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就曾言 知下之术 , 在于六情十二律而已 , 察其 所繇, 省其进退, 参之六合五行 , 则可以见人性 , 知 人情。难用外察 , 从中甚明, 故诗之为学, 情性而 已。五性不相害 , 六情更兴废。观性以历 , 观情以 律 , 明主 所宜独用 , 难 与二人共 也。 试图用 齐 诗 #融合律历之说来明人性情 , 体现出与 毛诗 # 不同的解释倾向。 受阴阳灾异影响比较大的刘向, 也一反先秦 儒家的性情论 , 开始建构起新的学说体系。他肯 定性情之合理性 , 认为性情之善恶, 取决于所处的 环境和后天的教育, 呈现出鲜明的调和倾向。一 方面他认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 , 人之善 恶非性 也 , 感
2、于物而后动 , 完全在于后天的影响: 感于 善则善 , 感于恶则恶 。另一方面他认为善可 自生, 人人有向善之性。 说苑 % 贵德 #: 凡人之 性 , 莫不欲 善其德。然而 不能为善德 者, 利 败之 也。 这不同于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 而且在 后天的培养上, 他还提出了主观的欲善, 也有别于 教化说过于强调外在的影响。刘向认为性是自然 的存在 , 不能生发, 而 情, 接于物而然者也, 出形 于外。 人情是受外界的刺激而感发, 外界的 善恶决定了情有善恶 , 因而性情如何 , 不在本体的 决定, 而在客观的影响。这实际拨开了性情与性 命的本质联系 , 使性情论不再与先天的天命、 天 德
3、、 天道 联 系起 来 , 从而 具 有 了 多 方解 构 的 可 能性。 刘向的学说 , 在西汉后期至东汉中期并没有 得到较多的响应 , 原因在于这一时期 , 今古文经学 的争执成为时代命题。经学的争执 , 不是在于思 想 , 而是在于官学和私学, 传统的 诗言志 得到 充分的肯定 , 如班固 两都赋序 #所言的 或通下 情以尽讽喻 , 或宣上德以尽忠孝 , 而言情的倾向 却被压制。但在创作层面 , 屈原以来的 抒情 传 统依然在骚体赋中潜行, 如班彪 北征赋 #: 寤旷 怨之伤情兮 , 哀诗人之叹时。 蔡邕 述行赋 #: 聊 弘虑以存古兮, 宣幽情而属词。 释诲 #: 练余心 兮浸太清,
4、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 , 情 志泊兮心亭亭 , 嗜欲息兮无由生。 后汉书 % 张 衡传 #言张衡 常 思图身之事, 以为吉凶倚伏 , 幽 微难明 , 乃作 思玄赋 #, 以宣寄情志 , 思玄赋 # 之外, 其 温泉赋 #、 四愁诗 #等, 无不充满深沉缅 邈的情感书写。这一时期出现的大量的定情诗、 抒情赋 , 从更为宽广的角度印证了言情倾向的再 次强化。 13 141 12 荀悦试图调和两派性情 论, 他认 为 生之谓 性也, 形神是 也 , 也 就是说 人的 形体 和人的 感 情 , 都是人性命德组成部分 , 因而 性不独善 , 情 不独恶 : 好恶者, 性 之取舍也, 实见干外
5、, 故谓 之情耳 , 必本乎性矣 14 25 - 26 。性是情的内在本 质 , 情是性的外部特征 , 二者互为表里 , 不能 性 割其情 。在荀悦看来, 立天之道 , 阴与阳 , 因 而作为伦理道德的 仁、 义、 礼、 信、 智 和作为情 感体现的 好 恶、 喜 怒、 哀 乐 等 , 皆出 于天。这 样 , 情便与性统一起来。荀悦的性情统一论, 比性 情合一论更加明确地承认了情的合理性, 为魏晋 时期 以情代性 观的提出做了较好铺 垫。但由 于荀悦认为天道是人道的决定者, 因而 性 作为 人类伦理的原生形态 , 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情 起着决定作用, 君子可以通过约束性情, 立德修为 来
6、教化 ; 小人则要通过刑罚约束来惩戒: 君子以 情用, 小人以刑用。荣辱者 , 赏罚之精华也。故礼 教荣辱以加君子, 化其情也 ; 桎梏鞭扑以加小人, 治其刑也。 教化之废 , 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 域 ; 教化之行, 引中 人而纳于君子 之涂。是 谓章 化。小人之情, 缓则骄 , 骄则恣 , 恣则急 , 急则怨, 怨则 叛, 危 则 谋 乱 , 安 则 思 欲 , 非 威 强 无 以 惩 之。 14 2- 3 尽管荀悦认为小人之情和君子之情不 同 , 但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君子之情, 认为这是 礼乐教化的基础。也就是说, 教化必须合于君子 之情, 这为汉魏之际士人充分表达情志做了理论 的铺垫。
