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衡绿色食品商业实施计划书_第1页
张发衡绿色食品商业实施计划书_第2页
张发衡绿色食品商业实施计划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衡 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一、公司成立的宗旨 (任务 )去年,省委、省政府根据省实情,提出了要将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 品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 闲的后花园二、公司发展战略方向集团着力实施。 。战略,推动同类产品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推动存量资产、闲置资产向优势企业和名 牌产品聚集。按照把绿色食品集团建设与以国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在国外市场有竞争能力的加工和销售 企业为龙头、 以向市场提供最终消费品为目标、 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格局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构想, 确立以大米、生猪、水产品、特色水果、家禽等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

2、点构建 几大主导产业链,抓住扩大基地规模、扶强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三个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 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三、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1. 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1)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3、。所以,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 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在我国已有 12 年的发展时间。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1217 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 2400 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 2000 万吨,产品年销售额为 500 亿元,出口创汇 4亿美元。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使 5800 万亩的农田、草场和水面受到检测和保护。近几年来,在市场需求 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 30% 的速度增长。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 30% 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绿色食品继续呈现出良

4、好的发展势头,截止3月底,全国共有 1300 家企业的 2570 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食品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绿色产品总量 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产品质量和商标品牌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绿色食品市场建设 初显成效。目前,中国、 、天津、等国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 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 率越来越高 ;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示出 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

5、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2)绿色食品发展趋势实践表明,开发绿色食品既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组织方式的创新,也是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创新。尽管目 前产品总量规模还不是很大, 区域发展尚不平衡, 但是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发展,今年年初,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 ,充分肯定了绿 色食品发展的实践及成效,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 " 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 即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 2000 年1500 万吨的基础上增加两倍, 2005 年达到 4

6、500 万吨。这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政策环境和条件。"十五 "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增加两倍, 2005 年达到 4500 万吨; (二)建立 保障体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技术 标准、质量监测、质量认证和市场服务。( 三)形成产业链,逐步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 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四 )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农业、食品加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食品产 业体系。2. 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分析对绿色食

7、品行业的发展而言关键点在于以下主要因素:1)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之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企业培育、产品开发和市场开 拓。2)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包括市场风险、自 然风险、技术风险承担机制、产权联结机制、购销价格机制、成本分担和转化机制等。3)注重产品质量,加强规化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市场服务体系。4)政府支持不可缺少。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推进绿色企业及其食品的 发展。5)坚持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要在环境保护、生产加工、标准建设等领 域更多地研发和采用新技

8、术,在检测、认证等环节不断创新。6)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开发绿色食品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技术条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选择重点,集中布局,突出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3. 一些省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 2001 年底,绿色食品产品达到 281个,产值达到 121 亿元,居全国之首。全省绿色食品的种植业、养殖业 及山特产品基地发展到 286个,种植面积达到 1035万亩,其中 10万亩以上的县 (市)和农场有 31个,面积达 589亩,占全省基地面积的 56.9% 。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达 78家,产品数量 176 个,产品有乳制品、杂豆、山野菜等 20余种,占全国绿色食品 生产总数的

9、11% 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区绿色食品生产总量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比重茶及饮料5% 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等 1% 奶粉40%其他54%达34 万吨,完成销售额 15 亿元,出口创汇 1500 万美元。绿色食品企业 39家,产品数量 91 个。绿色食品的企业达 98 家,产品数量 186个。产品总量占全国 9%,产 值近 20亿元,出口创汇 1100 万美元。4. 行业集中度分析目前,已开发的绿色产品涵盖了食用农产品和各类加工食品,实物总量和贸易额逐年增长。从产品结构上 看,加工产品占到 70%以上,初级产品不到 30% 。我国绿色产品结构加工产品 70% 初级产品 30%占全国同类产品实物

