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摘要IIIABSTRACTIV第1章 绪论11.1 电力机车的发展历史11.1.1 国外电力机车发展概况11.1.2、中国电力机车发展概况21.2 交-直-交牵引系统的构成及特点3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41.4 论文主要的工作5第2章 逆变器的主电路62.1 逆变器主电路结构设计62.2 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7第3章 逆变器的控制技术93.1 SPWM的特点与原理123.2 空间电压矢量SVPWM143.2.1 SVPWM 的基本原理143.2.2 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和正六边形磁链轨迹控制163.2.3 电压空间矢量的合成方法183.3.4 SVPWM矢量组合模式的选择19第4章 逆
2、变器控制仿真224.1 器件介绍及参数设置244.2 基于SPWM的逆变器仿真334.3 电压空间矢量SVPWM354.4 减少低次谐波的方案384.4.1 增加开关频率384.4.2 加入滤波电抗414.5 比较总结43第5章 结论455.1 全文总结455.2 下一步的工作思考45参考文献46致谢47交直交电力机车逆变器PWM调制摘要电力机车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交直交牵引系统比其它牵引传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性能、良好的黏着利用和防空转性能、电机功率大、质量轻、体积小、功率因数高、谐波干扰小、操作简便、维修工作少、易于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等优越性。因此交直交电力机车已成为目前
3、应用最广泛的电力机车。逆变器在整个牵引系统中起到把直流电逆变成为三相交流电的作用,供给电动机运行,它对整个牵引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交直交电力机车这种大功率场合,由于逆变器的的开关频率较低,将会产生很大的低次谐波,轻则影响系统的性能,重则将导致整个调速系统的控制失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PWM调制。PWM调制作为交流调速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关键词:电力机车、交直交电力机车、PWM调制AC - DC - AC Electric Locomotive PWM modulationAbstractElectric locomotive traction
4、 motor drive the wheels of the locomotive. AC-DC-ACtraction drive system, traction than the other good traction and braking performance, good adhesion properties of the use and anti-stall, motor power, light weight, small size, high power factor, harmonic disturbance, the operation simple, low maint
5、enance, easy-to-standard, generic and modular and other advantages. Therefore, AC - DC - AC electric locomotive ha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electric locomotives. Inverter in the DC traction system played the role of three-phase AC inverter into the supply motor is running, it is the traction sys
6、tem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ormal operation. But for AC - DC - AC power for electric locomotive that occasion, the inverter switching frequency islow, will have a lot of low-order harmonics, ranging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re-adjustment will cause the entire speed control of the s
7、ystem failed, so it needs to be PWM modulation. AC Speed Control System PWM modulation as a key link in the merits of its desig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system performance. Key words: electric locomotives, AC - DC - AC electric locomotive, PWM modulation第1章 绪论电力机车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电力机车因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
8、网或第三轨供运行中的电力机车给,所以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等优点。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可以提高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1.1电力机车的发展历史国外电力机车发展概况从供电网电流制来看,电力牵引经历了从直流制(1.5KV或3KV)到单相低频交流(15KV,50/3HZ或11KV,25HZ),再到单相工频交流(25kv,50hz或60hz,个别20kv和50kv)3个主要发展阶段。电力机车也随之由直流制机车发展到交流机车和多流制机
