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纸箱印刷色彩的管理和检测_第1页
简述纸箱印刷色彩的管理和检测_第2页
简述纸箱印刷色彩的管理和检测_第3页
简述纸箱印刷色彩的管理和检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述纸箱印刷色彩的管理和检测华印企业网赞助商广告纸箱作为产品的外包装,色彩鲜艳、墨色均匀、色相准确是印刷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印刷工艺情况表明,纸箱印刷色彩的管理和控制,始终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只有从印刷版面设计到印前制作工艺的技术把关;从印刷操作技术控制到印后装饰工艺;从印刷油墨的使用到印刷设备保养等环节,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把关和控制,才能印出色彩漂亮的纸箱产品。所以,做好纸箱色彩的管理和控制,从印刷质量源头到印刷全过程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技术把关,才能较好地提高印刷色彩的质量。 对印刷色彩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分析 纵观印刷工艺过程,对纸箱印刷色彩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有很多,而要做好纸箱印刷色

2、彩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对印刷色彩产生影响作用的若干因素,这是很重要的。生产工艺实践情况表明,印前电脑制作的技术把握程度,晒版工艺技术的把关是否合适,以及印刷压力的调整、衬垫特性,机器精度、性能包括墨路装置结构的合理性,也是影响印刷色彩的主要因素。承印物表面的光泽度、吸墨性,油墨的浓度、光泽度也会影响印刷色彩;还有印后加工的工艺特性等,都会影响因素色彩的准确还原,所以,平时要善于总结生产经验,周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的进行色彩的管理和控制,以提高纸箱的印刷色彩质量。 通过制版设计控制印刷色彩 我们知道,印刷工艺实际上就是原稿复制的过程,而印前电脑制作效果是决定印刷颜色的重要环节。

3、网点成色的彩色印刷品,阶调复制是否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对色彩的正确还原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作用。只有正确设定版面的高光、暗调、中间调才可准确地反映出原稿的层次反差,而准确设定网点应充分考虑到承印物和油墨的特性,同时还要根据印刷工艺和机器的性能,以胶印工艺为例,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标准为2%-4%网点面积;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普通印刷品亮调再现为4%-6%网点面积。当承印物光泽度好,印刷机性能又好的条件下,采用高档的油墨印刷,可将亮调网点制作在2-4%的范围内,使版面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色彩再现就比较自然。但是,如果承印物表面光泽度不好,且吸墨性较强的情况下,亮调最小的网点

4、就要考虑设定在4-6%,甚至设定在8%左右,否则,小网点可能出现印不出来情况,版面层次过渡就显得不够协调而影响色彩的自然表现。如我们在一次印刷预印纸箱面纸时,墨量调整已经十分饱和,但是版面浅色的底纹图案色彩还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数码样稿的底纹图案色彩则比较清楚,这样实际印刷效果不能为客户所接受。经检查菲林上有很浅的网纹图案,但是,晒版后有的丢失了。再打开电脑文件,见屏幕上可清晰显示出网点渐变的底纹图案,经检查各色网点分别设定为1-4%不等,也就是说,版面亮调部位最大的网点只有4%。原来,客户制作时是以显示器上显示的颜色达到自己的视觉要求为度,确定底纹版面亮调网点的设置。此外,数码打样为直接印刷,

5、材质明显优于纸板,数字印刷工艺层次少,不存在出片、晒版过程出现的细小网点丢失弊病,这些情况对没有工艺经验的客户和制作人员来说,教训是深刻的。后来我们将文件中的网纹版面整体作适当的增大调整,使亮调部位的最小网点达5%,这样,经重新制版和印刷,网纹版面就达到与原稿接近的程度,符合了客户对版面色彩的要求。 通过合理设计网线角度控制印刷色彩 网点成色的版面,只有各色版间的网线角度差设计合适,印刷后才能呈现出层次感悦目、舒适的色彩效果。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角度的网点套印在一起时,网点角度差不准的话,会产生龟纹现象,影响印刷图像色彩的正常再现。所以,用平版工艺印刷彩色纸箱面纸,要根据油墨对光的反射系数

6、大小考虑设计网线角度。因为,黄墨对光的反射率最大,其次是品红油墨和青色油墨,而黑色油墨色彩最暗,对光的反射率最小。反射率越大的颜色越接近白色,与纸面颜色比较相近,正因为弱色网点组成的图纹不够醒目,所以,通常印刷工艺上,习惯将黄色版安排在0度或(90度),而青、黑和品红色版则设计为15度、45度和75度进行印刷。由于45度的网线角度视觉上有最舒适的感观效果,所以原稿主色画面的颜色宜采用45度网线印刷,而15度和75度则安排给其它两个强色。网线角度除考虑到油墨性质外,还要兼顾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灵活安排印刷色序,不能采用生搬硬套的做法。如以暖色调黄色和品红色在起主导作用的人物画版面,主要应突出面

