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凯恩斯模型_第1页
简单凯恩斯模型_第2页
简单凯恩斯模型_第3页
简单凯恩斯模型_第4页
简单凯恩斯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一节第一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第二节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 n1、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n2、理解均衡产出原理。、理解均衡产出原理。n3、掌握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消费函数决定国、掌握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法、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民收入法、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n3、掌握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掌握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法。

2、)法。)n4、掌握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掌握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法。)法。)n5、了解国民经济的两(三)缺口。、了解国民经济的两(三)缺口。n6、掌握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掌握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1、假设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消费行、假设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两部门)两部门) n2、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化。(而变

3、化。(I不变)不变)n3、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便的价格提供应的供给量。以不便的价格提供应的供给量。(p不变不变,有有效需求分析)效需求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一、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二、储蓄函数 三三、自发投资、自发投资 1.消费(consumption,C)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概念)一、消费函数p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

4、,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p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p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u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u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u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式中式中p第一个第一个C代表因变量消费代表因变量消费p第二个第二个C代表函数关系代表函数关系pY代表自变量收入代表自变量收入 Y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CC(Y) 某家庭消费表

5、 收入收入消费消费MPCMPCAPCAPC1 190009000911091101.011.012 21000010000(10001000)10000 10000 (890890)0.890.891.001.003 31100011000(10001000)10850108500.850.850.990.994 412000 12000 10001000)11600 11600 (750750)0.750.750.970.975 51300013000(10001000)12240 12240 (640640)0.640.640.940.946 61400014000(10001000)12

6、830 12830 (590590)0.590.590.920.927 71500015000(10001000)13360 13360 (530530)0.530.530.890.89(850850) 3.消费倾向 propensityu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u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PC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u平均每单位收入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中消费所占比例所占比例u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消费/收入收入/ /lAPCAPCl11,消费总量,消费总量 1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

7、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u例:收入例:收入100元中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元用于消费u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 = / = 0.8边际消费倾向 MPCn当消费增量当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与收入增量趋于无穷小时,即趋于无穷小时,即nMPC = dMPC = d/d/dnMPC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n不论不论MPC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 1的正数。有的正数。有n1 MPC 01 MPC 0u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

8、nsumeu每增减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uMPC / l例:收入由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94元。元。 lMPC/ (94-80)/(120-100) 0.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n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数为非线性状态)n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现递减趋势n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APC也有递减趋势也有递减趋势l线性中,若线性中,若a = 0,c = YlA

9、PCMPC=lMPC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收入收入消费消费MPCMPCAPCAPC1 190009000911091101.011.012 2100001000010000100000.890.891.001.003 3110001100010850108500.850.850.990.994 4120001200011600116000.750.750.970.975 5130001300012240122400.640.640.940.946 6140001400012830128300.590.590.920.927 7150001500013360133600.530.5

10、30.890.89 收入收入消费消费MPCMPCAPCAPC1 190009000911091101.011.012 2100001000010000100000.890.891.001.003 3110001100010850108500.850.850.990.994 4120001200011600116000.750.750.970.975 5130001300012240122400.640.640.940.946 6140001400012830128300.590.590.920.927 7150001500013360133600.530.530.890.89450cY1000

11、010000B 线性消费函数u简单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 (1 0)u- -常数,自发消费常数,自发消费u基本最低消费支出基本最低消费支出u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u- -诱致性消费:诱致性消费:u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分u- -常数常数, ,直线斜率,等于边际消直线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费倾向= + C C0 045=. 社会消费函数l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1 1)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

12、,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2 2)国家税收政策。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3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二、储蓄函数1.1.储蓄储蓄(saving,S)(saving,S):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一个国

13、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2.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p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体系、利率水平等p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u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恩斯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公式u= = ()()u式中-储蓄或函数关系,-收入p储蓄是收入

14、减消费后的余额,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p即即 = 普通储蓄函数普通储蓄函数= =()()0 0s s 某家庭的储蓄表收入消费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000.110311000108501500.150.01412000116004000.250.03513000122407600.360.066140001283011700.410.087150001336016400.470.11= =()()普通储蓄函数普通储蓄函数0 0s s10000B .储蓄倾向n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l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

15、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l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l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收入 APS = /l例:收入例:收入100元中,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元用于储蓄,平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倾向 APS =APS = / = = 0.2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u每增减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u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p当当与与趋于无穷小时,趋于无穷小时,MPS

