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与滑轮大题经典剖析(附答案)_第1页
杠杆与滑轮大题经典剖析(附答案)_第2页
杠杆与滑轮大题经典剖析(附答案)_第3页
杠杆与滑轮大题经典剖析(附答案)_第4页
杠杆与滑轮大题经典剖析(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哥家教精选=1如图26甲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G甲150N,动滑轮重G轮50N,人重G人650N。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OAOB59。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物体乙的支持力为F1210N。求:物体乙受到的重力G乙。若用物体丙替换物体甲,并在物体乙的下方连接一个弹簧,如图26乙所示,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对物体乙的作用力为F2780N。求: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3。2一根不均匀的金属杆长AB=4m,自重为G =4000N,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7所示的滑轮组的绳子系在B点,以A端为支点,竖直向上提起它的B端。当人站在水

2、平地面上,竖直向下用力拉绳端,使金属杆的B端刚离开地面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N1,B端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1,匀速略微向上提起金属杆过程中,滑轮组的绳重、绳的伸长和轮轴间摩擦可以忽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持不变为1;当把该滑轮组的绳子系在金属杆的C点,AC=3m,仍以A端为支点,匀速略微竖直向上拉起B端,人对地面的压力为N2时,C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2,B端恰好离开地面,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若人的体重为G人=700N且保持不变, N1N2 =127,12 =6364。求:动滑轮重ABC图27金属杆的重心O距A端的距离。3如图所示,杠杆AOB及支架是一个固连在一起的整体,AO:BO=5

3、:2。图中正方体D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8×10-2m2,物体B的质量为2kg。当物体A的质量为9.2kg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体D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000pa。当把物体A换为质量为39.5kg的物体C,支点向左移,使AO:BO=4:3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体D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零。(杠杆、支架和托盘的重力不计,g取10N/kg。拉物体B的细绳系于物体B上表面中央并沿竖直方向)(7分)求: 第3题图ABDAOB托盘支架 (1)动滑轮的质量。 (2)物体D的质量。4(崇文35)如图21所示装置,物体B重为50N,体积VB=1.0×10-3m3,B在水中匀速下沉

4、时,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将物体B换成与物体B体积相同的物体C后,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物体A,使物体C在水中4s内匀速上升0.4m(物体未露出水面),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不计绳重、滑轮轴处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计算结果保留位小数。求:(1)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A 。(3)物体C所受重力GC与拉力F的比值。(4)拉力F的功率P 。图215(门头沟图22CBDFEAGOHP39)如图22所示小星沿杠杆GP水平向右匀速运动,通过对杠杆GP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来提升物体A。其中B、C、E、F都

5、是定滑轮,D是动滑轮,杠杆GP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正立方体A的边长为40cm,密度为5×103kg/m3。杠杆GP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OG为10cm。当小星运动到H点,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0Pa。此时通过细绳对动滑轮D的向下拉力FD=6000N。忽略细绳与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动滑轮D的重力;(3)若人的质量为40Kg,则OH的长度是多少?6(石景山40)如图24所示为一种蓄水箱的放水装置,AOB是以O点为转轴的轻质杠杆,AB呈水平状态,AO = 40cm,BO= 10cm。Q是一个重为5N、横截面积为100cm2的盖板,它通过

6、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50kg的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可以控制出水口上的盖板。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1,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若水箱中水深为10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机械效率为2。已知1与2之比为4449,盖板的厚度、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人对绳的拉力与人所受重力在同一直线上,g取10N/kg。求:图24AOBQ出水口天花板C(1)当水箱中水深为100cm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2)动滑轮

7、的总重。 (3)N1和N2之比。7(顺义42)图28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边长为20 cm的正立方体A的示意图,已知物体A的密度为。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对地面的压强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当物体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对地面的压强为;当物体A全部露出水面并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3,对地面的压强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取)求: (1)小明先后两次对对地面的压强;(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A8(昌

8、平39)图27是小明用滑轮组从水池中用密闭容器A提取水的装置示意图,当容器A 到达水面前,在空气中匀速下降过程中,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当容器A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A未与水池底接触),且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 容器A在水中受到浮力为4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为F2,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浸没后容器A仍能继续下沉,当容器A下沉到一定深度时,容器侧壁的阀门会自动打开,水会注入容器,注满水后,阀门自动关闭。提升注满水的容器A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容器未露出水面), 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3,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3.已知小明所受重力

9、为500N, N1: N2=46:47, N2: N3=47:41。(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A图27求:容器A盛满水后,所盛水的质量。1、(1)1分杠杆两端受力如图1所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AFB×(G轮2G甲)×(50N2×150N)630N 1分物体乙受力如图2所示。G乙FAF1630N210N840N 1分(2)加入弹簧后,物体乙受力如图3所示。FA¢G乙F2840N780N1620N 1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B¢FA¢×1620N900N 1分物体丙替代物体甲后,滑轮受力如图4所示

10、。FB¢2G丙G轮G丙(FB¢G轮)×(900N50N)425N 1分人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G丙F3G人F3G人G丙650N425N225N1分2、解:以A点为支点,竖直向上拉B点,金属杆的受力分析如图。F1为滑轮组竖直向上拉金属杆的拉力,G为金属杆所受重力,O点为金属杆的重心。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TbF1/TcF2/ F1AOBG(1分)F1·AB G·OA AOCF2G以A点为支点,竖直向上拉C点,金属杆的受力分析如图。F2为滑轮组竖直向上拉金属杆的拉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F2·AC =G·OA F1·

