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说明文语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说明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值所占比例很大。透视近年来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可以发现,大多数省市所选取的材料绝大多数是课外的,而且内容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科技性说明文,涉及到环保、病毒、生态保护、科技发明,网络、前沿科学、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在设题上基本上也都是注意了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因此,把握好中考说明文的发展方向,对解答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至关重要。点击考点中考说明文阅读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和记叙文、议论文阅读相比
2、,难度较小,对文章提供的隐性信息的筛选较少,体现的知识性、科学性较强。常见的考点有: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5对说明语言的把握,及对关键词、句的辨析;6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7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的体会;8对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考查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体会阅读一篇说明文,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准确概括段意和中心,都离不开语言分析。大纲规定,初中生能“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合义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
3、力”,能“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合义和作用”,能“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合意”。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点是: 1能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能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另外要重视具有修辞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得更连贯、更严密
4、,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是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廖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道: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2400只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要大许多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差错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据统计,蜻蜓一小时可以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吃100只,一天24小时,当然要吃2400只了。作者的乘法计算是无误的,却忽略了晴蜓不可能性在一天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这就闹出了笑话。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
5、生动活泼见长。平实生动性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多样性: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如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如天气陛下一文中“在陆地上是压迫,在海洋上是簸弄,在天空中简直是乱搅一句,“压迫”是写天气强制人服从他,“簸弄”是写天气对人的玩弄,“乱搅”即乱搅拌,写天气的威势更厉害了。这三个经过锤炼的词语,分别说明了天气陛下“在陆上”、“在海上”、“在天空”所发的程度不同的威风,用词准确而富于变化。在语境中区分
6、近义词表义的差异,也是中考中常见的形式,如向沙漠进军中:“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三十公里都变成沙漠了。”“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其中“侵”、“侵入”、“侵袭”用得十分精当,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三个词都是动词,意义相近,但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侵入”指敌人进入境内,侵占”是说明用侵略手段占用别国领土,“侵袭”是侵入而袭击的意思。再从语义连贯上考虑,各自用得很有分寸,相得益彰。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
7、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例如向沙漠进军中:“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副词“还”用来修饰形容词“充沛”,表示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说得过去:同我国西北地区相比是比较充足的,但和沿海地区相比则少得多。副词“多少”表程度,说明数量不多,但仍有一定数量。这两个修饰性词语,准确地反映了“雨量”和“风沙”的情况,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揣摩具有修饰限制功能的词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如去掉修饰、限制的定语或状语与原文比较,用另外词语替换这些修饰限制性成分来比较。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
8、的特殊作用。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要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有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结合语法功能和具体语言环境去分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何准确把握说明文中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能
9、否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直接关系到对材料整体的理解和分析。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理清指代成分。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结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第二段:“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两句是关键句,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去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情况,就能得到具体而清晰的印象。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如统筹方法一文中的第二段:“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10、。”用设问句式,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第一句承上文,强调7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二句既回答了第一句的设问,又同统筹方法的特点“安排工作进程”相吻合,还在第二部分中起统领作用。另外中考试题中,经常考查对指代成分的分析,如人类的语言一文第二段中:“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加点字“这”指代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从内容上看,“这”指代上句“人类语言的特点”;从结构上看。“这”是第二句的主语,放在句首起突出作用,再次强调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可见,分析复杂的指代,必须从语义和语法结构两方面综合考虑。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而抓住
11、其关键词句对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概括中心内容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阅读说明文,特别是在分析语言特点时,必须高度重视关键词句的分析。 “说明文语言分析”答题规范示例题型二:选择型如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试题。人类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高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
12、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第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2002年山西省试验区中考试题)解题思路:阅读说明文要揣摩说明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那些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程度、数量、范围等的词语。这些词语往
