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试行)(2014年版)1. 总则 为规范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的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统一审查尺度,根据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规定,编制本要点。 本要点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的审查。 本要点依据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确定审查条文,主要包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控制的强制性条文(款)和该阶段对绿色设计影响较大的部分非强制性条文(款)。要点还提出了具体审查内容和要求。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资料为
2、:民用建筑的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阶段与绿色设计有关的各专业的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备(器材)表、计算书等。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工作由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专业分别承担,建筑专业综合协调。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时,应单列“施工图绿色设计专项审查意见”。 施工图绿色设计专项审查意见除应包括依本要点提出的审查意见外,尚应将依据国家和省节能设计标准所提的节能审查意见一并列入。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中单列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取消。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其相关从业人员应全面准确理解并执行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不应因相关标准条文(款)未列入本审查要点而忽
3、视其执行。 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除执行本要点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2 建筑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建筑)(以下简称“建筑绿色专篇”)中是否明确场地内无超标排放的污染源。2 场地热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 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应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的要求。3 场地交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 场地内道路系统应便捷顺畅,满足消防、救护及减灾救灾等要求。3 机动车停车应满足节约用地的要求,优先采用地下停车和立体停车的方式,地面停车比例不宜大于20%,平面布
4、置宜相对集中,减少车辆通行对行人的影响,并在临近建筑主入口处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4 场地内应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完善步行道系统,提供配套的休憩设施,并综合考虑遮阴、排水要求。5 人行通道应安全、舒适,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且与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总平面图中道路及消防流线设计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停车位设置应符合规划配建要求(提供规划相关批文)。建筑绿色专篇应说明绿化景观设计等的相关要求。无障碍停车位及人行通道是否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要求。4 建筑设计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场地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物理环境因素,对建筑布局、朝向、形体和间距等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和视
5、野。应提供相关规划批文。5 建筑新风进风口设置应避开污染源。进风口设置应避开厨房排烟口、卫生间排气口以及燃气锅炉排气口等污染源。排风口设置应避开人员活动区,排风口距行人活动地面高度应不小于2.5m。进风口和排风口应分开设置,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m,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m。6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建筑绿色专篇中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应满足江苏省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7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或屋顶和东西外墙加权平均传热阻(或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不应低于国家及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6、规定。建筑绿色专篇中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加权平均传热阻(或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应满足江苏省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8 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有防结露措施。建筑绿色专篇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屋顶和外墙冷桥等部位内表面温度或传热阻应满足江苏省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9 建筑遮阳设计应满足国家及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遮阳系数的相关要求。建筑绿色专篇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遮阳系数应满足相关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10 利用天然采光的民用建筑,房间的采光标准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各房间窗地比及采光系数应符合江苏省住宅设计
7、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要求。住宅户型平面图中应标注卧室、起居室、厨房等主要功能空间的窗地比及采光系数。11 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0.2。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幕墙玻璃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条规定。12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宜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避免视线干扰,并符合下列规定:1 居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水平视线间距不应小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的要求;套型内设有2个及以上卫生间时,应至少设1个明卫生间。应提供相关规划批文。住宅卫生间的设置应符合现行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的要求。13 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面积应满足国家和江苏省现
8、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自然通风房间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30%。2 10层以下建筑幕墙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该朝向幕墙透明面积的10%,10层及以上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5%。4 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8%。5 当玻璃幕墙开启面积不满足本条第2款规定时,应设通风换气装置。居住建筑门窗表及门窗大样中应注明可开启面积比。居住建筑平面图或户型大样图中应标明各房间外窗可开启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比例。公共建筑的建筑绿色专篇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应标注说明各朝向的外门窗可开启面积比、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面积比或通风换气措施。14 学校、医院、旅馆、办