9、车。采用直流制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法国、意大利等;采用单相低频交流制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瑞典、奥地利、挪威和美国;采用单相工频交流制的国家有法国、日本、印度、英国等。从主电路系统的特点可以看出电力机车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直流电力机车普遍采用直流牵引电动机和高压侧调压开关调压系统;低频交流电力机车几乎全部采用单相交流整流子牵引电动机高压侧调压开关系统。工频交流电力机车主要采用水银整流器或硅整流器与脉流牵引电机和高压侧或低压侧开关调压系统。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大功率晶闸管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电力机车逐渐采用斩波调压;单相工频整流器电力机车逐步被晶闸管相控电力机车取
10、代;在采用交流制的国家中,以瑞典为代表,包括奥地利,着重发展晶闸管相控电力机车,而德国和瑞士再使用少量相控机车的同时。着力发展三相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80年代,一方面,直流斩波机车和交流相控机车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以1979年问世的第一台E120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原联邦德国BBC公司制造)为转机,三相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德国第一些国家投入运营并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世界上特别是西欧和日本,随着既有电力机车的更新换代和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电力机车的研制迅速向交流传动。目前这些国家早已停止了用于本国的直流传动和交直传动电力机车的生产、中国电力机车发展概况中国电力
11、机车在40多年的风雨中不断发展进步,前后共经历了3个阶段,开发了4代产品。其发展和国际上发展的路径相类似,即由直流传动到交直电传动的发展。 第一阶段(19561968年)是中国电力机车早期引进仿制阶段1956年中国政府提出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研制使用电力机车。1957年参照苏联H60型单相引燃管整流器电力机车,开始研究设计电力机车。1958年仿制出第一台电力机车,即6Y1型干线电力机车,此后经过多次改进,到1968年,6Y1型改名为SS1型,是第一代机车,开始小批量生产;第二阶段(19681985年)是中国电力机车艰难的成长阶段这期间跳出了照搬国外电力机车的模式,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产品SS1
12、型成批生产,自主研制成功SS2型。1979年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设计试制成功SS3型机车,SS3是在吸收了SS1和SS2的成熟经验。并在SS1基础上改进设计的。SS3机车综合性能优于SS1型。1989年开始打批量生产,是中国第2代干线主型机车,此期间。1985年9月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试制成功我国第1台相控电力机车SS4货运电力机车,SS4是中国第3代电力机车第三阶段(1984至今)是中国电力机车迅速发展阶段此阶段我国第3 代电力机车发展形成多机型系列,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4、6、8轴货运、客运系列。1986年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政策改为“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合理发展内燃牵引”以及发展“重载高速”机车。此
13、期间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第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第科研单位得以大规模改造,新增很多先进专用设备和实验检测设备,引进大量先进技术。1985年和1986年进口8K和6K机车的同时,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结合中国电力机车实际和优秀的传统结构,先后自主研制成功第3代机车11种,有SS4、SS5、SS6、SS7、SS8以及它们的派生型SS4b、SS4c、SS6b、SS7b、SS7c第。1996年AC4000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电力机车事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国铁路电传动机车开始步入交流传动机车的发展时期。同时还研制成功了第4代机车C4000型交流传动机车。2001年我国
14、研制出第1台有自主知识产权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标志着我国交流传动机车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1.2交-直-交牵引系统的构成及特点以电压型交直交变流器供电、三相异步电动机作牵引电动机的机车为例,其包括整流器、逆变器、电抗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等。 电压型异步电动机电力机车工作原理机车在工作时,将电网歹念压引入机车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经变压器二次侧绕组降压后送入环节(整流环节),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经环节平滑处脉动,送入环节,将直流电逆变为电压和频率可调的三相交流电,经环节平波电抗器,供给三相异步牵引电动机,实现牵引运行。在这个系统中,机车先将电网的交流能量转换为直流能量,然后进一步转换成电压和频率可调
