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_第1页
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_第2页
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_第3页
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_第4页
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丽的呼伦湖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 第三篇课文。呼伦湖美在哪里?是辽阔无垠的坦荡湖面,是 美丽如画的湖畔风光,还是让人恒久回味的风土人情?所有 的一切,通过美丽的呼伦湖一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课 文由三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总写呼伦湖的大而美丽: 面积两千多平方千米的呼伦湖在作者笔下成了一面大镜子, 这镜子就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作者用大家生活 中常用的镜子作比,不仅形象,更有利于孩子们展开联想。 第二自然段写呼伦湖一年四季的景象:春天,牧民湖畔放牧;夏天,渔民湖中撒网;秋天,白云在湖面上悠然飘荡; 冬天, 冰雪世界里更现宁静、美丽。呼伦湖一年四季

2、以其不同的姿 态吸引着人们。第三段概述了美丽的呼伦湖是多么迷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全文语言简洁明快,寥寥数语就勾勒 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分析课下和孩子谈话时了解到,我班无一人欣赏过呼伦湖的 风光,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大量收集资料,更多的了解呼 伦湖为更好的理解课文作准备。设计理念小组内交流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 自主合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体验, 喜欢呼伦湖哪个季节就读.悟哪个季节的美丽景色,丰富学 生想象力,培养语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呼伦湖美丽如画的诱人风光。3、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

3、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 字。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呼伦湖的美。2、边读边想象呼伦湖的美丽。3、看呼伦湖的图片,了解它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读准“阔、跃”等字音2、理解呼伦湖四季景色各不相同3、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指导朗读教学难点1、理解“镶嵌”一词2、读出呼伦湖四季的美课前准备:有关呼伦湖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生:兴趣盎然,自由回答。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呼伦湖,那儿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板书:美丽的呼伦湖)(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

4、入手,自然引入新课。激发 学生学文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呼伦湖给你留 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 出生字词。(2 )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 小组读、分段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积极性, 培养独立、自主的识字能力。)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O(2 )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2、写字(1 )指导书写会写的8个生字。给这几个字组词(2)仿写,小组评价

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合作意识,注意强化字形。) 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呼伦湖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1、同学们你们知道呼伦湖在哪里吗?它是什么样子 的?那里的景色怎么样?请自己大声读一读第一段生谈。讨论“镶嵌”是什么意思。2、学生再次深入地读课文,同时思考:文中哪些地方 能体现出呼伦湖的美丽、迷人?(1)小组内交流(2 )全班交流3、重点点拨第二自然段。(1 )师:通过你们的汇报,老师好像真的来到了这美丽 的地方。它的一年四季都各有特点,谁还想再说说?根据学 生的回答板书:春:花、草、牛羊夏:鸟、鱼、白帆秋:蓝天、白云冬:

6、冰雪(2)说话训练:师: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呼伦湖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么 美丽的呼伦湖你想不想到那儿去做客,想什么季节去,在那 里想玩些什么?生自由发言。(设计理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同时把学生的情感带到课文中去,真正达到入情入 境,然后激情朗读背诵。)4、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1)学生讨论背诵快的好办法,自由背。(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背。三、美中积累词汇出示:辽阔的大草原 迷人的色彩 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呼伦湖 蔚蓝的湖水 白茫茫的冰雪1、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呼伦湖更 加美丽呢?)2、生读后交流汇报,师适时加上重号。3、看谁读得美,指名读。(设计意

7、图:这一环节主要放在读上,读的要求准确, 学生不但识记了生词,还又一次体会到了呼伦湖的美。)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在想象世界里畅游了呼伦湖,现在我们来 看一看真实的呼伦湖美景(配乐欣赏)2、配乐朗读欣赏课文:“美丽的呼伦湖,多么迷人! 谁最想把你优美动听的声音展示给同学们?(设计意图:用轻柔的音乐放松心情,消除大脑疲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板书设计美丽的呼伦湖春:花、草、牛羊夏:鸟、鱼、白帆秋:蓝天、白云冬:冰雪(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美丽的园林作者袁海芸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类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

8、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本课内容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课标指出:“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 解。”中国古典园林移步换景,充满诗情画意,追求含蓄自然之美,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 明发展的精华;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讲究轴线对称,分行列队,有序规整,显示了人对自然的改 造,表现出西方文化高度的理性。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欣赏和评述,能让学生感受园林之美和不 同地域文化的不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珍惜

9、世界文化遗产与民族艺术的情感。学生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具备 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表现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分析等方式,发现中国园林与西方 园林的不同之处,感受中西方园林各自体现出的美感。并能自主小结出中西方园林的基本特征。教学方式、手段:用情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园林的特点;用观察、欣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园林的美感;用对比、探究等方法发现中外园林的不同之处和各自具有的不同美感。通过讨论、欣赏等方法能小结中外园林的造园特征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出园林不同的美感。教师准备:中西方园林局部特写照片、整体照片。学生准备:炭笔、彩色画