9、公、商业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及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相关规定。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主要功能空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外门窗的隔声性能指标及材料和构造要求,并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15 住宅建筑中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噪声级应符合表 6.7.2 的规定。表 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昼间夜间卧室4537起居室(厅)45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注明卧室、起居室的噪声等级要求。16 住宅建筑中的分户墙、分户楼板及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6.7.3 的规定。表分户构件空
10、气声隔声标准构件名称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频谱修正量(dB)分户墙、分户楼板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45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55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主要功能空间的分户墙、分户楼板及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指标要求。17 住宅建筑中的外窗(包括未封闭阳台的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 6.4.7 的规定。表外窗(包括未封闭阳台的门)的空气声隔声标准构件名称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频谱修正量(dB)交通干线两侧卧室、起居室(厅)的窗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30其他窗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
11、Ctr25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外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指标要求。18 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管道等噪声源宜集中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3 泵房、配电房等噪声源不应与住宅等对噪声较敏感的建筑贴邻。 4 电梯机房及电梯井道不应与卧室紧邻,不宜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毗邻。 5 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应采取减振措施。建筑平面布置是否符合条要求。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的减振措施和构造做法。19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应进行声学设计, 满足相应功能要求。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条所要求的、需进行专项声学设计的房间。20 有声环境要求的房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
12、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建筑中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的规定。表 住宅建筑中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标准构件名称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dB)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75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住宅中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和相应的构造做法。21 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中甲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要求。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按标准明确有关有害物质的控制指标要求。22 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应与其他
13、房间用封闭隔墙隔开并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指标不低于9m3 /(h),并维持不少于5Pa 压力的负压状态,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设计中若设有条所述的房间时,与其他房间之间应有封闭隔墙和门。23 建筑设计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厨房应设计专用的排油烟井道。暗卫生间应设置专用的排气道。地下车库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排风口离室外地坪高度应大于2.5m。24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构性构件。查看平面及立面图纸,是否存在大量的无功能的装饰性构件。25 装饰装修设计中,不应破坏结构主体,不宜改动机电设备终端的位置,
14、不应影响建筑设备的效能,宜采用结构与设备装修分离的方式。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时不应破坏结构主体的要求。26 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建筑设计中的各类材料选型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27 室外活动场地设计宜设置遮阳、防风、避雨等设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 室外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率不应小于50%,透水铺装垫层应采用透
15、水构造做法。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透水铺装的要求。28 室外停车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避雨措施。2 室外机动车停车场的设计可通过场地周边及场地内分区配植(乔木和灌木的混种)达到遮阴效果。停车场遮阴率不应小于20%。3 室外机动车停车场宜选用保水、排水、透水材料,如生态植草砖等。植草砖做透水地面时,镂空面积比不应低于40%。检查非机动车车库位置。设置室外停车场时,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设置遮阳避雨措施的要求。机动车、停车场遮阴率不应小于20%,植草砖做透水地面时镂空面积比不应低于40%。29 应以乡土植物开发利用为主,兼顾引种,丰富城市绿地系统树种多样
16、性,本地植物种数不宜低于70%。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提出植物多样性、本土化的要求。30 种植设计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并符合下列规定:1 多种植物合理配植。2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绿化用地内绿化覆盖率应大于 70%。3 居住建筑绿地每百平方米配植乔木数量不应少于 3 株。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提出植物种类、密度和配置的基本要求。31 扣除自行车库、汽车库面积后,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应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 仅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其日用热水量比例不低于50%。2 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空调冷、热量,其比
17、例不低于设计状态的负荷20%。3 仅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电量,其总功率不应低于建筑物变压器总装机容量的0.2%。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建筑规模、类别,并说明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太阳能集热器、光伏板应有建筑平面布置。(注;此条文执行各专业均有涉及,应注意相互协调配合)32 住宅的生活热水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6层及6层以下的住宅,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超过6层的住宅,应至少为最高供水分区内的每户设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且应用总层数不少于6层。有热水供应需求的学校、医院、宾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由地源热泵系统提供夏季和冬季生活热水时,可不再设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建
