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方案报审表(TA1)工程项目名称:京沪高速铁路 施工合同段:JHTJ-3标段七工区 编号:致: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监理三标项目部: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 龙山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批。附件:龙山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承包单位(章): 专业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日 期: 年 月 日 项目监理机构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监理组长/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年 月 日 咨询单位意见(如需要): 咨询机构(章): 专业咨询工程师: 总咨询师: 日 期: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意见(如需要): 建设单位(章

2、): 专业工程师: 总工程师: 日 期: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5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咨询、建设单位各1份;如不需要咨询或建设单位签署意见,则去掉该栏目。龙山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本隧道位于曲阜至徐州区间。进口里程DK570+880,出口里程DK571+270,全长390m。隧道内的坡度为12的上坡和3.5的下坡,隧道进口DK570+880至DK571+193.75段设置R=25000m的竖曲线,出口段位于曲线上,出口段线位穿张山口小学,线位右侧距张山口村约5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52m。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2、1 工程地质龙山隧道围岩有级、级、级围

3、岩。级主要是斜长花岗岩,中粗粒结构,中细粒结构,夹石英岩脉,局部有角闪石捕掳体,微风化,呈大块状砌体结构。级主要是斜长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弱风化,呈碎石状松散结构。级主要是表层位块石土,灰白色,松散,潮湿,块石成分为斜长花岗岩,下部位斜长花岗岩,中细粒结构,夹石英岩脉,有角闪岩捕掳体,微风化,呈大块状砌体结构。地 质 表起讫里程围岩级 别长 度 (m)施 工 方 法 附 注DK570+880DK570+89515明挖法DK570+895DK570+93035台阶法DK570+930DK570+97747台阶法DK570+977DK571+189212台阶法DK571+189DK571+2092

4、0台阶法DK571+209DK571+25546台阶法DK571+255DK571+27015明挖法1、2、2 水文地质隧道洞身有少量基岩裂隙水,由大气降水补给,对普通混凝土不具侵蚀性。二 沉降观测方案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99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5、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三、沉降变形量测3.1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的布设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选用原设计院移交的BM5026、BM5027、BM5028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点作为沉降监测网的起、闭高程,形成沉降变形观测的基准点网。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要求,在设计院提供的水准基点间进行工作基点加密,加密点的间距沿线路纵向不大于200m布设,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布设了BMCPII5052、BM01、BM03、BM02三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埋设标准参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CP级控制

6、点埋设标准,采用二等水准要求进行测量。 二等水准施工加密成果表序号点名高程备注1BM01136.8740二等水准加密点2BM02129.9646二等水准加密点3BM03117.2806二等水准加密点4BMCPII5052127.5344二等水准加密点3.2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他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内容。3.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每25米布设一个断面。2.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级围岩每400米级围岩每300米级围岩

7、每200米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 明暗交界处结构类型变化处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 明暗交界处结构类型变化处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5.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6. 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7. 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8. 长度大于20米的明洞,每20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9. 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米处。10. 隧道内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见附图。11. 在隧道双口掘井后有辅助坑道的隧道,有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贯通里程处两侧个

8、设置一个观测断面。3.4观测精度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3.5观测频度1. 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衬砌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2. 沉降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3.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次,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体见下表: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仰供施工完成至无砟轨道铺设前3个月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3个月01个月1次周如果评估时间超过3个月,则观测一直延

9、续到评估以前。13个月1次2周注:表中各分界里程按照现场的变化进行调整。龙山隧道变形观测断面布置里程表布设断面控制里程控制里程特征描述布设断面描述附注DK570+877缺口里程前后0.5m各一个断面洞外断面按照路基专业断面形式设置DK570+880缺口里程前后0.5m各一个断面DK570+894.5洞门,暗洞分界变形缝位置前后0.5m各一个断面DK570+977级分界前后0.5m各一个断面DK571+189级分界前后0.5m各一个断面DK571+209级分界前后0.5m各一个断面DK571+255.5洞门,暗洞分界变形位置前后0.5m各一个断面DK571+270洞口里程前后0.5m各一个断面洞

10、外断面按照路基专业断面形式设置DK571+273缺口里程前后0.5m各一个断面变形观测点布置图3.6仪器的选用及操作使用天宝DINI电子水准仪,水准标尺采用与之配套的铟瓦尺,水准网观测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2006)的规定.观测时,应固定观测人员,观测设备,观测路线.在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3.6.1观测时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3.6.2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

11、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3.6.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读记至0.01mm (读数)及0.01m (距离)。3.6.4观测时,奇数站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偶

12、数站按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3.6.5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3.6.6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3.6.7每次测量时,同时记录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3.6.8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成像清晰稳定

13、的条件下进行观测。3.6.9确保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字齐全,并妥善保存。3.6.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3.6.11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对沉降观测组人员进行了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3.7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3.7.1 一般要求3.7.1.1 沉降观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3.7.1.2 人工观测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观测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 配备专门的资料管理员,建立资料柜及数据盘,对监测资料进行严格妥善管理。如果设计单位或业主建立了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3.7.1.3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3.7.1.4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3.8 资料整理3.8.1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3.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