15、的交流能量。各环节的作用分述如下:环节整流电路基本作用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具体电路可以是不可控整流桥、相控整桥流、四象限脉冲变流器。环节直流环节滤波器基本作用是平滑处的纹波(脉动),消除或减少谐波含量,改善机车的功率因数。采用不同的整流电路,其滤波电路也不同,功能有所差别。环节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同时为了机车调速的需要,它具有较宽的调频范围和调压范围,一般采用正弦波脉宽调制(PWM)技术。或采用电压相量(VVCPWM)控制技术,降低电机损耗,减少网压波动的影响。环节电抗器,有三大作用。降低电机、电缆中的高频成分,控制噪声的传播,抑制电机启动过程中的谐波分量;保证频繁断开电机
16、电路时不损坏变频器;通过三相霍尔电流传感器对变频器输出端采取完善的短路保护措施。系统的工作特点:1、功率/体积比大。由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中无换向器,所以相同功率的电机,异步电动机的重量轻、体积小,可使机车转向架簧下部分重量相应减少,在机车通过曲线时,轮轨之间侧向压力也就相应减少,这对高速行车尤为重要。同时,由于电动机体积减小,空间利用好,便能选择更为合适的悬挂方式,从而简化了转向架结构。2.交流电机维修量小。三相异步电机结构简单,几乎无需维修。3.机车具有优异的牵引和制动运行性能。由于异步电动机具有很稳定的机械特性,因而有自然防空转和防滑行的性能,粘着利用好,既减少了轮箍的损伤,同时又有利
17、于提高列车的加速度,缩短机车启动和制动时间。4.简化了主线路。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及牵引、制动状态的转换,通过机车控制电路就能实现,不需要改变主线路,所以机车主线路中的两位置转换开关可省去,主电路变得十分简单,使整车的可靠性大大提高,降低了使用维修费用。交直交牵引系统比其它牵引传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性能、良好的黏着利用和防空转性能、电机功率大、质量轻、体积小、功率因数高、谐波干扰小、操作简便、维修工作少、易于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等优越性1.3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电力机车的牵引系统可分为直流牵引传动系统、交直牵引传动系统、交直交牵引传动系统,过去,在具有调速的牵引传动范围内大多采用直流传
18、动,这是由于直流牵引电动机的磁场电流和电枢电流可以单独控制,起动调速性能和转矩特性比较理想,并容易获得良好的动态响应。但是直流电动机在结构上有严重的缺点,由于它存在电刷和换向器,致使电机不仅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在运行中容易产生火花和环火现象,这就要求电机换向片之间的电压不能过高。从而限制了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和容量,满足不了铁路牵引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的要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将长期使用的串励直流电动机(所谓的纯直流传动)改为使用它励直流电动机,即采用可控硅电源供给它励电动机励磁(所谓的交直流传动)。这种牵引方式将接触网的单向交流电通过可控硅整流变成直流电,通过控制励磁电力使牵引电机
19、具有所要求的软特性和良好的防空转性能,虽然这种脉流式牵引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上与直流电机相同,仍然无法改变电机存在的火花和环火的致命缺欠。交直交牵引系统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由于其转子没有机械换向器,也不带绝缘绕组,不存在换向火花和环火的现象,因此它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以更高的转速运转,可以满足高功率、大容量牵引传动装置的要求。随着变流技术的发展变流元件从不控的二极管、半控晶闸管,发展到全控的GTO、IGBT、IGCT,容量不断加大,开关频率不断提高使得脉宽调制技术成为可能,逆变器的输出具有平滑调节供电频率和电压的性能交直交牵引系统由这种变流器供电,就可获得极好的调速性能
20、。并且从原来的开环控制,到今天的广泛使用的矢量控制、直接扭矩控制,使得交流电动机具有极好的控制特性和动态性能,因此它将更广泛的用于电力机车的牵引传动。交直交牵引系统比其它牵引传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性能、良好的黏着利用和防空转性能、电机功率大、质量轻、体积小、功率因数高、谐波干扰小、操作简便、维修工作少、易于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等优越性。由于异步电动机轴功率大、体积小,使得机车具有适合低速大牵引力,以较少的动轴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所需的功率。与同样功率等级的直流电机比较,异步电机的质量低30%左右,因此减少了簧下质量,减小对线路的作用力。近年生产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网侧采用了四象限脉宽调制
21、整流器。使得机车不论在额定功率,还是小负载时,在牵引或再生制动工况,机车的功率系数都在0.98以上。这就意味着铁路电网所需提供的无功功率很小,接触网上的损耗就很小。那么在给定的电网功率下,使用一定功率的机车就越多,并且等效干扰电流小于2A。当列车需要制动时,机车将列车的动能变为电能,反馈至接触网,节约了能耗。较于其它机车成本较低。因此交直交牵引系统将更广泛的运用于电力机车中。1.4 论文主要的工作逆变器在整个牵引系统中起到把直流电逆变成为三相交流电的作用,供给电动机运行,它对整个牵引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交直交电力机车这种大功率场合,由于逆变器的的开关频率较低,将会产生很大的
