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学案全集_第1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学案全集_第2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学案全集_第3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学案全集_第4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学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1.1命题命题及其关系学习目标: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命题的真假;了解四种命题的的含义,能写出给定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难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自主学习1. 复习回顾: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2.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是素数,则是奇数;(3)2小于或等于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5);(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7)明天下雨.合作探究1. 根据

2、下列命题完成填空(1)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全等;(3)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相等;(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那么它们不全等。命题(2)、(3)、(4)与命题(1)有何关系?1上面的四个命题都是 形式的命题,可记为 ,其中是命题的条件,是命题的结论2在上面的例子中,命题(2)的 分别是命题(1)的 ,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命题(3)的 分别是命题(1)的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命题(4)的 分别是命题(1)的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 3。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含义:一般地,设“若则”为原命题,那么

3、 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1)若,则;(2)若,则4。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时指出它们的真假(1)对顶角相等;(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5。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有什么关系?(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 ;(2)逆命题与否命题 练习反馈1给出下列命题:若,则;若,则;对于实数,若,则;若,则;正方形不是菱形其中真命题是 ;假命题是 (填上所有符合题意的序号)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4、平行;(2)斜率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3)钝角的余弦值是负数3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 和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1)若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则它们是互斥事件;(2)当时,若,则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2.1 充分条件1。2.2必要条件学习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充分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自己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充分条件的概念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自主学习练习与思考写出下列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x a2 + b2,则x 2ab,(2)若ab 0,则a 0.置疑:对于命题“若p,则q”,有时是真

5、命题,有时是假命题如何判断其真假的?合作探究命题“若p,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经过推理能推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换句话说,只要有条件p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的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q,记作:pÞq充分条件的定义:_.必要条件的定义: _.上面的命题(1)为真命题,即x a2 + b2Þx 2ab,所以“x a2 + b2”是“x 2ab”的充分条件,“x 2ab”是“x a2 + b2”的必要条件例题分析:例: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

6、那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若x 1,则x2 4x 3 0;(2)若f(x) x,则f(x)为增函数;(3)若x为无理数,则x2为无理数分析:要判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例: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1) 若x y,则x2 y2;(2)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3) 若a b,则acbc分析:要判断q是否是p的必要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练习反馈1、从“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 “”是“函数为偶函数”的_ “”是“” 的_ “&q

7、uot;是“”的_ “”是“"的_2、已知、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充分条件,那么是的什么条件?是的什么条件?是的什么条件?3、已知 “"和“",则“”是“”的_条件“”是“"的_条件4、求圆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课堂总结充分、必要的定义在“若p,则q”中,若pÞq,则p为q的充分条件,q为p的必要条件1.2。3 充要条件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充要条件的定义,了解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定义2、正确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对条件的

8、判定应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 重点:1、正确区分充要条件;2、正确运用“条件”的定义解题难点:正确区分充要条件自主学习 1。什么叫充分条件?什么叫必要条件?说出“”的含义 2。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q”及“qp”是否成立 (1)p:内错角相等 q:两直线平行 (2)p:三角形三边相等 q:三角形三个角相等3.充要条件定义:一般地,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 这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p是q的_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合作探究例1:指出下列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 p:x1 q:x22) p:x5 q:x>13) p:(x2)(x3)=0 q:x-

9、2=04) p:x=3 q:=95) p:x=±1 q:x1=0例2:1)请举例说明: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2)从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一种填空:“aN”是“aZ”的_ “a0”是“ab0"的_ “x=3x+4"是“x=”的_ “四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_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a>b”是“ab"的充分条件;“ab"是“a>b”的必要条件;“a>b”是“a+c&

10、gt;b+c”的充要条件;“ab”是“ac>bc"的充分条件例3、若甲是乙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要条件,丁是丙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问丁是甲的什么条件?例4、求证:关于X的方程ax+bx+c=0(a0)有两个符号相反且不为零的实根充要条件是ac<0例5、已知 P: 2 ,q:x-2x+1-m0 (m>0)且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练习反馈1、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 x是6的倍数。 q:x是2的倍数2)p: x是2的倍数。 q:x是6的倍数3)p: x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q:x是6的倍数4)p: x是4的倍数 q:

11、x是6的倍数2、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p是q的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Ap:3x25,q:2x35Bp:a2,b2,q:ab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4、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x2|3,那么甲是乙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

12、件6、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那么s,r,p分别是q的什么条件?7、 关于x的不等式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熟悉常见的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2、了解含有量词的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含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含有量词的命题及判断其命题的真假性重点: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难点: 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真假的判定.自主学习问题1、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假如是命题你能判断它的真假吗?(1)2x是整数;(2) x;(3)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4

