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主要介绍:(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二)气候及气候资源、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三)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自然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一)教学目的1、培养既能掌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2、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地理教师。2、坚持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目的。(二)教学任务1、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认识作为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2、使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3、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奠定基础。4、为学生今后从事地理科学或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整合性问题的研究工作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如地球所属的太阳系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地球的运动即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等。2、了解地

3、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3、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4、研究大气的特征和状态;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研究地球上的气候。5、掌握土壤、生物和水文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及其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及其网络结构,了解相应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6、阐明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7、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对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明确合理利用自然、

4、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8、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内容,了解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9、掌握最基本的野外考察思路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 地球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 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

5、阳系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四节 地理坐标一、纬线与纬度二、经线与经度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一、地球的圈层分化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地幔、地核三、地球的外部构造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一、海陆分布二、海陆起伏曲线三、岛屿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地壳教学重点 认识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变,掌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教学难点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

6、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一、化学成分与矿物(一)化学成分 (二)矿物 (三)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矿物二、岩浆岩(一)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二)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三、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二)沉积岩的主要类型四、变质岩(一)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一、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一)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二)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二、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一)岩相(二)沉积建造(三)地层的接触关系二、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一)水平构造 (二)倾斜构造 (三)褶

7、皱构造 (四)断裂构造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一、板块构造学说(一)大陆漂移学说(二)海底扩张学说(三)板块构造学说二、槽台说与地洼说三、地质力学学说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一、火山(一)火山的类型与分布1. 火山类型2. 火山分布 (二)火山地貌二、地震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一、地质年代(一)相对地质年代(二)绝对地质年代二、地壳演化简史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教学重点 认识大气的的组成、特性及其运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一、大气的成分二、大气的结构(一) 大气质量(二)大气压力(三)大气分层三、大气的热能(一)太阳辐射(二)大气能量及其保温效应(三

8、)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四、气温(一)气温的周期性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 2. 气温的年变化 (二)气温的水平分布(三)气温的垂直分布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一、大气湿度(一)湿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二)湿度的变化与分布二、蒸发和凝结(一)蒸发及其影响因素(二)凝结和凝结条件三、水汽的凝结现象(一)地表面的凝结现象 露、霜、雾凇、雨凇(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四、大气降水(一)降水的形成(二)降水的类型(三)降水的时间变化(四)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一、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作用于空气的力(二)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三)风随高度的变化二、大气环流三、主要天气系统 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一

9、、气候和气候系统(一)气候的概念(二)气候系统二、气候的形成(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二)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三)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三、气候带和气候型第五节 气候变化一、气候变化简史二、气候变化的原因(一) 天文学方面的原因(二)地文学方面的原因(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掌握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冰川等水域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冰川等水域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水循环与水量平衡(一)水循环(二)水量平衡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

10、海水理化性质一、海洋的起源二、世界大洋及其分区三、海及其分类四、海水的组成(一)海水的化学成分(二)海水的盐度和氯度五、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一、潮汐与潮流(一)潮汐现象与引潮力(二)潮流二、海洋中的波浪(一)波浪及其类型(二)波浪的折射(图4-7-8)三、洋面流和水团运动(一)洋流的成因和分类(二)洋流模式和主要洋流(三)大洋水团及其环境第四节 海平面变化一、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二、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三、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一、海洋资源二、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海洋环境保护第六节 河流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二)

11、水系形式(三)河流的纵横剖面(四)河流的分段(五)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二、水情要素(一)水位(二)流速(三)流量(四)水温与冰情三、河川径流(一)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二)径流计量单位(三)正常径流量(四)径流的变化(五)特征径流 四、河流的补给(一)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其特点(二)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五、流域的水量平衡六、河流分类七、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一、湖泊(一)湖泊的成因和类型(二)湖水的性质(三)湖泊水文特征1. 湖水的运动 2. 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二、沼泽(一)沼泽的成因(二)沼泽水文特征(三)沼泽的分类第八节 地下水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一)地下水的物

12、理性质(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三)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和硬度二、岩石的水理性质三、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一)地下水的动态(二)地下水的运动四、地下水分类(一)上层滞水(二)潜水(三)承压水第九节 冰川一、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一)成冰作用(二)冰川类型 二、地球上冰川的分布三、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冰川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二)冰川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三)冰川运动影响生物、土壤的分布和进化。(四)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独特的冰川地貌。第五章 地貌教学重点 掌握各类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教学难点 各类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地

13、貌成因(一)构造运动(二)气候因素(三)岩性因素(四)人为因素二、基本地貌类型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二)改变降水量的分布格局(三)促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四)形成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五)影响土地类型的变化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一、风化作用(一)风化作用类型(二)风化壳二、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一)崩落与崩塌地貌(二)滑落与滑坡地貌(三)蠕动第三节 流水地貌一、流水作用二、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一)坡面流水地貌(二)沟谷流水地貌(三)泥石流三、河流地貌(一)河谷的发育(二)河床与河漫滩(三)、三角洲(四)河流阶地(五)河谷类型与河流劫夺四、

14、准平原与山麓面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一、岩溶作用二、喀斯特地貌(一)地表喀斯特地貌(二)地下喀斯特地貌三、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一)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一、冰川地貌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一)冻土的一般概念(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一、风沙作用二、风沙地貌(一)风蚀地貌(二)风积地貌三、黄土与黄土地貌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一、海岸地貌(一)海蚀地貌(二)海积地貌二、海岸的分类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一)海底地貌(二)海底沉积物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地域分异规律、自然

15、区划、土地类型、人地关系等综合问题。教学难点 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一)物质组成(二)能量基础(三)能量转化三、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地带性分异规律(一)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二)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三)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二、非地带性规律(一)海陆分异(二)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所谓“经度地带性”(三)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四)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五)垂直带性分异三、地域分异尺度(一)大尺度分异(二)中尺度地域分异(三)小尺度地域分异四、地

16、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图8-2-3-4-5-6-7-8)第三节 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原则二、自然区划方法三、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一)地带性区划单位(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三)综合性区划单位第四节 土地类型研究一、土地的含义与土地分级(一)土地的含义(二)土地分级二、土地的分类(一)立地(相)分类(二)土地单元(限区)的分类(三)土地系统(地方)的分类三、土地评价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一、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三、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学时分配表教学时间授课内容提要周学时学时分配备注周次星期节次讲课实验习题128,9绪论151,2

17、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28,9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四节 地理坐标2251,2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2328,9第二章 地壳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2351,2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2428,9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2451,2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2528,9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2551,2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2628,9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2651,2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2728,9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2751,2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2828,9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2851,2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2928,9951,2第五节 气候变化21028,9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1051,2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21128,921151,2第四节 海平面变化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21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