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徐树鹏(摘要:研究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紧张性刺激刺激,个体因素,和社会影响。结果发现同一个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模式很少有统一的观点,不少研究甚至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目前的研究试图采用元分析的技术和分析调节变量来解决这些冲突。本文还简要阐述了当前的一些研究趋势,并提供了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关键词: 创造力;紧张性刺激;弱连带关系;元分析;调节变量0 前言目前学者们对于创造力的定义较为一致,一般将其定义为产生新颖的和合适的观点,问题解决方案或见解的能力(Runco, 2004)。创造力的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期间关于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浩
2、如烟海,且结论大多不统一。如今越来越多地研究试图去弄清这些影响模式,且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文献综述,而是采用更高级的研究方法,比如元分析技术。 Feist(1998)就用元分析技术分析了人格特质对科学和艺术领域创造力的影响;Kristin等人(2010)也使用元分析技术去研究紧张性刺激与创造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总结了影响创造力的诸多因素,尤其关注了其中有冲突的观点,为今后进一步的元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分析的领域。此外本外还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Zorana(2009)认为个体潜能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将会决定创造力是否被表达以及如何表达。本文根据该观点并结
3、合已有文献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紧张性刺激刺激,个体因素,和社会影响。1.紧张性刺激紧张性刺激指能够引起紧张或压力的刺激(Kristin,Shalini,& Deborah,2010),包括竞争,时间压力,表现评估等。关于紧张性刺激和创造力的关系已做过大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Little (引自Kristin,et al.2010)的研究表明与他人的竞争可以提高被试的创造力表现,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竞争会导致创造力表现的降低(Gerrard, Poteat, & Ironsmith, 1996)。Johns, Morse, , & Morse
4、,(2000)发现限制被试的作业时间会提高被试的创造力,但是同时他们又发现时间压力会降低创造力(Johns, et al.2000)。这样冲突的结果还体现在评估对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一些研究发现对被试的表现进行评估会提高创造力的表现(Shalley,1995),但同时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Yuan & Jhou ,2008)。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均有一定的理论支持。比如Teichner,Arees和 Reilly(引自Kristin,et al.2010)的分散唤醒理论认为紧张性刺激会降低创造力的表现。人们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他们把其中一部分心理资源分给紧张性刺激,那么给其他任
5、务留下的认知资源就很少了。可用认知资源的减少可能也会导致人们使用更为简单的认知策略,比如缩小注意范围。简单的认知策略可能会导致更为平庸更少新意的产品。相反的,一些理论认为紧张性刺激会提升创造力。紧张性刺激会提高唤醒水平(Anderson et al., 2004),从而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考,激励人们不懈地追求问题解决方案。当面对紧张性刺激的时候,个体可能会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导致创造力的提升。也就是说,紧张性刺激通过两方面提升创造力,一是产生产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需求,二是提供创造性思维所需的认知刺激和动机唤目前,研究者试图通过元分析技术来解释这些矛盾冲突的观点,一般做法是通过对已有研究进
6、行元分析,对变量进行适当的编码,找出可能存在的调节变量来解释紧张性刺激和创造力之间的复杂关系。Kristin等人(2010)通过对已有的76个研究紧张性刺激和创造力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现一种曲线关系,而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特质焦虑作为调节变量解释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然而紧张性刺激和创造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不能仅仅靠一个调节变量来解释,比如Baer等人(2006)也发现时间压力和创造力之间是曲线关系,但对经验的开放性调节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紧张性刺激什么时候会提高创造力表现,什么时候会降低创造力表现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个体因素2.1情绪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毋庸置疑,然而影响模式
7、却相当复杂,以往的研究结果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Schuldberg (2000 2001)发现沮丧症状会降低创造力。他采用了多种创造力测量方法均发现沮丧和创造力之间是负相关。但是也有研究发现适度的沮丧可以提高发散思维测验上的得分并且提高创造力兴趣(Verhaeghen, Joorman, & Khan, 2005)。关于焦虑和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目前还不多。已有一些研究发现那些被诊断为焦虑,沮丧或者人格障碍的病人在发散思维测验的流畅性维度上的得分很高。(Rubinstein ,2008)。但是这样的结果可能和我们的经验有些出入,这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并没有将焦虑,沮丧,人格障碍区分开来,导致我
8、们不能判断焦虑是否和创造力正相关(Paul & Nathan,2010)。卢家楣等人(2005)发现状态焦虑会降低创造力表现,这种影响主要体现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而Paul 和Nathan(2010)的研究却发现沮丧和焦虑和创造力面之间并无显著的关系。他们测量了创造力的多个方面(包括创造力自我概念,日常创造力行为和发散思维),焦虑和沮丧对创造力变异的解释不超过3%。对于以上这些矛盾的观点,目前一种趋向是将这些情绪综合起来研究,从情绪的色彩(积极还是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等维度来研究。Carsten等人(2008)发现激活情绪(愤怒,恐惧,高兴和兴奋)比不激活的情绪(悲伤,沮丧,放松,平