22、低次谐波,轻则影响系统的性能,重则将导致整个调速系统的控制失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PWM调制,减少其低次谐波。PWM调制作为交流调速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第2章逆变器的主电路逆变器的任务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负载电机所需的三相交流电压向电机供电,其输出方式既可以选择变压变频(VVVF)方式,也可以 选择恒压恒频(CVCF)方式,以满足不同负载的需要。 现代逆变器的特点是趋向于采用IGBT及无吸收电路。逆变器过去采用的功率器 件有晶闸管、GTO、功率晶体管等,IGBT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由于 IGBT具有工作频率高、自我保护能力强、控制较简单的优点,现在逆变器
23、采用的 功率器件主要是IGBT。同时也由于采用了IGBT,逆变器内部电路结构也发生了变 化,这主要体现在功率器件的过压保护方面,由最早采用的高损耗R-C-D阻容型过 压吸收电路,发展到来采用的低损耗不对称型过压吸收电路及型过压吸收电 路,再到现在的无吸收电路。吸收电路逆变器通过采用无感复合母排技术、低感电容技术来尽可能消除产生过电压的因素,从而尽可能避免过电压情况的发生,同时也消除了吸收电路所产生的损耗,这样,既简化了电路结构,又降低了逆变 器的损耗,提高了效率,同时还因逆变器发热量的降低而使得逆变器的体积重量 也得以减小。2.1逆变器主电路结构设计逆变器主要分为电压型逆变器和电流型逆变器,电
24、压型逆变器由直流电压中间电路供给一个恒定的直流电压,其元件过电压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中间电路的内阻小,负载的故障和换流失败,易引起过电流。再生制动时,为了使电流反向,与晶闸管反向了二极管,因此晶闸管毋需反向耐压;电流型逆变器由直流电流中间电路供给一个恒定的直流电流,由于将电感串联在中间电路中,有较大的阻抗,半导体器件一般不会产生过电流。再生制动,电压方向改变,毋需反并联二极管。就电压型逆变器和电流型逆变器相比较,在大功率牵引领域,以电压型逆变器为主。故本课题采用电压型逆变器。为了使直流电逆变成为三相可调交流电,需对晶闸管的开关断时间进行调制,在逆变器运行时,每个工作状态下都有3只晶闸管同时导通
25、,其中每个桥臂上都只有一只晶闸管导通,形成三相负载同时通电,这样就可把直流电逆变成为三相可控交流电。三相电压型逆变器主电路由6只晶闸管组成,每只晶闸管反并一只续流二极管,为负载的滞后电流提供一条反馈到电源的通路。如图2.1三相逆变器主电路所示图2.1三相逆变器主电路2.2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三相逆变器的开关器件采用IGBT。逆变器的主功率元件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使用较多的功率元件有达林顿功率晶体管(BJT),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晶体管(IGBT)和可关断晶闸管(GTO)等,在小容量低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器件为MOSFET,因为MOSFET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和较高的开关频率,在高压大
26、容量系统中一般均采用IGBT模块,这是因为MOSFET随着电压的升高其通态电阻也随之增大,而IGBT在中容量系统中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在特大容量(100KVA以上)系统中,一般均采用GTO作为功率元件。在电力机车上的开关器件常用IGBT和GTO,开关IGBT元件称为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它兼有功率MOOSFET高输入阻抗特性(电压控制型)和双极型器件的通态特性,同时开关频率也远高于GTO元件。由于IGBT的开关频率高,可使PWM调制频率提高,因此IGBT是一种铁道牵引比较理想的变流器件。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
27、(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 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GTR饱和压降低,载流密度大,但驱动电流较大;MOSFET驱动功率很小,开关速度快,但导通压降大,载流密度小。IGBT综合了以上两种器件的优点,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IGBT元件和GTO元件的基本性能对比可见下图表2.1 IGBT元件和GTO元件的基本性能对比项目GTO元件IGBT元件电压(V)4500>(6000)3300>(4000)电流(A)30004000(可关断电流)1200开关频率(HZ)5005000开关损耗大小通态损
28、耗小大吸收回路损耗大小驱动功率大小di/dt,du/dt限制严格不严保护功能外设完善的自我保护第3章 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力机车逆变器系统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控制方式如正弦脉宽调制(S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关联指令脉宽调制等日趋成熟。使用这些先进的控制方式可以很大的提高逆变器的工作效率。脉冲宽度调制(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简称脉宽调制,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
