流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基本上反映天然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满足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分析计算要求,凡测站以上受水利工程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消耗、减少及增加的水量均要进行还原。还原计算方法:(一)分项调查法 对流域中各项影响因素所造成的水量变化逐一调查、观测加以定量,从而获得总的还原水量

18、。(二)降水径流模型法基本思路:首先建立人类活动显著影响前的降水径流模型,然后利用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以后各年的降水资料,用上述降水径流模型,求得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年径流量及其过程。还原水量即为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与实测年径流量的差值。(适用于难以进行人类活动调查,或调查资料不全的情况。)(回归分析法 产流模型法)(三)流域蒸发差值法基本思路:在计算时段较长的情况下,流域水量平衡公式中流域蓄水变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有:P =E + R一旦流域下垫面有了较大改变,引起蒸发量变化了E,则径流量相应地变化R,上式就变为:P=(E ± E)+(R ± R) R=E=E后 - E前 =

19、(P后 - R后) - E前还原计算成果的检查:(一)单项指标的检查:重点是灌溉定额、灌溉回归系数(二)上下游、干支流及区间水量平衡检查:下游站流量大于上游站(三)用径流深和降雨径流关系检查:山丘径流深大于丘陵平原区径流深,上游径流深大于中、下游径流深。还原后的降雨径流关系相关系数要提高。(四)各种影响因素的序列对照及统计参数检验:把还原后的天然径流系列由大到小排列,同时把各种影响因素如降水量、蒸发量也由大到小排列,对照序列检查其对应关系。一般还原后的统计参数具有较好的地区分布规律性。(五)框算检查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目的:了解评价区域代表站年径流的统计规律,推求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指定频率的年

20、径流量,分析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为区域地表水资源量的分析计算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规划提供依据。年径流量的频率分析:选择代表性水文站径流资料还原和插补展延三性检查频率计算径流的时程分配(径流年内分配和径流年际变化)径流的年际变化:通常用年径流变差系数Cv 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来反映其相对变化程度。年径流的空间分布:用年径流深或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反映径流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用年径流的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年径流年际变化的空间规律。(如何绘制?)区域地表水资源分析方法: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相关法,水热平衡法。 代表站:在计算流域内,如果能够选择一个或几个基本能控制本流

21、域大部分面积、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精度满足要求的代表性水文站,且流域内上、下游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一致,可以用代表性水文站的年径流量按面积比的方法,推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2)不同频率年径流量计算用代表站法求得的评价区域逐年径流量构成区域的年径流系列,在此基础上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即可推求评价区域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 等值线法:(使用条件)在区域面积不大并且缺乏实测径流资料的情况下,借用包括该区在内的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查算出流域内的平均年径流深,乘以流域面积,来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包括山丘区地表水资源和平原区地表水资源出境和入境水量计算入境水量 天然河流经区

22、域边界流入区域的河川径流量(还原过后天然状态)出境水量 天然河流经区域边界流出区域的河川径流量计算方法:(1)代表站法:只有一条河流过境,在入(出)境处恰好有径流资料年限较长且具有足够精度的代表站,该站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即为计算区域相应的入(出)境水量。 (2)水量平衡法河流上、下断面的年水量平衡方程:W下 W上+ W支 W蒸发 W渗漏+ W地下W引、提+ W回归± W槽蓄 当过境河流的上、下断面恰与区域上、下游边界重合时,上式可改写为: W出 W入+ W支 W蒸发 W渗漏+ W地下W引、提+ W回归± W槽蓄入境与出境水量的时空分布在一般情况下,入(出)境水量

23、的年内分配可用正常年水量的月分配过程或连续最大四个月、枯水期水量占年水量的百分率来反映,也可分析指定频率年入(出)境内外水量的年内分配形式。也可以典型年的不同时段的最大入(出)境水量反映其年内分配特点。 入(出)境水量的多年变化,可用代表站年入(出)境水量的变差系数表示,也可通过入(出)境水量的周期变化规律和连丰、连枯变化规律来反映。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扣损法(较传统):以流域总的地表水资源量为基础,扣除河

24、道内生态需水量、生产需水量、跨流域调水量以及汛期不可利用的洪水量,得到整个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W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W地表水资源量W河道内需水量外W洪水弃水W跨流域调水河道内总需水量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河道内生产需水量,逐月外包值。汛期难以控制利用洪水量批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能被工程措施控制利用的汛期洪水量。地表水供水系统及可供水量地表水供水系统是由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等组成的取水、输水及配水系统。地表水供水系统可提供的水量称为可供水量重点掌握:1、径流还原计算的基本方法2、如何制作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原则与合理性分析3、区域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4、何为地表水资源可

25、利用量,如何计算5、如何描述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6、年入境、出境水量的计算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一般评价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数量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与地表水类比复习)地下水资源评价:对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全面评价;在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需进行深层承压水资源数量评价。重点评价矿化度(水的含盐量)小于2g/L的淡水资源。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

26、容:收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分析和确定包括给水度、渗透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分析确定各平原区、山丘区及水资源评价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和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资料收集:l 评价区及临近区有关的水文资料l 评价分区内的流域特征资料l 区域内水利工程概况l 区域水文地质资料l 区域经济社会资料l 水质监测资料l 以往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成果(与地表水类比复习)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按照水文地质单元进行的,然后归并到各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为确定评价方法和选用水文地质参数,需划分地下水资源评价类

