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 - 131 - 页一、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32认识厘米 用厘米测量53认识米 用米测量74认识线段9二、100以内的加减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2两位数减两位数 18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5整理和复习 33实践活动“我长高了”35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 372直角的初步认识39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4225的乘法口诀4732、3、4的乘法口诀504乘加 乘减5256的乘法口诀566复习与整理58五、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602轴对称图形623镜面对称64六、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702倍的认识74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7648的乘法口诀8059的乘法口
2、诀 866乘法口诀表 92整理和复习 94看一看 摆一摆 95七、统计统计99八、数学广角1排列和组合1052简单推理107九、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112表内乘法的复习1133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 1154观察物体的复习1185统计的复习 119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内容标准】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3、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二、发展性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内容分析】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
4、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教学课时】4课时 1.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初
5、步的估测意识。【教具、学具】1.角硬币、曲别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若干个,粉笔、铅笔、三角形。【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比一比,哪个物体长,哪个短?(1)粉笔和曲别针相比 (2)粉笔和铅笔相比结合学具,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2.师引入:粉笔,一会儿说它长,一会儿说它短,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长长短短的物体,这些物体是长还是短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比较。下面我们就共同探究如何统一测量标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1)想一想:如何测量数学课本的宽?自己动手试试。(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3)班内交流:让学生结合学具
6、操作并说明方法。教师以用曲别针测量为例进一步明确测量方法:先找到数学课本的宽边,用曲别针的左端与数学课本宽边的左端对齐。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摆,要摆平,摆直。最后,数一数摆了几个曲别针,数学课本的宽大约就是几个曲别针那么长。(4)小组合作:分别用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去测量数学课本的宽。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测量情况。(5)小组汇报测量结果。(6)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用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都去测量数学课本的宽,但是测量结果却不相同。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1)小组合作。任意选一种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的长、宽,铅笔盒等物体的
7、长度。(2)小组汇报测量结果。(3)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师小结: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实际长度不符。3.用同一物品作标准去量不同的物体长度(1)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去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铅笔的长,铅笔盒的长、宽等。(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3)在此基础上明确:用同一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知道物体的长短情况。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用木块量一量手指的长度和宽度。量完后说一说大约是几个木块的长。2.课本第2页“做一做”第1.2题。第2题注意指导学生用铅笔量桌子长、高的方法:用铅笔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
8、有几个铅笔的长。3.课本第2页“做一做”第3题。4.练习一的第6题。一定要让学生估一估,再实际测量。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这节课中表现如何2. 认识厘米 用厘米测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3.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硬币、铅笔、别针,小刀。【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
9、你能用喜欢的学具测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吗?学生选择学具进行测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测量情况。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2把小刀那么长,4个三角形那么长,5个三角形那么长等等。3.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生说。4.小结: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本的宽,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本到底有多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厘米(1)认识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2)认识刻
10、度尺上的1厘米师介绍: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借助小正方体)。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是几厘米?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透明胶带的宽(3)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是5厘米长?2.用厘米量(1)每人发一个5厘米的彩色纸条,先让学生用手指比一比,估计一下
11、大约是几厘米,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2)说一说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量的?小结:先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长度就是几厘米(3)学生活动:先从学具中任选一件,估计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它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练习一第1、3题:第3题放手让学生动手测量。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3. 认识米 用米测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
1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和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用刻度尺测量出文具盒的长、宽约是几厘米。(生汇报,师评价)2.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找两名同学测量。测量要求:A.请你用刻度尺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3.学生提问题:这把尺子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麻烦,不容易得出结果;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等等。4.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板书
13、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1米有多长?请同学们猜一猜。(2)出示米尺(3)同桌互相测量。测量身高看1米到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把两臂伸开,看一看1米到什么地方。(4)闭上眼睛,用两臂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开眼看一看,手势是否准确。(5)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3米给大家看2.米和厘米的关系(1)质疑:学生分别用手指和两臂比划出1厘米和1米有多长,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操作:用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小组活动。(3)结论:通过自己量体会“1米=100厘米”(板书)(4)练习:2米=( )厘米 300厘米= (