16、= dMPS = d/d/dn例:收入由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94元元 nMPS MPS S/S/Y Y (26-20)/(120-100) 0.3边际储蓄倾向MPSu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 )u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u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u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u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 收入消费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000.110311000108501500.150.0141200011600400

17、0.250.03513000122407600.360.066140001283011700.410.087150001336016400.470.11MPCMPCAPCAPC1.011.010.890.891.001.000.850.850.990.990.750.750.970.970.640.640.940.940.590.590.920.920.530.530.890.89线性储蓄函数u线性储蓄函数线性储蓄函数u= + ,代入,代入= =- -,则,则u= =- -(+ )u整理,得整理,得u=-=-+ (1- (1- ) ) u(1 10 0)n SY=-C=-C0 0+(1-b)+

18、(1-b)=-+ (1- )0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A 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0 0C C0 0-C C0 0s=s(y)RichPoorn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恒等于收入。补数,二者之和恒等于收入。n= + n= - -+ (1- (1- ) )nC+S= +- -+ (1-(1-) )n C+S= Yn2、若、若APC和和MPC都随着收入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但的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则则APS和和MPS都随着收入增加都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增,但而递增,但APS总支出,非意愿存货增加,总支出,

19、非意愿存货增加, IU0,有减少生产之趋势有减少生产之趋势l产出产出0IU0 3.均衡收入的条件假设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假设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企业投资全部都是实物企业投资全部都是实物资产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价格水平不变资产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价格水平不变u从总支出的来源角度看,从总支出的来源角度看, GDP总支出(总支出(AE)= C + Iu从总收入的去向角度看,从总收入的去向角度看, GDP总收入(总收入(NI)= C + Su据国民经济均衡的定义,显然存在着据国民经济均衡的定义,显然存在着AE=NI(如用国民收入如用国民收入Y来代表总来代

20、表总收入,则有收入,则有AE=Y)u进而有进而有C+I=C+S u简化后得简化后得I=S u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条件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条件l关于两部门经济的四点假设关于两部门经济的四点假设(1 1)2 22 2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消费和储蓄在公众;生产和投资在企业消费和储蓄在公众;生产和投资在企业(2 2)投资全部为自发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投资全部为自发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3 3)折旧、未分配利润、税收等为)折旧、未分配利润、税收等为0 0,GDPGDPNDPNDPNINIPIPIPDIPDI(4 4)总

21、支出变动只会通过产量变动实现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总支出变动只会通过产量变动实现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由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由Y = AEY = AE决定均衡收入)决定均衡收入)p假设假设I = II = I0 0为自发计划投资,为自发计划投资, C = C = + p且且AE = C + I AE = C + I 由由 Y = AEY = AE,得,得 :Y Y= = + + I I0 0p求解,得均衡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国民收入:Y Y* * = ( = (+I+I0 0) /(1-) /(1-) )例:假定消费函数例:假定消费函数C C10

22、00+0.8y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始终为,自发的计划投资始终为600600亿美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亿美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 Y* * (1000(1000600)/600)/(1 10.80.8)80008000 lC CY-IY-I8000-6008000-6007400 7400 lS SY-CY-C8000-74008000-7400600600l储蓄与投资相等储蓄与投资相等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二、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NI=AE (1)=(2)+(3) (2) (3) (4) (5)=(2)+(4) (6)=(1)-(5)时期 国民收入 消费

23、 储蓄 投资 总支出 非自愿 国民收入(NI)(C)(S)(I) (AE) 存货 变动方向 1. 3000 3400 -400 600 4000 -1000 扩张 2. 4000 4200 -200 600 4800 -800 扩张 3. 5000 5000 0 600 5600 -600 扩张 4. 6000 5800 200 600 6400 -400 扩张 5. 7000 6600 400 600 7200 -200 扩张 6. 8000 7400 600 600 8000 0 均衡均衡 7. 9000 8200 800 600 8800 200 收缩 8. 10000 9000 100

24、0 600 9600 400 收缩 9. 11000 9800 1200 600 10400 600 收缩 10. 12000 10600 1400 600 11200 800 收缩NIAEN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n储蓄由消费者提供;投资由企业进行n个人的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不同,储蓄与投资不可能总是一致n比如:比如:n个人肯定个人肯定不会为存不会为存货投资提货投资提供储蓄供储蓄2.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u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即总供给价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即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均衡时的总需