7、 三、 魏晋性情论的突破与 诗缘情 的形成 魏晋哲学在性情论和圣人论方面的突破, 从 理论上深化了名教与自然的讨论, 为 诗缘情 论 的形成找到了解决的出口, 使其能够较为圆融地 审视内在的、 个人的性情与外在的礼乐之间的关 系 , 并且更为清晰地意识到个人情感的表达, 是个 体自我觉醒的一个标志。 王弼认为情感是推动语言表达的内在动力, 论语释疑 % 颜渊 #: 情发于言 , 志浅则言 疏, 思 深则言 讱也。 情感决 定着外在表达的深 度和广 度。 论语释疑 % 宪问 #: 情动于中而外形于言, 情正实 , 而后言之不怍。 在充分肯定情对语言的 外在作用时 , 王弼还坚持着思孟学派 以性统
8、情 的传统习惯。 论语释疑 % 阳货 #: 不性其情, 焉 能久行其正 , 此是情之正也。若心好流荡失真 , 此 是情之邪也。若以情近性 , 故云性其情。情近性 & 121 & 者 , 何妨是有欲。 要求性情必须符合于群体道德 的认知。 论语释疑 % 泰伯 #: 夫喜、 惧、 哀、 乐, 民之自然 , 应物而动 , 则发乎声歌。所以陈 词採 谣 , 以知懈志风。既见其风 , 则损益基焉。故因俗 立制, 以达其礼也。矫俗检刑, 民心未化, 故又感 以声乐 , 以和神也。若不採民诗 , 则无以观风。风 乖俗异 , 则礼无所立, 礼若不设 , 则乐无所乐, 乐非 礼则功无济。故三体相
9、扶 , 而用有先后也。 从这 个角度说, 王弼更多继承的是儒家传统的学说。 但王弼也意识 到情感在伦理 中的基础 性地 位。其 周易注 #解释忠、 恕: 忠者, 情之尽也; 恕 者 , 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 情 , 未有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也。能尽理极 , 则 无物不统。极不可二 , 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 , 穷 类适尽 , 一言而可终身 行者, 其惟 恕也。 明显受 到了物感论的影响, 认为从属于伦理范畴的忠恕, 是从情感体验中获得的, 而这种情感体验是以身 体物的结果 。但他同时承认物情、 人 情具有鲜 明的个性色彩, 周易略例 #: 夫情伪之动 , 非数 之所求也。 巧
10、历不能定其算数, 圣明不能为 之典要 , 法制所不能齐 , 度量所不能均也。 也就 是说物情不必然相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以 性统情的传统认识。 在这过程中 , 情与伪的问题被讨论者意识到, 并加以深化。情与伪 , 本用来指代真实与文饰 , 如 系辞上 #所说 设卦以尽情伪 , 但魏晋学者讨论 这一问题 , 则 更集中 于名 与 实的 问题。如王 弼 论语释疑 % 泰伯 #: 夫推诚训俗 , 则民俗自化。 求其情伪, 则俭心兹应。是以圣人务使民皆归厚, 不以探幽为 明。务使奸伪 不兴, 不 以先觉为 贤。 故虽明并日月, 犹曰不知也。 要求百姓天真而不 伪。如果把这一命题放在性情论的讨论中
11、, 显然 倾向于肯定情的合理性而削弱外在文饰的作用。 王弼 周易略例 #说: 变者何也? 情伪之所为也。 故合散屈伸 , 与体相乖。形躁好静, 质柔爱刚, 体 与情反 , 质与愿违。 与此同时的缪协亦云: 利名 者饰伪 , 敦实者归真。是以名分于闻 , 而道隔于达 也。 江熙曰 : 狂者知 进而不 知退 , 知 取而不 知 与。狷者急狭, 能有所不为。皆不中道也。然率 ! ! ! 其天真 , 不为伪也。 这种肯定情真而反对伪饰的 见解, 与此后阮籍、 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主 张是异曲同工的。 与肯定情真相对应的是 , 关于圣人有情无情 之讨论 , 也成为玄学家们的 命题。 三国志 % 王