9、静)导致更多的创造力流畅性和原创性。此外,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可以提高创造力,但是影响模式不同。当情绪是积极的时候,激活的情绪通过提高认知灵活性影响创造力流畅性和原创性,当色调是消极的时候,通过提高认知持久性提高创造力。对情绪和创造力关系的元分析(Matthijs B., Carsten K. W., &Bernard A.,2008)也发现创造力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得以提高:一是当情绪是积极的、激活的且动机为趋向动机时;二是,当趋向是消极的、激活的且动机为回避动机时。该研究的结果和Carsten等人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此外,从上面提到的研究我们看到情绪是多维度的,创造力也是多维度的
10、,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创造力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以及情绪的某个维度或某个方面,这样的话即使结果表明情绪对创造力的某个方面没有影响,我们并不能就武断地下判断说它们之间没有关系。所以将来的研究应越来越多地关注情绪的多个维度和创造力的多个维度的测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2人格特质大量研究发现创造力个体具有某些人格特质或人格特质的某些方面比普通人强(William,& Adam,2009),这些特质包括高智商,对模糊的容忍性,冒险,自信等等(Feist,1998)。目前的研究对于大五人格特质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较多,研究者们一致地认为对经验的开放性特质是每个高创造力的人都共有的,有研究者甚至将
11、开放性作为创造力一般成分,并提出了创造力的一般特殊模型(Plucker,& Beghetto 2004)。此外,一些研究者(Batey, Chamorro, & Furnham,2009; Furnham & Bachtiar, 2008)发现, 经验开放性和外倾性可以预测个体的在发散思维,日常创造力行为以及自我创造力评级上的得分,但是神经质不可以。Bate和Furnham(2006)的研究综述发现只有少数的例子表明神经质对创造力有影响,他们认为神经质对创造力的影响只是体现在创造力的某些领域,比如艺术领域。 而开放性和外倾性则高度一致地与创造力正相关。目前从社会心理学的
12、角度研究创造力更多地是将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来分析。比如,Angela等人(2008)的研究发现多元文化经验是否会影响创造力表现受经验开放性的调节,拥有经验开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多元文化经验有利于创造力的提高,而不具备开放性的个体多元文化经验对创造力没有影响。Markus(2010)也研究过网络大小,强度和多样性对创造力的联合效应是否被对经验的开放性的人格维度所限制,结果证实了开放性的确起到了调节的作用。2.3动机关于动机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基本一致同意内部动机可以提高创造力(e.g. Unsworth, 2001 ;Amabile, 1996),因为创造力的内在动机使个体敢于冒险,尝试新的方法
13、,并且对他们的工作保持着热情,坚持不懈。但是至于外部动机(比如奖励)可不可以提高创造力观点不一。Amabile(Lucy,&Nora,2010)一种引自外部动机会破坏个体的热情和兴趣,使得他们对于创造力任务的卷入水平降低。而有的研究发现金钱奖励可以提高创造力表现(Eisenberger & Rhoades, 2001)。因为外在奖励可以吸引个体的注意资源,使其集中到创造任务上。对于这两种矛盾的观点,有研究者考虑到可能是单一的创造力测量方式(Lucy,&Nora,2010),他们提出了两种创造力形式,增值创造力和基础创造力。基础创造力指的是彻底改变原有的想法,提出全新的想
14、法,而增值创造力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他们认为将创造力作为既新颖又有用来测量可能会掩盖内在和外在动机对两种不同创造力形式的影响。他们研究发现问题驱动和抽象的与理论相关的创造力观点主要和基础创造力相关,而外在动机和观点主要和增值创造力相关。和情绪一样,动机也有很多维度,仅仅从动机的内外维度来考虑其对创造力的影响显然是有失偏颇。因此目前开始有学者开始考虑动机的不同维度,比如Myriam(2010)的研究发现当群体成员的认知动机很高时,能产生更多创造力的观点,尤其是当出现亲社会而非利己动机时。对动机不同维度的测量及其与创造力的多维度间的关系也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焦点。3.社会影响3.1社会网络关
15、系弱连带关系理论(Markus,2010)可以很好地说明社会网络关系对创造力表现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越弱,数目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创造力观点。其原因在于社会网络关系越多,就越容易接触到不同的信息和经验,社会网络关系的强度越弱,就可以避免群体思维的影响,因此个体在这样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创造力表现。当前的一些关于社会网络关系影响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个理论。比如,Markus(2010)就基于这个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将网络的多样性作为调节变量加以研究,发现高网络多样性和和弱网络关系强度可以提高创造力。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如何利用好这个网络关系来提高我们的
16、创造力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后续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地去研究扩展社会网络关系的相关理论模型。3.2经验和信息的多样性已有的关于经验多样性的研究普遍认为经验多样性可以提高创造力,比如Angela等人(2008)发现多元文化经验可以提高创造力。William等人(2009)也发现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可以提高创造力。经验的多样性对创造力的创造力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William,2010),一是多样化的经验可以让个体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二是可以促使个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三是可以激活人们接受新知识的准备状态。然而,经验多样性对创造力的影响往往受到其他变量的调节。比如经验开放性(Angela,Wi
17、lliam,Adam,&Chiu,2008),适应程度(William,&Adam,2009),冲突水平(Matthew,Aleksander,&Joel,2008)等。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研究者对经验多样性对创造力的影响并无多大争论,主要的焦点在于寻求经验多样性什么时候会影响创造力,也就寻求调节变量,这种思路不仅体现在这里,在其它的影响因素上都有倾向,毕竟单一的因素很难说明问题。3.3文化因素当前关于文化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的研究不多,而且也缺少系统性。Myriam等人(2010)发现,在个体主义的文化中,独创性更具有价值,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合适性和可行性更具有价值
