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_第1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_第2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_第3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_第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除了感染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目前发现有7种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其中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1种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1种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后2种症状较重。 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是造成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第7种感染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 二、人冠状病毒的抵抗力 人冠状病毒中在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痰液和粪便里能

2、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该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常用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不耐酸不耐碱,最适宜ph值为7.2。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轻症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可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表现。据已公布的病例情况初步估算,重症比例约为17%,病死率约为5%。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尚未找到。 (二)传播途径 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

3、握,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现在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情况。 (三)易感人群 通常而言,人群对新型病毒普遍易感。现有资料显示,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危重症者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及肥胖者。 (四)传染期 推断一般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14天均具有传染性,当重症病例出现明显咳嗽、咳痰时,排毒严重,传染性增强。 (五)潜伏期 发病前1-14天。 五、主要防控措施 (一)病例隔离治疗 所有病例(含轻症病例)均须隔离治疗。目前无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生命体征策略进行治疗。 (二)检疫 病例发病后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均须进行医学观察。 (三)预防 个人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城市

4、应取缔活动物(野生动物)交易。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例,如需接触时须做好呼吸道防护。 (四)免疫接种 目前无可用的预防性疫苗。 六、密接接触者的排查和管理要求 (一)密接接触者定义 指病例发病后,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或照顾、探视、诊疗病例;或与病例同室治疗、同车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二)密接接触者管理要求 1.方式可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2种中任一方式; 2.期限为末次接触后14天; 3.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原则上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4

5、.医学观察期间,由指定的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后登记上报; 5.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则立即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七、法定传染病管理的相关要求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求防控的传染病共39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非典型性肺炎、肺炭疽属乙类,但要求采取甲类管理措施),丙类11种。近日,国家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病种。 甲类传染病的防控要求:(1)报告时限短:2小时进行网络直报;(2)传染源管

6、理严:病例管理需在有隔离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3)密切接触者管理严格:需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由指定管理人员负责测量体温,密接者原则上不能外出,必须外出需经管理人员批准,并佩戴一次外科口罩。(4)采取强制性手段: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5)实施交通检疫: 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乙类传染病的防控,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没有强制要求病例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没有强制要求,没要求必须由专人负责体温测量,没有要求密接者原则上不能外出。 八、防护用品(口罩)的选择 大众人员外出佩戴口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如需工作需要进入感染科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