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生物年 级高二教学形式新授课教 师张冬妹单 位英德市第一中学课题名称第五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会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通过案例分析加以指导,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2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

2、环的方法;(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4)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请学生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

3、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教师评价:回答得很好,接下去我们首先来讨论碳循环的过程。(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碳循环的过程首先请学生阅读P100-101碳循环部分及图5-11,教师出示“光合作用”投影片,请同学们说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是如何传递的?接下去教师出示“细胞呼吸”投影片,请大家说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碳是如何传递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机环境(CO2)生物群落(有机物)然后,请大家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CO2、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什

4、么形式存在?(有机碳化合物)(3)碳在生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CO2) 师生归纳化石燃料摄食呼吸作用大气中的CO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植物动物动植物残骸 最后,请学生独立得出碳循环文字示意图,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并通过讨论纠正,得出正确的结果并投影:总结、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碳循环的特点 教师提问;(1)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2)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请同学们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并指出这里的物质是什么?(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物群落元素元素无机环境循环的范围

5、有多大?(全球性)(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那么,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全球性循环往复)探究二:探讨、分析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教师提问:(1)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的呢?请大家思考问题: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将 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

6、生存构成威胁。)(3)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呢?(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教师投影:(先投影空表格,再补充)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形式以无机物形式过程沿良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全球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往复联系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物质是能量沿良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探究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1)介绍背景资料 首先介绍落叶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

7、)提出问题 根据小组内交流平时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从而确认实验的变量。(3)作出假设 小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本组提出的问题,即做出假设。(4)制定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本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整理出完整的实验方案,特别要注意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即遵守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注意事项。(5)实施实验方案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完成,学生要做好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并派代表将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自己所做的假

8、设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7)表达和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实验方案,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教师需进行有效的点评。(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板书设计呼吸作用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碳循环形式:CO2过程:无机环境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特点:全球性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作业或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怎样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

9、一部分,着重分析信息的种类和作用。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自我评价本小节内容虽不多,但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联系很紧密,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讲解物质循环概念时,多给学生时间理解: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往复。 (2)碳循环的形式、特点、过程的归纳,要用好投影片,直观地理解各个环节的生理变化,强化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运用表格的形式既可以节省时间,也相当于自学提纲,有利于学生有序的思维活动,真正起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助作用。(4)探究性实验能否确实完成是一个问题,千万不能走个过场,学生学了之后还是不会做实验设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必须遵守的原则,落实到位。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应以小结的形式概括本小节内容,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学会学习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