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导读:得总是抓不住中心,摸不着脉络,往往是忽视了衔接与连贯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试图探索一种对初中英语阅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熟悉文章的衔接与连贯是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本文是一篇应用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在中国,读是听、说、读、写技能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由于在中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英语阅读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英语在全球迅速传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突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

2、师已经意识到阅读在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在尽力改善他们的教学方法,在很多教师的努力下,阅读教学有了一定的突破,出现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方法,如图式法、任务型教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对很多学生来说,阅读文章,觉得总是抓不住中心,摸不着脉络,往往是忽视了衔接与连贯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试图探索一种对初中英语阅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熟悉文章的衔接与连贯是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本文是一篇应用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1应用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吗?2假如有效,那么提高幅度有多大?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作者主要对国内外有关阅读的研究衔接与连贯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阅读的定义,阅读的目的,衔接与连贯与阅读的关系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二章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作者以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为起点,具体论述了衔接与连贯的主要内容。第三章以初中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和试卷为素材进行了讨论,对连接连贯理论在教学中和考试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最后,提供了一个教案。第四章先容了实验的经过,总结分析了实验的结果,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对该课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受试的是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中初一两个平行班62名学生。在实验班,

4、学生们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以衔接与连贯理论为指导的英语阅读教学。而在控制班,在此时期,仍然接受常规教学。全区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分别作为前测,后测成绩,用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实验结果采 用SPSS11.5的T检验进行整理分析。该项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首先,以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确实能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其次,在短时期提高的幅度有限。这一实验的教育意义在于,应用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必要的,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水平,而且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在阅读中学习的意识。【关键词】:衔接连贯英语阅读教学【论文提纲】:· ListofTables7-8·

5、 ListofAbbreviations8-9· Abstract9-11· 摘要11-13· Introduction13-15· ChapterOneLiteratureReview15-21· 1.1Readingreview15-19······ 1.2Cohesionandcoherencereview19-21· ChapterTwoTheoreticalBasis21-26· 2.1Cohesionandcoherence21-26·

6、3;· ChapterThreeCohesionandCoherenceAppliedtoEnglishReadingTeaching26-48· 3.1Classificationofcohesion26-32·····ohesion31-32· 3.2Structuralcohesiverelations32-34· 3.3Non-structuralcohesionappliedtoreading34-39··· 3.4Structuralcohesionapplied

7、toreadingteaching39-42··· 3.5Anexampleofusingcohesionandcoherenceinreadingteaching42-44· 3.6Examplesofusingcohesionandcoherenceintestpaper44-48· ChapterFourExperimentonApplicationofCohesionandCoherencetoEnglishReadingTeaching48-55· 4.1Researchquestions48· 4.2Subjects48-49· 4.3Instrument49· 4.4Procedures49-51· 4.5Dataanalysisanddiscussion51-55· Conclusion55-58· AppendixI58-60· AppendixII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