13、往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参考答案: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如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试题。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丰富的基因,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在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处,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类的视野之外!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近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在地球上一千万种生物中,被我们命名的只有140万种。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
14、;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经考察,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平均可以发现300种乔木。而在温带一公顷的森林中,却只能找到10种乔木。热带雨林中一颗乔木上能发现43种蚂蚁,相当于英伦三岛全部的蚂蚁种类。热带森林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却生长着全世界物种的50%-90%,也就是说,全球多半物种生存在7%的土地上。第段文字中加点的'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答:“近”字不能去掉。因为“近”字,表达的是概数,能准确地表现人们对许多硬壳虫未作研究的状况,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切数,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试题。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
15、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与其他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用地,再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因素,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据统计,1951年,我国耕地有1.08亿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项。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0.99亿公顷,人均耕地也只有0.10公顷了。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地增长下去,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第段加点的'大
16、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明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是一个约数;删去'大约',则说得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试题。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
17、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因为'主要'表示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变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进了黄河,与事实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试题。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
18、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答:不能删去。因为'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就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与事实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好题回放】阅读下列语段,回答
19、问题。例一:语段一:把煤和空气隔绝,加热使之分解,便可以得到一种黏糊糊的污臭而黑的煤焦油。这些外貌不扬气味不佳的东西,里面却蕴藏着好几百种化工原料,这些原料的名字为苯、甲苯、萘、酚、蒽、菲等。普通人听来有些千奇百怪的感觉,但这些东西经过化学家们的手,可以( )出千千万万常用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把人们带到更美好的生活境界。 语段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千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指出“语段一”中加点的词语
20、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2指出“语段一”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A变化 B变幻 C改变 D演变 3联系“语段二”的内容,说说加点词“大约”、“可能”、“几乎”不能删去的理由。 4联系“语段二”的内容,加点词语“有许多”能否换成“都”,为什么?例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似乎”表示揣测,有了它,语气委婉,不绝对化,从中可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三:谈起赤道气候,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暑气蒸人,大雨滂沱。因为这个地区是地球上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其实,赤道地区也有冬天,气温也明显下降,一些树木也一样落叶。 每年6月至9月,是赤道地区的冬季,昼短夜长,久
21、阴不晴,气温凉爽。有些树木纷纷落叶,人们穿着衬衣扫落叶。待到它们再长出新芽时,春天就来了。 有趣的是,在同一个院子里,一边是叶落枝秃,冷冷清清;另一边却是花繁叶茂,生机勃勃。高大的刺槐,只剩枝丫,而身旁的芒果树、油梨树和夜来香树却正绽蕾扬花,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那边在扫落叶,烧荒草,这边依然是“绿叶咸荫子满枝”,木瓜、香蕉,黄色、绿色,层层叠叠。 更有趣的是,在这一季节一些树落叶和发芽同步进行。比如,八角茴香树,树冠如盖,叶如巴掌大小,随着黄叶飘零,新芽已开始绽出。叶黄、叶落、发芽、成叶,前后仅两个星期。细心观察会发现,八角茴香树的落叶不在冬季之始而在冬季之尾。每当它的叶子变黄飘落时就
22、预示着冬天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气温明显升高,故而人们又称它为报春树。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这个地区是地球上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第句从“空间”角度来考查对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理解。“地球上”限定了“距离太阳最近”的空间位置,如去掉就不准确。因为有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星球。 气温也明显下降,一些树木也一样落叶。第句从“范围”的角度来考查。“一些”说明“一样落叶”只是部分树木,并非全部。如去掉,就变成所有的树木都落叶,与实际情况不符,不准确。叶黄、叶落、发芽、成叶,前后仅两个星期。第句从“数量”角度来考查。“仅”强调时间之
23、短,去掉后,不能表达出这一意思。更有趣的是,在这一季节一些树落叶和发芽同步进行。第句从“程度”角度考查。“更”与,前文的“有趣的是”相关联,强调了这里“树落叶和发芽同步进行”比前文“一个院里,一边是叶落枝秃,冷冷清清,另一边却是花繁叶茂,生机勃勃”有趣的程度。去掉后,表达不出“有趣”的程度。二、开放性试题链接【命题趋势】课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纵观近两年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命题情况看,呈现以下趋势:从选材上看,科技文阅读材料坚持以课外为主,内容上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技发现。例如:
24、航天科技、非典知识、环境保护、禽流感知识。从设题点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试题更为关注的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学科思维。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引起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与重视。从立意上看,不少地方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思考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从题型上看,科技说明文阅读以往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最近两年来,选择题逐渐淡出,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大都有主观题和客观题并重的趋势,填空和简答成为主流题型,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些课改实验区则完全采用主观题形式命题。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这些开放性试题,往往由选文出发,向