25、求。n总供给价格:企业愿意雇佣一定量工人所必需的价总供给价格:企业愿意雇佣一定量工人所必需的价格,包括生产成本与预期的利润。格,包括生产成本与预期的利润。n总需求价格:企业预期社会为购买全部商品所支付总需求价格:企业预期社会为购买全部商品所支付的价格。的价格。 l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两部分。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两部分。三、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三、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n在三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据税收可分两种情况:在三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据税收可分两种情况:n一种为定量税,即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用来一种为定量税,即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用来T0代表代表n另一种为比例所得税,即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税率另

26、一种为比例所得税,即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税率t)征税)征税n下面分头加以探讨下面分头加以探讨三部门经济中,总收入从三部门经济中,总收入从总支出总支出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即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即C+I+Gn 从从总收入总收入的角度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即的角度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即C+S+ Tn均衡的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与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均衡的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与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和相等的收入,即净税收之和相等的收入,即C+I+G=C+S+ Tn I+G=S+ Tn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所使用方法与两部门相似三部门均衡国

27、民收入决定模型所使用方法与两部门相似n一种是一种是法法,另一种是法,另一种是法n本讲只用前面一种本讲只用前面一种C+I+G总收入总收入 Y总支出总支出AEoY*C45oC+I 用用Y=AE法决定均衡收入法决定均衡收入定量税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定量税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n再设再设C =C0 + bYd = C0 + b(Y - TN) 同时我们假定,在短期内:同时我们假定,在短期内: I = Io G = Go 当国民经济实现均衡时当国民经济实现均衡时 Y = AE,则,则 = C + I + G = C0 + bYd + I + G = C0 + b (Y - TN) + Io + Go001

28、eIGbTbn假定在三部门经济中存在着政府购买支出假定在三部门经济中存在着政府购买支出G、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Tr和和税收税收T,且三者均为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自发变量,且三者均为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自发变量,即即nTr=Tr0nT=T0n此时此时TN = T Tr=T0Tr0, TN通常大于零通常大于零定量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定量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0C bY0IbY00dIGbY00IGbY0I00IGbT00IG01e0AEYo两部门均衡点两部门均衡点Y1三部门均衡点,假设三部门均衡点,假设TN = O,Ye三部门均衡点,假设三部门均衡点,假设TNO例题:n假定消费函数为:C=160+0.75

29、Yd ,Yd表示可支配收入,定量税收为T=80,投资为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为G=200。求均衡的国民收入。nI+G=S+ TN nYd =Y-T =Y-80 nS=-160+(1-0.75) Yd Yd=0.25Y-180nS+T=-100+0.25Yn100+200=0.25Y-180+80nY=1600nY=(160+100+200-0.7580 )/(1-0.75)=400/0.25=1600001eIGbTb定量税变化对S+T曲线的影响n定量税的变化,会使S+T曲线平行移动,即只改变S+T曲线的截距n假定消费函数为:C=160+0.75Yd ,定量税收为T=120,投资为I=10

30、0,政府购买性支出为G=200。求均衡的国民收入。nI+G=S+ TN nYd =Y-T =Y-120 nS=-160+(1-0.75) Yd=0.25Y-180nS+T=-70+0.25Yn定量税增加会使S+T曲线向上移动,定量税减少,会使曲线S+T向下平移。3000-70-100S+T=-70+0.25Y S+T=-100+0.25YI+G14801600减税可使国民收入增加,增税可使国民收入减少。比例税率下的国民收入决定n假定政府购买在短期内是常数假定政府购买在短期内是常数G0,净税率为,净税率为t,即,即00000(1),()(1)(1)NGGTtYCCbt YYAECIGCIGbt

31、YAbt Y, 得据据解出得解出得0011(1)1(1)eIGYAbtbt例题:n假定消费函数为:C=160+0.75Yd ,Yd表示可支配收入,比例所得税,税率t=0.2,投资为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为G=200。求均衡的国民收入。nI+G=S+ TN nYd =Y-T =Y-0.2Y=0.8Y nS=-160+(1-0.75) Ydn100+200=0.4Y-160nY=1150nY=160+100+200 )/1-0.75(1-0.2)=460/0.4=11500011(1)1(1)eIGYAbtbt比例税税率的改变对比例税税率的改变对S+T(Y)曲线的影响)曲线的影响n比例所得税税