14、) 米5米=( )厘米 800厘米=( )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介绍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3)分组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同学的身高等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判断。 (1)铅笔长12米。 (2)楼房高20厘米。 (3)一棵松树高16米。 (4)跳绳长2厘米。 2.想一想:怎样量茶叶筒一周的长?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3.课堂作业:3米=(
15、 )厘米 500厘米=( )米7米=( )厘米 900厘米=( )米14厘米-8厘米=( )厘米 40米+ 5米=( )米15厘米+7厘米=( )厘米 35米- 3米=( )米4.课外实践:先估计一下你的卧室长有几米,宽有几米,再用米尺实际量一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4. 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学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并能分辨线段。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具、学具】 线、刻度尺【教学流程】一、创设
16、情境,生成问题1. 师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2.师小结: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线,无论哪一种线,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线-线段(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线段(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说出它的名称。让学生注意老师的画法,并告诉学生这就是线段。(2)学生模仿画线段。(先在纸上点两个点,然后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鼓励学生说。(4)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
17、度的。量一量数学课本P5中间三条线段的长度,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5)思考:仔细观察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在小组内交流。引导:线段是直的;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A.学生自己尝试画。B.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画?C.教师演示画线段的方法:先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再对准刻度“3”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3)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3.做练习一的第8题。先让学生去估计,再实际用刻度尺测量,
18、以检验估计结果是否准确。本题中三角形边的测量比较困难,教师要加以指导,说明量的方法。4.做练习一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实际测量。(利用人的视觉误差,似乎竖线比横线长些,实际上是一样长。)5.课堂作业:(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程标准】1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
19、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二、发展性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如下:【教学时间】12课时。1.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0、和语言表达能力。3.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4.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书写方法。2.理解数位对齐的原理,知道从个位算起的计算顺序。【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个班的人数)2.师:小精灵提出什么问题?3.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3066 353469303565 363470)4.师:大家真能
21、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尝试。(1)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2.小组讨论。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课堂练习1.352
22、3 4326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2.当医生诊断。3 5 4 7 4 1 2 7 5 5 8 3.把横式与竖式连接起来。(二)课堂作业1.笔算下面的题目。42+21= 36+12=
23、 21+37= 41+34=2.解决问题:大客车限乘80人,二年级一班42人,二年级二班37人,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今天学得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4.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100以内两
24、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2.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 师: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吗?现在老师想知道二(1)和二(3)能不能合乘一辆车,你能帮老师解决吗?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6+25=3.学生可能要说出得数,如果得数对,教师要让其说出是怎么计算的,如果得数不对,教师可以乘机向学生说明可以用笔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你喜欢怎么样计算本题呢?请做在练习本上。2.把自己做完的题目向同位展示一下,并且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的错误信息作为讲解的重点。3.找两名同学板演,并且说说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4.说说今天所学的笔算方法和上节课所
25、学的有相同点和不同点。5.师生共同总结:相同点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点是今天所学习的是进位加法,各位相加是满十的。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课堂练习1. 39+23= 43+28=28+46= 68+27=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2.当医生诊断。 3 5 4 9 1 7
26、60; 4 7 1 2 2 2 7 2 5 1 3 9 3.4.完成课本练习二中的2,4,6题。(二)课
27、堂作业1.笔 算: 56+18= 45+28= 69+17= 23+45=2.解决问题: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练习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进位加的方法。【教学流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笔算加法有哪两种形式?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进一。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 (1)练习二2.3.4.5题
28、60; (2)改错题,第6题, 错误是容易发生的,重点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说说和的个位和十位的“0”是怎么得来的,十位上的“0”是重难点。(3)数学游戏,采蘑菇。第8题。2.综合练习 :(1)第1题,独立读题目要求,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2)第7题, 10分 20分 30分 40分 50分姐姐 25 31 32 29 34妹妹 19 48 28 30 36合计:问:合计是什么意思?独立完成,同位检查订正3.提高.拓展性练习:第10题认真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一)课堂练习1.笔算:65+27= 36+48=
29、 89+11= 34+21= 32+15=31+48= 45+21= 28+19= 36+17= 49+21=2.解决问题:(1)商店原来有39台电视机,又运来37台,商店现在有多少台电视机?(2)肖红又一本红蕾,他看了48页,还有39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二)课堂作业1.2.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才能又快又对的进行笔算加法的计算?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解决吗?2.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对位的原理,知道从个位算起的计算顺序。2.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的知