29、管栅极或基极的偏置,来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晶体管或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改变,这种方式能使电源的输出电压在工作条件变化时保持恒定,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受电力电子器件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实现.直到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PWM控制技术才真正得到应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理论方法,如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控制思想的应用,PWM控制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多种PWM控制技术,根据PWM控制技术的特点,到
30、目前为止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法:等脉宽PWM法、随机PWM 、SPWM法、线电压控制PWM、电流控制PWM、空间电压矢量控制PWM、矢量控制PWM、直接转矩控制PWM、非线性控制PWM、谐振软开关PWM等。由于正弦PWM(SPWM)和电压空间矢量(SVPWM)是应用最多的两种逆变器控制技术。在此主要介绍SPWM法和空间电压矢量控制PWM。(1)SPWM法:SPWM(Sinusoidal PWM)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WM法.前面提到的采样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SPWM法就是以该结论为理论基础,用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
31、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控制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使其输出的脉冲电压的面积与所希望输出的正弦波在相应区间内的面积相等,通过改变调制波的频率和幅值则可调节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该方法的实现有以下几种方案. 1)等面积法:该方案实际上就是SPWM法原理的直接阐释,用同样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代替正弦波,然后计算各脉冲的宽度和间隔,并把这些数据存于微机中,通过查表的方式生成PWM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此方法是以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各开关器件的通断时刻,其所得的的波形很接近正弦波,但其存在计算繁琐,数据占用内
32、存大,不能实时控制的缺点. 2)硬件调制法:硬件调制法是为解决等面积法计算繁琐的缺点而提出的,其原理就是把所希望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把接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对载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通常采用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当调制信号波为正弦波时,所得到的就是SPWM波形.其实现方法简单,可以用模拟电路构成三角波载波和正弦调制波发生电路,用比较器来确定它们的交点,在交点时刻对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就可以生成SPWM波.但是,这种模拟电路结构复杂,难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3)软件生成法:由于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用软件生成SPWM波形变得比较容易,因此,软件生成法也就应运而生.软件生成法其实就是用
33、软件来实现调制的方法,其有两种基本算法,即自然采样法和规则采样法. 4)自然采样法:以正弦波为调制波,等腰三角波为载波进行比较,在两个波形的自然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这就是自然采样法.其优点是所得SPWM波形最接近正弦波,但由于三角波与正弦波交点有任意性,脉冲中心在一个周期内不等距,从而脉宽表达式是一个超越方程,计算繁琐,难以实时控制. 5)规则采样法:规则采样法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工程实用方法,一般采用三角波作为载波.其原理就是用三角波对正弦波进行采样得到阶梯波,再以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从而实现SPWM法.当三角波只在其顶点(或底点)位置对正弦波进行采样时,由阶梯波
34、与三角波的交点所确定的脉宽,在一个载波周期(即采样周期)内的位置是对称的,这种方法称为对称规则采样.当三角波既在其顶点又在底点时刻对正弦波进行采样时,由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所确定的脉宽,在一个载波周期(此时为采样周期的两倍)内的位置一般并不对称,这种方法称为非对称规则采样. 规则采样法是对自然采样法的改进,其主要优点就是是计算简单,便于在线实时运算,其中非对称规则采样法因阶数多而更接近正弦.其缺点是直流电压利用率较低,线性控制范围较小. 以上两种方法均只适用于同步调制方式中. 6)低次谐波消去法:低次谐波消去法是以消去PWM波形中某些主要的低次谐波为目的的方法.其原理是对输出电压波形按傅氏级数
35、展开,表示为,首先确定基波分量a1的值,再令两个不同的an=0,就可以建立三个方程,联立求解得a1,a2及a3,这样就可以消去两个频率的谐波. 该方法虽然可以很好地消除所指定的低次谐波,但是,剩余未消去的较低次谐波的幅值可能会相当大,而且同样存在计算复杂的缺点.该方法同样只适用于同步调制方式中. 7)梯形波与三角波比较法前面所介绍的各种方法主要是以输出波形尽量接近正弦波为目的,从而忽视了直流电压的利用率,如SPWM法,其直流电压利用率仅为86.6%.因此,为了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梯形波与三角波比较法.该方法是采用梯形波作为调制信号,三角波为载波,且使两波幅值相等,以两波的交