10、总量的比重分别为:奶粉 40% ,茶叶及饮料 5% ,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等 1% 左 右。5. 政策法规分析及 WTO 的影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竞争 也越来越激烈,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食品工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起码要过四关:一是要取得"绿色食品 " 认证,这是一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二是要取得 IS09002 质量体系认证,这是通往国际市场的入场券;三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 " 技术壁垒 ",这是走向际市场的 ;四是要有一个或一批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是站稳国际市场

11、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高梁等粮食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10% 到70% ,粮食价格已不再具备比较优势。加入 WTO 后,关税下调对部分产品的具体影响是:由此可见,畜产品的关税减让幅度比较大,有较大的影响。 但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一定的出口 优势,在价格上,除禽肉和牛肉外,我国肉类价格优势明显;在市场方面,除港澳地区外,与我国相邻的日本、独联体国家、印尼,以及中东地区国家都有较大的出口市场。所以 WTO 规则能为我国肉类生产发展 和贸易提供有利条件。加入 WTO 后,柑橙生产将面临生存危机,蔬菜价格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粮食 不同的是,水果和蔬菜产业不是价格高、没竞争

12、力的问题,而是技术跟不上、质量 上不去所致。但是,在加入 WTO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食品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原因主要是国外生产方式先进,其总 体生产成本低,而中国的食品基础则比较薄弱,竞争力差。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自身 加工的水平比国外要差 ;二是食品安全问题。 国际上对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 因为食品安全的问题, 使中国出口的食品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很大的阻力。中国的食品本身出现缺陷。一是生物性因素,主要就是 食品当中的肉类和鸡禽类存在传染性、 动物传染性疾病夹带问题。 另外在加工当 中,不卫生的环境和条件 造成致病微生物 ;二是化学因素,造成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问题。国

13、际食品贸易注重的是质量,特别强 调其食品的安全性。同时,这也给我国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绿色食品正是攻破国际贸易技术 壁垒的 " 锐利武器 "。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随着农业的改革开放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8-1984 年,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阶段, 1985-1992 年,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废除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代之以国家"合同 "定购制度。第三阶段, 1992 年至今,农业经营体制的第二次改革,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14、标志着农业进入了整体创新的 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分散、小规模和一家一户办起来不经济的问题,同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产供销脱节的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同时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一些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始尝试农业或农业企业与其有着在联系的工商业或工商 企业在经济上、组织上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工农商的综合经营。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覆盖面还不大。在实践上,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有以下五 种发展类型:1. 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 + 基地+农户这是以农产品贸易或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与

15、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 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 "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 的经济共同体。这种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 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并且在将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 农户一些地方农民自行或在政府的引导下兴办了各种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为入社农民 提供生产资料、资金、信息及产中环节各种服务,有的还建立起加工、运销企业,直接组织农民走向市场。 由于这种形式具有能人带动的浓厚特色,因而给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因而带有某种过渡性。3. 中介组织带动型:农产联 + 企业+农户这是一种松散协调型发展模

16、式。目前,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其作用是:沟通生产、加工、 市场、科技和管理等信息 ;协调与上级、县市政府之间的关系 ;致力于市场、产品、人才和生产企业四个方面 的合作开发。将来有可能以中介组织为依托,在某一产品的经济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实行跨区域 联合经营和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并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生产、加工、销售相联结 的行业一体化企业集团。4. 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 + 农户许多地方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 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主导产业带动具有很大

17、的连带效应,通过振兴某一主导产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5. 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 + 农户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形成产业优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运销效率和经济效率。目前,这种模式在" 风险共担 " 和"利益共享 " 方面有待发育和完善,只能称作松散型或过渡型。但 "专业市场 " 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起发展方向就是类似于贸易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得逞的发展方式。五、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方向与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相邻省份的发展速度相比

