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意图】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八十五字。然而这区区八十五字不仅记录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空明月色,更记录了苏轼刹那间涌起的微妙曲折的动人情感:解衣欲睡之时,月色如老友不邀而至,叩响了苏轼的心扉,那份快乐强烈得难以自抑,于是他率性而为“欣然起行”;在“念无与为乐者”的思量、沉吟和瞬时搜寻后,他“遂”兴致勃勃地“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个“亦”字道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至巧至妙的欣喜;二人“相与步于中庭”开启了那夜悠闲、静谧、不可多言的月下神游,从而诞生了千古写月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以及“沉醉美景”后“恍然大悟”的发现的欣喜与审

2、美快感。 至于文末的两问一答,既让我们看到了苏轼那坦然真诚的自得与自赏,更让我们顿悟:这摇曳多姿的“乐”源自于作者那颗处逆境而不悲忧、化苦难为诗意的“闲人”之心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亦不止是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悠闲”,而是清空了世俗名利与个人得失的“宁静”“空灵”与“真淳”,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本设计从对苏轼的生平简介切入,立足学生的阅读初感,以品读作者的“乐”为主线,咀嚼字词、链接背景、涵泳比较、朗读体验,由“乐”及“闲”,还原文本中蕴含的美妙情思,走进作者细腻丰富的心灵,感悟苏轼从容面对人生的审美态度。【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

3、言词汇和写景语句。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获得阅读的快乐。【教学难点】“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再者说,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而他呢?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 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

4、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读出古文味道。 课前已经充分预习1.指名学生读,多人评价,教师点拨。2.PPT展示读音、停顿,学生齐读。3.托音朗读:请同学们把“

5、念”“盖”“但”三个字在读的时候采用托音的方法来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设计意图: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读准字音,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第二步,采用托音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古文的味道。)3、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提出预习中不懂的词句,全班交流。2.PPT展示重点字词: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 怀民亦未寝 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PPT展示重点翻译:解衣欲睡。(补主语)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留人名地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替)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调顺序)4. 翻译小结:(1)直译为主,重点字

6、词不可漏译。 (2)恰当调、补、替、留、删。 (3)达到信(准确如实)、达(晓畅通顺)、雅(优美自然)5.疏通了文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明确:“苏轼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或“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设计意图:本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同学们疏通文意,为后文理解作者的心境做铺垫。)过渡:在反复诵读和疏通文意的过程中,你感受到苏轼夜游时的心情了吗?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这种情感的句子?(快乐;“欣然起行”。)的确,不管何时何地何景,苏轼的内心都是快乐的。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轼最快乐时就是写作之时”,“能使读者快乐是苏东坡作品的一大特点

7、”。接下来,让我们潜入文本,细细品读,感知作者的快乐。四、细读文字,品作者之乐1、以小组为单位,逐字逐句反复品读,抓住关键字细细咀嚼,发现作者蕴藏在文字中的快乐。边读边作批注。教师示例:我在“欣然起行”一句中发现东坡因月色入户而产生的喜悦,以及迫切想与朋友分享的愿望。“起行”解释为立刻起身前行,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涌起的那份快乐是多么强烈!他是多么率真可爱!2、师生交流,点拨提升。月色入户这里的“入”不止是“射入”“照进”,更应该解释为拟人化的“入”“进入”。这个“入”字写出了月色如老友般的善解人意,她知道,对月亮情有独钟的苏轼(残月,冷月,缺月,孤月,圆月,明月,这些月的意象里凝聚着他或悠闲

