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背诵内容_第1页
高一生物背诵内容_第2页
高一生物背诵内容_第3页
高一生物背诵内容_第4页
高一生物背诵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生物背诵内容一、走进细胞1、在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不能口服,口服要被消化成氨基酸。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病毒不具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的繁殖和生活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中的物质。SARS病毒寄生在人体肺部细胞中,爱滋病病毒寄生在淋巴细胞中。4、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桥梁是生殖细胞。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血液属于(组织)层次,心脏属于(器官)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

2、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注意:不是每一种生物都具有所有的层次。6、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如:池塘里的全部鲤鱼。7、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的总和。既包括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注意:山坡上的所有蛇既不是种群,因为有多种蛇;也不是一个群落,因为山坡上不仅仅只有蛇,还有其他生物。8、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所有的生物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9、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

3、础的遗传与变异。10、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

4、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的是长和宽)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 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11、细胞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种。原核细胞最大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但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DNA),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原核生物:蓝藻(主要种类有念珠藻、颤藻、发菜、蓝

5、球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12、细胞学说的创建者是两位德国的科学家施旺和施来登。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13、细胞的形态很多这说明了细胞具有多样性;而各种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这说明细胞具

6、有统一性。细胞学说主要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找到,即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2、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不同;同种生物体中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不同,即:不同的细胞各种元素含量不同。但不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3、细胞中的常见元素有20多种,构成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 Mn、Fe、Zn、Mo、Cu、B;最基本元素是:C;占细胞重量

7、97%以上的元素是:C、H、O、N、P、S;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的元素是:C。4、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5、几种化合物的鉴定方法:成分还原性糖蛋白质脂 肪淀粉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或苏丹)碘液颜色砖红色沉淀紫色反应橘黄色(或红色)蓝色物质6、斐林试剂成分是:甲液(0.1g/mL的NaOH)和乙液(0.05g/mL的CuSO4)。使用方法是:先将甲液和乙液进行混合,形成Cu(OH)2后再加入到样品中进行水浴加热,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7、双缩

8、脲试剂的成分是:A液(0.1g/mL的NaOH)和B液(0.01g/mL的CuSO4)。使用方法是:先在样品中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23滴B液,最后出现紫色反应。8、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约有20种(8必需氨基酸+12非必需氨基酸),原因是: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 氨基酸的特点是:至少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且它们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另外这个碳原子上还连着一个H和R基。9、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的结构叫肽键(-CONH-),在形成一个肽键的同时要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如果由三个氨基

9、酸形成的化合物叫三肽,四个氨基酸形成的化合物叫四肽,依次类推。10、氨基酸数与失水之间的关系是: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分子量减少=失去的水分子数×1811、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1)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2)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3)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12、蛋白质的功能:(1)结构蛋白,如:羽毛、肌肉、毛发、指甲、蛛丝、蚕丝等;(2)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4)传递信息,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5)

10、免疫作用,如:抗体,但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的核苷酸由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的碱基、一分子的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元素有:C、H、O、N、P等。核酸的组成(1)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其组成成分中的五碳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2)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3)DNA 和RNA各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4) 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5 核苷酸数为 814、DNA与RNA的异同:成

11、分中文名称五碳糖基本单位存在场所鉴定颜色链数碱基DNA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主要在细胞核甲基绿绿色两条A、T、C、GRNA核糖核酸核糖核糖核苷酸主要在细胞质吡罗红红色一条A、U、C、G15、生物体内的核酸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着生物的遗传信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动物、植物、细菌等;而HIV、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那么,每个人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着各人的遗传信息。16、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的盐酸作用是:(1)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2)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17、细胞中的供

12、能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三者的消耗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18、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糖类和脂肪。19、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有:乳糖。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的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蔗糖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乳糖是由一分子的半乳糖和一分子的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20、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种。淀粉作为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当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

13、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21、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三种。其中,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物质属于固醇。22、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23、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器官、组织、细胞含水量不同,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含水量不同。24、水在细胞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占全部水的4.5%;自由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反应物、运输营养和废

14、物。25、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其中,Fe2+是组成血红蛋白元素,Mg2+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因此,无机盐的作用有(1)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血液中缺钙会导致抽搐。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1、制备纯净的细胞膜使用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过程: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让它吸水涨破,细胞质(血红蛋白)流出来,再用离心、过滤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2、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及少量的糖类

