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时1_第1页
地球和地球仪时1_第2页
地球和地球仪时1_第3页
地球和地球仪时1_第4页
地球和地球仪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成果分享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列表总结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2、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教学用具】自制地球仪、地球仪、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传授新课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教师提

3、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评价活动结果)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

4、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板书:2经线 (1)定义:

5、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板书:二、纬度和经度我们先来了解纬度。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

6、碑的图片或课件。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学生活

7、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板书:1纬

8、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教师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学生活动: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

9、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学生活动: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

10、76;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教

11、师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学生回答)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巩固练习及作业:教师多媒体展示列表,巩固总结此课并以此为作业。纬线与经线比较特点比较纬线经线形状圆圈半圆长度不等长,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等长数量无数条无数条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半球划分南北半球赤道(0度纬线)东西半球西经20度,东经160度纬度与经度比较特点比较纬度经度度

12、数起点线赤道(0º纬线)本初子午线(0º经线)度数划分向南向北各分作90º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代号南纬(S)北纬(N)东经(E)西经(W)【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难点多,因此教学密度比较大。由于采取了“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思路,本节课能够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偏多,有些重点难点的突破尚未能深入,对于教学理念的贯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还是比较完整的,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13、,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的自学意识、合作意识、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大胆尝试,开拓新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地球和地球仪(三课时)教学设计江西省南昌市孺子亭小学熊华一、课程标准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

14、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地球形状的证据 经纬线、经纬度和划分和特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教学重点 东西半球划分与东西经度划分的区别 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以观察法为主,比较

16、法、归纳法辅助,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取得应得的知识。 五、教学用具 地球仪、雨伞、纸船、手电筒、乒乓球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7、                                                  

18、   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的结构 导入同学们,地理是关于地球的理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那么学习地理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学生:地球)当然是地球。板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引导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回答】球形(球体)(学生也有可能回答圆形,教师需要

19、及时纠正,可以让学生列举圆形的物品和球形的物品,然后教师再进行比较)引导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地球表面,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那么我们的前人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球体提问读图,我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学生回答】引导随着人

20、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并不像直觉中那样平坦,那当时的人们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呢?请同学们读图回答。【学生回答】【活动】课本第三页活动(1)模拟“海边看船”,图1.3,用纸船、雨伞模拟,之后再用纸船在讲桌面上演示,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体会地球形状的证据,如果有学生有亲身经历,可以请学生自行描述、交流。(2)观察图1.4月食照片,教师指出月食是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可以用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来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图1.4发现影子是弧形的(也可以观察地理图册第四页中的月食与地影图片)(3)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结合地理图册第四页高度与视线图,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是平的

21、我们会不会能看到地球的尽头,二者比较学生得出结论。引导通过以上事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方的,而是具有弧面的,那是不是就能得出结论地球就是一个球体呢?【学生回答】不能!引导好,同学们的思考是正确的,虽然通过以上的证据能够证明地球不是方的平的,但也只能证明它有弧形面。那人们又找到了什么证据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同学们,继续看图1.1,回答我这个问题。【学生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引导完全正确,读图,同学们沿着麦哲伦曾经走过的路在尝试一下他的旅程,结合课本第三页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体验一下麦哲伦船队为了这次航行历经了多长时间、付出了多少代价,最后他们证明了什么?并说一下你的体悟。【学生读

22、图、读材料、谈感悟】小结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自1519年9月在西班牙启程历尽千辛万苦,跨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绕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返回西班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二十几艘船最后只幸存了几艘船,而且就连麦哲伦也命丧菲律宾,幸存的船员最后只能靠吃老鼠和木屑为生,为的就是要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证明不论从地球的哪一个地点出发只要一直沿着一定的方向都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科学的探索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们获得这些知识知用了还不到十五分钟,这些内容只占我们课本的一页半,我们一定不能得知于易而失之于易。引导虽然麦哲伦船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这

23、还不是最科学的证据。同学们,继续读图从图中找出最科学的证据。【学生回答】地球卫星照片讲述最科学的就是地球卫星照片,同学们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地球是一个和月亮、太阳一样形状的球体。人类在二十世纪进入了太空,照下了这幅照片给了我们最完美而且最简单的地球形状证据。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从几千年前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思考之一问题,直到十四世纪人们才真正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并在五百年后才找到最为科学的证据。这一过程是艰辛而又漫长的,请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成果。承转每个物体都是既有形状又有大小的,所有物体必有大小,包括地球也不例外,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时也测量出地球的大小,请同学

24、们看课本第三页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从中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三种方式,并说出它的大小。【学生回答】板书          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km      赤道周长 约4万km               

25、表面积 5.1亿平方km2讲述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小时的航程,相当于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如果人一刻不停的步行绕赤道一周的话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而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也只是地球的五十分之一还不到,因此地球是相当大的。承转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太困难了,那么我们利用什么工具就能让我们看到地球的全貌呢?【学生回答】地球仪(或者地图,如果都答地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哪种工具最像地球)引导非常好,同学们都知道地球仪是研究地球的重要工具,其实地球仪就是人们将地球缩小后的模型。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四页的课文和地理图册第五页的地球仪示意图,回答以下

26、问题。提问1.在地球仪上是用什么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的?        2.在地理图册第五页的地球仪示意图上找出地轴的位置,并找出南北极与地轴、地球仪的关系。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表达方式【学生回答】讲述地球仪用不同的图案、颜色、文字、符号等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地轴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南北极就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也是地球的最南和最北点,在北面的为北极,在南面的为南极。小结