18、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住宅及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太阳热水系统应用情况。33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和同步施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规定的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要求。34 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应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住宅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系统的情况。35 单台电梯应具有集选控制、闲时停梯操作、灯光和风扇自动控制等节能控制措施。多台电梯集中排列时,应具有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的群控功能。电梯选型及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电梯的节能要求。36 自动扶梯与
19、自动人行步道应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在全线各段均空载时应暂停或低速运行。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的选型及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的节能要求。3 结构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结构设计应进行以下优化设计,并达到节材效果:1 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优化设计,优先选用规则的建筑形体。2 结构体系优化设计。3 结构材料(材料种类以及强度等级)比选优化设计。4 构件布置以及截面优化设计。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结构)(以下简称“结构绿色专篇”)中应有结构设计优化说明、基础优化设计说明。2结构方案应遵循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原理,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对于特别不规则结构,应
20、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确定抗震性能目标。结构绿色专篇中应说明结构方案的规则性。对于特别不规则结构,应说明采取的技术措施。3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结构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4建筑材料的选用应保证结构性能安全和不污染环境,并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可再循环和可再利用材料。住宅建筑中,其质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不应小
21、于6%;公共建筑中,其质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不应小于10%。结构绿色专篇中应列出可再循环和可再利用材料质量比例数据。5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采用预拌砂浆。结构绿色专篇中应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使用提出要求。6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结构绿色专篇中应列出400MPa级及以上高强钢筋使用比例数据和应用范围。7建筑结构主体宜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的高强钢筋用量不应低于受力钢筋总量的85。8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与
22、建筑物同步设计和同步施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规定的要求。结构绿色专篇中应有该设施与主体的连接节点详图。4 暖通空调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 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能源资源条件及建筑负荷需求,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能源资源。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暖通空调)(以下简称“暖通绿色专篇”)和设计说明中应明确能源利用方案的结果,包括建筑冷热源形式、规模,并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规定。2 供暖空调系统的能源供应、输配系统以及末端设备均应能根据室外气候环境、室内使用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进行调节控
23、制。设计文件应提供各环节的运行控制策略。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供暖房间温度自动控制调节措施。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源与输配设备数量与规格组合应能适应全年不同负荷条件下高效运行的需要。采用集中冷热源的系统,应提供系统运行控制策略。3 建筑室内温湿度、风速、噪声及新风量标准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要求。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建筑室内温湿度、风速、新风量、噪声标准,并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规定。4 扣除自行车库、汽车库面积后,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
24、2的公共建筑应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 仅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其日用热水量比例不低于50%。2 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空调冷、热量,其比例不低于设计状态的负荷20%。3 仅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电量,其总功率不应低于建筑物变压器总装机容量的0.2%。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建筑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应符合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GJ32/TJ 89的规定。(注;此条文执行各专业均有涉及,应注意相互协调配合)5 公共建筑利用热电厂蒸汽、余热废热供暖空调,其
25、比例不低于设计负荷的40%时,分布式能源所供应的热负荷不低于生活热水负荷时,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可不再利用可再生能源。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热负荷、生活热水总负荷及电厂蒸汽、余热废热供暖、分布式能源供暖空调比例和生活热水比例。6 施工图阶段,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的公共建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供暖空调及生活热水的负荷应进行全年逐时计算:1 采用土壤源热泵的建筑。2 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筑。暖通绿色专篇和计算书应明确逐时负荷计算采用的软件与空调、供热设计计算负荷,及全年累计空调、生活热水负荷。大于等于20000并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筑,应明确全年负荷分析计算结果。7 冷
26、热源设备的效率、性能系数、系统配置方式等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要求。设计选用的冷水机组、空气源(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多联空调IPLV值、单元式空调性能系数及燃油燃气蒸汽、热水锅炉热效率等均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规定。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总装机容量,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第条规定。8 冬季室内需要消除大量内热量的建筑,应利用室外空气能量,避免采用机械制冷供应冷量。冬季室内需要消除大量内热量的建筑,应有冷却塔冷却、新风冷却等技术措施,减少或避免冬
27、季制冷机组的开启。9 区域能源供应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下列共同条件时,可采用区域能源供应系统:1)建筑项目当地具有良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或具备余热废热利用条件,集中设置能源站与建筑物独立设置冷热源系统相比具备节能效果;2)室外管网输送系统的输送能耗低于区域能源站冷热源的节能量,且初投资增量合理。2 区域能源系统的总体设计负荷应根据各建筑冬夏季设计状态下全天逐时负荷,考虑同时使用条件后叠加计算确定。3 室外输送管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区域能源系统冷热源的单位冷热量节能量确定室外管网单位冷量输送能效比的限值;2)应根据室外管网单位冷量输送能效比的限值确定管网水流速、供回
