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辩证思维_第1页
议论文的辩证思维_第2页
议论文的辩证思维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议论文的辩证思维 回顾二十余年的高考作文题,始终强调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注重现实性与哲 理性相结合, 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析理应贯彻的一项重要 原则。 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 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辩证 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一、学习辩证分析要具备的几种能力1、认识事物关系的能力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 论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 事物必须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2、 (1)依存关系。例如“学与问” , 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 疑。(2)主次关系。(3)取舍关系。(4)条件关系。2、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辩证分析的核心, 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 性、绝对化。 从写作的角度看, 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 面。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 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用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请文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十、八文章。【分析】 这则故事涉及的人物只有两个, 情节简单, 主要是写

3、薛谭接受教育继续深造的 故事。具体地分析材料(对故事多角度的思考) ,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就容易写出新 意。这则故事材料的立意举例如下: ( 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说明他有自满 情绪,可立论为:学无止境, 不可浅尝辄止;(2)“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育帮助, 可立论为:知错就改,为时未晚; ( 3) “终身不敢言归” ,这种态度不对,值得思索。可立论 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广投名师博采众长” ; ( 4 ) “未空青之技” ,急于辞别回家,会 导致学业半途而废,可立论为:成就事业必须持之以恒;( 5)“抚节高歌,声振林木”这种教育方法很独特,可立论为:春

4、风化雨,高歌感人;( 6)薛谭“不敢言归” ,秦青就让其一直在自己门下。可立论为:给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3、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 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 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 因此,我们必须养成全面说理的能力。请看郭沫若 先生科学的春天中的一段论述:科学是讲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 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反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 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

5、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的特有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 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分析】作者认为科学必须“讲求实际” 、“实事求是” ,同时,“需要创造,需要幻想” , 并以神话变现实的事实和哥白尼的名言为论据, 充分论证幻想可能变为现实的道理。 在此基 础上,再把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说明科学工作者既要有热情的幻想,又要有科学的态度。二、辩证思维常用的几种观点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作文题, 既要让学生读懂文题, 人人有话可写, 又要有一定的说理 深度去辩证地论证观点,从而拉开得分“档次” ,这就取决于考生能否运用高中哲学课所学 的基本哲学

6、观点, 对文题与材料作辩证地分析说理。 然而由于许多学生的哲学常识没有学好, 有的甚至一无所知, 势必不会辩证的论证说理, 又加命题的隐藏性 (命题一般回避了那种一 目了然的直截说理, 而是往往通过寓言、 童话、漫画、图表及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等材料渗 透暗示),增加了文题的理解难度,因而造成了许多考生作文说理肤浅、片面、偏激、绝对 化甚至跑题的现象。说理不透,片面偏激,绝对化,正是许多考生作文的通病。如果考生审 题时能做到某种哲理性的思考, 进行辩证地阐发, 就不难切中题旨中说理的内核, 进行准确 全面精密地说理, 自然就会提高文章的档次。 为此, 下面列举一些高考作文试题与平时作文 训练材料

7、,旨在引导学生如何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具体文题加以辩证阐释。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这是鹊桥仙的结句,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 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 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 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 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 ?这就是短暂和永恒的辩证法。 至此,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 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分析问题时, 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 既要

8、看到它的正面, 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孔子 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很辩证地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鲁迅的拿来主 义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 从全文来看, 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既 “占有”, 继承好的,又“挑选” ,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的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的全盘否定。在 论述对“鱼翅” “鸦片”,“烟具和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 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因此全文充满辩证法,富有极强的说服力。具体而言,鲁迅谈到“拿来主义”的两个基本目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这一句话指出了实行“拿

9、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很好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例如材料:美国北部有个小岛,岛上有驯鹿,也有狼。狼是鹿的天敌,狼的存在,鹿就 有被狼吃掉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 牧民们为了保障鹿的成长,就开展打狼运动, 把狼斩尽 杀绝。在他们看来,消灭了狼,驯鹿就会增多。无狼之后,小岛成了鹿群的天堂。一度,驯 鹿头数增加。它们再也用不着竖起耳朵吃草, 用不着狂奔逃生了。 它们懒洋洋地吃草, 晒太 阳。但是, 好景不长。 一年冬天, 天降大雪, 由于驯鹿太多, 牧草有限, 加上驯鹿种群退化, 体质下降, 一大批驯鹿冻饿而死,鹿的数量大减。 从这里牧民悟出一个道理,狼固然捕杀驯 鹿,但他的作用并非都

10、是消极的。它是选种机,捕杀弱鹿、病鹿,起着择优汰劣的作用;它 是控制机,限制着驯鹿的数量,防止“鹿口爆炸” ;它是强壮机,驱赶着鹿群奔跑跳跃,保 持生机。失去了狼,弱鹿、病鹿群安逸懒散, 体质下降。 一遇严寒, 食物缺乏, 便纷纷倒毙。 没办法,牧民们只得引狼入岛。不久,狼和驯鹿保持着相对平衡,驯鹿又正常地发展起来。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分析】哲学提示:事物的发展既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是矛 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而共同推动的。 提示了事物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的 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 它准确地提示了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

11、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 析问题,应该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与途径。2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一个问题时, 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如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结尾处谈到“另一世界”时议 论道:“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 !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 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 某种无言的结束, 一切似 乎消失, 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 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 代表了一个新时 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 的话

