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防护对策_第1页
猩红热防护对策_第2页
猩红热防护对策_第3页
猩红热防护对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猩红热防护对策 一、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儿童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患者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等。因此,在幼儿园常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幼儿患了上感冒后

2、,很快就患上了猩红热,可能是家里有人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使幼儿感染上猩红热的。不过,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患儿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通常,猩红热起病很急,患儿表现出怕冷、发烧,轻者发烧3839,重者可达到3940,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头痛,扁桃体出现红肿或有化脓性渗出物,嗓子非常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时。大多患儿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患儿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

3、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出疹后34天,患儿的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发病后一周左右,皮疹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一般在24天退尽,病情严重的患儿则一周左右才能退尽。患病后第一周的周末至第二周的初始,皮肤开始出现片状脱屑,通常颜面和颈部脱屑为糠屑状,躯干处脱屑为鳞片状,手掌和脚底脱屑则呈现手套或袜套状。猩红热皮疹消退后,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疤痕和色素沉着,大多数患儿随着皮疹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极少数患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

4、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二、如何防护猩红热?(一)切断传染源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幼儿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幼儿园发生流行时,可每天采用盐水漱口,而患儿应马上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治疗7天后方可解除隔离,以免传染给别的幼儿。无论是幼儿还是大人,只要与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赶快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 (二) 及时治疗幼儿患上了猩红热后,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

5、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儿的症状相对较轻,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三)加强护理患儿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冬瓜汤,取新鲜冬瓜500克和少许盐,把冬瓜切成丝,放入锅内加水慢火煨汤,汤好后加一点点盐,适合小便短赤、口渴的患儿;取适量白萝卜,洗净后切成丝。把切成丝的白萝卜酌情加葱油、白糖、盐拌匀,适合发烧后食欲不佳的患儿;杨梅舌明显的患儿,可服用参

6、麦绿豆粥,方法为取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绿豆500克,粳米50100克,然后将沙参和麦门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与绿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它可作为一种变态反应原刺激身体产生抗体,发生变态反应。这类变态反应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患猩红热的23周,此时正是链球菌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的时间。因此,切不可把猩红热当作一般的感冒来对待,它可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三、猩红热的并发症猩红热常见的突出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等。风湿性心肌炎多发生在出疹后期,如果患儿出现发烧、皮疹,并伴心慌气短、胸口闷和心脏部位痛,要警惕是否患了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

7、在大关节部位,呈对称性发作,表现为关节处红肿热痛,并先后在各大关节出现,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就医;急性肾炎一般出现在猩红热病后13周,患儿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或血尿、眼皮和下肢浮肿。因此,猩红热病康复后24周时,最好给患儿做尿常规检查。针对夏天的特点安排好儿童的饮食与营养 夏季,天气变热,许多宝宝都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比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虽然爱子心切的妈妈们焦虑万分,却又束手无策。在这里我们就为大家就宝宝的夏季饮食出谋划策。炎炎夏日又要到了,宝宝在夏季往往有些食欲不振或厌食,令父母们头疼。夏季气温高,血液流向体表,胃肠道的血流量相对减少,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也随之减少,食欲自然降低。同时

8、宝宝出汗多,饮水量又大,进一步冲淡了胃液,降低了食欲。但宝宝夏季的活动量增大,营养素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针对夏天的特点安排好儿童的饮食与营养。1.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夏季宝宝饮食宜保持清淡,多吃蔬果,补充在汗液中丢失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食或少食肥腻食物。因为甘、脆、肥、浓食物会伤害肠胃,影响消化吸收。清淡饮食还有助于健脾清热,开胃增食。2.注意营养搭配宝宝夏季食欲下降,更要注意营养的补充。每天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肉、蛋、奶等。采用蒸、炖等容易消化的烹调方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并注意粗细粮的搭配和干稀搭配。妈妈们也要讲究些烹调方法,忌重油重荤,口味要好,色泽搭配要好看。平时

9、可制作一些清凉、爽口的食品,如凉拌蔬菜、蔬菜泥、果泥、果汁等。还可以制作一些清爽、营养的点心,如将苹果、芒果做成水果沙拉。3.食用苦味、酸味的食物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苦味以其清新、爽口的味道刺激舌头上的味蕾,激活味觉神经,在增进唾液分泌的同时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从而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对增强体质有益。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苔菜等。在干鲜果品中,有杏仁

10、、桃仁、黑枣、茶叶、薄荷叶等。另外,还有食药兼用的五味子、莲子芯等,用沸水浸泡后饮用为宜。4.注意水分和盐分的补充夏季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不提倡口渴才大量喝水,因为一次大量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宝宝补水最好是白开水,切忌饮料。夏季儿童大量出汗,机体的盐分也随之排出。如果体内缺盐可影响代谢,使儿童乏力、怠倦、厌食。所以夏季要适量补充盐分。5.适量补锌夏季,宝宝体内锌元素随汗液排出而不断丢失。同时宝宝食欲差,锌摄入减少。因此,夏天给孩子补锌很重要。宝宝的日常饮食应包括一些含锌量高、容易吸收的食品,如蛋黄、牛羊肉、猪瘦肉、动物肝、海产品等。“手足口”病的防治 一、 &

11、#160;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潜伏期: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

12、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二、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肠道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其感染部位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

13、、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类型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类型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类型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诱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肠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50可以迅速灭活,烧开的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注意食用和饮用新鲜熟食。 三、 手足口病的治疗和

14、预防原则1、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2、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做好疫情报告,做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儿,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3、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四、预防手足口病的几种常用消毒方法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的消毒: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