12、弼传 #裴松之注引何劭 王弼传 #: 何晏以为圣人 无喜怒哀乐 , 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 弼与不同, 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 , 同于人者五情也。神 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 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 应物, 然则圣人之情, 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 其无累 , 便谓不复应物 , 失之多矣。 何晏 认为圣 人无情而有性: 凡人任情 , 喜怒违理, 颜回任道, 怒不过分。迁 者移也, 怒其当理 , 不移易也。 实 宗汉儒旧统 , 认为圣人德法天地, 与天道合一, 无 名无形, 因而圣人无情, 贤人有情而喜怒合道, 常 人有情而喜怒违。皇侃 论语义疏叙 #复述王弼 之论: 圣人虽异人者神明, 而同人者
13、五情。 王弼 认为圣人有情 , 实则肯定了情的 合理性 和多样性, 只不过圣人之情能合性而出, 不为物情 所累。这 与 王戎 之 见 解相 通 , 世 说 新 语 % 伤 逝 #: 王戎丧儿万子 , 山简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 简曰: 孩抱中物, 何至于此 ? 王曰: 圣人忘情, 最下 不及情 ; 情之所钟 , 正在我辈。 此处所言 之圣人 忘情, 合于王弼所言之 应物而无累于物者 , 而 王戎自谓 情之所钟 , 实肯定常人之情可以充分 表达。 郭象则认为物 各有自性 , 独化相 因, 无 法相 通。 庄子 % 在宥 #注 : 夫庄老之所以屡称无者, 何哉? 明生物者无物 , 而物 自生耳
14、。性既 然不 能相通 , 情自 然不 必相 通、 相同。 庄子 % 齐 物 论 #注: 苟各足于其性, 则秋毫不独小其小 , 而大 山不独大其大矣。 这 也是从儒家学说体 系中生 发出来的。 礼记 乐论 #说 : 人生而静 , 天之性 也。感物而动, 性之欲也。 虽然人性相同, 但感 物之时间、 地点不同, 因而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 感。 齐物论 #注 万物万情, 趣舍不同, 若有真宰 使之然也。起索真宰之朕迹, 而亦终不得 , 则明物 皆自然 , 无使 物然 也。 郭象 肯定 人应 该任情 不 羁 , 大宗师 #注: 知礼意者, 必游外以经内 , 守母 15 254- 263 王弼在注释 周
15、易 #时 , 用物感说作为理论基础 , 正因为这种 人物既生 , 共相感应 ( 周易正义 % 咸卦 # , 其言 : 凡感之为 道 , 不能 感非类者也 , 故引取女以明同类之义也。 ( 周易注 咸 卦 # 方 以类聚 , 物以 群分 ; 情同 而后乃聚 , 气 合而后 乃群。 ( 周易注 萃 卦 # 同类相感是 周易 #的逻辑基础 , 观其所恒 , 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 观其所聚 , 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 矣。 ( 萃 % 彖 传 # 同 类相感相应之说 , 可以看作先秦诸子思想的一个侧面。如 庄子 % 渔父 #: 同 类相从 , 同声相 应, 固天之理也 。同 类相感相应的逻 辑前提是万
16、物有较强的相似性和相同性。 & 122 & 以存子 , 称 情而直往也。若乃矜乎名 声, 牵 乎形 制 , 则孝不任诚 , 慈不任实, 父子兄弟, 怀情相欺, 岂礼之大意哉! 在符合礼法的情况下 , 可以自由 自在地表露自己的性情。 从王弼到郭象, 个人性情得到了越来越深刻 的认识 , 他们从哲学上打破汉儒以性统情的传统, 并通过论证圣人之情的有无, 肯定了个体情感表 16 达的合理性 。由于此期的玄学家是融合着儒 道进行讨论 , 故先秦儒家与道家关于性命、 情感上 的差异被有效消弭 , 性情并重成为了此后讨论的 一个基础。而对 于诗歌 , 合于 性或 者体 现性 的 志 与合
17、于情或者体现情的 情 也被有机统一 起来, 传统的建立在 以性统情 基础上的 言志 说 , 是以 发乎情 , 止乎礼义 为内在约束的。而 此时所形成的 称情直往 的学说, 要求打破 名 声 、 形制 等外在约束对于情感的限制 , 强化了 情感的表达 , 这与当时士人 礼教岂为我辈而设 的反叛意识一致 , 成为魏晋重情、 言情风气的理论 基础和精神力量。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 中, 嵇康 的 声无哀 乐论 #提出了 心之与声, 明为二物 的观点 , 认为 音乐本身与人哀乐等情感体验毫无关系, 因为音 乐只起到诱导人心中哀乐的作用 , 把音乐从传统 的道德引导作用中解放了出来 , 强调其宣达个体