30、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2.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图画,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对于加法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就解决,不退位减法问题教师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解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222.你是怎么计算的?同位交流一下。3.指名汇报,也可以板演。4.我们学习过笔算加法,减法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5.独立尝试笔算,教师重点辅
31、导。6.笔算减法和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7.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笔算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课堂练习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4.练习三3,4,5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同位互相批改,教师要注意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针对问题做出反应。(二)课堂作业1. 笔算下列各题。 48-21= 89-17= 46-15= 2. 3.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通
32、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2.你认为今天你的表现如何?谁是我们班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用具】小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33、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3.动手操作,形成表象。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去掉1捆,还剩下3捆。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教学例21.先写竖式。2.计算: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 3.讨论汇报: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我们该怎
34、么办呢?4.小结: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说一说。(二)教学例31.自学50-24= 2.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三)小结笔算减法的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课堂练习1.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8题,说明先写上得数,再连线。4.(二)课堂作业1.笔算: 46-28= 56-19= 37-28
35、 68-18 2.解决问题:妈妈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售货员找给妈妈32元,雨伞多少元一把?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笔算减法最关键的是什么?对于计算退位减法,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退位减法笔算的方法。【教学流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笔算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36、0;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 练习三1.3.题 。改错题,第6题。数学游戏,帮小鸡找妈妈,第8题。2.综合练习:第4和10题,独立读题目要求,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填空。( )-23=15 ( )+45=71 69-( )=24 75-( )=183.提高.拓展性练习:第13题认真看统计表,表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提出问题,找同学解答。三、
37、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笔算 63-18= 94-52= 48-21= 91-68=2.在括号里填上“”、“”或者“”78-45( )23 98-47( )45 71+25( )96 84-27( )593.解决问题:布娃娃29元 ,玩具汽车72元,玩具汽车比布娃娃贵多少元?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怎么才能又快又对的计算笔算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用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2.使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数
38、量关系的能力。【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小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板书条件: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 二(2)班得的小红旗比二(1)班少3面3. 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的情况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二(2)班得多少面小红旗?你认为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2.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3.同位交流做法,重点要说清楚这样做的理由。4.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别的班级得多少小红旗你有办法知道吗?(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6.相互讨论交流思路。有些学生单纯从图上数出来,不计算,教师也要肯定其做法。三、
39、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课堂练习1.完成23页做一做。指名说思路。说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位之间互相解答。2.二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808=(张)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她现在有几元钱?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枚)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97 88
40、0; 59 58 57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同位合作,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二)课堂作业1.小明做了15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少做4朵,黄花做了多少朵?2.红星小学二年级一班有31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12人,女生有多少人?3.4.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有什么收获?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4.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应用题的多种解题方
41、法。 2.连加连减式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准备练习:9+3+4 8+6+9 3+2+7 10-8-2 13-2-7 19-6-5 2.西瓜是人们非常爱吃的一种水果,你看,许多小朋友在帮助农民摘西瓜呢!3.出示主题图和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 34
42、60; 23 4.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数量?(三个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教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选择:一共摘了多少个?)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教学连加1.问:你能列式吗?(板书算式28+34+23)2.这个算式我们又叫什么算式?(板书 连加)同学们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同时找学生板演。3.教师指导学生用简便竖式计算。(二)教学连减 1.学生看图,口编应用题。 有85个西瓜,李明运走26个,我运走40个,还剩几个?学生列算式并解答。2.允许算发的多样性,对于口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告诉他们可以不列竖式。
43、 三、巩固应用,反思提升 (一)课堂练习1.2.口算:7+59+20 72-6-40 3.笔算:46+25+17 54+20+16
44、160; 90-58-24=4.完成29页第3题(二)课堂作业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3+16+45= 45+17+15= 79-21-28= 98-47-32=2.解决问题。童话故事一共有98页,小兰第一天看了39页,第二天看了27页,她还有多少页没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你认为在进行计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有什么需要我们灵活掌握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加连混合的意义,并会进行加减混合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学