10、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情境体验、欣赏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感 受中国园林可游可居的特点,同时能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中西园林的不同之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植被和水的造型特点,并能绘 制园林一角或全景的草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园林特点,从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的 不同审美特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珍惜世界文化遗产与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造园特点,以及中西方园林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描绘园林一角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美

11、,以及可游可居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唤起回忆1 模拟“曲径”,进行体验。(1)请一名同学从教室后门走到前面。(2)铺设一条“曲径”,这条路和刚才那条有什么不同?(弯曲)(3)再请这名同学沿着老师铺设的弯曲路线走一走。(4) 说说走时前后有什么变化?(时间延长了,每转一次弯,看到的人和物都不一样。)2 你走过这样的路吗?在哪里走过?(小区、公园等)3 下面,我们就沿着这样的小路,一起来游览一座经典的中国园林。(1)播放“拙政园”视频。学生欣赏。(2 )如果这时下雨了,我们还能继续游玩吗?可以在哪里玩?(亭子、长廊等)(3)提问:说说拙政园给你的第一印象。(4 )你记住了园里的什么?在纸片

12、上写下来。教师将纸片放在黑板上。(5)知道我们游览的这座园林的名字吗?它是苏州的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今天,我们就从拙政园开始,一起来了解美丽的园林。(6 )出示课题美丽的园林。二、探访园林,感受特征1. 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都是开放的旅游景点。其实,在古时候,园林是家宅的一部分,人们在这里生活。大人在这里会客、聊天、小憩,孩子在这里嬉戏、玩耍。园林的主人在设计园 林时,都经过了精心的思考,会和当时的大文学家、画家一起商讨园林的布局。园子里的山石水 池、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极有讲究的。(出示狮子林全景图)可以说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13、。(板书:建筑、山水、花木)2. 中国有园林,西方有没有?有,而且西方的古典园林也有它独特的美丽之处,中西方的著名园林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出示西方古典园林全景图)3. 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有何相似之处?(都有建筑、山石、花木)4 下面,班同学将分为三组,深入园林中去仔细观察研究。一组负责亭台楼阁、一组负责山石水池,一组负责花草树木。发现研究主体的造型特点,在园林布局里的作用以及给人带来的 美感。5.汇报交流结果:中西园林对比欣赏。(1)建筑。中:(出示建筑图片配文字)园子里的建筑讲究高低错落,亭台楼阁巧妙安排,变化多端。花间隐榭,水边安亭,长廊云 墙,曲桥漏窗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

14、增大、层次分明。多为曲线造型,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 常说,花园虽小,游来却曲折有致。园子里的围墙不高,为的就是将墙外的景物借进园中,增加园里景色的层次。让园中的游览 者仰视、俯视都有景。墙上的花窗、又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想想,刚才我们走的“曲径”有什么作用呢?园中的曲桥、曲径、曲廊左右都有景,随 着小桥、小路、走廊曲折一下,使参观者左顾右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离延长,趣味加深。小 路曲折,再加上拱门的烘托,更有曲径通幽的感觉。感觉:小巧、雅致。西: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 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多为直线造型。感觉:宏伟、规

15、则。(2)山水。中:我国的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园林中的假山虽是人工堆砌,却给攀登 者“身在山间”的感觉。“立峰”,就是单独欣赏的石头。这些石头的姿态可以“入画”,才能与园林相配。(出示颐和园图片)不仅可以在园内造山石之景,还可以“借景”。颐和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昆明湖与万寿山,但是当我们在游玩的时候,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仿佛也都被纳入园中。感觉:人工雕琢,模拟自然。西:西方古典园林中一般没有矗立的山石,园中的石头也多为雕塑。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 道路,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 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塑

16、像和喷泉。感觉:讲究科学、图案之美。(3)花木。中: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更要具有“画意”,讲究树木的姿态,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园里古老的藤萝和盘区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西: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4) 小结:通过前面的欣赏比较,说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征和西方古典园林的总 体特征。教师小结:中国古典园林虽是人工建造,却像自然天成,通过建筑、山水、花木的巧妙搭配,产生移步换景,充满画意诗情的效果,引用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一一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 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17、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 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 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着“如在画图中”的。 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 追求素雅、宁静,表现中国文人亲近自然的追求。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西方古典园 林讲求形状、色彩和气派,园中的植物几何形图案讲求对称美、秩序美,人为修饰因素很多,体 现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给人恢弘大

18、气之感。三、表现园林1 学生作业:画出你最欣赏的园林一角,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画出 园林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特点。2 点评作业:是否体现出相关园林特点;是否利用线条的粗细、深浅不同画出了建筑、树 木、山水的坚硬、柔和与疏密的特点了。3 (出示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我们经常会听到“世界文化遗产”这几个字,这就是世界文化 遗产标志。而我们今天所研究的中西方古典园林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说 明,这些园林有文化的积淀和深厚的底蕴,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的昆仑山瑶池玄圃、东海神山仙岛的古老神话传说。四、城市山林,美好愿景这节课,我们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园林,我们镇江有园林吗?有,在我们镇江,也有美丽的园 林。我在一本介绍园林的书中,读到一段介绍焦山顶上的“别峰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