32、率的改变会改变S+T(Y)曲线的斜率。nC=160+0.75Yd ,税率t=0.25,投资为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为G=200。nS+T(Y)= -160+(1-0.75) 0.75Y+0.25Y =-160+0.4375Y当t=0.2时 S+T(Y)= -160+0.4Y比例税税率增加,会使S+T(Y)曲线斜率增加,比例税减少,会使S+T(Y)曲线斜率减少。n 3000-160I+GS+T(Y)= -160+0.4YS+T(Y)= -160+0.4375Y10511150减税可使国民收入增加,增税可使国民收入减少。注:注: 不包括不包括比例税率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比例税率下的国民收入决定45

33、0G0AEAE=(+I0+G0)+b0G00AECIbY 000()(1 )AEC IGbtY A0AeEn三部门无税、比例税与两部门之比较0A比利税与定量税决定的均衡量之间的关系比利税与定量税决定的均衡量之间的关系n根据定量税求得的均衡收入称为Y1(1600),比例税求得的均衡收入称为Y2(1150),显然Y1Y2。nS+T=-100+0.25YnS+T(Y)=-160+0.4YS+TI+GS+T(Y)0-100-160EE1150 1600注:注: 不包括不包括比例税率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比例税率下的国民收入决定450G0AEAE=(+I0+G0)+b0G00AECIbY 000()(1 )A

34、EC IGbtY A0AeEn三部门无税、比例税与两部门之比较0A00001CIGbTYb001011CIGbTYb002021CIGbTYb121211GGGYYYbb 11GYKGb三、三部门中的乘数三、三部门中的乘数n先不管转移支付,则先不管转移支付,则nY=C+I+GC0+b(Y-T0)+I0+G0 , T0为为定量税定量税u政府购买乘数:收入变动对导致其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政府购买乘数:收入变动对导致其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比率。 g/u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u只有变导致变只有变导致变u12时,时,12。1.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2.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l同理可以得

35、到税收(定量税、税收绝对量)乘数如下同理可以得到税收(定量税、税收绝对量)乘数如下00001CIGbTYb000111CIGbTYb000221CIGbTYb121211bTbTb TYYYbb 1TYbKTb3.三部门中的投资乘数1bTb 111bTb 221bTb 121211bb 11bI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n有了政府转移支付之后,有了政府转移支付之后,n=+C0+b(Y-T0+Tr0)+I0+G0 , T0为定量税,为定量税,Tr0为转移支付为转移支付000001CIGbTrbTYb1TrYbKTrbu变形得,政府平衡预算乘数变形得,政府平衡预算乘数 Kb=1111GT

36、bYKGKTGTbb11111bbYGGGGbbb 5.平衡预算乘数p平衡预算(平衡预算(Balanced budget)乘数:政府税收和购买性)乘数:政府税收和购买性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动的比率。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l由于由于G =Tn假设消费函数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投资I=50n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Tr62.5,直接税,直接税T250n(1)求均衡收入)求均衡收入n(2)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7、、平衡预)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算乘数n(3)假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假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试问:1)增加政)增加政府购买;府购买;2)减少税收;)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平衡)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平衡预预算)算)实现这个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各需要多少数额?实现这个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各需要多少数额?000001CIGbTrbTYb例题例题n(1)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ny(100502000.862.50.8250)/(10.8) 1000n(2)b0.8n投资乘数投资乘数1/(1b)

38、5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5 n税收乘数税收乘数4 ,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乘数4 ,平衡预算平衡预算乘数乘数1n(3)Y1200, Y 12001000200n1)G Y /K200/540, n2)T 200/(4)50, 3)G T200 n 四、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据四部门均衡条件据四部门均衡条件Y=C+I+G+(X-M)C=C0+bYdYd=Y-T+TrT=T0或T=T0+tYI = I0G=G0X=X0M=M0+mY进口随着本国收入提高而增加,因为进口随着本国收入提高而增加,因为本国收入提高后,人们对进口消费本国收入提高后,人们对进口消费品和

39、投资本的需求会增加,因此把品和投资本的需求会增加,因此把进口写成收入的函数。进口写成收入的函数。T表示税收,表示税收,Tr表示转移支付表示转移支付出口由国外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出口由国外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本国难以左右,因此假定为一个外生变本国难以左右,因此假定为一个外生变量,是以个定值。量,是以个定值。四、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据四部门均衡条件Y=C+I+G+(X-M),得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Y2C+I+GC+I+GC+IC a bYdY0IGY1EE1NXC+I+G+NXE2Y= (C0+I 0 +G0 +X 0 + bTr -b T0 M 0

