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痧症医籍系统考(一)_第1页
清代痧症医籍系统考(一)_第2页
清代痧症医籍系统考(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代痧症医籍系统考 一 【摘要】随着 “痧的概念的演变,清代痧症医籍呈现了前期少而精、中后期多而滥、末期罕 有新作的特点。 虽然痧症医籍曾一度大行于世, 但从内容来看, 几乎均演化自前中期的五大 著作:?痧胀玉衡? 、?痧症全书? 、?治痧要略?、?痧症指微? 和?急救异痧奇方? 。其中,?痧 症全书?是在?痧胀玉衡?的根底上撰写而成, ?治痧要略?那么是?痧胀玉衡?的节要本。 【关键词】痧症医籍痧胀玉衡痧症全书治痧要略痧症指微急救异痧奇方中医文献学“痧 是具有中医文化特质的一个病证。 “痧与刮痧疗法,为我国民间所熟悉,却难以跻身于 中医大专院校教材之中,原本是治疗用的刮痧法,于 20 世纪末

2、又神奇地被包装为现代都市 的时髦保健疗法,更重要的是,其疾病史本身又可谓跌宕起伏。鉴于种种矛盾与曲折, “痧 成为一个形成于华夏文化气氛中的鲜活的疾病史个例。 总的来说, 中国古代的 “痧 的历史大 致可划分为沙虫、沙病、痧胀三个阶段: “沙虫 以中射工、沙虱毒为代表 ; “沙病记载首见于 南宋,为一组病症, 通过刮擦皮肤引起局部出现沙粟状的红色瘀点,俗称 “得沙;痧“胀兴起于清代,范围急剧膨胀,根本成为疫病和不明疾病的大杂烩。直到清初,“痧 还是很不起眼的民间小病种,然而此后 “痧 急剧扩张,一度形成 “无人不痧,无症不痧 1的 状况。最后在 清末衰落, 20 世纪中又逐渐回归 “沙病 2。

3、“痧 在清代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演变过程。与此相应,研究痧症的专着 痧症医籍的市场温度也出现大起大落、冷热交替。?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以下简称 “?联目? 特设 “痧胀霍乱鼠疫 一节,这自然大大方 便了原始文献的搜集查找。 但由于痧证开展史的特殊性, 许多文献的著录尚存不妥之处, 既 有写作年代的讹误,也有书名与内容的舛错。如该节的首书明穆世锡?穆氏家传痧症辨疑全书?乃儿科痧疹 即麻疹 全书,与清代 “痧胀 风马牛不相及。第二部书?痧疫论?那么是道 光三年 1823 年胡杰云溪 重订王凯?痧症全书?时附录的自家著作,被误传为清初林森之 书。第三部?痧胀玉衡?才是清代痧症医籍的奠基之作,为清代五

4、大痧症医籍之首。五大痧症医籍概述 清代痧症专着始自清初郭志邃 右陶 的?痧胀玉衡?。该书原为三卷, 初刻于康熙十四年 1675 年。卷上为痧症理论, 卷中列各痧病症, 卷下载治痧方药。 康熙十七年 1678 年,郭氏因 “年 来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伤人最多,非惟世所罕识,尤余前书之所未及3, 故又续编此书,别为后卷,再刊时并入前刻。是以全书共四卷,前三卷涉痧50 种,后卷又增入 36 种。本书建立了痧症的理法方药体系,是痧症的奠基之作。康熙二十九年 1890 年,第二部痧症文献?痧症全书?付梓。作者王凯养吾 ,毗陵 今江苏常州 人。自称其术得自于深山野人林药樵,故或著录此书为“林森

5、药樵 授。它的初刻本即为张仲馨订本,时称?晰微补化全书? 。正文分两卷,卷上为痧症理论,卷下为诸痧症治方 药。郭、王两部著作的关系,是一桩陈年公案。王孟英的祖父王学权即云:“更有王养吾者,将郭氏?痧胀玉衡?窃为己有,假托深山野人之秘授,编其原方为六十四卦,未免伤及事主。 而沈芊绿不察,采入?尊生? ; 何丹流受愚,重灾梨枣。案虽未破,君子病之。4客观地说,?痧症全书?的写作确实是建立在?痧胀玉衡?的根底上,理论局部等也确实多 处有抄袭的嫌疑。 但是, 王氏也有自己的创见和奉献, 特别是他将郭氏杂乱无章的各痧分为 正痧、变痧两类,系统归纳为各 36 种,其中变痧包括痧胀的兼症、类症、变症,使痧症

6、的 子病名框架顿时明晰许多。 其书传播甚广, 清代后期痧症文献对痧症的分类、 病名等多宗此 书。大约在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年或稍后,李菩 东白作?治痧要略? ,是为清代第三大痧症医籍。 该书摘取?痧胀玉衡?的 15 种痧症,又补充 “斑痧 1种,大幅度的砍削使本书具有方便实 用的特点,故广受欢送。在此之后,清代亦有大量节要类痧症医籍出现。从此种意义上讲,该书可称为节要类痧症文献的创始者。 最迟到乾隆三十二年 1767 年 ,第四部重要痧症专着?痧症指微?完成。该书为天台僧普净 着,毗陵奚佳栋述,逸士邱天序辑。但该书至道光二年1822才得以梓行。原书不分卷,主要为各痧证治,按病位和病势分类,

7、分为上部痧20 或 19 种、中部痧 15 种、下部痧 20 或19 种 和大痧症 16 或 18 种。其中,大痧症为痧症中之最重者。书前仅两篇理论,“奇经八脉总论 理论主要来自?难经? , “治痧当明经络 来自?痧症全书? 。约于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成书的?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收入了?急救异痧奇方?又称?急救奇痧方? 。该书传诵一时,收录 54 种痧症。与上述诸书不同的是,该书多将病症拟 物化,并以其肖似物命名,如乌鸦痧、蛇痧等。在同类书中,“痧或写作 “翻 、“挣。从其学术意义来说,此当为清代第五大痧症医籍。 至此,清代五大重要痧症专着俱已现身,时光亦早已步入清代中期。新疫病真性霍乱