45、流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你坐过公共汽车吗?你能描述汽车到站牌时的情景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即使坐公共汽车这样的情景中也包含着数学知识,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呢?(出示公共汽车上下车的情景图。)2.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与本课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齐读: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同位交流想法。3.独立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4.指名汇报板书:672528=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得数呢?5.尝试竖式计算:学生可能通过两个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能否把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计算。引出
46、竖式的简便写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课堂练习1.完成做一做,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2.口算比赛,课本29页第4题。3.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课本30页第7题,集体订正。4.接力赛,教师把第8题写在黑板上,另外添加一道类似的题目,找两个小组上讲台比赛。(二)课堂作业1.笔算下列题目: 32+34-27= 59+27-18= 67+28-89= 98-36+21=2.解决问题:商店原来有95台电视机,卖了48台,又新进了27台 ,现在有多少台电视机?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7、?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练习课【教学目标】能熟练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并且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流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且学习了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练习五第1题 , 让学生自己算,竖式可以写在练习本上。 第2题,三人板演,下面每人自选一题,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开火车,口算比赛,完成4
48、题。独立完成第5题。 2.综合练习 :第3和6题,独立读题目要求,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61-7+( )=72 92-27+( )=85 73-( ) -28=213.提高.拓展性练习 足球27元 篮球26元 排球41元笑笑有80元钱,想买两样价格比较便宜的体育用品,还剩多少钱?这三种体育用品,红红想要全买下,她需要准备多少钱?30页思考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2.3.4.5.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的交流
49、,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你们谁到商店买过东西?今天我们一起到商店去看看,好吗?(出示情景图)2.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热水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3.说说每件商品大约多少元?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说热水壶大约是30元呢?4.小精灵提出什么问题要我们解决?(妈妈带100元钱买这三件生活用品,够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50、 1.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学生可能要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比如:28+43+24=95(元)答:够了。教师要对这样的做法做出肯定,同时引导学生是不是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我们这样做是对的,当然我们还有许多的方法,估算就是其中的一种。你认为我们可以怎样去估算呢?2.讨论。3. 汇报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1) 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2)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用去70元,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3) 买烧水壶和水杯大约用去70元,还剩30元,买热水瓶够了。3. 比较出较为合理方便的估算方法,不局限于一种。
51、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1.尝试练习。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同时要说出自己的思路。2.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大于80。(说出自己的估算思路)90-11 98-17 31+52 38+39 23+41+29 100-10-123.填空。小明昨天上午写了48个字,下午写了34个字,他大约一共写了( )各字。商店有98台电视机,上午卖出29台,下午卖出33台,大约一共卖出( )台,大约还有( )台没卖。4.完成32页第2题和3题。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估算的方法是什么呢?2.你觉得你的表现怎么样呢?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
52、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流程】 一、回顾整理,构建网络1.各组把课前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小组长作好记录。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择要板书。3.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4.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5.在计算的时候,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二
5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我们来完成你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各4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2.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里。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
54、8岁。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1.针对本班同学掌握情况,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完成,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补教补学。2.3.4.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动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渗透统
55、计的初步知识。【活动形式】以小组形式进行,67人一组。【教学具准备】每人1把米尺,一根长绳,2个皮尺,2张练习纸及每组事先在墙壁上画好测量刻度。【活动过程】四、 情境引入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比赛,决出一个冠军小组,想获这个冠军小组吗?大家有信心吗? 二、开展比赛1.每次比赛前让小组事先商量分工。2.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最快又对的组奖小红旗一面。3.量出课桌的长、宽、高。最快又对的组奖小红旗一面。4.每组给一位同学体检,填写小小体检表。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头围胸围臂长 5.宣布比赛结果。
56、三、生活应用大家还想测量什么?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测量物体的长度,你有什么收获?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内容标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二、发展性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2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告征集代理合同范本
- 2024货物运输托运合同范文
- 短期流动资金借款合同
- 2024汽车公司运输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工程分包合同条款详细描述
- 出租车经营权转让协议
- 技术合同在企业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
- 2024公司房产土地转让合同
- 2024新版大学场地租赁合同(商业活动)
- 房地产项目转让协议书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主题班会
- 2024年福建省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大全500题(可直接打印)
- 半导体芯片项目创业计划书(参考范文)
- 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汇总统计表
- 档案统计台帐
- (完整word版)CSAMT和EH-4原理、工作方法简介
- 七大浪费实战案例(消除企业中的浪费)
- 停用常压储罐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