1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海师附中今年所有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数学课本都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的教科书;(6)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7)对所有的x, x;(8)对任意一个x,2x是整数。问题2、命题(5)(8)跟命题(3)、(4)有些不同,它们用到 “所有的”“任意一个” 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在指定的范围内都表示整体或全部,这样的词叫做_量词,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_命题.命题(5)(8)都是全称命题。问题3、在判断问题1中的命题(5)(8)的真假的时候,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命题: (5),存在个别高一学生数学课本不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的教科书; (6),存在一

14、个(个别、部分)有中国国籍的人不是黄种人(7), 存在一个(个别、某些)实数x(如x2),使x(至少有一个x, x)(8),不存在某个x使2x不是整数这些命题用到了“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的词叫做_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_命题(或存在命题)命题(5),(8),都是特称命题(存在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中一个x,使p(x)成立"可以用符号简记为:。读做“存在一个x属于M,使p(x)成立”全称量词相当于日常语言中“凡”,“所有”,“一切”,“任意一个”等;存在量词相当于日常语言中“存在一个”,“有一个”,“有些"

15、,“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等。 合作探究(1)下列全称命题中,真命题是:A。 所有的素数是奇数; B。 ;C。 D。(2)下列特称命题中,假命题是:A。 B.至少有一个能被2和3整除C. 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直线 D。x2是有理数(3)已知:对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对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5)求函数的值域;(6)已知:对方程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练习反馈1、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末位是o的整数,可以被5整除;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梯形的对角线相等。2、判断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有些实数

16、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些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有些菱形是正方形。3、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其中真命题为( )A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BC对每个无理数x,则x2也是无理数 D每个函数都有反函数4、将“x2+y22xy”改写成全称命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 B,都有C,都有 D,都有5、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其中为真命题的是A BC D6、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存在实数和,使cos(+)=coscos+sinsinB不存在无穷多个和,使cos(+)=coscos+sinsinC对任意和,使cos(+)=coscossinsinD不存在这样的和,使cos(+) coscossinsin7

17、、对于下列语句(1)(2) (3)(4)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全部填上)8、命题是全称命题吗?如果是全称命题,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全称命题,请补充必要的条件,使之成为全称命题。1.3.2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数学中一些实例,使学生归纳总结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2、通过例题和习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重点:通过探究,了解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会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难点: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自主学习1、

18、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你能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吗?(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3)"xR, x22x10。(4)有些实数的绝对值是正数;(5)某些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 xR, x210.2、从命题的形式上看,前三个全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特称命题。后三个特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全称命题。一般地,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有下面的结论:全称命题和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合作探究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写出它们的否定:(1)、p: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2)、p: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19、;(3)、p:对"xZ,x2个位数字不等于3;(4)、p:$ xR, x22x20;(5)、p: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p:有一个素数含三个正因数。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3)"xÎR,x22x+10例3、写出命题的否定(1)p:$ xR,x22x+20;(2)p: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p:有些函数没有反函数;(4)p: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练习反馈1、写出下列全称命题的否定:(1)p:所有人都晨练;(2)p:"xÎR,x2x

20、+10;(3)p: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4)p:$ xR,x2x+10;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1) 所有自然数的平方是正数。 (2) 任何实数x都是方程5x12=0的根。 (3) 对任意实数x,存在实数y,使x+y0。 (4) 有些质数是奇数。 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 若x24 则x2。 (2) 若m0,则x2+xm=0有实数根。 (3) 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是0. (4) 被8整除的数能被4整除。 (5) 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4、 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命题与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性。(1)p:若xy,则5x5y;(2)p:若x2+x2,则x2-x2;(3)p

21、: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4)p:已知a,b为实数,若x2+ax+b0有非空实解集,则a2-4b0。5、命题p:存在实数m,使方程x2mx10有实数根,则“非p”形式的命题是( )A。存在实数m,使得方程x2mx10无实根;B。不存在实数m,使得方程x2mx10有实根;C.对任意的实数m,使得方程x2mx10有实根;D。至多有一个实数m,使得方程x2mx10有实根;6、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分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7、命题“"xÎR,x2-x+30”的否定是 8、

22、“末位数字是0或5的整数能被5整除”的否定形式是 否命题是 9、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1)p:"mR,方程x2+x-m=0必有实根; (2)q:$ÎR,使得x2+x+10; 10、写出下列命题的“非P”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若m1,则方程x2-2x+m=0有实数根(2)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都为0(3)若是锐角三角形, 则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4)若abc=0,则a,b,c中至少有一为0(5)若(x-1)(x-2)=0 ,则x1,x21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学习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

23、或、且、非”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自主学习:1、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12能被3整除;12能被4整除;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2)27是7的倍数;27是9的倍数;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2、下列各组命题中的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 35能被5整除; 35不能被5整除;(2) 方程x2+x+1=0有实数根。 方程x2+x+1=0无实数根。2、归纳定义(1)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读作_。(2)一般地,用联结词“或&