28、水温差、管网冷热量允许损失。供回水温差可取58,管网冷量允许损失不宜超过5%;3)室外管网与室内管网宜采用换热器隔离的间接连接方式。4 室外输送管网宜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管道应进行防潮隔离。其保温热阻应满足管网允许冷量损失要求。5 室外管网与建筑物内网接口处,应设置冷热量调节装置,进行流量控制、能耗计量。区域能源站应利用可再生能源、余热等资源,或采用蓄能等技术提高系统能效。能源站设备的选择应考虑服务范围内建筑同时使用系数。管网保温材料的厚度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的室外管道厚度要求和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81直埋管保温要求。10 空调水系统的管道制式、水泵加压级数
29、、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及水管绝热厚度等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要求。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水系统形式、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空调水管绝热层材料性能及绝热层厚度,并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第条及附录E规定。11 空调风系统的设计、排风热回收、风管保温绝热、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要求。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通风风系统形式,风系统应明确单位风量耗功率Ws值、空调风管保温材料性能、保温厚度及其热阻值,热回收装置应明确其热回收效率,并应分别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的规定。平面图、系统图中应
30、设置热回收系统,并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的规定。12 除设置一台冷水机组的小型工程外,用户侧冷热媒输送系统应采用变流量运行。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水系统变流量调节方式,末端设备的流量控制措施。设计图纸上有对应设施。13 末端空调系统的设置应实现使用时间分室可控、房间温度分室可调。宜选用与室内空气直接对流换热的末端设备。除利用天然冷源外,民用建筑中不宜采用辐射供冷系统。暖通绿色专篇中的末端系统的控制方式应满足分室可控,房间温度分室可控的措施。设计图纸上审查主要功能房间内是否采用独立开启、并进行温湿度、风速调节的空调末端。14 公共建筑的空调末端设备、居住建筑中集中空调系统的末
31、端设备应配置控制器。控制器能够进行室内温度调节、室内温度设定、末端设备启停控制、冷热媒流量控制。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末端设备控制措施。15 设有机械通风的地下车库应对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设置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应对大型会议室、商场、医院门诊大厅、体育场馆等人群密集场所的CO2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浓度探测器应置于通风良好的人群活动区域。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对地下车库的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应明确对设有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人群密集场所的CO2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平面图及机房详图中应设有监测探测点及控制设备。16 用户侧水系统采用变水量调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末端空调设备或
32、水管路系统应安装流量调节阀。2 水泵运行台数宜与冷热源设备运行台数相同。3 水系统变流量宜采用定温差运行。采用定温差控制时,以供回水总管为温度监测点,温度传感器应进行配对检测,配对温度的误差不应超过0.3。4 变流量冷水机组的水泵应采用全部变频方式。5 应依据冷源设备水流量的下限值以及允许的水流量变化速率限制条件,确定水泵电机变频器的频率限制值和频率下降速率值。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变频水泵的台数,变流量控制的下限参数。设计图纸上中应有相关的流量调节阀。17 全空气系统应采用全年多工况模式运行,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新风进风通道面积和空调机组新风口面积应满足大风量(不低于50%总风量)或全新风运行
33、的要求;2 宜进行空调系统全年负荷计算分析,依据供暖空调负荷确定全年送风状态点。根据送风状态点与室外状态的分布,确定空气处理模式。3 全空气全年调节应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冷热量,避免冷热量抵消,减少供暖空调设备开启时间。4 应提供明确的系统分区方法和各区域的空气处理模式。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全空气空调系统全年多工况运行控制。对于可调新风比的全空气系统,需核实设计图纸是否设有相应的措施、满足可调新风比的要求。18 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预测的建筑供暖空调负荷以及冷热源设备工作效率确定设备开启台数。停用的冷热源设备应能切断水路,避免水流从其流过。2 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应根
34、据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行阶段性调整。3 对于复合式冷热源系统,应根据资源条件、不同冷热源的特性、不同建筑负荷需求制定相应的运行方案。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冷热源系统的控制方式和运行模式。19 对服务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应进行土壤热平衡控制,并符合下列规定:1 应制定以土壤热平衡为基础的全年运行方案。根据土壤源热泵机组、辅助冷却系统或辅助加热系统的能效特性确定冬夏季各设备开启的时间及时间长度。在保证土壤热平衡的同时,提高土壤源热泵的效率。2 应分别记录地埋管换热器冬夏季的累计换热量。土壤源热泵向土壤释热取热的年度不平衡率不宜大于10%。如有地源热泵系统:1、暖通绿色
35、专篇中应明确全年运行策略。2、计算书中应提供土壤源热平衡分析计算。3、设计图纸上应设有相应的辅助冷却装置或辅助加热装置。20 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0m2的居住小区,应设置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智能化监控管理。冷热源设备、冷热媒输送设备、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通风设备及其控制部件应接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自动控制系统的范围及内容。宜提供原理控制图。2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应设置能耗监测系统:1 设有集中空调或供暖系统的公共建筑。2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或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 m2的公共建筑。符合条规定的建筑
36、,其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提出能耗监测系统的要求。22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能耗监测点位设置、数据传输模式等应符合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 111的要求。2 冷热源系统的电、水、燃气消耗总量以及区域能源供应的冷热量总量应分别计量。3 冷热源设备主机、冷冻水水泵、冷却水水泵、热水水泵等的能耗应分别逐时计量,送排风机能耗应计量。4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耗应单独计量。5 冷热源系统供应的冷量、热量应逐时计量。6 末端空调系统的冷热量计量应按照物业管理归属和能源收费管理要求设置计量装置。7 供暖空调系统的能耗计量应纳入统一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能
37、耗监测系统的内容。设计图纸上,冷冻机房、锅炉房热力系统图中应设置能耗监测装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空调冷却水及冷水补水计量装置),平面图中应绘出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并说明其主要技术参数。深化图纸上应明确能量计、流量计的适应介质、测量范围及压力损失等。2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厨房、锅炉房的废气处理措施及排放标准。设计图纸上应有相应的处理设施。24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并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调查评估,不得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地下水、地表水时,应对水体进行评估。对地下水应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全部回灌到同一水层,且不得对地下水资