27、好的,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这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次课,也是第一次我们认识自己的家园,我们对地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我们认识了一位朋友地球仪,在以后的课程中他会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8、               表达方式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 6371km  赤道周长 4万km      地表面积 5.1亿km2 板图设计 课后探究1.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2.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3.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完成课本P4页的活动,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地球仪。(要求:在校地球仪

29、上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对前辈教师课堂的分析,发现这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教育学生科学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科学探索是艰辛的过程;其次,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大小的描述方法,让学生知道人们研究地球的常用工具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成、用途及其作用。为后面的课程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本节课在第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1.没有完成本节课的计划任务,地球仪部分只是没有时间讲解,回想当时情况,发现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讲解过于细致,耽误了课堂时间,在后面三个教学班我将地球形状与大小简化,去掉了多余的语言,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计划的时间里

30、完成了教学任务。2.原设计板书过于逻辑联系化、比较化,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接受起来较为困难,鉴于此我将板书作了一定的修改。经过对本节课的一些改变,有了较好的效果:1.时间问题解决了,课堂时间较为充裕;2.板书便于学生记录;3.课堂中以引导为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发现是自己学会了知识得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新课导入经纬线和经纬度         纬线的形状、长度、延伸方向和数量特征      

31、纬度的最大值和最低值、南北纬的表示方法、南北纬度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几条特殊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    过渡承转  仿照对纬线和纬度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32、60;    课堂反馈          拓展训练导入同学们,上次可我们共同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发现地球仪与地球有很多区别,同学们能说出来它们的区别吗?【学生回答】引入这些在地球仪上的线圈是什么呢?它们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经线和纬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经纬线和经纬度。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5页图1.7“简化地球上的点和线”告诉我在地球仪上什么样子的线是经线,什么样子的线是纬线?【学生回答】提问那么

33、经线和纬线的准确概念是什么?从课本中找出来。【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者课本P5页图1.7,回答问题:1.纬线是圆还是半圆?2.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是哪条纬线,最短的又是哪条纬线?3.纬线向什么方向延伸?(教师提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在地球仪上能画出多少条纬线?【学生回答】讲述地球仪的每条纬线上都标有一个数字,这就是纬度。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理图册P5页纬线和纬度图,找出:1.最低纬度和最高纬度;2.纬度的数值范围;3.纬度数值相同的纬线有几条,分别在赤道的什么方向?它们有什么区别?(教师:赤道以北为北纬,N,North的缩写;赤道以南为南纬,S,South的缩写。)4.在

34、赤道两侧,北纬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南纬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并归纳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简称“北大”“南大”。)5.从地球仪上读出用虚线表示的纬线的纬度数值,并找出30°和60°纬线。(教师说明这四条纬线是地球仪上特殊的纬线,并讲述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南北纬30°至60°之间为中纬度,南北纬60°至90°为高纬度。)【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7页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下列问题:1.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南北半球分别在这条纬线的什么方向上?2.完全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大洲

35、分别是那些?承转通过同学们的观察研究,同学们了解了纬线和纬度的知识,地球仪上除了横向的纬线还有竖向的经线。活动学生观察课本P57页,图1.7、图1.8、图1.10、和图1.13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的形状?2.经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的延伸方向?4.在地球仪上能画出多少条经线?5.最低经度和最高经度;6.经度的数值范围;7.经度数值相同的经线有几条,分别在本初子午线的什么方向?它们有什么区别?(教师: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East的缩写;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West的缩写。)8.在本初子午线两侧,东经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西经向什么方向数值增大?(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并归纳东经向东增大

36、,西经向西增大,简称“东大大”、“西大”。)9.从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经线,并用红笔将它们画在地球仪上。(教师讲述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至160°E为西半球。)10.从地球以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分别有哪些?【学生回答】课堂反馈 纬线(圈)经线形状特征  延伸方向  长度变化  标度范围  度数变化  相同度数区分  0°线确定  

37、;半球界线   板图2拓展训练读图1.10和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沿经线又如何?2、在地球上可以找到一处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吗?如果能那又能找到前后左右都朝北的地方吗?3、地球上哪个大洲跨经度最多?4、回顾刚才所学知识,说说经纬度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课后探索继续完成小地球仪模型,并在地球仪上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课后反思1.原教案中的新课导入随意生活实际需要引入课堂内容,但与上次课衔接较差。2.以提问为主,但是通过教学发现还是把问题先都出示出来,再让学生自己讨论回

38、答为好。3.原教案的讲述部分过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读图观察讨论回答问题代替讲述更好。4.设置的难易层次比较清楚,对于五十五中学生来说只完成课堂内容是不够的,所以另外设置了拓展训练,而对于星座中学的学生来说能够掌握课堂内容即可,所以只要求完成课堂反馈。  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课堂反馈班级:             姓名:          &#

39、160;  纬线(圈)经线 形状特征圆半圆 延伸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且呈对称分布相等 标度范围0°90°0°180° 度数变化   相同度数的区分北纬度N;南纬度S东经度E;西经度W 0°线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 半球界线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习经纬网的相关知识,导入经纬网新课。                 学生列举经纬网的作用,教师小结,通过学生对经纬网作用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看图读经纬度,熟悉经纬网的定位,为进行经纬网定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