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路径_第1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路径_第2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路径_第3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路径_第4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路径 摘要:随着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公布,高职专业设置随着市场动态调整成为必定趋势,在此背景下新专业的建设也将成为常态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开展必定,新专业建设中怎样实施产教融合,文章提出了建立“1+1+X”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思路,介绍了云计算与应用专业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生态圈;新专业建设;云计算技术 一、建立产教融合生态圈,深化新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 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专业建设始终需要答复三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人到哪里去?即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培养人才的出口。新专业目录中要求专业对接

2、新技术岗位、对接新职业岗位、对接新业态岗位、对接市场化需求,面对新的技术、岗位和市场,新专业面对新的技术、新的岗位,专业建设没有以往的成功经验可借鉴,同时在师资、实践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技能和整体素养,以适应新的职业岗位,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依托专业,与对应相关产业的技术、服务与生产之间的协作,是基于校企双方为推动产业开展和人才供应水平的提升而开展的全方位的深度合作2。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呈现在学习与就业方面,更要重视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合作3。因此,新专业建设中产教融合是多方互动的结果,包括专业与地方产业深度互动对接,专业的人

3、才输入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了人才的有效供应,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建立产教融合生态圈,其中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作为合作主体,_通过政策等支持,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培养符合产业开展的新技术人才,实现新专业的对接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以双方利益需求为动身点才能真正融合,才具有可持续性。行业企业作为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方,应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市场等的优势,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岗位指导、专业标准、实践平台等,从而获得符合行业企业开展要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新专业建设中应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输出的质量;_在产教融合应充分利用资源、政策等优势积极推进产

4、教双方的互补互动互促,逐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专业建设实施路径 (一)专业建设背景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_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_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实施“双层次多方向+核心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技术技能双层次人才培养,每个专业开设3个以上方向,培养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能力。专业方向中至少一个为新技术方向,同时拓展特色技能、复合技能等专业方向,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职业技能等级能力课程模块,注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新专业的建立并不是简单地增设一个专业方向,需要多方

5、位的预备,包括开展规划、实践基地、师资储藏等。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是20_年高职专业目录中新增的专业,学院在开设新专业前做了大量的预备,在分析传统专业和新技术专业关系的根底上,20_年领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多方向人才模式下设立“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方向,经过三年的实践和储藏,20_年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作为一个专业独立招生,2021专业更名为云计算技术应用。 (二)专业建设思路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专业在建设中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供需对接、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在于资源、平台与机制等要素的系统化,这样才能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贯穿融合,共同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开

6、展。“融入、融通、融合”是产教融合演化的三个层级,是一个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4。因此产教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新专业中通过建立“1+1+X”产教融合生态圈查找适合的融入点,即1个专业对接1个行业龙头企业及若干个龙头企业的生态伙伴,共同形成产教融合生态圈,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行业龙头企业对新技术、新方向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市场份额大,产业生态圈完整,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对人才培养情愿投入。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选择华为技术公司作为合作龙头企业,在新专业建设中通过与华为技术公司的合作,借助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庞大的合作伙伴生态圈,解决新专业建设中产教融合的痛点和难点,利用华为I

7、CT学院平台,与华为技术公司针对云计算技术签署了五年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从人才培养的入口到出口进行多方位合作,提升新专业的建设起点,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图2为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专业建设中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供需的精准对接是产教融合的根底,新专业中通过走访、调研华为全球云计算中心、大量华为生态合作伙伴的根底上,与企业共同梳理区域对云计算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使专业真正对接区域人才需求。分析所在区域企业对高职层次云计算岗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商中云计算相关产品售前、实施和售后工程师以及企事业单位中云计算实施和运维工程师,其中云计算实施、售后需要熟悉具体的软硬件产

8、品,掌握产品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维工程师要确保企业数据中心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更侧重网络和系统维护;售前工程师既需要一定的云计算专业知识,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复合型岗位。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紧盯着企业,而是要将企业需求放在第一位。从产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动身,将其与人才的需求集成起来,使学生在直接经验和知识获得的同时,学会比较、学会迁移,进而内化为应对未知问题的能力5。因此在课程体系建立中,一方面在对云计算技术分析后选用一些开源云技术作为教学根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迁移和可拓展性,另一方面融入华为云计算和华为存储认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通过专业培养学生获得企业生态圈认可的职业资格

9、认证。华为云计算职业资格认证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分别为HCIA-CloudComputing、HCIP-CloudComputing和HCIE-CloudComputing,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专业在课程体系建立中融入云计算和存储初中级认证内容,其中云计算初级认证面向具备使用虚拟化技术协助进行云计算部署和运维能力的工程师,云计算中级认证面向具备大中型规模云计算环境运维能力的高级工程师,存储初级认证面向具备存储根底技术知识和产品根底运维管理能力的工程师。通过对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对应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及对企业职业资格认证技能点的分析,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的需要具有良好IT技能,了解服务

10、器、存储、网络、虚拟化等方向的技术要点,具有较系统的Linux操作系统知识和操作经验。因此专业根底核心是程序开发根底、数据库根底、计算机网络和Linux操作系统,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网络存储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与应用”以及“自动化运维”,此外,通过“IT产品营销”等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复合技能。在整个课程体系建立中既考虑为华为及其生态伙伴圈提供直接对接产教融合圈需求的云计算人才,也考虑人才今后的可持续开展。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施过程中,华为及其合作伙伴始终参与其中。其中师资和实践平台的建设是新专业实施的根底,通过合作共建师资和实践平台。利用华为生态大学资源,多位教师获得华为云技术

11、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华为生态伙伴工程师做兼职教师开展职业规划引导和华为云计算综合实践教学,从大一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大二云计算职业资格认证到大三云计算领域职业开展规划,产教融合圈中的生态伙伴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专业建设初期在实践平台缺乏的情况下,华为生态圈合作伙伴为学校免费提供远程云计算实践平台,解决了新专业建设资源问题,随着合作进一步深化,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与华为共建完成云计算和存储实训室,真正实现产教双方互补互动互促。其次,利用华为行业龙头影响力校企政合作每年组织人才联盟双选会,为人才的供需双方搭建有效通道,解决专业人才的出口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问题。 (三)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与华为公司合作建立“1+1+X”产教融合生态圈,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专业学生获得华为云计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均在60%以上,每届均有多位学生取得华为云计算HCIE最高级别的职业认证证书。专业学生在20_年华为中国区大学生ICT大赛东部赛区与本科生同组竞技中取得云计算一等奖。每年与华为生态伙伴合作开设华为云订单班,为产业输送云计算专业人才,专业负责人作为华为ICT人才联盟的理事,参与人才联盟的共建,20_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作为承办方在校内组织华为人才联盟双选会,使人才培养真正对接市场、对接岗位。 结语 随着职业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