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重点_第1页
传染病护理学重点_第2页
传染病护理学重点_第3页
传染病护理学重点_第4页
传染病护理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病症、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大多数传染病以隐性感染最常见。2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响,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病症、体征。3病原携带状态:系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表现的状态。小于3个月称急性,超过3个月称慢性。4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

2、,寄生在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引起机体发病,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去除,病原体潜伏于机体内。常见于结核病、疟疾。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1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如: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穿透力等。 2毒力: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及毒力因子。 3数量:同一病原体,入侵数量常与其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中,引起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差异较大。 4变异3.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去除机制,通过遗传获得,无抗原特异性,又称为先天性免疫。 三大天然屏障-皮肤、血-脑脊液、胎盘;

3、吞噬作用;体液因子。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非特异性吞噬功能。 体液因子:包括补液、溶菌酶和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2特异性免疫:通过对抗原识别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通过后天获得的一种主动免疫。包括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4.传染病的根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传染后免疫。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根本条件: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水、食物-消化道;手、玩具、用

4、具-接触传播;媒介昆虫-分为生物性和机械性传播;血液、血制品、体液-见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土壤3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6.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城镇6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h;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类管理,还包括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12h内上报;丙类:10种。7.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体液和

5、血液传播:乙型、丁型、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主要经胎盘、产道分娩、哺乳和喂养等方式传播,亦是HBV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8.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标记物 甲型肝炎:血清抗-HAV-IgG,:近期感染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V-IgG:保护性抗体,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HAV RNA 乙型肝炎:外表抗原HBsAg与外表抗体抗-HBs:HBsAg 阳性见于HBV感染者,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 。抗-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 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HBeAg

6、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 阳性提示HBV复制活泼,传染性较强;抗-HBe在HBeAg消失后出现。 核心抗原HBcAg与其抗体抗-HBc:HBcAg 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抗-HBc出现于HBsAg出现后的35周。IgM型抗-HBc存在于急性期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IgG型抗-HBc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DNAP: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是HCV感染的标记而不是保护性抗体。 丁型肝炎:

7、HDAg和HDV RNA 戊型肝炎:抗-HEV-IgM及抗-HEV-IgG9.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慢性肝炎的使用指征:HBV在活动性复制中;肝炎处于活动期。干扰素一般用于1065岁病人,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失代偿期禁用。2核苷类药物:对HBV DNA复制有强力抑制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响。拉米夫定最先用于临床。其他:阿的福韦、恩替卡韦。3中草药:山豆根制剂如肝炎灵注射液等。11.【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典型病例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类病症和五期经过:发热期:1发热:突起畏寒、高热,24h内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

8、多持续37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病症: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症,腹痛剧烈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等神经病症。 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充血性皮疹:颜面、颈部、胸部潮红皮肤三红,重者呈醉酒貌,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黏膜三红;渗出与水肿:球结膜水肿;出血:皮肤出血多呈点状、搔抓样条索状瘀点;黏膜出血可见于软腭及眼结膜。 4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尿量减少,重者可见管型尿。 低血压休克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可先出现代偿性低血压、低血压倾向、低血压,最后开展为休克;轻者一过性低血压,重者可为

9、顽固性休克。 少尿期:多发生于起病后第58天,持续25天。本期以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天,持续约714天。尿量5002000ml/d为移动期;尿量2000ml/d为多尿期,多尿后期尿量可3000m可再次出现继发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恢复期:多尿期后,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尿量逐渐恢复至2000ml/d以下。10.【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肝功能正常13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应防止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生活护理:

10、病情严重者需协助病人做好进餐、沐浴、入厕等生活护理。 心理疏导。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1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饮食原那么:肝炎急性期:宜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黄疸消退期: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防止暴饮暴食。慢性期病人饮食原那么:卧床或休息者能量摄入以84105kJ/(kgd)为宜,中度活动者上班以126147kJ/(kgd)为宜。蛋白质1.52.0g/(kgd),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等;碳水化合物300400g/d;脂肪以耐受为限,约5060g/d,多项选择用植物油

11、;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清淡、低盐 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禁饮酒。 3观察胃肠道病症:观察病人食欲,有无恶心、呕吐、返酸等病症。 4评估病人营养情况:每周测体重,评估每天进食量 潜在并发症:出血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出血部位、开展及消退情况。2一般护理:休息与饮食指导;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常见部位出血及护理:3皮肤出血:防止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擦浴降温。4鼻出血:防止鼻黏膜枯