11、;AB = F2·ACF1F2 = ACAB =3m4mF1F2 = 34 (1分)分析滑轮组,当拉B点时, Tb=(F1/G动)/4,其中Tb为人的拉力,F1/为杆拉滑轮组的力,与F1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F1/= F1,G动为动滑轮重。当满足题目的条件时,TcF2/TbF1/F1/F1/G动W有用W总1= =G人N2/Tc/G人N1/Tb/当拉C点时,Tc=(F2/G动)/4,其中Tc为人的拉力,F2/为杆拉滑轮组的力,与F2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F2/= F2F2/F2/G动W有用W总2= = (1分)F1/F1/G动F2/F2/G动 12= F1F1G动F2F2G动 6364 (

12、1分)分析人受力:当拉B点时,人静止Tb/= G人N1/ 其中G人为人所受重力,Tb/为滑轮组拉人的力,与Tb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Tb/ = Tb;N1/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N1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N1/ = N1拉C点时,人静止Tc/= G人N2/ 其中Tc/为滑轮组拉人的力,与Tc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Tc/ = Tc;N2/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N2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N2/ = N2N1N2 = (G人Tb)(G人Tc)(700NTb)(700NTc)=127 (1分)四式联立700N(F1G动)/4 700N(F2G动)/4= 127F2F2G动F1F1G动 = 6364 F1F2

13、=34F1·4m =4000N·OA 解出:F1=1500NG动= 100N, OA=1.5m (2分)3、受力分析并画出示意图。1分当物体A的质量为10.2kg时,对动滑轮、物体A、杠杆及物体D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图3FFG0f1AGAf1N1AOBT1N1DGDND1T1FFG0f2CGAf2N2AOBT2N2DGDND2T2图4当把物体A换为质量为23kg的物体C时,对动滑轮、物体C、杠杆及物体D的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其中,f= f1,N1= N1,T1= T1。GB = mBg=20N,GA = mAg=92N,GC= mCg=1270N。根据题意可列出

14、如下方程:F=20N ND1=ps=4000pa×8×10-2m2=320N1分40N = G0+f1 f1+N1=92N T1+320N=GD N1×AO=T1×OB 由式得:N1= G0+52N 1分(G0+52N) ×AO=( GD-320N) ×OB 1分40N = G0+f2 f2+N2=1270N T2=GD 由式得:N2 =G0+1230N 1分(G0+1230N)×AO= GD×OB 将AO:BO=2:5代入两式可解得。GD=500N 1分G0=20N。1分4、答案(1)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

15、水gVA=1×103kg/m3×10N/kg×10-3 m3=10N(2) 当B在水中下沉,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A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当用力F拉物体A,物体C在水中匀速上升时,A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动滑轮与物体B的受力情况如图(A)所示。当物体C浸没在水中时,动滑轮与物体C的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由甲图: f = F拉 1= =80% f = F拉 =16.7(3) 1=80% G轮=10N2=60% GC=25N 由乙图:F= f+ F拉 2=60% F拉=N =1(4) P=Fv=(f+ F拉)= 25&#

16、215;0.3 = 7.5W5、解:由已知画出受力分析图, -(2分)(1)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GAAGVA=5×103 kg/m3×10N/kg×=3200N-(1分)(2) GAFA -(1分)乙G动FD2FA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2FA= FD G动; -(1分)将FD=6000N带入 由解得:G动=400N -(1分)(3)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图2由于人对杠杆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所以有:图3OGHG人FDFD×OG=G人×0H -(1分)由解得:0H=1.5m -(1分)6、答案FQG板F

17、A图1图2FAFBAOB图3FCG动4FF G人N图4(1)水深h2=100cm时:p2=水gh2=1.0×103kg/m3×10N/kg×1.0m=1×104PaFQG板FA图1图2FAFBAOB图3FCG动4FF G人N图4(2)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分别以盖板、杠杆、动滑轮、人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示意图依次为图1、图2、图3、图4。水深h1=50cm时,由图1:FA1=FQ1+G板=p1 S+G板=水gh1 S +G板 =1.0×103kg/m3×10N/kg×0.5m×0.01m2+5N=55N 由图2:F

18、A1×OA =FB1×OB FA1= FA1=55N 55N×40cm= FB1×10cm FB1=220 N 由图3:1 水深h2=100cm时, 同理可得:FA2=105N FB2=420 N 2 由题意:1:2=4449 :=44:49 G动= 60 N (3)由图3: 4F1= G动+ FC1 由图4:N1+F1=G人 N1=G人- F1= m人g - F1 = m人g -=50kg×10N/kg -=430N 同理可得:N2=380N N1N2=43387、答案解:(1)分别取物体A、动滑轮和人为研究对象,先后三次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G人F2N2G人F1N1GAT2F浮2AAGAT1F浮1G动2F1T12F22T2G动GAT3A2F32T3G动G人F3N3A在水中 A部分在水中 A全部露出水面 当A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因滑轮匀速上升,所以,又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 因人是静止的,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1分)当物体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1分)小明先后两次对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分)(2)设物体A在水与空气中上升的高度均为h, , 所以,(2分)8、当容器A 到达水面前,在空气中匀速下降时,以容器A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7所示:G人F1N1图8FA1图7GAA 以人为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