36、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实现PWM控制. 由于当梯形波幅值和三角波幅值相等时,其所含的基波分量幅值已超过了三角波幅值,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但由于梯形波本身含有低次谐波,所以输出波形中含有5次,7次等低次谐波.(2)空间电压矢量控制PWM:空间电压矢量控制PWM(SVPWM)也叫磁通正弦PWM法.它以三相波形整体生成效果为前提,以逼近电机气隙的理想圆形旋转磁场轨迹为目的,用逆变器不同的开关模式所产生的实际磁通去逼近基准圆磁通,由它们的比较结果决定逆变器的开关,形成PWM波形.此法从电动机的角度出发,把逆变器和电机看作一个整体,以内切多边形逼近圆的方式进行控制,使电机获得幅值恒定的圆
37、形磁场(正弦磁通). 具体方法又分为磁通开环式和磁通闭环式.磁通开环法用两个非零矢量和一个零矢量合成一个等效的电压矢量,若采样时间足够小,可合成任意电压矢量.此法输出电压比正弦波调制时提高15%,谐波电流有效值之和接近最小.磁通闭环式引入磁通反馈,控制磁通的大小和变化的速度.在比较估算磁通和给定磁通后,根据误差决定产生下一个电压矢量,形成PWM波形.这种方法克服了磁通开环法的不足,解决了电机低速时,定子电阻影响大的问题,减小了电机的脉动和噪音.但由于未引入转矩的调节,系统性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3.1 SPWM的特点与原理由于本文采用的是电压型逆变器故采用的SPWM调制方法是电压SPWM。电压
38、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电压SPWM),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电压正弦的输出,实现变压、变频控制并且可以较好的消除谐波。SPWM(正弦脉宽调制)是将正弦波变成宽度渐变的脉冲波,其中的脉冲波的宽度变化规律完全符合正弦的变化规律。正弦脉宽调制的方法也叫三角波调制方法。产生原理是采用一组等腰三角波信号(载波)与正弦波信号(调制波)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其交点作为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时刻,当调制波(正弦波)大于载波(三角波)时,逆变桥的晶闸管导通,反之,则关断,逆变器就产生一组等幅不等宽的脉冲序列。正弦波的频率和幅值是可控的,只要改变正弦波的频率,就可以改变输出脉冲的频率
39、,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改变正弦波的幅值,它与三角波的交点发生改变,是输出的逆变脉冲序列的宽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输出脉冲的电压,其SPWM生成的原理如图3.1所示,通过生成的SPWM信号来控制逆变器的开关断从而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图3.1SPWM的生成方法三相桥式逆变器的主电路如图3.1所示。为了得到三相桥式逆变器所需的三相对称SPWM脉冲,逆变器三相输出端A,B,C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必须互差120°。为此三相SPWM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用于产生三相SPWM脉冲的三个正弦调制信号,即图3.2中的U相调制波、V相调制波、W相调制波。它们之间也必须保持120°的相位差。从原理
40、上讲,三相SPWM脉冲的产生可以每相调制波单独配备一个载波,也可以三相共用一个载波。由于后者的实现和控制更为简单,因此绝大多数三相逆变器都采用这种方法。为了严格的保证三相之间的相位差,载波比应该设计为3的整数倍,如图3.2所示,图3.1为A相晶闸管的控制脉冲,B相和C相脉冲应该分别滞后A相脉冲180°和240°。逆变器三相输出端相对于直流环节中点O的相电压波相分别为图3.2U相电压、V相电压、和W相电压所示,三相之间线电压波形可以通过分别将两相电压相减得到。图3.2中线电压UV即U相与V相之间的线电压的波形。图3.2三相SPWM在使用SPWM进行变频调速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41、SPWM波并不是真的正弦波,只是用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阶梯来逼近正弦波,为此仍然存在大量的高次谐波,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谐波分量。根据实验课知,当三角载波的频率越高,出现的谐波幅度就会越小,SPWM的电流波形就越好,因而,希望可以尽量提高载波频率来降低电流的谐波分量。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载波和调制波的频率调整可以有如下三种方法:同步调制法、异步调制法和分段同步调制法。同步调制是指调制波和载波的比值等于常数,在调节调制波频率的同时调节载波频率,此方法虽然使得逆变器输出的三相波形在正、负半波上有严格的对称,但是在低频控制时,会出现SPWM的脉冲太少,从而加大了谐波分量,不适合低频控
42、制;异步调制法是指载波频率固定不变,只改变调制波的频率进行调制,它虽然解决了同步调制在低频时所产生的谐波分量较大的缺陷,但由于它造成了输出三相波在正负半波的不对称,从而会加大电机运行的不平稳性。鉴于上述分析:在实际运用中最为广泛的是分段同步调制法,即在低频时采用异步调制法,在其他频段时采用同步调制法。SPWM性能如下:1) 直流电压利用率只有86.6%2) 其输出电压谐波主要是频率为开关频率及开关频率倍数的谐波,而THD指标随开关频率的提高而降低,而同一开关频率下,THD的变化趋势是随输出频率的提高而增大3) 采用注入三次谐波可以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最大可以达到115%3.2 空间电压矢量SV
43、PWM电压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是从交流电机的角度出发,以控制交流电机磁链空间矢量轨迹逼近圆形为调制目的,以求减小电机的转矩脉动、改善电机的运动性能。与传统的SPWM方法相比,SVPWM具有直流电压利用率更高、电机的谐波电流和转矩脉动更小、电压和频率控制能同时完成以及实现简单等优点,目前无论在开环调速系统或闭环调速系统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SVPWM 的基本原理SVPWM的基本原理可以从交流电机电压空间矢量、磁链空间矢量以及电流空间矢量的概念出发进行推导和分析。假设交流电机由理想对称的正弦电压供电,三相电压,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式为 (3.1)式中,为线电压有效值,为正弦供电电压的角频
