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审查表范本操作指导书_第1页
结构抗震审查表范本操作指导书_第2页
结构抗震审查表范本操作指导书_第3页
结构抗震审查表范本操作指导书_第4页
结构抗震审查表范本操作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构抗震审查表范本操作指导书为便于结构设计人员规范有效地编写抗震审查表,特提出关于结构抗震审查表编制 的基本要求,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结构抗震审查表必须在项目出图的同时完成,并随图纸一并送审。抗震审查表应由 主要设计人员填写,其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应首先由填写人员自查,再由专业负责人进行 校核,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结构抗震审查表应采用 WORD 文档填写,并打印后交付 成果。结构抗震审查表,现仅用于成都、绵阳等地区。结构抗震审查表填写应注意以下 内容:1钢筋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审查报审表本表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1 设防烈度按实际情况填写;6、7(0.1g)、7(0.15g)、8(0.2g)、

2、8(0.3g)、912 建筑抗震类别按实际情况填写;甲、乙、丙、丁13 结构抗震等级按实际情况填写;特一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14 设计阶段均为“施工图”15 房屋层数按实际情况填写;如“18(-1)”,表示地上 18 层,地下 1 层16 房屋总高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米”;即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不包括突出屋顶部分);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 1/2 高度处。1.7 建筑面积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平方米”;1.8 建筑场地类别按实际情况填写;类、类、类、类1.9 计算程序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如,建研院 PKPM 系列(SATWE) 2005 年 12

3、月版1.10 计算振型数 按电算模型填写 1.11 是否属于规则结构 按抗震规范表 的定义确定,并应满足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DB51/T5058-2008 的规定1.12 是否考虑扭转影响 按电算模型填写,“是”或者“否” 1.13 是否作薄弱层变形验算 按电算模型填写,“是”或者“否” 1.14 电算结果是否有超筋超限 一般情况下,应无超筋超限。如有此类情况,应在“其它”栏中说明处理措施1.15 基础型式按实际情况填写;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1.16 基础持力层按实际情况填写;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等1.17 基础系梁按实际情况

4、填写;“有”或“无”1.18 重力荷载总值按计算模型的“总信息”中的“结构的总质量”填写,单位为“t”1.19 重力荷载单位面积值填写计算模型的“总信息”中典型标准层的数值1.20 自振周期按计算模型的“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填写 自振周期不考虑扭转耦连影响时(仅平动时)填第一周期(T1x 或 T1y),考虑扭转耦连影响时(平扭时)填 13 周期(T1, T2, T3).1.21 水平地震作用按计算模型的“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填写;选择建筑地上 1 层位置 的结果填写,其中“水平地震作用与总重力荷载之比”,即剪重比,应满足规范的要求。1.22 地震最大位移按计算模型的“位移输出文

5、件”填写,模型应选择为刚性楼板假定,只考虑单 向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不考虑偶然偏心);顶点最大位移选填建筑屋顶处的 Max-(X), Max-(Y),层间位移角选填 X 方向和 Y 方向的“最大值层间位移角”. 所填数值应满足规范的要求。1.23 主要构件数据应真实有效,并满足规范的相应规定;其中,“框架柱”主要列出有代表性的短柱、高度为二层高度以上的穿层柱、轴压比较高和纵向配筋率较大柱的情况;“框架梁”主要列出有有代表性的长跨梁、短跨梁、高宽比大于 4 和净跨与梁高之比小于 4 的梁、纵向配筋率大和承荷较大的梁的情况。1.24 其它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地震分组、超筋超限情况的处理

6、、必要的加强措施、转换层的设置等)。2钢筋砼框架抗震墙(筒体)结构抗震设计审查报审表本表适用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各种筒体结构。2.1 设防烈度 按实际情况填写;6、7(0.1g)、7(0.15g)、8(0.2g)、8(0.3g)、9 2.2 建筑抗震类别 按实际情况填写;甲、乙、丙、丁2.3 结构抗震等级 按实际情况填写;特一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4 设计阶段 均为“施工图” 2.5 房屋层数 按实际情况填写;如“18(-1)”,表示地上 18 层,地下 1 层 2.6 房屋总高 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米”;即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 高度(不包括

7、突出屋顶部分);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 1/2 高度处。2.7 建筑面积 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平方米”; 2.8 建筑场地类别 按实际情况填写;类、类、类、类 2.9 计算程序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 如,建研院 PKPM 系列(SATWE) 2005 年 12 月版 2.10 计算振型数 按电算模型填写2.11 是否属于规则结构按抗震规范表 的定义确定,并应满足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 工程界定标准DB51/T5058-2008 的规定。2.12 是否作时程分析计算按实际情况填写,“是”或者“否”2.13 选用时程曲线条数按实际情况填写2.14 加速度时程曲线波名按实际情况填写2.