12、具体、 生动得多。 恰恰以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 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例如: 材料:有一群鸟雀飞来了,捕鸟人布了一张大网在林中等待着, 结果网到了不少 鸟雀。 有一个人在旁边仔细观看,发现每一只被网的鸟的头只钻进一个网眼。他心里想,捕 鸟何必那么麻烦地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于是那个人便制做了一些单个网眼挂在各个树 枝上,结果一只鸟也没有捕到。阅读上则寓言,确立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分析】哲理提示:系统和要素相互依存,相

13、互作用,不可分割。在系统整体中,要素 局部受控于系统整体, 同时又反作用于系统整体。 一个一个的网眼, 只有组合起来, 形成“网”, 才能发挥网眼的个体作用。 网眼一旦离开了组合的网, 就失去了自身的作用与意义。 正如一 滴水若从水流中分离出来,便很快会蒸发消失,若与无数的水滴汇聚起来,才能奔腾咆哮, 汇入大海,便会掀起狂澜巨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上的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上没有孤 立存在的事物。在议论文写作中,应运用联系的观点。善于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发现试题 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分析这种联系的科学性,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 病。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议论文写作,应抓住这一最本 质的特征, 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 思路才能纵横捭阖, 论述才能辩证有 力。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 变化之中。 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论证一个问题的 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 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例如材料:荆人欲袭

15、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 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溢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此其所以败也。根据上面文言语段,提炼观点,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分析】哲理提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处理问题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采用相应的 方法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切不可循规蹈矩。4掌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材料:皇桑峪有狼,饿极,入村窃猪。至猪舍,先洞开圈门,以备出逃。觑猪熟睡,即 轻舒前爪, 为猪搔痒。 猪身我虱, 搔之甚感惬意。 搔到妙处, 猪四蹄平伸, 一任摆布。 至久, 狼微错长牙,轻啮猪耳,使立,与己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

16、驾而行。出门渐远,鞭挞甚 急,至山凹,狼凶相比露,猛扑啮其喉,饮其血,食其肉,乃从容而去。根据上述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哲理提示: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5掌握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例如:材料:1991年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分析】哲理提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近墨者黑强调了客观外因对主观内因变化的重大条件作用,事物内部矛盾运动适应 外部矛盾作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墨者未必黑 强调了主观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作用, 事物的内部运动异化,对抗着外部的矛盾作用,就不能产生质的变化。在论证内因与外因

17、的辩证关系的同时, 又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论证, 坚持“近 墨者黑”论者要想到也有“未变黑”的现象,坚持“近墨未必黑”论者也要顾及“变黑”论 的看法,这样,论证说理才能深刻全面。材料: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胡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请君指上听?【分析】哲理提示: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必须通 过内因才能起作用。6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材料:一块锃亮的钢材,由于锈的长期腐蚀,形成层层锈垢,最后变成一堆锈末。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水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从0C 100C以内,是水在温度方面的量值,超过这个量值,水

18、就不成其为水,在0C以下要结冰,从100C度开始变作汽体。根据这段文字,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分析】哲理提示: ( 1 )体现质量互换规律,量变达到一定极限,就产生质变。量变是 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凡事必要适度,否则,物极必反。7掌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例如材料:几只蛀虫爬进长期锁着的书柜里,它们爬到一本厚书旁边,正想饱吃一顿。 那本封面闪着金光、看上去崭新的书,生气地说: “你们这些小混蛋,知道我是谁吗?一只长嘴蛀虫冷冷地说: “你是一本书。 ”“你知道我是一本什么书吗?”“不知道。”接着,它们张牙舞爪地向书进攻了。 ”那书骂道:“混蛋! 我

19、是专治你们的 治虫学 ,你们竟敢太岁头上动土, 这是自取灭亡。 ” 蛀虫压根儿不理会书的警告,加紧进攻。不多久,这本宝书就尸骸无存了。【分析】哲理提示: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不要“纸上谈兵”,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8掌握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例如材料: 门捷列夫把一个个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写在一张纸牌上, 在摆弄这些纸牌时偶 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有人感到非常惊奇,曾问他怎样想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听了, 大笑起来,回答说: “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 20年,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 5 个戈比一行, 5 个戈比一行地写着, 突然就行了! 事情并不这样! ”是的, 虽然“科技发明、

20、 创造成果”“得 来全不费功夫” ,但它是“踏破铁鞋”的必然结果。【分析】 哲理提示: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 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 必然寓于偶然之中, 要透过偶然揭示必然。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机遇是长期准备的必 然性结果。 但绝不能如“守株待兔” 那样把偶然性机械地当作必然性, 把事物的特殊现象机 械地当作普遍规律。9掌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例如:材料:成语故事东施效颦哲理提示: 个人的理想追求不能脱离客观现实。 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不要盲目地崇拜 摩仿,否则,适得其反。材料:看图作文:【分析】哲理提示:这幅漫画体现“想”与“做”的辩证关系。 “想”是思考,是计划, 是“做”的前提; “做”就是付诸实践。只想而不做是空想。任何周密的计划、宏伟的蓝图、 美妙的设想,都只不过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而已;只“做”不想是没有指导的盲目行动, 没有目标的行为。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既要大胆周密地想,又要勤奋而务实地做, 才能达到 预计的目标。材料: 东汉时有一少年陈蕃, 自己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 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 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