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_第1页
浅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_第2页
浅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_第3页
浅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_第4页
浅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2004年12月18日  23:16:32    编辑:金冈    来源:江苏国税网    按照2001年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照谨慎性原则,提取八项减值准备,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而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据实扣除的原则进行扣除,除税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仅指坏帐准备),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

2、(包括资产准备、风险准备等)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可以说税法与会计在计提减值准备上差异是极大的,加之企业资产状况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波动,因而企业需定期调整减值准备应提、已提数,更使这一问题成为会计核算、所得税管理的难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八项减值准备中,涉及变化最多,核算内容也较为复杂,本文就以其为例,结合所得税计算及会计处理谈些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案例】      某企业2001年12月购入管理设备一台,购置成本为2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4年起该企业实施的利润总额每

3、年预计均为1000万元。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均与税法相同,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企业在转回时间差异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1)、2004年年末,对该管理设备进行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1190万元;      (2)、2004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测试后,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7年;      (3)、2007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   &#

4、160;  (4)、2007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测试后,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      (5)、2009年底发生永久性损害,该企业按该项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计提了减值准备;      (6)、2010年1月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变价收入为5万元,清理费用为1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收付。假定该固定资产损失已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实质性损害,其损失可在应纳所得额中扣除,不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因素。      涉及减值准备和所得税计算确定如下(单位:万元):

5、      (1)、2004年年末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1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10      应付税款法:      2004年该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仍与税法相同,但因该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210万元,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1000万元为已扣除210万元减值准备后的结果。由于税法认为该固定资产并未发生损失,因此2004年应纳税所得额为利润总额加上计提的固定资

6、产减值准备。      应纳税所得额10002101210万元      应交所得税1210×33%399.3万元      2004年税后利润1000399.3600.7万元      借:所得税399.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99.3      纳税影响会计法:      由于210万元的减

7、值准备,不允许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作为当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2004年末进行纳税调增,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借:所得税330      递延税款69.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99.3      综上所述,无论企业所得税采取何种核算方法,均不影响当期应纳所得税数额。      (2)、由于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发生变化,2005年提取的折

8、旧额与以前各年发生变化,具体为:      按会计方法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190÷7170      按税法方法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2000÷10200      折旧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20017030      应纳税所得额100030970      应交所得税970×33%320.1      应付税款法

9、:      借:所得税320.1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20.1      纳税影响会计法:      由于折旧年限发生了变化,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重新确定的折旧额,小于税法允许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的折旧额,应作为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从 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中扣减,计算出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借:所得税330 

10、;     贷:递延税款9.9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20.1      (3)、2007年末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为      2000(200×3170×3)-210=680      2007年末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该项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为2000200×6800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1、>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有关规定,应按照可收回金额(720万元)与不考虑减值因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800万元)孰低的原则,确定与固定资产帐面价值(680万元)比较的基础,可收回金额与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差额40万元,冲减的已提取的减值准备为40万元。      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3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      累计折旧90   &#

12、160;  应付税款法下:      应纳税所得额10004030930      应交所得税930×33%306.9      借:所得税306.9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06.9      纳税影响会计法      冲减的已提取的减值准备为40万元,应作为2004年产生的可抵

13、减时间性差异的转回,进行纳税调减计算出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借:所得税330      贷:递延税款23.1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06.9      (4)、由于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发生变化,2008年提取的折旧额与以前各年发生变化,具体为:      按会计方法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720÷4180      按

14、税法方法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2000÷10200      折旧产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20018020      应纳税所得额100020980      应交所得税980×33%323.4      应付税款法:      借:所得税323.4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23

15、.4      纳税影响会计法:      由于同2004年末相同的情况,当期企业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330      贷:递延税款6.6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23.4      (5)2009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为      2000(200×6+180+180)-80=360

16、      由于2009年底发生永久性损害,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1000万元为已扣除360万元永久性损害后的结果。由于该固定资产尚未经税务机关批准,因此2004年应纳税所得额为利润总额(1000万元)加上发生永久性损害(360万元)减去当年的税法折旧与会计折旧差额(20万元)之和。      2009年年末应纳税所得额1000360201340      2009年年末应交所得税1340×33%422.2      应付税款法:

17、      借:所得税422.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22.2      纳税影响会计法      当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借方)      (36020)×33%112.2      当期所得税费用442.2112.2330     

18、; 借:所得税330      递延税款112.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42.2      (6)税法允许扣除的固定资产损失2000-1600-5+1=396      会计允许扣除的固定资产损失2000156044051-4      会计与税法在损失确认上的差异为396(4)400      应纳税所得额1000400600      应交所得税600×33%198      应付税款法      借:所得税198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98      纳税影响会计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