15、(多糖)。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些物质能进细胞,有些物质不能进细胞,但这种控制是相对,有时有害的物质也能进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4、细胞壁的成分包括果胶和纤维素。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5、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6、线粒体结构有:外膜、内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线粒体的数量与细胞的代谢速率有关。7、叶绿体结构有:外膜、内膜、基粒、叶绿体基质

16、,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8、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内质网可以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大大地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了场所。9、高尔基体是由扁平囊重叠而成的,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在动物细胞内它与细胞的分泌物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10、核糖体是细胞内把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它没有膜结构。是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11、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

17、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分解后的物质,对细胞有用的留在细胞内再利用,废物排出细胞。12、液泡主要存在植物细胞中,结构包括细胞液、液泡膜。在细胞液中有糖类、色素、蛋白质、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植物表现出的颜色(除了叶片的绿色)都是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鸦片、尼古丁等生物碱也存在于液泡中。13、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它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1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有细胞壁(最主要),有叶绿体,有液泡。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15、细胞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16、总结: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单层膜的

18、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无膜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它们不含有磷脂分子)。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以及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小泡相互的转化。17、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用藓类小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藓类叶较小,便于制作临时装片;(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大而分散,便于观察。如果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一定要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是:菠菜的下表皮不含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才含叶绿体。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19、的染色剂是健那绿,它是一种活体染色剂,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18、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脂肪酶等)、一些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在核糖体上把氨基酸合成为多肽,多肽被运输到内质网上后,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折叠、组装合成为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进行融合后,再在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后,再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小泡,最后小泡与细胞膜进行融合,把分泌蛋释放到细胞外。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为它们提供能量。19、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细胞膜以及核膜共

20、同构成的。生物膜系统特指的是细胞内的膜。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又是紧密联系的。例如:内质网就可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20、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2)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没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校、有序的进行。2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2、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两层膜)、染色质、核仁、核孔。染色质由D

21、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载体,染色质(分裂间期)和染色体(分裂期)是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细胞周期的两种形态。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是大分子的运输通道,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3、同一个生物体内所有细胞含有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24、DNA上贮存着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保证了亲子代细胞在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原生质: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一个植物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吗?(细胞壁不属于原生

22、质)3、质壁分离:当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入比细胞液大的外界溶液中时,细胞不断渗透失水,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这就是质壁分离现象。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4、质壁分离复原:细胞质壁分离后,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原来的状态。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6、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的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

23、。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两荷兰科学家研究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明-暗的三层结构,他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对称的、蛋白质分布是均匀的。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

24、发红色荧光。在37度下经过40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分布均匀。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部分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7、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8、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

25、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有的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高浓度到低浓度低浓度到高浓度是否需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耗能否否是举例水、气体(O2、CO2)、脂溶性物质(酒精、甘油、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9、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

26、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的现象。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的化学反应的统称。细胞中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离不开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2、化学反应的进行,首先是反应物分子必须由常态激发至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的催化作用就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

27、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巴斯德认为发酵过程离不开完整的活的酵母菌,李比西认为发酵是化学反应,必须等酵母菌死亡后某些物质离开酵母菌才能使发酵进行,他们都有合理的地方,也都有局限性。而毕希纳通过将酵母菌中的物质提取出来进行实验,证明酵母菌中的某些物质在细胞中和在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就是说酶离开活细胞,只要条件适宜也能发挥作用。萨姆纳首先提取出刀豆中的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4、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决定多样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温度对酶活性的

28、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升高;当酶的活性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温度是该酶的最适温度;当高于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逐渐下降,直至变性失活。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能使酶变性。在某一PH时,酶的活性最大,这一PH是该酶的最适PH,当PH上升或下降时,酶的活性都下降,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在酶的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最好在低温条件下,并且避免强酸、强碱的环境。5、在探究酶的特性的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同时要控制无关变量,使之相同而且适宜,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在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时,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酶的数量多且活性高);要将点

29、燃的卫生香放在试管内液面的上方,不能插入气泡中;滴管不能混用(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探究酶温度或PH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注意先让底物或酶处于一定的温度或PH条件下,然后再让底物和相应的酶接触,以观察温度或PH的变化对酶的活性的影响。还要注意选用合适的鉴定试剂。6、三磷酸腺苷,简称ATP,结构简式是:A-PPP,A是腺苷,P是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ATP是细胞中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ol 。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却是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能的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细胞需求量很大。细胞在不断消耗ATP的同时也在不断合成ATP,使细胞中的AT

