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XX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 高一地理必修 1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 1 1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 、地幔(莫 霍面古登堡面 2900km2900km 深处)、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2. 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 板块及其划分: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3.3. 板块边界与地貌:1生长边界一板块张裂一形成裂谷、海洋、海岭。2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大洋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地裂缝。4.4. 地震波与地理圈层知识简述:地震波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不连续面莫霍面界面以下,纵波、横波速度明显加快古登堡面界面以下,纵波速度下降,横波消失地球的 内部圈层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 33km33km 地幔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该层波速最快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 由水体组成、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5.5. 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沉积岩 (层理构造、有化石) 、变质岩。6.6.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冷却凝固T岩浆岩-外力T沉积岩变质T变质岩

3、熔化T岩浆7.7.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变质作用),构建地表的崎岖不平。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使地表趋于平坦。8.8.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 - - 中心老两翼新、向斜 - - 中间新两翼老) ,断层(上升盘地垒、下降盘地堑) 。9.9.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侵蚀前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0.0. 地垒- 庐山、泰山;地堑 - 东非大裂谷、渭河和汾河 谷地。1.1.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 、向 斜(储水)、大型工程

4、选址应避开断层。2.2.火山:多分布于地壳薄弱地带,沿地表裂隙流出,形 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若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 成火山。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形成。3 3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流水侵蚀一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 - 凹岸侵蚀, 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2流水沉积一一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 冲积平原;3风力侵蚀风蚀沟谷、 风蚀洼地、 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4风力沉积一一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 高原。4.4.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梳理河流侵蚀地貌概念河流侵蚀地面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成因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

5、侵蚀,增加河谷长度下蚀侵蚀垂直于地面,加深河床,河谷向纵深发展侧蚀向两岸侵蚀,谷底变宽,河谷向横向发展河谷沟谷季节性、间断性流水侵蚀地面形成谷地初期河谷集水面积小,横剖面呈“ V V”字型 中期河谷 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河谷 较宽、呈槽型 河流堆积地貌 概念 河流搬运能力减弱使物质沉积而成 冲积平原 洪积 - - 冲积平原 由发育于山前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组成 河漫滩平原形成于中下游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 影响河漫滩平原 高原地区人类理想的栖息地,聚落呈带状分布 洪积 - -冲积平原 山区聚落多分布于此,聚落呈带状 三角洲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沿河或海岸聚落带5.5. 陆地环境的整

6、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 石、生物、 土壤、 地貌) 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6.6. 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分布规律概念及特点成因举例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热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 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亦有影响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变化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各自热带与经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 北美大陆从滨海到内陆地区的自然带演替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7.7.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所

7、处纬度,基带气 候类型;山地海拔,相对高度;阳坡、阴坡;迎风坡、 背风坡。8.8.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0 0C等温线的海拔(阳坡- -高、阴坡- -低); 降水量的大小; 迎风坡 - -低、背风坡 - -高。9.9.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人 为作用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20.20.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1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中;2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 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 法律法规,提高人民防患意识。21.21. 能源的分类:按形成与分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直接的太阳辐射现代光合作用转化的太阳能 - - 生物能 古代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 -煤、石油、天然气 太阳能转化的能量 - - 风能、水能、波浪能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热能 - - 地热、温泉 核燃料 来自月球、太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