24、quot;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读作_。(3)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读作_3、命题“p且q"、 “p或q”与“非P”的真假的规定pqP且qp非P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pqP或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当p,q都是真命题时,p且q是_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且q是_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时,p或q是_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或q是_命题。合作探究例1:将下列命题分别用“且”与“或” 联结成新命题“pq" 与“p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平行四边形

25、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2)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p:35是15的倍数,q:35是7的倍数。例2:选择适当的逻辑联结词“且"或“或"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2)2是素数且3是素数;(3)22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2)Æ是A的子集且是A的真子;(3)集合A是AB的子集或是AB的子集;(4)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4: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p:y sinx 是周期函数;(2)p:32;(3)

26、p:空集是集合A的子集.练习反馈1、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2)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3)平行线不相交2、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1)87;(2)2是偶数且2是质数;(3)不是整数;3、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命题:(1)p:对任意实数x,均有x22x+10;(2)q: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9=0(3)“ABCD”且“AB=CD”;(4)“ABC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43 (2)44 (3)45 (4)对一切实数5、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27、1)p:2+2=5;q:3>2(2)p:9是质数;q:8是12的约数;(3)p:11,2;q:11,2(4)p:0;q:06在一次模拟打飞机的游戏中,小李接连射击了两次,设命题p是“第一次射击中飞机",命题p是“第二次射击中飞机"试用p、p以及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表示下列命题:命题S:两次都击中飞机;命题r:两次都没击中飞机;命题t:恰有一次击中了飞机; 命题u:至少有一次击中了飞机.7、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种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p:末位数字是0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 q:5Îxx2+3x-10=0&

28、#204;¹()p: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q: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p:0ÎÆ q:xx2-3x-5<0 R()p:不等式x2+2x-8<0的解集是:x-4<x<2 q:不等式x2+2x-80的解集是:x x-4或x 2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3、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9、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41页上的问题,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2。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合作探究1。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见教材):思考:(1)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2)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

30、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 (3)设参量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4)类比:写出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 如何用几何图形解释 b2=a2c2 ? 在椭圆中分别表示哪些线段的长?3。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4.如图,设,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的轨迹方程图21-1练习反馈1。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10,且DABC的周长等于22,求顶点A满足的一个轨迹方程. 3.已知椭圆两焦点坐标分别是

31、(0,2),(0,2),并且经过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1。2椭圆的简单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用方程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对称性;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初步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重点、难点: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1。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2. 写出焦点在x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3.

32、 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合作探究1.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进一步得:,同理可得:,即椭圆位于直线和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对称性:由以代,以代和代,且以代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轴和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短的叫做短轴;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2.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3.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33、,求的值练习反馈1. 说出椭圆的焦点和顶点坐标;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画出草图:(1)a=6, e=; (2)C=3, e=,焦点在y轴上;(3)长轴长是短轴长得3倍,椭圆经过点P(3,0);(4)椭圆的一个焦点到长轴两端点的距离分别是10和4。3.如图所示, “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远地点距地面,已知地球的半径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图2-122。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进一步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分析

34、、对比、概括、转化等方面的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对比、概括、转化等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复习椭圆知识:(1)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2) 写出焦点在x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3) 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合作探究 由教材提供的方法画出抛物线的图像,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和推导标准方程:(1)定义: 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 ,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 .(2)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35、:a)建系设标:b)建立等量关系,推导方程:练习反馈1. 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6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F(0,-2),求它的标准方程;3。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卫星拨束近似平行状态社如轴截面为抛物线的接受天线,经反射聚焦到焦点处.已知接收天线的口径为4。8m深度为0。5m,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2。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这些性质2。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抛物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能从抛物线的

36、标准方程出发,推导这些性质。自主学习1。 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定点F不在定直线l上)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2. 抛物线的在一次项对应的轴上,其数值是一次项系数的倍,准线方程与焦点坐标相反;反之可以逆推。3.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8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F(2,0),求它的标准方程合作探究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通过和椭圆几何性质相比,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有什么特点?(1)抛物线只位于半个坐标平面内,虽然它也可以无限延伸,但是没有渐近线(2)抛物线只有一条对称轴,这条对称轴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或与顶点和焦点的连线重

37、合,抛物线没有中心(3)抛物线只有一个顶点,它是焦点和焦点在准线上射影的中点(4)抛物线的离心率要联系椭圆第二定义,并和抛物线的定义作比较其结果是应规定抛物线的离心率为1 2.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x轴,抛物线上的点M(-3,m)到焦点的距离等于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m的值3。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的一条直线与这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且A(x1,y1)、B(x2,y2) 图2-21练习反馈1. 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 + 6 =0的距离小2,求M得轨迹。2。求顶点在原点,通过点(,-6),且以坐标为轴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某单行隧道横断面由一段抛