40、))1 (1mbY= (C0+I 0 +G0 +X 0 + bTr -b T0 M 0)mtb)1 (11n当均衡国民收入当均衡国民收入 (Y0 ) 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Yf * )时,即实际的)时,即实际的有效需求有效需求0。fEAE0K1E0Y*fYfAEyAE1、紧缩缺口紧缩缺口五、国民经济的三个缺口五、国民经济的三个缺口 2、膨胀缺口n当实际有效需求大于当实际有效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时的有效需充分就业时的有效需求时,就存在着过渡求时,就存在着过渡需求需求膨胀缺口(膨胀缺口(E2L)n当出现膨胀缺口时,当出现膨胀缺口时,社会上就存在通货膨社会上就存在通货膨胀。胀。n产量

41、缺口指充分就业产量缺口指充分就业产量与均衡产量之差。产量与均衡产量之差。n产品缺口产品缺口Yf*-Y00。2EfE*fY0YYLAE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变动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变动一、自发总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一、自发总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二、乘数原理二、乘数原理 450I0CC0bYAEC+IYC、IOEY*SIIS一、自发总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一、自发总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变动II0总支出决定均衡收入总支出决定均衡收入l图的形图的形状如状如“侧侧刀刀”而非而非“剪刀剪刀”l总支出总支出曲线位置曲线位置的高低决的高低决定了国民定了国民收入均衡收入均衡点位置的点位置的高低高低均衡收入的变动决定于总支出的

42、变动均衡收入的变动决定于总支出的变动 n在此让我们将总支出中不变的自发消费C0与自发投资I0合称为自发总支出,用A0来代表,则可把上式写成nY* = A0 /(1-b) p如上讲所述,假设如上讲所述,假设I = II = I0 0为自发计划投资,为自发计划投资, C = CC = C0 0 + bY + bYp且且AE = C + I AE = C + I 由由 Y = AEY = AE,得,得 pY= CY= C0 0 + bY + bY + I + I0 0p求解,得均衡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国民收入:Y Y* * = (C = (C0 0+I+I0 0) /(1-b) /(1-b)n说明均

43、衡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中的自发总支出A0和边际消费倾向bn意味着均衡国民收入将随着自发总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而变动 1、边际消费倾向引起均衡收入变化、边际消费倾向引起均衡收入变化当自发总支出不变时,当自发总支出不变时,边际消费倾向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则均衡国民收入越大;则均衡国民收入越大;反之越小反之越小结论结论均衡国民收入与边际均衡国民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边际消费倾向与均衡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与均衡收入YAE2AE0AE145线AE45Y1Y0Y2OAE1E0E22.自发总支出引起均衡收入变化u当边际消费倾向不当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时,自发总支出越变时,自发总支出

44、越大,则均衡国民收入大,则均衡国民收入越大;反之越小越大;反之越小u结论结论u均衡国民收入与自均衡国民收入与自发总支出同方向变动发总支出同方向变动 自发总支出与均衡收入自发总支出与均衡收入YAE2AE0AE145线AEE1E0E24 5Y1Y0Y2O二、乘数原理1.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均衡收入均衡收入 Y(1000I)/(10.8)nI600时,时,Y8000YC,C+IC=C=1000+ 0.8YC=Y450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1000 500016008000C C + I1C C + I285001700nI700时,时,Y8500投资增投资增100,收入增,收入增500投资引

45、起收入增加投资引起收入增加5倍倍C10000.8YYI0解释n投资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Y1100n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要素收入100中,有中,有80用于购买消用于购买消费品费品u其中其中800.864再次购买再次购买u8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的购买形成新收入Y2 80u形成新的收入形成新的收入Y364u如此,循环往复如此,循环往复u总收入总收入Y1001000.81000.80.8.100 1/(10.8)500 u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100元的初始消费,也是一样的效果元的初始消费,也是一样的效果 支出增加支出增加 收入增加收入增加n第一轮第一轮 甲甲 100 乙乙 100n第二轮第二轮 乙乙 80 丙丙 80n第三轮第三轮 丙丙 64 丁丁 64nn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n新增新增GDP新增国民收入新增国民收入2.乘数理论乘数理论(mul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