30、P保持相对的稳定。对于动物、人、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来说,ATP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除了依赖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TP还利用了光能。写出ATP合成和利用时的反应式: 酶 酶ADP+P I+能量 ATP ATP ADP+Pi+能量7、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8、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从气泵冲入的气体为何先通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将空气中的CO2吸收掉;检测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根据变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31、(遇CO2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变黄的时间的长短);检测酒精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的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这种方法可用来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9、细胞呼吸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指细胞在无氧的情况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酶酶过程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 2丙酮酸4H十能量(少量)(合成2ATP)第二

32、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CO2十20H能量(少量)(合成2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能量 (大量)(合成34ATP)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酶葡萄糖 2丙酮酸4H十能量(少量)(合成2ATP)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        酶丙酮酸酒精+CO2+能量或乳酸+能量物质变化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能量释放大量的能量(2870kJ/ mol, 1161kJ储存在ATP中) 释放少量能量(196.65kJ/mol,68

33、.08kJ储存到ATP中)反应式 酶C6H12O6+12H2O+6O26H2O+6CO2+能量 酶C6H12O6C2H5OH+CO2+能量或C3H6O3+能量联系第一阶段相同,有共同的中间产物丙酮酸,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10、总结:有氧呼吸的能量放出在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二氧化碳的产生在第二阶段,氧气的利用在第三阶段,能量的大量产生在第三阶段,水的利用在第二阶段,水的产生在第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进行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进行第三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之比为19: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1。11、酵母菌是一种

34、真菌(真核生物),它既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如果用酵母菌酿酒时,要先通气再密封,通气让它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让它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12在农业生产上进行中耕松土的目的是:促进植物根的有氧呼吸,防止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13、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菌(原核生物)。14、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其中叶绿素又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植物的叶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的含量远多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这些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作用是吸收可见

35、光,并转化光能;而叶绿色吸收较多的是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较多的是蓝紫光。15、提取绿叶中色素的试剂是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分离出色素带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快;反之则慢。16、在研磨绿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研磨充分。滤液细线要画得又细又直的原因是防止色素的重叠,要待干后重复画线的原因是增加色素的含量,要注意滤液细线不能没及到层析液的液面之下。最后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最宽的是叶绿素a(蓝绿色)、最窄的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扩散最快(最上方)的是胡萝

36、卜素(橙黄色)、色素带之间距离最大的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17、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他首先把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没有氧气的地方的作用是让好氧细菌分布均匀。 18、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光能叶绿体CO2+H2O (CH2O)+O219、1771年,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的生长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荷英格豪斯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体的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1845年,梅耶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

37、氧气外还有淀粉。1939年,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只来自于水。20、P103光合作用的图解:(会默写画出)21、光反应阶段是指需要光才能进行的阶段,包括色素吸收光能、水在光下分解形成H和氧气、ADP和Pi合成为ATP的过程,所以光反应的产物是H、ATP和O2,氧气直接释放出去。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2、暗反应阶段是不需要光的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包括固定和还原两个阶段,固定是指C5与CO2结合形成2C3的过程,还原是指2C3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C5的过程。注意:不论光反应还是暗反应都需要大量酶的催化。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

38、质。23、影响光反应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时间、成分)、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水、无机盐等。24、自养型生物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它们都能把无机物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所以叫自养生物。25、化能合成作用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出来能量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的过程。第6章 细胞的增殖1、多细胞生物的生长的原因是:(1)细胞的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2)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2、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称为细胞的相对表面积

39、。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运输物质的效率就越低。因此,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3、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5、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分裂的主要方式。6、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其中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较长,大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7、分裂间期的变化是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NA经过复制后数目加倍,但染色体的数量不变。分裂间期

40、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8、细胞分裂期又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9、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变化特点:(1)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2)核膜消失;(3)核仁解体;(4)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10、中期的特点: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的中央(赤道板)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11、后期的特点: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形成的两套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12、末期的特点:(1)染色体解螺旋后变成染色质;(2)纺锤丝(纺锤体)消失;(3)核膜、核仁重新出现;这些都与分裂的前期相反。另外,在原来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不断的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1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差异有两个(1)在前期的纺锤体的组成上有差异,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