38、物线及矩形的三边组成,尺寸如图,某卡车载一集装箱,车宽3m,车与箱总高4.5m,此车能否安全通过隧道?说明理由。 图2-2-2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重点、难点: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复习旧知:1.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2.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定

39、点F不在定直线l上)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3.抛物线的在一次项对应的轴上,其数值是一次项系数的倍,准线方程与焦点坐标相反;反之可以逆推。合作探究1.由教材探究过程容易得到双曲线的定义 叫做双曲线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时,双曲线即为点集 。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思考:已知椭圆的图形,是怎么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的?类比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自己建立直角坐标系类比椭圆:设参量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3。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

40、为,双曲线上一点到,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4。已知,两地相距,在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地晚,且声速为,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练习反馈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 a=3,b=4,焦点在x轴上;(2) 焦点为(0,10),(0,10),双曲线上的点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16;(3) 焦点为(0,-5),(0,5),经过点(2,).2. 证明:椭圆+=1与双曲线-15=15有相同的焦点。2。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2。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

41、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渐近线的概念;3.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和探究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重点、难点: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渐近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复习旧知1.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hyperbola)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即当动点设为时,双曲线即为点集2。 写出焦点在x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合作探究1.

42、 通过图像研究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范围: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进一步得:,或这说明双曲线在不等式,或所表示的区域;对称性:由以代,以代和代,且以代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双曲线是以轴和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顶点: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由于双曲线的对称轴有实虚之分,焦点所在的对称轴叫做实轴,焦点不在的对称轴叫做虚轴;渐近线:直线叫做双曲线的渐近线;离心率: 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2. 求双曲线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的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3.求与双曲线共渐

43、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及离心率练习反馈1. 求下列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的长,焦距和离心率:(1)9 =81; (2) - =12。已知双曲线-=1与双曲线 -+ =1,它们的离心率,是否满足等式+=13。如图,设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分析:若设点,则,到直线:的距离,则容易得点的轨迹方程图2-3-1第三章 变化率与导数3。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3。1.1 平均变化率学习目标:1、通过大量实例,了解平均变化率的计算,并能掌握求一个函数在某一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重点、难点: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高自主学习(1)令或,函数在上的平

44、均变化率可简记作 ,式中可正可负.(2)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函数在上的平均变化率是过点 , 两点的割线的斜率。高考资源网合作探究例1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例2水经过虹吸管从容器甲中流向容器乙,秒后容器甲中的水的体积(单位),计算第一个内的平均变化率。高考例3已知函数,分别计算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1) (2) (3) (4)高考资源网例4已知函数,分别计算在区间,上及的平均变化率。高考资源网练习反馈1、甲、乙两人投入相同的资金经营某商品,甲用5年时间挣到10万元,乙用5个月时间挣到2万元,如

45、何比较和评价甲、乙两人的经营成果?2、国家环保局在规定的排污达标日期前,对甲、乙两家企业进行检查,其连续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甲、乙两企业的排污量),试比较两个企业的治污效果。3、已知,求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高考资源 (1) (2) (3)4、求经过函数图像上两点的直线的斜率:高考资源网 (1) (2) (3) (4)3.1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3。2计算导数3.1。2 瞬时变化率学习目标:1、认清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并掌握利用“割线逼近切线"的方法求切线斜率。高考3、掌握在物理学中,瞬时变化率的应用: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利

46、用“割线逼近切线”的方法求切线斜率。自主学习高考资源网1、从到的平均变化率是 2、在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合作探究例1、圆面积A和直径的关系由表示,当直径时,面积关于直径的瞬时变化率是多少?高考资源网例2、设一辆轿车在公路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秒时的速度为,求秒时轿车的加速度。例3、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方程为(1) 求物体在2秒到4秒时的平均速度;(2) 求物体在2秒时的瞬时速度;(3) 求物体在秒时的瞬时速度.高考资练习反馈1、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位移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试求该质点在秒的瞬时速度。高考资源网2、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为常数)(1) 求秒时的瞬时速度.(2) 分别求、2秒时的瞬时速度.高考资源网3、某个物体走过的路程s(单位:m)是时间t(单位:s)的函数:s=t1,通过平均速度估计物体在下列各时刻的瞬时速度:(1)x=1 (2)x=1 (3)x=44、通过平均变化率估计函数y=+2在下列各点的瞬时变化率:(1)x=1 (2)x=3 (3)x=43.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3。3计算导数3.2。1 导数的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导数的定义,并能求出一般函数的导数,理解某点处导数的几何意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