8、或炽热的感情、豁达的胸襟和睿智的思想),是不会放弃一个美好的秋夜的;正是这个“入”字引发了苏轼无尽的惊喜我本无意见月,月色自“入”我胸怀,不邀而至的月色带来了一份不期而至的快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写出了苏轼瞬时的沉吟、思量与搜寻,正是这一转念间,张怀民“跃上”他的心头。“遂”和“寻”字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兴致勃勃,率性而为而从 “念”至“遂”也涌动着一份难以言表的快乐:月色常有,但又有谁能和你共赏呢?如果没有此人,那快乐真要减却几分,可是苏轼找到了可以分享无边风月的人,怎能不快乐万分?追问:苏轼赏月,为什么单单去寻张怀民呢?课下注释提示为:张怀民是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9、。此其一。ppt出示张怀民的相关背景资料: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学生阅读,明确:其二就是张怀民和苏轼一样心胸坦然,爱好山水,不挂怀贬谪之事,同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两人人处境相似,志趣相投,是人生知己,也是审美知己。(过渡)明月相邀,知己相伴,自是人生一大乐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亦”字中蕴含着至巧至好的快乐,写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妙趣!而“相与步于中庭”是两个热爱山水、心有诗意的人在月下并肩漫步的静谧画面。点拨:这里的“步”与“欣然起行”中的“行”能否交换,为什么?明确:

10、不能。因为“行”写出了苏轼心中强烈的赏月欣喜,迅即起行,不假思索,率性而为;而“步”则写出了苏轼与张怀民月下漫步时的悠闲、从容、惬意。深入探讨:这里有没有写二人如何“交谈取乐”?为什么?明确:没有写二人交谈取乐。一为留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最重要的是他们心意相通,会心一笑胜过千言万语,宁静之中更显情味悠悠。指导朗读:指名读,重读“亦”,体会“怀民亦未寝”的惊喜。师生对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与“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体会二人的默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看似平淡的句子中蕴藏着令人惊喜的情感波澜,在这里我们采用比较的方法体验探究作者的快乐。探究一,p

11、pt出示: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文: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竹柏影也。细心的你能否发现改动后,我们阅读的感觉发生了哪些变化?明确:补出了月色,失去了惊喜;不补出来,更能真实的体现作者当时的感受,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月色,这更能衬托“十月十二日”那晚月色的澄澈空明。“盖”换用“是”,语势变平淡,没有恍然大悟,没有了“沉醉”和“发现”的双重审美快感。探究二,ppt出示:请同学们试着在这句话的空白处填两个语气词,把作者的情感波澜补出来。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朗读指导:齐读原文,读出作者“沉醉美景”与“发现真相

12、”的惊喜。3、 小结:区区85字,竟然蕴含了这么多的快乐:月色不期而至的快乐、朋友心意相通的快乐、知己相伴悠闲漫步的快乐以及沉醉月下美景、因错觉而引发的意外的发现的快乐。随高山流水的音乐再读全文,展现这份曲折流动、摇曳多姿的快乐。五、探寻“闲人”之魅力1面对如此空明之境,苏轼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感慨?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追问: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呢?美丽的风景时时处处与我们相伴,只是缺少像我和怀民这样的闲人来欣赏,真是可惜啊!3、解读“闲人”之“闲”。“闲人”是什么意思?(清闲的人。)苏轼为什么自称是“闲人”呢?适时链接苏轼的生活背景,ppt显示:背

13、景1: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问:政治上遭受打击、不被重用的闲官,会有怎样的心情?明确: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自嘲。背景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问:苏轼

14、以犯人的身份活着,还在为自己的温饱忙碌,生活如此艰难,为何还称自己是“闲人”呢?明确:具有闲情雅致,热爱生活,懂得自我排遣,自我释放。问:一个人只有在怎样的心境下才能看得见这样空明的月色、优美静谧的景色?明确:乐观积极、坦荡豁达的胸襟,恬静安详的情怀,自得其乐的心态。4、总结:这“闲”不止是时间上,公事上的“清闲”,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豁达”,是超然于身体劳累的“悠闲”,是诗意面对逆境、率性面对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宁静”与“空灵”,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即使遭贬17次,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即使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苏轼为我们演绎了坎坷而豁达的一生。5、齐读,世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