27、型区。划分原因(水源补给不同)水文地质参数: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它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给水度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弹性给水度:承压水给水度)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导水系数(transmissibility of groundwater):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

28、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潜水蒸发系数: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参数测定方法:(1)水文地质试验法(抽水试验等)(2)统计分析法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新、恢复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调蓄性和转化性等特点。水资源分类方法:(一)以水均衡(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的分类法V补V排±V 因此,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1.补给量:是指某时段内进入某一单元含水层或含水岩体的重力水体积。又分为天然补给量,人工补给量,开采补给量。2.排泄量:排泄量是指某时段内从某一单元含水层或含水岩体中排泄出去的重力水体

29、积。分为天然排泄量和人工开采量。3. 储存量:储存量指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在平原区,通常以地下水的补给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的补给量有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与井灌回归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以及闸坝蓄水渗漏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等。(一)补给量计算1.降水入渗补给量指降水渗入到包气带后在重力作用下渗透补给潜水的水量,是浅层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来源。1) 降水入渗补给量的确定 (1)系数法 Pr=P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P 降水量。该方法概念清楚,应用方便,易于区域综合。(2)地下水动态分析法 在平原

30、地区,地势平坦,地下径流微弱,在一次降雨后,水平排泄和垂直蒸发都很小,地下水位的上升是降雨入渗补给所引起的结果,以下式表示: Pr=h 给水度;h降雨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幅度,mm。2)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1)系数法以及(2)降水量水位上升相关法2.河道渗漏补给量当河水位高于两岸地下水位时,河水在重力作用下,以渗流形式补给地下水,称为河道渗透补给。2.1 河道渗漏补给量的确定(1)断面测流法 Q河渗计算区内的河道渗漏补给量,m3/s Q上、Q下河道上下断面实测流量,m3/s E0水面蒸发量,m/s 水面宽,m L实测流量段距离,m(2)单位长度渗漏量法 L实测段长度,m L计算河段长度,

31、m修正系数 2.2 年河道渗漏补给量的计算4. 越流补给量如果某一含水层的上覆或下伏岩层为弱透水层,并且该含水层的水头低于相邻含水层的水头,则相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可能穿越弱透水层而补给该含水层,这种现象称为越流补给。(二)排泄量的计算平原区地下水的排泄量主要有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出流量、越流排泄量以及人工开采量等。1.潜水蒸发量是指潜水在毛细管引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所造成的蒸发量,包括棵间蒸发量和植被叶面蒸腾量。潜水蒸发是浅层地下水消耗的主要途径。潜水蒸发强度是指潜水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体积。潜水蒸发强度的变化受土质、潜水埋深 、气象、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影响潜水蒸发的因

32、素:土质、潜水、气象、植被评价区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的计算方法步骤(P114)2. 河道排泄量:平原地区地下水排入河道的水量称为河道排泄量。计算方法:地下水动力学方法3.侧向流出量地下水侧向流出量一般指的是以地下潜流形式流出均衡单元的水量,有时称为地下径流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计算依据:山丘区的补给排泄机制比较简单,按地下水均衡原理,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所以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用各项排泄量之和来计算。计算方法常用水文分析法水文分析法山丘区排泄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河川基流量,其他各项数量较小。 河川基流量的推求: 选择合适的水文站,从该站实测的河川径流量过程线图上把它分割出来,即基流分割法

33、。1、分析代表站的选择 水文站所控制的流域是闭合的;代表性(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地质);控制面积200km2;实测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丰、平、枯)。2、单站河川基流量的分割法 分割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河川基流量)。 分割方法:直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和加里宁分割法。3、单站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与基流模数4、评价区河川基流量的计算5、评价区基流量合理性检查(平衡性,合理性)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的:最主要的是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计算允许开采量六种方法与适用条件(一)水均衡法:水量平衡

34、法,又称水均衡法,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来计算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变化的方法。 理论上适用与任何区域,实际上在范围较大的区域,其他方法应用困难时使用。(二)可开采系数法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并有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位、实际开采量等长系列资料地区,可用可开采系数法确定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三)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也称回归分析法,是根据开采地下水的历史资料或不同水位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开采量与降深或其他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这种相关关系外推来预报开采量的一种方法。该法适用于对已开采的潜水和承压水的旧水源地扩大开采时的评价,对新水源地不适用。(四)开采试验法在水文

35、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一时难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是补给条件),而又急需作出评价时,可打勘探开采井,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适用,但主要是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性不均一的中小型水源地。(五)开采强度法 一般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规则,在不考虑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在含水层分布广、距补给区较远的平原区或大型自流盆地的中部,井数很多、井位分散时(为农业供水的特点)采用开采强度法计算开采量比较方便,而计算补给量和评价原则同上。(六)数值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常用的数值方法

36、有两种,即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第5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水资源总量计算的目的:分析评价在当前自然条件下可用水量的最大潜力,从而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这种关系在国外称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内在联系。水资源总量评价:三水转化关系分析、水资源总量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水资源总量分析计算W水资源总量;R地表水资源量;Q地下水资源量;D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由于D的确定方法因区内所包括的地下水评价类型区而异,故分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介绍三种类型:一、单一山丘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包括山丘区、岩溶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为河川基流量。水资源总量为:Rm为山丘区河川径流量;Qm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Rgm为山丘区河川基流量。单一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可以用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代替。河川基流量可以用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来推求。具体有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