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_第1页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_第2页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_第3页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_第4页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和谐教育的理念是适应现代化、大众化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大教育”观。为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造就优秀中医人才,应当以“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导,创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医教育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校园文化;和谐教育;理念随着21世纪全球和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重大转变。但也应看到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形成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在许多方面偏离了当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存在着很多弊端。大众化阶段要求教育走向民主化、人文化和个性化。为使教

2、育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应当积极探索树立与教育大众化,以及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及由此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人才培养实现了由以师承教育为主的模式向现代院校教育为主的模式的跨越。几十年来形成的高等中医教育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偏离了时代特征和中医教育的特色。为实现“三个面向”、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造就优秀中医人才,更应当以“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导,创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医教育可持续发展。一、和谐教育的意义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综合

3、素质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加强和改进大学教育工作,促进师生全面共同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创新高等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需要的新理念、新模式。在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中医教育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对于落实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教育和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和谐教育的内涵和谐教育的理念是适应现代化、大众化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大教育”观,要求把

4、教育看成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通过“六个和谐”,促进实现“三个发展”。“六个和谐”:即教育体制的和谐,学生各项素质之间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和教育管理的和谐。“三个发展”: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及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即道德、知识、能力、身心、审美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个性发展”是指学生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基础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具有自我成长的潜在能力和基础;“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具有自我成长的潜在能力和基础;在

5、和谐教育中“六个和谐”是手段,“三个发展”是目标,它们是和谐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综上所述,和谐教育是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和谐发展的教育,实施和谐教育的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促进师生双方自身素质和谐发展和完美人格形成的过程。可以说,和谐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是新时期贯彻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发展和传承其本于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人相应,天人和谐,身心和谐的认知方式。中医的特色决定了中医教育也要以“和谐”为出发点和归宿。中医“和谐教育”的内涵是指中医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中医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运用有效教育方法、教育资源,依托校内外环境的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及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由此建立的人才培养体系。三、和谐教育的原则和谐教育是一项宏大的育人体系,要做到理论先行,以理论指导实践。实施和谐教育应当树立和坚持以下六项原则,这六项原则是中医和谐教育的特色、精髓和理论支点。(一和谐教育的人才观德术双修原则医乃“仁术”,医德和医术是从医者最重要的两种素质。德高术精是古今中外优秀医学人才的唯一标准。医德双修是中医和谐教育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道德是

7、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医学道德对习医者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和谐教育要求以德为先,对医学人才来说,其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修养比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也更根本。只有修身才能立业,习医者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和良好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把医生的医德与其所承担的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进而做到以仁心立术、仁术立业、仁术济世。和谐教育要求以术为本,医生的对象是“至贵之人”,医学又是“至道在微,变化无穷”的科学,要求从医者必须掌握精湛的医术。内经指出医生有上工、中工和下工之分,习医和从医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上工的境界,即德高术精的优秀人才。这些立德、立品、立术、立业的人才思想及其

8、实践,对于我们实施大医工程,搞好中医教育,培养优秀中医人才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和谐教育的人文观医文融合原则中医和谐教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技术科学,同时它又是植根于华夏文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医学是传统文化中瑰宝,始终高扬着“医乃仁术”、“仁者爱人”的人文主义旗帜,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做人和立人的教育。中医教育不仅是“成才”的教育,而且是“成人”的教育。成才,就是通过教学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学生,使他们掌握中医的理论和技术,用于服务社会。成人,就是

9、用优秀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教学生懂得做人,懂得为人,不断完善自己。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底蕴,是中医人才成长的基石。中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人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等综合性的教育,它们是从医者一切素质提升的内在基础,对于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医德医术的掌握和运用具有很强的渗透和影响力。人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使中医大学生掌握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献身医学、救死扶伤、仁爱助人、甘于奉献等人文精神。(三和谐教育的实践观知行合一原则知和行是统一的,明代王守仁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作为学习者必须“

10、知行并进”。知与行的关系,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验科学,既具有较深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而言,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前人和他人实践证明了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只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我国历代名医大师其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结晶。重视理论,反复实践,强调在学用结合中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医术水平是中医和谐教育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学好中医学有关理论知识,做到“知”,同时又要进行相应的医学实践活动,达到“行”。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将“知”和“行”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能力。两者结合的越紧密,学生

11、的理论素质和临床能力就 提高得越快。坚持“知”和“行”的统一,首先要求教师要搞好中 医理论课的教学,把理论知识教透教活,使学生把握其实质灵活运 用。同时又要坚持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理念,使理论课与 实践课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 论知识,又有较强临床能力的优秀中医人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和谐教育的育人观因人施教原则 传统的高等教育重视的是对受教育者的共性要求,强调培养目标 的统一性和培养规格的单一性。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共性教育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和人的自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了。 中医现代化将是中医与科技的结合, 中医与多学科的结合,

12、 它需要的是具有高度创造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人才。高等中医教 育不仅要注重培育受教育者的医学素质,也要培育出不同素质的人 才。和谐教育主张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机统一,在共性教育的基 础上,重视受教育者个性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强调 培养规格的多样性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人因其才而施其教,因人施 教是古代儒家文化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医和谐教育必须坚持的 中医理念和原则。因人施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统一要求的 前提下,进行个别化教学。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 专业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差异性教育。从而使每 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最好最充分的发展。这样既有利

13、于 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又有利于造就脱颖而出的优秀人 才,同时也使个别差生扬长避短,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和谐 教育中的因人施教,要求强化学科界限,拓宽专业设置,实现课程 综合,灵活学制,增加选修课,实行导师制、导学制和学分制等。 (五)和谐教育的发展观教学相长原则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通过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教师 通过教与学,可以提高自身。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共同发展,即“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实施中医和谐教育的一 。 条重要原则。当前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教育负有重大 使命。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历史条件下,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和卫

14、生事业,都对当代中医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心理、知识储备、知识结构,以及师生 关系等诸方面都提出了重大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 习提高,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随着教师角色 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求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 加强学习, 重建自己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综合 素质。一个自身不断充实和完善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符合教育发 展要求的教育工作者,方有能力成为塑造学生成才成功的优秀工程 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成长。中医药院校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 身办学实力和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和谐教育的环境观内外结合

15、原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从理论和实践 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和谐教育理论认为环境对受 教者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陶冶、塑造、激励和美育 等作用。环境有内外之分,校园环境是内环境,它包括课堂环境、 学校风气、校园文化、人际关系、自然景观等。外环境是指与教育 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和科学文化信息的交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优良的校风、教风、 班风能够催人向上,增强凝聚力,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关心集体, 形成团队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 人文精神,丰富课余生活;生动活泼的社团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学生 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 于师生之间的学习沟通和感情交流;和睦的生生关系,有利于学生 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优美整洁典雅的 校园自然景观,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感和品行,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校园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以及自强不息的 竞争意识。 校外教育环境是指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社会公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