8、等 的来势汹汹, 使众多医家措手不及。 清代青浦名医何其伟 书田感慨说: “自来厉气与正气并行 于一气之中,故感而患痧者,无岁不有,亦无时不有。5为 了应对时隐时现的旧疫病和前所未见的新疫病,社会的第一反响是翻刻旧痧书, 以解燃眉之急。 在翻刻过程中, 假设不甚满 意原作,也有人会根据当时情况,稍作改编,或将数书合刻,或汇萃重编,使这一时期痧书 大行于世。然而这些后续的痧书,多从上述五大痧症医籍演化而来。痧书的翻刻与改编本节对翻刻的痧书, 重点辨析那些容易混淆的内容。 例如有些书籍虽然名称不同, 但实际上 却是同一旧痧书的翻版。 ?痧症全书?衍生之书就是典型例证。1. ?痧症全书?的翻刻与改编

9、 清代五大痧症医籍中,翻刻次数最多 20 余次 的当属?痧症全书? ,尚不计合刻本和被他书 改编后重梓的次数。根据?联目?对现存版本的记载,可以看出, ?痧胀玉衡?的早期影响 力要大于?痧症全书? ,其证据是国内康熙间刻本的大量存在,且分布地区甚广。同时,日 本从享保八年 1723 年到宽保元年 1741 年 ,就有 4 种?痧胀玉衡?早期的刻本的存在6,这足以说明其在邻国日本的影响。 而?痧症全书? 从嘉庆三年 1798 年 ,也就是删减版的 ?痧 症全书?付梓以后,就成为大热门。其中何汾丹流 当居首功。他把一个繁冗复杂且有抄袭嫌疑的本子,改造成一个简明扼要、井井有条的实用之作,使?痧症全书

10、?的影响远超?痧 胀玉衡?。?痧胀玉衡? 在清代中后期仅有 4 次明确的刊刻纪录 4 。?痧症全书? 自问世以来, 经数十次翻印, 其间或改编删订, 或变更书名, 其形式、 内容屡经变迁, 版本流传错综混乱, 致使该书原貌渐失,形成几个版本系统7 ,造成书目著录的混乱,影响到对该书传承脉络与学术源流的了解。沈金鳌 芊绿 ?沈氏尊生书? 1773 年卷二十一 “杂病源流犀烛 实际上是清初王凯的?痧症 全书?。此后冯敬修将?沈氏尊生书 杂病源流犀烛?改编后而单行,名为?痧胀燃犀照?。道光六年 1826的金华重刊本?痧胀名考? 又名?痧胀原由? ,或误作?痧眼原由? 也是从 “杂病源流犀烛 卷二十一

11、而来,是窃名单行本,且堂而皇之署名 “钦命太医院正堂镜湖氏钱 松着 8。道光二一年1841年,?沈氏尊生书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一又被单行,书名?痧胀源流?。 可见?痧症全书?已存在许多同书异名现象。2. ?痧胀玉衡?的翻刻与改编 ?痧胀玉衡?同样存在翻刻与改编问题。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汉邑徐东皋梓行?治痧要 略?一书。该书包括理论和方药,并无具体痧症的治疗,据载乃明末清初欧阳调律集着,清汉南罗星六抄授。但该书编写过程中亦参考了李菩的同名之作,如“焠痧斑法 即与李氏 “论痧斑文字相同。而且其中很多内容看起来像是?痧胀玉衡?的另一节要本。时隔百余年,其 中哪些内容是欧阳氏原有,已无可考。最迟

12、至嘉庆末年 1820 年,宁慈盛朝扬辑?痧胀玉衡摘要?付刻。该书更为简洁,只选用了 ?痧胀玉衡? “易为人所晓者,并参以各书所载良方 9。 故除理论局部大大压缩外,诸痧只 选取 6 种,方药也只保存便用七方和绝痧方。另附试痧与治痧秘方。道光元年 1821 年,?治痧症穴法要诀? 简称?痧症要诀? 问世。此书系 “暨阳陈氏秘本, 相传已久 10, 由陈氏后裔陈汝銈付梓。该书分44 痧,分别绘图说明针刺的部位或穴位。图后或附文字说明,讲述该痧的病症、病因病机或内服方药,内容多采自?痧胀玉衡? 。3. ?治痧要略?的更名与衍化之书道光元年 1821 年,高杲 亭午着?治痧全编? 。此书虽名为增着郭右

13、陶之书,但自序中云: “今年秋得乡先辈手抄珍藏郭右陶先生所著?痧症要略?一卷,徂来朱蓼庄先生参订。 11 而李菩之?治痧要略?雪鸿堂刻本书名便是 “蓼庄参订治痧要略 ,正与之相合,高李二书内 容又大同小异,因此,李氏之书很可能在流传过程中,又更名为?痧症要略? 。道光元年 1821 年,马骧 裕庵 刊行?痧症发微? ,此书底本即为李菩之?治痧要略? ,只是 书名已变。该书亦被收入光绪年间抄本?痧疔济急合编?中。同治十二年 1873 年,胡凤昌 云谷 根据?痧症发微? ,“裒多益寡,并举生平所目见耳闻得 心应手者 12, 辑成?痧症度针? 。该书参加了不少个人观点和总结性文字,并注出了局部 痧症的别名,试图将异名同痧进行合并。如番沙即黑痧胀,故又名黑痧。共记录 18 痧。 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