18、。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甚至会影响对于创造力的理解。此外,Kyung(2010)研究发现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像中国,韩国,崇尚的儒学文化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可能是因为对创造力的理解不同,集体主义文化下,一个观点的,一个产品的可行性、合适性才是评价创造力的指标。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瘦关注,各项条件都以具备,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下个体和群体的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4.结论和建议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数不胜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紧张性刺激刺激,个体因素,和社会影响。个体因素又从情绪,人格特质,动机这个方面来加以分析,社会影响从社会网络关系,经验多样性
19、和文化因素三方面加以分析。通过综述分析,发现很少有观点能达成一致,而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些冲突,一是采用元分析技术整合已有的研究,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二是引入调节变量来解释这些冲突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当注意以下两点问题。首先一些研究者(e.g.,Sternberg,1999;Lucy,& Nora,2010)已经指出我们测量创造力的方法需要改变一下以更精确地囊括创造力观点的内容,靠单一的变量是不能抓住创造力的本质的。Roni等人(2009)在研究任务类型对创造力的影响时发现创造力受问题类型和创造力测量方法的影响,由此可见,单一的测量方法必然不能准确地各种影响因素多创造力
20、的贡献。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当考虑到创造力的多个维度,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阐释各影响因素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此外,不能单一地研究某一个因素或某个因素单一的维度对创造力的影响。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如此之多,仅仅研究某一个因素或某一个维度对创造力的影响很难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调节变量,即研究这些因素什么时候会影响创造力将会是一个趋势。参考文献 (References)1.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37:791-796.Lu Jiamei,He Wen,Liu Wei,Lu Shenghua.The effect of anxiety on
21、 studentscreativityJ.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2005,37:791-796.2. Anderson, N., De Dreu, C. K. W., & Nijstad, B. A. The routinization of innovation research: A constructively critical review of the state-of-the-scienc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4,25:147-173.3. Angela K. L. ,Willia
22、m W. M., Adam D. G.,& Chiu C.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Enhances Creativity:The When and How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8,63:169-181.4. Angie L. M. Creativity and Cognitive Sty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eld-Dependence-Independence, Expected Evaluation,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J. Psychology of
23、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2007,1:243-246.5.Baer, M., & Oldham, G.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 between experienced creative time pressure and creativity: Moderating effects of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support for creativit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9,: 963970.6.Batey, M.,
24、 & Furnham, A. 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scattered literatureJ.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2006, 132: 355429.7. Eisenberger, R., & Rhoades, L. Incremental effects of reward on creativit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
25、hology, 74: 728-7418.Feist, G. J. A meta-analysis of personality in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creativity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1998, 2: 290-3099.Furnham, A., & Bachtiar, V.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 as predictors of creativity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8,
26、45: 613617.10. Carsten K. W., Matthijs B., &Bernard A. Hedonic Tone and Activation Level in the MoodCreativity Link: Toward a Dual Pathway to Creativity Mode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8,94:739-756.11. Farh J.L.,& Lee C.(2010). Task Conflict and Team Creativity: A Que