7、部和肌肤颜色的,可将网线角度安排为黄版0度,青版15度,品红版45度,黑版75度,这样品红和黄版相差45度,不易产生明显的龟纹现象。而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如水果绿叶版面为主的纸箱,由于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颜色是青绿色的,这样就可以将黄版的网线角度安排为0度、品红版为15度、青版为45度、黑版为75度进行印刷。也可采用按黄版0度,黑版15度,青版45度,品红版75度设计网线角度。若原稿画面中既有人物肤色,又有青绿色,则可采用将黄版的网点面积适当加大,而青、品红和黑三个色版保持不变。柔性版工艺与平版印刷工艺形式不同,柔印工艺是采用网纹辊传墨,网纹辊的网纹若是45的话,加网角度就应该尽量不用45角,这

8、样才能较好地避免印刷时出现龟纹现象。一般柔印各色网线的角度为:Y90、M15、K30、C60。叠色图案网线角度的设计,应与版面主色调的角度相差30为宜,像果蔬类纸箱版面是以绿色调画面为多的,那么青色与黄色的角度差就要掌握在30,才能较好地防止印刷时出现龟纹现象,使印刷色彩有比较舒适的视觉效果。 通过晒版工艺技术把关控制印刷色彩 晒制网纹结构的版面,工艺技术的正确掌握,是确保版面网点准确再现的重要环节之一。若晒版曝光量过度,容易使晒制出来版面亮调部分小网点过多丢失,大的网点出现缩小现象,这样印刷出来的图纹色彩就会出现变得偏浅情况,不符合印刷色彩质量要求。反之,若晒版曝光时间偏短,晒版后版面网点相

9、对较大,图纹色彩就会出现偏深情况。一般密度高的网点,曝光时间相对比正常曝光时间要增加大约50S左右,才能使光线透过网点密度高的部位,以利于感光层的分解,提高晒版的质量。反之,如果版面网点密度低,晒版曝光时间比正常曝光时间要减少大约25S左右,否则,版面网点成数小的部位,在同等时间的照射下,紫外线容易透射过来,使感光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光化学变化,晒版的网点质量相对就较稳定。为使网纹版面能忠实地再现原版设置的网纹层次,最好每批(种)PS版使用前,应先做曝光试验,通过对测试条的检测,来掌握该PS版最佳的曝光时间,这是控制合适曝光量的重要工艺技术措施。除曝光影响网点再现外,显影是否合适也有较大的影响。因

10、此,显影液的浓度要根据PS版的耐碱性来确定配制方法,如显影后95的空心网点清晰,5的黑色网点不丢失,说明显影浓度是适度的。此外,显影温度若过高,版面网点容易变小,一般显影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显影时间控制在60S左右为宜,可较好地保证网纹版的晒版质量,这也是实现印刷色彩正确还原的基础环节。 通过印刷工艺技术把关控制印刷色彩 工艺实践情况表明,印刷压力是否合适对印刷色彩的正确再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别是胶印和柔印工艺,当印刷压力过大时,版面网点扩大值就容易出现增大情况,印刷色彩就会明显变深。反之,印刷压力不够时,印刷版面的网点就显得不够实,色彩就会明显变浅情况。可见,压力直接影响到印刷色彩的深浅

11、程度,那么,衬垫作为印刷压力的媒介,衬垫软硬特性也将影响印刷色彩的再现效果,当衬垫质地过软,印刷版面的网点在转移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系数相对就变大,印刷时色彩就显得重。因此,印刷网点版面的产品,宜采用不易变形的中性偏硬的衬垫,如绝缘纸、卡纸、牛皮纸、片基等硬质材料,是比较合适的。除印刷压力、衬垫特性影响印刷色彩外,印刷车速也会影响印刷色彩,如印刷车速过快,机器输墨系统温度就会升高,这样由于油墨具有触变性的原因而使油墨变稀,印刷色彩就会出现偏淡情况,因此,要确保印刷色彩的稳定,宜保持中等恒定的车速进行印刷。 通过油墨使用的技术把关控制印刷色彩 油墨是印刷色彩的基础材料,也是影响色彩再现的重要环节,

12、若采用细度低的油墨印刷网纹版面的产品,那么,由于油墨颜料颗粒粗,容易使印品版面网点发毛,同时容易出现糊版弊病,印刷色彩就显得重。油墨细度不好,还会使印版耐印率下降,网点面积出现变异现象,造成前后印刷色彩深浅不一致。所以,印刷网纹版面的彩色纸箱纸盒产品,应选用细度高的油墨进行印刷。细度高的油墨,其浓度大,着色力强,可使印品网点清晰、饱满,色彩鲜艳、稳定。所以,对高档的彩箱、彩盒产品,最好采用高光、耐磨的油墨进行,这样可较好地提高印刷墨层的彩色质量。选择合适的印刷油墨之后,还要注意根据印刷机器、承印物特点和油墨性能,调整好油墨的粘度和流动度。特别是当机器输墨系统的精度和承印物表面强度不是很好的客观情况下,若油墨粘度偏大,容易造成传墨不均匀、拉毛、花版和糊版等不良情况。反之,若油墨粘度小,则容易使油墨乳化,并使版面出现浮脏等不良情况,也会影响印刷色彩的正确再现。考虑到粘度大的油墨,其流动性就相对小一点;粘度小的油墨,流动性则大,都会使印品网点再现效果差。流动度太大的油墨,易使印刷的网点欠饱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