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难点 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教学过程多媒体引入 我们对火已有一定的了解。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有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学习燃烧的条件与
2、灭火原理。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如火柴、煤炭或煤气的燃烧。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做了木炭、蜡烛等的燃烧实验。下面我们共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探究活动【实验3-6】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指导学生完成表中推断,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结论 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的起码温度)。思 考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一项便可燃烧呢?为什么? 物质燃烧的条件(三个缺一不可) 【学生】完成多媒体出示讨论与交流题(练习题)阅 读课本81页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阅 读课本82页内容,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等有关知识
3、。讲解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 (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 剧烈的 氧化反应。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且为氧化反应(剧烈)。 (2)缓慢进行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3)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讲 述某些燃烧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后,会自然的联想到如果控制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够灭火了。那么,有哪些燃烧的条件可以人为的控制甚至消除呢?活动探究多媒体出示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推出灭火的原理。三.灭火的原理 1.燃烧物质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思 考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一项便可灭火呢?引入爆炸某些物质点火就会发生爆炸,如鞭炮。而且常常在油库、面粉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方都要挂“严禁烟火”的警示牌,这是什么原因?阅 读课本84页内容,了解爆炸的概念、原因等。讲解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强调:爆炸不一定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学生交通安全责任与保障协议汇编3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微型车制动器总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事业单位协议管理操作指南:2024版解决方案探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效低噪声混流风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红外光谱治疗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宠物电热垫宠物电热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人造向日葵花枝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CD挂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咖喱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信息采集数字化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讲义
- 廉洁应征承诺书
-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泵车述职报告
- 2024年山西文旅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 管理期货的趋势跟踪策略 寻找危机阿尔法
- 沥青化学分析试验作业指导书
- 脑出血的护理课件脑出血护理查房PPT
- 南京大学-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