27、stion of How Much and Whe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0,95:1173-118012. Gerrard, L. E., Poteat, G. M., & Ironsmith, M. Promot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Effects of competition, self-esteem, and immunization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6,9:339346.13.Johns, G. A., Morse, L. W., & Mo
28、rse, D. T. Divergent production in gifted adolescents using timed vs. untimed stimuli with creative promptingJ. Roeper Review,2000,22:165-166.14.Kristin,B.,Shalini,K.,& Deborah, 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ors and Creativity:A Meta-Analysis Examining Competing Theoretical ModelsJ. Journal
29、of Applied Psychology, 2010,95: 201-202.15.Kyung H. K. Measurements, Causes, and Effects of CreativityJ.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2010,3:131-135.16. Lucy L. and Nora M.Radical and Incremental Creativity: Antecedents and ProcessesJ.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30、the Arts,2010,Published Online.17. Markus B. The Strength-of-Weak-Ties Perspective on Creativity: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Extens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0,95:592-601.18. Matthew J. P., Aleksander P. J., &Joel M. E. Unlocking the Effects of Gender Faultlines on Team Creativi
31、ty: Is Activation the Ke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93:225234.19. Myriam N. B., Carsten K. W. ,and Bernard A. N.,& Choi H.S. Motiva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al Tuning, and Group Creativit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99:622-637.20. Pamela T.,& Steven
32、 M. F. Creative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Over Tim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0,Published Online.21. Paul J. S. ,& Nathan A. K. A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reativity and Mental Illness: D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Predict Creative Cognition, Creative Accom
33、plishments, and Creative Self-Concepts?J.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2010,4:2-10.22. Paul J. S.,James C. K.,&Jean E. P. Is Creativity Domain-Specific? Latent Class Models of Creative Accomplishments and Creative Self-DescriptionsJ.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
34、d the Arts,3:139-148.23.Plucker, J. A. Generalization of creativity across domains: Examination of the method effect hypothesis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009,38:112.24. Rubinstein, G. Ar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necessarily crea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ree groups of psychiatric inpatient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8,45:806810.25.Runco, M. A. Creativity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4,55: 65726. Sawyer R. ,&K.,Stacy D.Distributed Creativity: How Collective Cre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阿克陶县预测试卷含解析
- Unitech数据采集器PA690产品介绍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解析版)
- 2024年体育个人工作总结
- 《特斯拉电动汽车》课件
- 新闻业的变革与挑战
- 保险公司人事工作总结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课件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保护濒危动物宣传方案万能2022
- 物业公司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全书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总复习课件
-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试卷分析
- 烟草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 【机械手】-YAMAHA机械手手持编程说明
- 体育集体备课记录
-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三篇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教材解读新人教版
- 社区工作者考试考前必背300题
- GB/T 6478-2015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 QC成果降低AS系统的故障次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