44、率。采用电压空间矢的概念,定子电压空间矢量可定义为 (3.2)与此类似,还可以定义出交流电机的定子电流空间矢量和定子磁链空间矢量: (3.3) (3.4)其中,和,分别代表电机的三相定子电流和定子磁链。于是,交流电机定子电压方程可以利用空间矢量简洁地表示为 (3.5)其中,表示定子电阻。 由于定子电阻一般较小,除非供电频率很低,定子电阻压降在定子电压中所占有的比例往往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忽略。因此定子磁链空间矢量可通过对定子电压空间矢量的积分近似得到 (3.6)其中,表示定子磁链空间矢量的初始位置。 当交流电机由对称正弦电压供电时,电压空间矢量沿着一个半径为的圆形轨迹匀速运行,其运动速率
45、等于。从式(3.6)可知。定子磁链空间矢量的运动方向始终与定子电压空间矢量的方向相同。因此一个沿圆形轨迹运行的将在电机定子绕组中产生一个同样沿圆形轨迹移动的,而且得移动速率与相同。电压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正是以调节交流电机定子磁链空间矢量轨迹为目的对进行直接控制的一种调制方法。 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和正六边形磁链轨迹控制在图2.1所示的三相桥式逆变器中,6个开关器件总共可产生8种有效的开关组合模式。如用,分别表示逆变器的三个桥臂的状态,并规定当上桥臂开关器件导通而下桥臂开关器件截止时桥臂状态为1。反之当下桥臂开关器件导通而上桥臂开关器件截止时桥臂的状态为0,比如,=1,0,0就表示A相上管导通,
46、B相和C相都是下管导通。逆变器8种开关组合模式所对应的三相输出相电压瞬时值(相对于三相对称星接负载的中点N)和电压空间矢量分别如式(3.7)和表3.1所示。 (3.7)表3.1逆变器输出电压空间矢量表定子电压空间矢量开关状态,定子电压空间矢量表达式0 0 000001 0 01 1 00 1 00 1 10 0 11 0 11 1 10000从表3.1可知,在逆变器种可能的开关组合模式中,有6个非零电压空间矢量(称为非零矢量),它们的幅值(即电压空间矢量的长度)皆相同,都等于。其余的两个矢量和的幅值都为0,称为零电压矢量空间,简称为零矢量。为了更清楚地表现这几个矢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这8个矢量
47、绘制在复平面上,则6个非零矢量分别位于一个正六边形的6个顶点位置,而2个零矢量位于原点,如图3.3,图中可以看出,相邻两个非零矢量将正六边形外切园平分为6个顶角都是的扇区。图3.3逆变器输出电压空间矢量由于逆变器输出电压空间矢量只可能处于7个离散的位置(和所处的位置相同)上,因此理论上讲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连续电压空间矢量运动的轨迹的。当然,根据式 ,在逆变器供电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真正产生定子磁链矢量的运动轨迹。 如果在某个时间间隔内,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空间矢量恒定为,根据式(3.8),交流电机定子磁链空间矢量的运动规律可表达为 (3.8)在内,如果,将沿着与相同的方向匀速运动,且运动的速率与成
48、正比;如果,则停止运行。由此可以想到,虽然逆变器理论上不可能产生真正沿圆形轨迹运行的电压空间矢量,但是通过6个非零矢量和2个零矢量的“合理切换”,还是可以对电机定子磁链空间矢量的运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使其轨迹逼近正多边形甚至圆形如图3.4所示,这就是定子磁链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图3.4电机的正六边形磁链轨迹 电压空间矢量的合成方法逆变器的8个输出电压空间矢量如图3.3所示,下面以输出电压矢量处于第一扇区为例进行讨论,将图3.3中的第一扇区重新绘制在图3.5中,该扇区边界方向上的两个矢量分别为和。假设在某个时间间隔内,所需要输出的电压空间矢量为,并且它与之间的夹角为。图3.5空间电压矢量的分解与合
49、成将在和两个方向上进行矢量分解,就可以得到的两个分矢量,分别标注为和通过简单的推导可得(3.9)如果调制深度M定义为(3.10)那么式(3.9)又可以写为 (3.11)前面已经讲到,实际上就是逆变器6个非零矢量的幅值,也就是和的幅值,因此式(3.11)又可以写成 (3.12)将按照式(3.12)的计算结果分为, 共三部分,即 (3.13)如果作用的时间本身很小,那么在该时间段内,总的作用效果就可以用和和零矢量分时作用效果之和来近似等效,即有 (3.14)可见,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矢量和以及零矢量作用时间之比例,就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近似等效和成所需要的输出矢量。 SVPWM矢量组合模
50、式的选择如何能降低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是SVPWM矢量组合模式的关键之一,为了降低开关频率,一般地,要求逆变器在每次改变输出电压矢量时都只改变其中一个桥臂的状态。如表3.2中所式第1扇区的矢量组合模式,,其特点是,每个开关周期都以(0 0 0)开始,从变化到(1 0 0)时只有A相桥臂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从变化到(1 1 0)也只有B相桥臂的开关状态发生改变,其他可以类推。由于在每个开关周期中输出电压矢量都会有7次改变,因此这种矢量组合模式也常被称为7段工作模式。表3.2SVPWM输出电压矢量组合方式所在的扇区SVPWM的7段工作模式1,2,3,4,5,6,其特点如下。(1)不论在那个扇区,逆变器输
