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预处理方案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应用_第1页
MAC预处理方案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应用_第2页
MAC预处理方案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MAC预处理方案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我们用MAC(马法兰、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方案和短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对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患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取得较好疗效。病例和方法1病例2例患者均为CML慢性期。供者分别为同胞姐、弟。供、受者间HLA配型(A、B、DR、DQ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完全相合。2例供、受者基本情况如下。例1,男,31岁。病程9个月,移植前化疗:马利兰 46mg/d

2、×20天,羟基脲24g/d×8个月。移植前外周血 Hb 147.5g/L, WBC 7.65×109/L, BPC 102×109/L;骨髓增生程度明显活跃,粒红=4.681,原粒+早幼粒0.04,巨核细胞412个/片;Ph染色体100%,血型A型,血清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阴性。供者1,男,23岁。血型AB型,血清CMV抗体阴性。例2,男,27岁。病程3个月,移植前化疗:羟基脲26g/d×2个月,移植前外周血Hb 104.25g/L,WBC 2.7×109/L,BPC 84×1092,-5天上午10时口服;阿糖胞苷1?0

3、00mg*m-2*d-1,持续静滴,-4、-3和-2天;环磷酰胺60mg/kg静滴,-3天、-2天上午1012时。 预处理期间大量补充液体 (?4?000ml*m-2*d-1)、 碱化尿液、保持排尿通畅。预处理前2周给予脾区放疗(300cGy×3)。3骨髓的采集和回输采集前3周开始为供者自体储血600ml。从双侧髂前、髂后上棘多点穿刺抽吸采集骨髓。经6%羟乙基淀粉去除红细胞后立即输注给受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回收率分别为70%和75%。例1、例2实际输注单个核细胞总数分别为1.6×108/kg和3.8×108/kg。输注前静注地塞米松20mg。4GVHD的

4、预防甲氨喋呤(MTX)和环孢霉素A(CsA)联合短程用药。MTX 10mg/m2, 静滴, +1天、+3天、+6天和+11天。CsA 3mg/kg,静滴(?3h),12小时1次,-1天1天;1.5mg/kg,静滴(?3h),12小时1次、2天14天;15天改为口服,剂量6mg*kg-1*d-1。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CsA的血药浓度,使CsA全血浓度维持在100200g/L。2例患者均于60天停药。停药时剂量为200mg/d。5支持治疗受者移植期间住入层流病室, 无菌饮食和无菌护理。定期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维持血红蛋白在85g/L以上,血小板在15×109/L以上。 全部血液制品均经6

5、0钴照射(20Gy)处理。移植期间常规给予静脉或口服无环鸟苷及间歇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21天开始口服复方新诺明。6预处理相关毒性的评定按文献3标准评分。结果1MAC 方案对骨髓的毒性作用以及早期植活情况+7天左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至0;血小板计数亦在37天达最低值(4×109/L)。0天骨髓涂片及活检示增生极度低下,仅见少量残存粒系前体细胞及网状细胞。+18天左右粒细胞总数恢复至0.5×109/L或以上,血小板计数恢复至20×109/L或以上的时间分别为28天和39 天。通过对血型和染色体的连续观察,证实2例受者均早期植活。但骨髓和外周血均表现为嵌合型,且Ph染色

6、体仍持续存在并随着血象的恢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移植后骨髓Ph染色体最高达40%。此结果显示,MAC方案对CML干细胞似无根除性作用。2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2.1例1、例2分别于停CsA后20天及30天发生GVHD,表现为发热、皮疹、黄疸及腹泻。例1为级,例2为级。分别经甲基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均发生慢性GVHD,例1表现为顽固性口腔溃疡和干燥综合征,历时约2年;例2表现为轻度的口干、眼干症状,历时约1年。以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为主。2.2例1发生急性GVHD期间出现骨髓明显受抑。外周血白细胞从4.8×109/L降至0.25×109/L,血小板从106

7、×109/L 降至10×109/L。骨髓涂片及活检示增生低下, 造血面积减少(?20%),出现灶性坏死、渗出和小淋巴细胞浸润,巨核细胞数目减少。随着GVHD被控制, 患者血象和骨髓象均逐渐恢复正常。例2虽未观察到类似的骨髓受抑现象,但2例患者在发生GVHD后其Ph染色体阳性细胞均持续减少,例1至移植后180天,例2至移植后150天,Ph染色体完全消失,血型和染色体亦从嵌合型转为供者型。随访至1998年5月,2例患者已分别无病存活3年半和2年。3预处理相关毒性(RRT)预处理及预处理后2周期间,2例患者仅有轻度RRT发生。表现为肝功异常(级)、口腔溃疡(级)和腹泻(级)。未观

8、察到明显的心、肾、膀胱、肺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讨论我们用MAC方案作为CML的预处理,2 例患者均很快植活并呈嵌合状态。随着GVHD的发生,2 例患者均从嵌合状态转为完全供者骨髓,其中1例已持续缓解 3年半。MAC方案最早由乔振华等1报道用于急性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的预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使用的剂量尽管已高于原方案,但其对CML 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非骨髓去除性特性,即明显的Ph1(+)细胞残存和嵌合状态。 该方案的显著特点是预处理RRT较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及一过性肝功能损害。本组2例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的RRT发生。这与乔振华等1,2的报道基本一致。GVHD的发生对CML 异基因骨

9、髓移植后的长期无病存活有显著的影响。Horowitz等3对750例CML异基因骨髓移植进行总结,发现未发生GVHD的患者的复发的相对危险度(RR)比出现GVHD的患者高4倍以上。近年来,在CML移植后复发时输注供者淋巴细胞获成功的经验,更进一步证明了异体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对CML 移植后的长期无病存活具有决定性影响4。因此,CML成为应用非骨髓去除性预处理方案的理想适应证之一。我们采用MAC方案加短程CsA和MTX预防GVHD, 成功地避免了患者在移植早期发生严重的GVHD, 其残存的Ph1 (+)细胞随着后期发生的GVHD而完全消失。这一初步结果提示, MAC方案作为CML异基因骨髓移

10、植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案,通过降低移植相关毒性及保留合理的GVL效应,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移植后的总体生存率。但这尚待进一步的验证。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参 考 文 献1乔振华,王椿, 张金梅,等. 用大剂量马法兰、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作自体骨髓移植的预处理.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3,14:584-586.2乔振华,张辉, 王椿,等. MAC方案预处理骨髓移植的相关毒性.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5,16:535-536.3Horowitz MM,Gale RP,Sondel PM,et al.Graft-versus-leukemia reaction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