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天坛_第1页
中国建筑史天坛_第2页
中国建筑史天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及其艺术意义 天坛的建筑艺术在古代中国,天地的意义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之所以古代帝王自命为“天子”,也是为了借天地的名义,让自己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认可与尊重,这足以表现出在那个时期中国百姓对天地的信奉程度。而且风调雨顺一向是粮食丰收的重要条件,在那个农耕时代,人们在祈求丰收时往往都会进行祭天、祈雨等活动。古代帝王也对天地是非常的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来进行,因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这才有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祭天建筑,这些建筑中,北京天坛是最宏

2、伟、最精美的一个。北京天坛的建筑设计特点:天坛闻名于世,既因为其宏伟的宫殿建筑,还因为它在声学上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时的创新应用,天心石、回音壁、三音石这三处让人们为之称奇的设计就是使天坛在人们心目中享有盛誉的杰作,不仅是赋予了封建意义的统治者的工具,也是现在人们探索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首先是名为“亿兆景从”的天心石,当人们站在圜丘坛上层中央的圆心处发出声音时,四面八方竟会传来悦耳的回音,这仿佛是上天正在对人们传达什么重要的讯息,不禁使人们更加相信这里就是连接上天的地方。虽然这些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使天下百姓归附而强加的意义,但其价值远不止于此。产生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天心石所处的位置正是圜丘坛的中

3、心,石坛的周围有着三重石栏,石坛以外还设了两道逆墙,这时从圆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逆墙上就同时从四周向天心石折射回来,并且因为圜丘的半径和回音传回的时间较短,使说话的人几乎无法辨出哪个是原音哪个是回音,又由于回声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使听起来既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才让人产生了与天对话的感觉。再者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回音壁,这个曾出现在小学课文中的院墙,激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的地方,现在已经被列为中国四大回声建筑之首了。回音壁高3.72米,直径61.5米,厚度达到0.9米厚,整个墙身为淡灰色的城砖,缝隙连接十分严密,而且墙面光滑如镜,这就可以看出古代的施工技术是十分高超的。传闻如果两个人分别

4、站在东西墙根处,一个人靠着墙向对方轻声说话,对方竟可以清楚的听到,就仿佛是古代的电话一般。产生这种神奇效果的原因是回音壁十分光滑而且半径适当,正好让声波可以沿着围墙连续反射而不损失能量,使对方能听到即使是很轻微的声音。虽然现在我们现在可以清楚的解释回音壁的产生原因,但在几百年前所修建的回音壁还是让我们感到相当惊讶。最后是“天若闻雷”的三音石,当人们站在皇穹宇前的第一块石板上拍手时可以听到一个回声,在第二块石板上拍手则可以听到两个回声,而站在第三块石板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回声,这无疑是十分神奇的,即使是在现在建筑技术基础上要建设出这样的建筑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这些也被古代封建统治者赋

5、予了“人间低语,天若闻雷”的寓意。在这些石板上能产生这些现象又要归功于回音壁的作用,回音壁的半径、声音的速度、人们的听觉判断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三音石的要素,产生了这些奇妙的现象。在石板上拍手,声波向四方传播时垂直于墙面传到回音壁上,经墙面反射后又聚回到石板处,于是听到了第一个回音,声波继续向前又传播到了回音壁上,又再次被反射回圆心,这样循环往复,人们就听到了三个或更多的回音。说到天坛的建筑设计特点,不得不说到其“天圆地方”的设计样式。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所以天坛这座专门为祭祀天地所建的建筑中大量运用感到了“天圆地方”的寓意,建筑中的外围墙和内围墙在北面都是圆形,东西两面向南伸展开去

6、,到南面呈现出方形。现在的天坛是明朝初年所建的天地坛旧址,那时天地合祀,后来天地分开来祭祀,于是大量“天圆”运用到了后来所修建的建筑中。天地分祀后天坛又修建了圜丘来祭天,这就是现在的圜丘坛,后来再修建的皇穹宇、祈年殿也都以圆形作为基本设计样式,这更表现出古代人们追求天圆之说的执着。而在天坛中的两重围墙,其内圆外方,也表现出天圆地方的思想。北京天坛的装饰艺术手法:装饰可分为内装饰和外装饰两种,在天坛建筑中,外装饰的表现手法有很多,比如颜色、雕塑、摆设等等。颜色主要表现在整个天坛建筑的琉璃瓦都采用的蓝色琉璃瓦,据记载天坛建筑原本不是现在的颜色,后来为了体现出天的颜色,才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来铺设,体

7、现天坛建筑等同于天的想法,显示了天坛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雕塑有各种各样的神兽的样式,圜丘外边缘就是数个神兽头部支出的样式,用以表现神灵对天坛的守护或支撑,衬托出天坛的地位之高。摆设中最著名的是七星石,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名山大川的缩影,七星石在天坛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说七星石的修建是因为一个道士说天坛中缺少镇压的山水,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七星石,这不仅仅满足了古代对风水的要求,也在侧面表现了天坛在统治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将天下大山都集中于此,是多么的大气。同时圜丘上面石板所运用的数字“九”也是外装饰的一种,将圆形圜丘分为九个圆环,再将圆环平均分为九份,这在加工难度上可见一斑,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的表现

8、意义,用两重“九”的手法,表现皇权和天的至高无上,这种建筑方式在古代建筑中是非常新颖的。内装饰主要就是各个大殿中的建筑装饰和绘画摆设等。作为天坛主体建筑的祈年殿,采用了三重檐的亭式圆殿,构架上无一砖一石,完全采用木结构,里面也没有大梁等承力设置,只用内外各12根大柱以及中心的四根通天柱将屋顶架起来,上面用枋桷榱等互相连接制约,形成了高大的圆殿顶,为了不使殿的内部空间显得过于宽阔,又在顶上雕刻了龙形图案。这种复杂而又科学的结构,从设计到施工,如果没有极其细致的工艺技术,那么它的制作、安装等工作,都将是不可想象也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内部的柱式和屋顶,其摆放陈设也都很有艺术价值,都表现这对天的尊崇等意

9、义。北京天坛的现实价值和作用:在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天坛列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使天坛这座伟大的建筑艺术群在现在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既丰富了人们对古代建筑的认识,也让人们忍不住想要去探究其深意,想去研究其建设中的各个关键技术和难以想象的施工方式。因为天坛中多处建筑的建设难度都超出了现在人们的理解,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实现的那些奇妙设计,圜丘上严密的石板连接,这是在充分的数学基础上才能实现的;皇穹宇、祈年殿等圆形建筑中只使用木头承受所有重力,并且拥有复杂而又可以承受力量的装饰,都是需要丰富的力学知识的;另外著名的回音壁等声学建筑,让人不禁猜想难到古代人们已经充分的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速度等知识。鉴于天坛中各个让人们震撼的设计与制作,天坛的存在让人们有了重要的研究物质基础,可以更好的了解古代的科学技术程度和建筑艺术方式,为进一步发展我们祖国灿烂文化作基础。现在天坛作为对外开放的一处重要景点,在人们生活中有浓厚的意义,小学课文中讲到的天坛,让多少小孩子怀抱了一颗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