51、出电压矢量的组合都以零矢量开始,并以零矢量结束。(2)为了产生表3.2所要求的矢量组合,可按图3.6所示控制逆变器的3个桥臂的开关状态(仅以在第1扇区为例,其他扇区的详细情况可依理画出),其中,是按式(3.12)求出的零矢量及两个非零矢量和的作用时间图3.6SVPWM输出电压矢量的切换(3)在每个开关周期,各相桥臂的状态都会发生.(4)除了占空比是O或100的情况,每个PWM周期所有开关管均开关两次(5)每一个扇区有固定的开关顺序;(6)七段中作用矢量的切换只改变一个开关管的状态七段式的开关模式开关次数较多,但得到的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最少,是一种最优的开关模式第4章 逆变器控制仿真MATLAB
52、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
53、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其优势在于1)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MATLAB由一系列工具组成。这些工具方便用户使用MATLAB的函数和文件,其中许多工具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包括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历史命令窗口、编辑器和调试器、路径搜索和用于用户浏览帮助、工作空间、文件的浏览器。随着MATLAB的商业化以及软件本身的不断升级,MATLAB的用户界面也越来越精致,更加接近Windows的标准界面,人机交互性更强,操作更简单。而且新版本的MATLAB提供了完整的联机查询、帮助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简单的编程环境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调试系统,程序不必经过编
54、译就可以直接运行,而且能够及时地报告出现的错误及进行出错原因分析。 2)简单易用的程序语言:Matlab一个高级的矩阵/阵列语言,它包含控制语句、函数、数据结构、输入和输出和面向对象编程特点。用户可以在命令窗口中将输入语句与执行命令同步,也可以先编写好一个较大的复杂的应用程序(M文件)后再一起运行。新版本的MATLAB语言是基于最为流行的C语言基础上的,因此语法特征与C语言极为相似,而且更加简单,更加符合科技人员对数学表达式的书写格式。使之更利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科技人员使用。而且这种语言可移植性好、可拓展性极强,这也是MATLAB能够深入到科学研究及工程计算各个领域的重要原因。 3)强大的科学计
55、算机数据处理能力:MATLAB是一个包含大量计算算法的集合。其拥有600多个工程中要用到的数学运算函数,可以方便的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计算功能。函数中所使用的算法都是科研和工程计算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前经过了各种优化和容错处理。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它来代替底层编程语言,如C和C+ 。在计算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使用MATLAB的编程工作量会大大减少。MATLAB的这些函数集包括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到诸如矩阵,特征向量、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复杂函数。函数所能解决的问题其大致包括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的组的求解、符号运算、傅立叶变换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程中的优化问题、稀疏矩阵运算、复数的各种运算、三角函数和其他初等数学运算、多维数组操作以及建模动态仿真等。 4)出色的图形处理功能: MATLAB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方便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以将向量和矩阵用图形表现出来,并且可以对图形进行标注和打印。高层次的作图包括二维和三维的可视化、图象处理、动画和表达式作图。可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绘图。新版本的MATLAB对整个图形处理功能作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使它不仅在一般数据可视化软件都具有的功能(例如二维曲线和三维曲面的绘制和处理等)方面更加完善,而且对于一些其他软件所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建筑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方科技大学《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大学《经典本草与湖湘中医药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兵器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地理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空间文学与叙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认识危险(小班安全第一课)-图文
- 2024年国家基本公卫-老年人健康管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第三讲:虹吸管及水泵的水力计算
- 网络系统集成(第二版) 课件第一章 网络系统集成绪论
- 真菌性角膜炎的护理
- 单肺通气与肺保护通气策略护理课件
- 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垃圾中转站报告
- 新型显示行业Mini LED Micro LED Micro OLED多点开花产业链如何聚焦
- 市政工程试验检测培训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