8、15 结构自振周期按计算模型的“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填写。自振周期不考虑扭转耦连影响时(仅平动时)填第一周期(T1x 或 T1y),考虑扭转耦连影响时(平扭时)填 13 周期(T1, T2, T3)。2.16 水平地震作用按计算模型的“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填写;选择建筑地上 1 层位置的结果填写,其中“水平地震作用与总重力荷载之比”,即剪重比,应满足规范的要求。2.17 地震作用位移按计算模型的“位移输出文件”填写,模型应选择为刚性楼板假定,只考虑单向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不考虑偶然偏心);结构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选填 Max-(X),Max-(Y)与房屋总高的比值,层间位移角选

9、填 X 方向和 Y 方向的“最大值层间位移角”.所填数值应满足规范的要求。2.18 建筑结构高宽比 按实际情况填写; 2.19 高宽比大于 5 时整体稳定验算是否满足要求 按计算模型的“总信息”填写 2.20 框架各层总剪力小于 0.2 倍结构底部总剪力是否作调整计算 按实际情况填写; 2.21 结构地震倾覆力矩 按计算模型的“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填写,选择建筑地上 1 层位置的结果填写。2.22 抗震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按计算模型的“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填写,选择建筑地上 1 层位置的结果填写。2.23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按计算模型的“总信息”中的“结构的总质量”填写,单位为“

10、t”。2.24 主要构件数据应真实有效,并满足规范的相应规定;其中,“框架柱”主要列出有代表性的短柱、高度为二层高度以上的穿层柱、轴压比较高和纵向配筋率较大柱的情况;“框架梁”主要列出有有代表性的长跨梁、短跨梁、高宽比大于 4 和净跨与梁 高之比小于 4 的梁、纵向配筋率大和承荷较大的梁的情况;“抗震墙”主要列出竖向刚度变化较大楼层化表性墙肢及小墙肢。2.25 其它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地震分组、超筋超限情况的处理、必要 的加强措施、转换层的设置等)。3. 多层砖房抗震设计审查报审表 本表适用于多层砖房结构31 设防烈度按实际情况填写;6、7(0.1g)、7(0.15g)、8(0.

11、2g)、8(0.3g)、932 建筑抗震类别按实际情况填写;甲、乙、丙、丁33 建筑场地类别按实际情况填写;类、类、类、类34 设计阶段均为“施工图”35 房屋层数按实际情况填写;36 房屋总高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米”;即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 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 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 1/2 高度处。3.7 建筑面积 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平方米”; 3.8 规则平面、不规则平面、不规则立面 按实际情况填写; 3.9 房屋最小宽度、房屋的高宽比 按实际情况填写; 3.10 最大开间尺寸

12、、一层内的大房间面积、一层总面积、大房间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按实际情况填写;3.11 最小横墙长度、最小纵墙长度按实际情况填写;3.12 水箱位置及吨位按实际情况填写;3.13 抗震验算结果填写典型层的典型位置的计算结果3.14 计算程序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如,建研院 PKPM 系列(砌体结构辅助设计) 2005 年 12 月版3.15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填写本表未包括的必须报审的内容(如地震分组、必要的加强措施等)4. 底部框架砖房抗震设计审查报审表本表适用于底部框架上部砖房结构41 设防烈度按实际情况填写;6、7(0.1g)、7(0.15g)、8(0.2g)、8(0.3g)、942 建筑抗震

13、类别按实际情况填写;甲、乙、丙、丁43 结构抗震等级按实际情况填写;特一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4 建筑场地类别按实际情况填写;类、类、类、类45 房屋层数按实际情况填写;如“1+5”,表示底框 1 层,砖房 5 层46 房屋总高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米”;即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 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 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 1/2 高度处。4.7 建筑面积按实际情况填写,单位是“平方米”;48 设计阶段均为“施工图”4.9 平面形状、突出部分的长宽比 按实际情况填写; 4.10 二层楼板做法 按实际情况填写;如现浇楼板4.11 底层框架按实际情况填写;数据应真实有效,并应满足规范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