18、感情的作用 , 从理论上解构了 乐记 #、 毛诗序 # 17 等所强调的音乐移风易俗的政教功能 。此后, 与陆机同为 二十四友 的欧阳建的 言尽意论 #: 诚以理 得于 心, 非言 不 畅。物 定于 彼, 非名 不 辩。言不畅志, 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 则鉴识不 显。鉴识显而名品殊 , 言称接而情志畅。 更强调 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思和志趣。 在个人情感表 达日益得到重 视的哲学 思潮 下 , 魏晋文人做诗 , 一反 诗言志 之传统 , 提倡文 学宣情以表达自我 , 在诗作中大量寄寓情思与情 感 , 用创作实践为 诗缘情 经验积累 , 如曹植晚 年之 杂诗 #、 情诗 #, 尽写个
19、人委屈 ; 阮籍之 咏 怀 #、 嵇康之 幽愤 #, 多为内心独叹; 傅玄之 吴越 歌 #、 昔思君 #、 车遥遥 #, 满含离情别绪; 张华之 情诗 #, 深情缅邈 ; 潘岳之 悼亡 #, 淋漓倾注; 以 诗抒写个人情感体验, 成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 潮流。陆机更在诗赋中倾诉 个人感情 , 如 拟行 行重行行 #: 去 去遗情累 , 安处抚 清琴。 鞠歌 行 #: 嗟千载, 岂虚言, 邈矣远念情忾然。 顺东 西门行 #: 激 朗笛, 弹哀筝 , 取 乐今日 尽欢情。 赴洛道中作诗 # 其一 : 悲情触 物感 , 沉思 郁缠 绵。 东宫作诗 #: 载离多悲心, 感物情凄恻。 遗 情、 念情、
20、欢情、 悲情皆可入诗。 叹永逝文 #: 幽 情发而成绪 , 滞思叩而兴端 、 毒娱情而寡方, 怨 感目之多颜 、 乐心其如忘, 哀缘情而来宅 等, 个人情感可以反复抒写, 了无顾及。正是在这样 的思想背 景下和创 作实践 中, 文 赋 #所提 出的 诗缘情而绮靡 之说, 不是偶然的理论表 达, 而 是根植于魏晋时期性情 论之完善与缘情 创作之 实践。 参考文献 : 1 孙星衍 . 尚书今古文注疏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6 . 2 曹胜高 . 论先秦诸 子天论 的形成 及演进 J . 古 代文明 , 2007 ( 1 . 3 曹胜高 . 论 先 秦 诸子 性 命 论及 其 逻 辑体 系 J . 南 都 学坛 , 2008( 5 . 4 李零 . 上博楚简三篇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卫生监测与管理》课件
- 《公共基础知识》课件
- 《教学课件素材宝库》课件
-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九中、宁化六中、金沙高级中学、宁化滨江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面对变化的农业植保员试题及答案
- 《痔疮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机智应答农业植保员试题及答案集锦
- 2024年足球裁判员考试考点分析及试题
- 提升理论水平2024年裁判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体育经纪人考试周全准备试题及答案
- 电梯调试单机试车方案
- 【MOO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子宫平滑肌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 【MOOC】机械原理-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GB/T 36547-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中华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 汽车发动机火花塞市场洞察报告
- 学校安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故宫的课件教学课件
- 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安全乘坐电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