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书阅读新教育学-第二部-迈向批判性教育科学_第1页
专书阅读新教育学-第二部-迈向批判性教育科学_第2页
专书阅读新教育学-第二部-迈向批判性教育科学_第3页
专书阅读新教育学-第二部-迈向批判性教育科学_第4页
专书阅读新教育学-第二部-迈向批判性教育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專書閱讀:新教育學-第二部-邁向批判性教育科學第五章 教育研究的科學性1. 教育研究之社群中,所爭論的焦點已不是教育理論應服膺科學標準至何種程度,而是更基本的問題,即科學標準在教育研究中是否占一席之地?在於追問教育研究是否應追隨近代知識的潮流,而應用當今社會科學所廣泛使用之非科學性方法?P1202.現象學對社會科學產生的激勵作用,是最早使社會科學方法產生意義。P1203.現象學方法使教育研究導向闡釋性與質的研究,而非統計性與量化的研究。P1204.認為教育研究之目的與結構可以由一兩個主要的社會科學探究中推理出來者,認為教育研究是否具科學地位乃視研究論題是否具教育特色而定。P1205.教育研究上

2、自然主義與詮釋學方法為相對立的兩大方法,請比較此兩大方法之特質、功能、與限制。答:自然主義:(1) 特質:社會科學應該具有與自然科學相同之目的與方法。(2) 功能:免去人類主觀偏見的缺失,在教育研究上巧妙避免受概念與信念的範圍限制。(3) 限制:誤解教育問題的解決無須慮及教育問題產生的思想架構。無心協助實際行動者更適切的組織其經驗,對於教育有關的問題也漠不關心。詮釋學方法:(1) 特質:主張教育研究必須根植於教育實際行動者之教育概念與理論。(2) 功能:藉著揭露不一致性產生的過程,以及探究實際問題與行動者理念間之落差,創造和原來理論不相容的關鍵。(3) 限制:認為唯有詮釋性觀察才算正確的教育研

3、究,無法包含整個教育活動之所有目的。P121,126-1276.教育研究總在尋求與實踐有關的問題,因為這些實踐性問題無法因為新知識之發現而獲得解決。(教育研究並非只是社會科學的若干形式)。P1237.理論性問題的發生乃因為案例的情況已不同於昔日所依據之信念,當事件的發生無法採用原來已存在的信念或知識就可以解說時,便產生理論性的問題。P123-1248.社會科學研究的問題,並非來自人類不當的解釋社會或人類實際活動所致,乃因社會科學探究所採用之理論架構不適切。P1249.教育問題何以產生:答:教育問題所以發生,乃因為教育活動中之實踐活動已在某些方面與教育目的不相吻合。換言之,當教育實踐活動所產生的

4、結果與預期的教育目的不同時,教育便浮現了問題。此種因為教育實踐活動所產生的結果與預期不同而產生的問題,就是屬於教育性的問題。P12410.為何教育研究應兼採自然主義與詮釋學方法?答:自然主義誤解教育問題的解決無須慮及教育問題產生的思想架構。無心協助實際行動者更適切的組織其經驗,對於教育有關的問題也漠不關心。詮釋學方法認為唯有詮釋性觀察才算正確的教育研究,無法包含整個教育活動之所有目的。因此欲將教育研究化約到任何一種方法上,會有所偏差,故教育研究應兼採自然主義與詮釋學方法。因此教育研究一則需要詮釋性研究,一則需要科學性研究。詮釋性研究所建立的理論乃奠基於教育實際行動者之觀點上;科學性研究所建立的

5、理論則對實際行動者所作的詮釋提出有條有理的質疑。P126-12811.教育科學的兩個主要特質:(1) 教育科學在於探究實際行動顯現於外的意義。(2) 教育科學試圖發展出理論,以解決或解釋實際活動中產生的問題。P12812.正統教育研究主要採用邏輯實證論者所建議之假設-演釋的科學探究方法。P12913.後實證論的科學哲學主張科學之知識論基礎並非賴分析科學理論的邏輯地位才確立,而是對科學的進步與變遷過程作詳盡的歷史性研究。P13014.無法透過語言來理解科學的原因有三:(1) 人類所觀察的結果與理論上推論出來之科學情況間的關係並不如傳統科學所預估般的簡單,畢竟不能視理論對行動的指導為科學探究的結果

6、。(2) 如果經觀察所獲致的結果無法確立科學理論,亦無法否證科學理論,則所有科學知識便只具暫時性特質。(3) 科學理論具可否證性,意含著科學的進步並無法透過辛勤累積真正的知識而獲得。P130-131第六章 哲學、價值與教育科學1. 今日的教育研究者認為教育哲學是主體喜好與意識型態的處方,以先驗的形上思索和價值序階的獨斷論作為理論基礎。P1362. 人性之形上理論之於社會科學,正如人性論之於莫爾的一般教育理論一樣,不可或缺。P1423. 教育哲學家視人性論為社會科學之產物而非先決條件,因為人性論只是決定道德信念中的一部份,而且道德信念提供人性論選擇之判準,所以道德選擇與人性觀之選擇合而為一。因為

7、部份人性論由道德觀決定,而如何驗證道德觀,一部份也由人性論決定。P1434. 哈伯瑪斯的三個社會科學研究之概念架構,每一種架構均奠基於一種人類興趣之上,而每一種人類興趣又各為人類知識與社會科學提供一個基礎。分別為(1) 奠基於工具性價值與強調控制與宰制之技術性興趣的實證-分析性科學。(2) 奠基於自由溝通之開放性對話與實踐性興趣之歷史或詮釋性科學。(3) 免除自我理解受到社會與政治扭曲之解放興趣下的批判性科學。P145,P1785. 教育研究採用實證-分析科學之價值中立的方法,在傳統上被視為真正科學的理念,現已不能再被接受了。P1476. 科學後實證主義的論題(1) 科學具實證性。(2) 科學