18、,省农 业产业化的发展无论从速度、规模和效益水平上来讲都还比较低,并呈现出差距明显拉大的趋势。省农业 厅有关人士认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这种现状,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整体效益提高和发展的瓶颈。建国以来农业曾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曾经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不过不可磨灭的有力支持。改 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夯实,绝大多数农民初步摆脱了贫困。然而,在逐步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体制转换中,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多数省份相比逐步拉大了差距。农业的资源比较优势也 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转变为经济优势,整个农业经济与中东部省份相比逐步拉大了距离。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相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19、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少,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 )少。与周边省份相比较,的龙头企业(组织 )数量仅相当于邻省的30-50% ,这与农业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二是小,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规模小。据不完全统计, 2000 年全省销售收入达到以 1亿元以上的龙 头企业只有 19家,全省 2536 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的销售收入总额仅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12.7% , 仅相当于 4个大成集团、 9个草原兴发集团的销售收入。三是弱,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带动农户的能力弱。据初步统计, 2000 年全省龙头企业 (组织 )直接 带动农户数为 99万户,平均

20、每个企业 (组织)带动1000 户。四是差,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的经济效益较差。据统计, 2000 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 销售收入为 94亿元,利润13.2亿元,创汇6826万美元,上缴税金 6亿元,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 17.7 亿元,其销售收入、盈利水平、上缴税金等都远远低于相邻省份。五是低,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的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目前营销的产品质量、运作 机制、营销手段、科技创新能力绝大多数仍处在较低层次,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更缺乏市场知名品 牌。加入 WTO 以及与沿海地区明显的差距是省传统的大米、生猪等大宗农产品面

21、临被外部农产品借助技术与 资本双重优势挤出市场的挑战,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更加突出。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弱势群体在国、国际市场竞争中,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如何不断地提 高收入水平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出路何在 ?培育龙 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省农产品优 势,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希望之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加工农产品为主,一方面需要组织大量的农户,为其提供生产原料,另一方面其加工的产品又要推向市场,进入消费者群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完成了一、二、三产业的一系列对接,在客 观上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企业盈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其主

22、要特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 好。龙头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拉动了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客观上既促进了生 产基地建设,带动广大农户稳定地发展生产,又依靠精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千家万户的小生 产引向了国外大市场。推进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促使农业由弱质、低利产业变为盈利、 创汇、可持续发展的强质产业 ;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分散的农户逐步 引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济实体,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引导广大农民逐步走向 共同富裕的道路。可以肯定地说,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新时期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又

23、是农村生产关系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进一步完 善和发展, 是新时期解决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具体特点是: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通过发展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 " 的形式,完善了以主导产品为核心的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企 业的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龙头企业的兴起,充分挖掘了资 源潜力,带动农户增强了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创

24、汇农业:市场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追求自身 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优秀人才和采用当今世界上领先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企业档次和其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农户和地区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提高市场竞 争能力。加入 WTO 后,龙头企业在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同时,对加工所需要的农产品原料,也将按 照市场需求,不断地提出标准化和科技含量的要求,从而带动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 科技进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在当前农户拥有充分生产经营自主权 的情况下,依靠一般性号召和进行理想化的规划指导,解决不了现实

25、问题,采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行政命 令的方式,更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并附之以政策引导是一个重要途径。用经济 利益和能得到的经济实惠,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引导农民自觉地进入结构调整的行列。农民不愁产品 卖不出去,又有了稳定的收入,自然就按照企业的生产导向,主动的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规模化生产。企 业的加工也得到了保证,并通过精深加工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 的需要,是新时期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方向,是将 省建成沿海地区农副产品基地的

26、有效途径。六、本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主要优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组建成立后,将主要拥有以下独特的优势:一、 政府支持优势1、政策支持优势 (1)产业政策支持A、"十五"计划序列B、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我省建成"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点,就是要把我省建成沿海 发达城市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作为我省供应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副产品与绿色产品的主渠道,公司将 成为推动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骨干企业,在促进整个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必将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2) 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及政策性贷款:目前,省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在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及政策性贷款等 方面对优质农副产品的生产及流通企业进行支持。2、资源集中整合优势目前,省 90% 以上的农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大部分的农业企业是国有企业。由政府牵头,公司可通过 资产重组,强强联合的方式,对省的优质农业资源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整合,迅速做大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