25、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迁移,试题开放度高,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品质的要求较高,往往成为全卷的亮点。此外,科技文阅读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例如:有的地区将说明文阅读与口语交际进行了整合,考查学生利用获取的知识得体交际的素质;有的地区把说明文阅读与绘画作了整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考点聚焦】 说明文阅读中的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创新能力。围绕文本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进行迁移的能力。说明文开放性题目有以下几大考点:对高新科技知识进行阐释;对文中语言材料进行“再表达”;对答题的理由进行个性化解说;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根据文章内容设计表
26、格等;对文章中的某种表达技巧、表达特点进行品味;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或生活经验解说问题阐发意义。这种题目最能检验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回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材料的具体内容,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充分打开思路,尽力做到要有一定创新性。【技法指导】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说明对象的认知、事物、事理特征的辨析、说明方法的确定及说明语言的品味。但从2006年的全国部分省市语文中考试题来看,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考查份量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开放性阅读题纷纷涌现,且绝大多数成为说明文检测的“压台戏”。现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并作答题技巧指导。1.信息提取这类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利用说明文
27、中所介绍的新信息、新概念等内容对说明对象作出个性化的解释,如山东青岛卷,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有关段落给“绿色塑料”下一定义。解答这类题,考生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然后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2.增补填充命题者根据文章的内容及思维的规律,在说明文中的关键处故意留出空白,让考生将特定的词语或句子填入。解答这类题时,考生一定要善于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利用空白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所填内容,填完后,还要将有关内容读一遍,看看上下文是否语气一致、意义连贯。如包头卷的第20题。3.创意表达这类题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语文的能力,要
28、求考生对自然、科技等方面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表述,考生要深刻理解作者及文章的态度与倾向,在题干要求的范围内答题。如哈尔滨卷第16题,要求考生写一则广告语。4.感悟启示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文章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类考题通常要求考生对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事理或科学家身上所蕴涵的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如无锡卷第14题。5.联想想象命题者依据说明文的内容引出一个相关话题,要求考生进行联想想象,考生在答题时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调动自己生活积累和激活自己的思维灵感,寻找联想想象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与关联处。如黄
29、冈卷第17题。6.语言品析要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词语,同时还要注意文中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正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具体体现。当然,也不能忽视说明文句子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因为有了它们,使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得以彰显。如岳阳卷第14题。【好题回放】(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头脑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下一场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者双
30、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果。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11文章最
31、后谈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答: &
32、#160;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题目。命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启示,我们读完全文后,明白作者要告诉我们“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也就是说作者对这一观念是持肯定态度的,因此我们在谈“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时,可以结合以下三方面来谈:1、共生是自然界
33、的法则和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各生物只有服从这一规律,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2、人类的生存如同其它生物进化一样,不会只是单一的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求合作共生。3、“合则双赢,争则俱败“,我们应努力创谐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战演练一】南浦大桥上的全国之最1991年底,在上海的黄浦江上,将耸立起一座全长8346米的崭新的桥梁 南浦大桥。这是一座集众多全国之“最”于一身的桥梁。南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主桥桥面用钢材与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叠合而成。桥面下一层用大型“工字钢”制成框架,上一层是钢
34、筋混凝土桥面板,钢框架与桥面板用电焊焊接,结合处再浇上混凝土,使两者联成一体。这种叠合组成的桥面和钢框架共同受力的新型结构,叫叠合梁结构。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采用,开了我国建桥史上的先河。 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3吨,为全国之最;制作钢梁用的钢板,最厚的达80毫米,其厚度在钢结构中又是一个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 大桥主桥桥面是用180根钢索“吊”在桥塔上的。其中最粗的一根钢索是用265根直径7毫米的高强度钢丝绞合而成,直径146毫米,重21吨,均为全国第一。它长达223米,竖起
35、来相当于三幢国际饭店的高度。180根钢索都是用千斤顶拉后固定在主塔上的,每个千斤顶的拉力达600吨,也是全国之最。 南浦大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46米,在我国桥梁中首屈一指。 由于桥高,建桥时的作业面就更高,负责主桥桥面施工的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的干部、工人要在5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安装斜拉索则要上到110米以上才能操作。这些恐怕也算是“全国之最”了。 南浦大桥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施工人员的心血。它的建设对于加强浦江两岸的联系,实现党中央开发浦东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选自解放日报李义、陈健) 6、桥梁建设
36、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根据文章的阅读,请你为南浦大桥写一段抒情的话语,不少于50字。
37、;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开放性试题难以回答,面太广,不够具体,无处落笔。其实,开放性试题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题型。说它容易回答,也就是因为它的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形式大多也是自由的,只要言之有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品转让协议书
- 数控加工合同(3篇)
- 钢材购销服合同(32篇)
-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高考语文复习五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 四川省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 电脑速记技能培训契约
- 2024年广西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调研报告: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北师大版
- 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汇编
- GB/T 30030-2023自动导引车术语
- 婴幼儿如厕照料(婴幼儿回应性照护课件)
- 面相与手相课件
- 烟草局考试计算机专业考试题
- 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3年中国船级社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精选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