8、理論由實證結果決定之。(3) 觀察結果的敘述是帶有理論序階的。(4) 科學研究由整個研究計畫來經營與規劃。(5) 科學具形上基礎。P1487.教育科學的必要性答:(1)若確信價值是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範疇,則傳統實證主義者將事實與價值分關的觀點也會被推翻。(2)教育研究者無法不去決定適於其工作之教育價值觀,故他們不能不批判性地檢證其對培養與提昇教育價值觀所負的責任。(3)哲學與價值觀並不只是教育研究所需要的,而且是其麻煩所在。他們是發展真正教育科學不可或缺的要件。P152第七章 行動研究的問題1.何謂行動研究:答:(1)強調參與者與社會行動者的觀點。(2)行動研究具有人文性價值,並視教育為透過理

9、解人文價值之教與學的過程。(3)為一種探究方式,此方式可以使教師透過教室中實際活動的系統作反省,以澄清並發展其教育價值。P157-1582.行動研究的困境:答:行動研究包含非社會行動觀點者,均抓著理論的理性觀不放。他們狹義的採用批判的角色,而且不重視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亦不認為追問行動研究是什麼或不是什麼是相當重要的。行動研究愈來愈將其本身變成一種研究方法。他認同方法的周全與技巧的溝通,但這些方法在真正表達時,仍然無法提出批判性之自我反省。所以行動研究將淪為克服理論與實踐二元論困境的犧牲品。P165-166第八章 教育科學的理念1. 英國傳統實證主義認為:科學是價值中立的理論性活動,他只關切與個

10、人利益或興趣無關之實證性知識。教育則是包含價值判斷的活動,他關切人類價值與社會理念的提昇。此種哲學觀現已普遍受到質疑,而且被一種所謂科學的後實證主義哲學所取代。P168-1692. 現代教育的根源是18世紀的啟蒙哲學。啟蒙哲學在康德哲學中,對人類理性自由以及人類思想之理性啟蒙,闡述得最淋漓盡緻。P1703. 啟蒙教育哲學的特色。(1) 如果將個人與社會隔離,則個人無法被理解。(2) 人類彼此所以不同,乃因理性能力之差異。(3) 致力於發展理性自律之目的與價值。(4) 為維護與發展一個民主社會而努力,並使在此社會的每個人都能運用理性思維。P170-1714. 皮特斯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啟蒙教育大家

11、。P1715. 當代實證主義教育科學家相信,客觀的科學探究可以產生教育真知,就像產生自然科學的真知一般。實證主義者進一步確定科學專家不但使他們有一種比其他教育實踐者更高、更優越的方法去理解教育,且使他們能區分教育實踐者的信念是否具理性。教育探究只是一種科學探究,它藉著滌除依附於非理性教條或主觀信念,改進教育之合理性。P173-1746. 馬克主義教育科學家堅稱理解教育之唯一有效方法,是了解教育最原初的角色,即去了解永久護衛資本主義不平等與不正義之經濟等級的意識型態。建議揭露滲透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中之扭曲的意識型態,使可以顯露經濟法則決察意識型態的過程。P1747. 哈伯瑪斯批判性社會科學理念確信

12、一般人具有自我反省的判斷能力,故能明白的致力於維護與培養其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P1768. 哈伯瑪斯論稱科學理性的擴散,以致於已嚴重扭曲我們對哲學與科學關係之理解。過去我們必須驗證科學知識是否違反源出於哲學的知識論規準,現在的科學則相反的認為哲學的知識論違反科學判準。稱此種將知識論化約至科學式哲學者為科學主義,但他卻又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科學的信念是:我們得承認科學不再是一種知識,但是,現在任何知識都必須經過科學知識之檢證。P1779. 哈伯瑪斯對宰制性的科學知識提出兩方面的批判。(1) 指出自然科學所提供的只是知識中的一種,他不主張自然科學可以作為評斷所有知識之規準。(2) 藉著概

13、述與護持一個更周全的知識論,論證科學探究有多種不同的合法形式,每種均有其內在知識論判準,且每種均為滿足某種人類興趣與需要。P17810.試就教育目的、方法、理論社群比較實證主義教育科學與批判性教育科學。(1) 實證主義教育科學:A.教育目的,在於應用實證方式產生知識,以改進教育之合理性。B.以科學方法探求之理論性與客觀性知識,取代實踐者的普通常識。C.理論社群與一群精英專家妥協,這些專家各擁有專門知識。(2) 批判性教育科學:A.教育目的在於透過實踐者本身之教育實踐活動以改進教育之合理性。B.鼓勵實踐者將實際活動之普通常識視為再度批判、評鑑的主題。C.開創教育實踐者共同的理論社群,他們共同致力於透過公關討論、論辯與批判,理性地發展其價值觀與實際活動。P182-183第九章 迎接後現代的挑戰1. 康德是創建傳統啟蒙原則的主要人物之一。P1872. 面對後現代挑戰的反應-超越後現代及其問題答:(1) A.確定後現代宣告現代性已亡的宣稱是貿然的,我們不必放棄被解放的教育理論,且為達成啟蒙教育目的,我們所用的策略仍是有效的。B.緩慢後現代主義者的腳步。(2) A.第一個反應產生的問題在於,假裝什麼事也沒發生過,此論調必然成為維護正統者。無論後現代主義者是多麼荒謬與天真,他們正盡可能的在修正種族中心觀。B.第二個反應的問題似乎建議我們,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