12、燥而出血,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 防止人为诱发出血:勿用力抠鼻; 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出血严重时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5口腔、牙龈出血:用软毛牙刷,忌用牙签剔牙,防止食用煎炸、带刺、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进食时细嚼慢咽。12.【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要点: 治疗原那么-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时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出血、感染。发热期:1一般治疗:饮食,营养丰富、热量足、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安静,温度、湿度适宜,抢救设备齐全;静脉输液以补充血容量。 2对症治疗: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病症者可短程予以激素。3

13、预防与治疗DIC:可用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滞性。有DIC时应尽早使用肝素。 4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7001000mg/d,连用5天。应在发病后第一周内尽早使用5免疫调节:可选用甘草甜素制剂、干扰素。低血容量休克期治疗:1补充血容量:输液以早期、快速、适量为原那么,先晶后胶。2纠正酸中毒:多用5%碳酸氢钠。3强心剂的应用:毛花苷丙或毒毛旋花子苷k。 4血管活性药物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间羟胺、多巴胺等;亦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滴。少尿期治疗:原那么为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疗法。多尿期治疗: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随尿量

14、增加水分的补充;注意防止继发感染。恢复期治疗:继续休息,补充营养,逐步恢复活动与工作。并发症治疗:1消化道大出血:注意病因治疗。如血小板减少引起,应补充血小板;尿毒症引起者需透析治疗。 2心衰、肺水肿治疗: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给予强心、镇静、扩血管和利尿治疗。 3ARDS:可给予地塞米松,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可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辅助呼吸。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抽搐者给镇静剂,脑水肿或颅内高压者可用甘露醇静滴。13.【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要点:对症治疗: 1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持续高热伴反复抽搐者可用亚东眠疗法,以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d肌注。2惊厥或抽搐:处理措施包括去除病

15、因及镇静止痉首选地西泮安定。 3呼吸衰竭: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脑水肿所致者用脱水剂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者,注意吸痰、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化痰药物等;还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或东莨菪碱。 4颅内压增高:早期足量给予脱水治疗,常用20%甘露醇,或山梨醇、呋塞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中医中药治疗:白虎汤加减、清瘟败毒饮等。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注意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可行理疗、针灸、体疗、高压氧疗等14.【狂犬病】的特征表现为:恐水。 预防接种:地鼠肾5针免疫方案,即咬伤后第0、3、7、14和30

16、天各肌注一次,每次2ml。15.【伤寒】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014天,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45周。典型伤寒 临床可分为四期: 1初期病程第1周:也成侵袭期。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病症。发热前可有畏寒,但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体温呈阶梯形上升,57天可达3940,可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咽痛、咳嗽等病症。2极期病程第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 发热:呈持续性高热,以稽留热型为主,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那么热,热程较长,持续约1014天。消化道病症:腹部不适、腹胀,多数病人有便秘,少数病人表现为腹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神经系统病症:与疾病

17、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病人出现特殊的中毒面容:精神恍惚、表情冷淡、呆滞、反响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循环系统病症: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相对缓脉是指脉搏与发热不成比例上升,即体温每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重脉是指桡动脉触诊时,每一次脉搏感觉有两次波动的现象。 肝脾大:多数病人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大,质软又压痛。局部病人有肝大,质软,可有压痛。假设病人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明显异常时,提示并发中毒性肝炎。 玫瑰疹:病程第713天,局部病人在胸、腹、肩背等部位的皮肤分批出现直径约24mm淡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约24天

18、内消退。 其他:高热期间,可有蛋白尿,后期可有水晶型汗疹白痱、消瘦及脱发。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病症逐渐减轻,肿大的肝脾开始回缩。可能出现各种肠道并发症。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病症消失,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体弱、原有慢性疾患或出现并发症者,病程往往较长。 其他临床病症:除上述典型表现外,伤寒可有轻型、爆发型、迁徙型、逍遥型、顿挫型及小儿和老年型等多种临床类型。复发和再燃: 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病症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局部缓解期病人体温下降还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上升,血培养阳性,持续57天后退热,称为【再燃】。并发症 1肠出血:是伤寒较常

19、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可有粪便隐血至大量便血。大量出血时,体温骤降后很快上升,脉搏增快,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2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4周。好发于回肠末段。穿孔前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等先兆,穿孔时病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冷汗、脉细速、呼吸急促、体温与血压下降,经12h后体温又迅速上升,并出现腹膜刺激征等。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 3其他: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胆囊炎、血栓性静脉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6.【肥达反响】-伤寒血清学检查又称肥达试验,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响,该试验应用伤寒杆菌O抗原和H抗原,通

20、过凝集反响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O抗体效价在1:80及H抗体效价在1:160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相隔一周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有助于确定诊断。Vi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效价在1:40以上有意义。17.伤寒的病原治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因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目前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等。 诺氟沙星最常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喹诺酮类:是目前成人痢疾首选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 氯霉素 其他: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基异口噁唑。8.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的鉴别: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