38、源造成污染。应对地表水体资源和水体环境进行评价,应取得当地水务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当取水口和排水口设于航运通道时,其位置应取得航运主管部门批准。25 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应与其他房间用封闭隔墙隔开并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指标不低于9 m3/(h·m2),并维持不少于5Pa压力的负压状态,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设置负压排风的房间及排风量计算指标,并设置排风系统,且应直接排出室外。26 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管道等噪声源宜集中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2 当产生噪声的管道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紧邻时,应采取降噪措施。设计说明与设计
39、图纸中对设备机房、管道等的减振消声措施应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第、10.1.3、10.2.3条的规定。27 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暖通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5 给排水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并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
40、行调查评估,不得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当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提供相关部门的批文。2 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管道等噪声源宜集中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2 当产生噪声的管道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紧邻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5 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应采取减振措施。设计图纸上:1、住宅的排水立管不应设置在卧室内,且不宜设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取低噪声管材。2、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上以及水泵机组应设置减振装置。3 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应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卫生间排水系统详图应符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公告第204号文的要求。4 应制定项目水资源综合利用
41、方案。在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执行的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基础上,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新建项目应采取雨水回用措施,雨水收集面积不少于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或项目所有绿化、道路浇洒、水景补充水全部采用非传统水源;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100000的新建项目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中应编制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和雨水利用专篇。3 景观用水不得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4 作为项目配套的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洗车场、集中空调用冷却水等用水系统应采取循环处理措施,减少耗水量。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给排水)(以下简称“给排水绿色专篇”)和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中:1、应有规划用
42、地面积数据,面积20000m2的工程项目应采取雨水回用措施。2、项目当采用雨水回用时,雨水收集面积不少于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或所有绿化、道路浇洒、水景补充水全部采用非传统水源。当雨水回用时,日用蓄水量不小于3天用水量。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100000的新建项目,应编制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和雨水利用专篇。应说明景观补水采用非传统水源,并查看相应设计图纸。应说明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洗车场、集中空调用冷却水等用水采取了循环处理措施,并查看相应设计图纸。5 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给排水绿色专篇、相应设计图纸上:1、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分区是否合理,水量和水压应
43、满足用水点要求,并符合GB50015和GB50555的规定。2、生活饮用水系统所选取的管材、管道附件、设备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3、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设置应完善。4、应采取避免管道、阀门和设备的漏水、渗水或结露的有效措施。5、应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结合当地政策法规要求,合理规划雨水入渗、排放或利用,合理利用雨水资源。6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给排水绿色专篇、相应设计图纸上:1、采用雨水回用或再生水回用的项目,各种回用水水质应符合相应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2、非传统水源与市政自来水供水系统不得以任何方式连接。4、非传统水源供水管网及配水设备应设置明显标识
44、;当设取水口时应设置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7 应采用高节水效率等级的节水器具。给排水绿色专篇、相应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表上:选用的卫生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不低于2级。8 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设计图纸和主要设备器材表上: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应符合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2、应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高性能的阀门。3、室外埋地管道应选择适宜的管道敷设及基础处理方式,明敷管道应考虑管道伸缩补偿,并合理设置支吊架。4、应有防止给水系统压力骤变的措施。5、水池、水箱应设置溢流报警装置。9 应按用途、付费单元或管理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并符合下例规定:1
45、住宅、单独出售的公寓建筑应按户设置计量水表,且应计量出户。2 公共建筑应按不同的使用功能或付费单元设置分类用水计量装置。5 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项目,应安装计量年用水总量的用水计量装置,且按用途分别安装计量分项用水量的用水计量装置。设计图纸上:1、住宅、单独出售的公寓建筑每户应按规定设置用水计量装置。2、公共建筑应按不同的使用功能或付费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3、游泳池补充水、空调补充水、水景补充水、喷灌系统、雨水回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集中太阳能水加热器热媒入口管上等应分别设置计量装置。10 应采用节水绿化技术。采用节水浇灌的面积应不小于绿化面积的80%。11 垂直绿化应采用自动浇灌方式。设计图
46、纸上,垂直绿化应采用自动浇灌方式。12 应采用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设计图纸上:1、冷却水应循环使用。2、冷却塔应选用冷效高、能耗小、噪声低、飘水少的产品。3、应说明冷却塔补水水源;冷却塔补充水宜优先使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4、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稳定处理应结合水质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13 给水方式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设计图纸上,给水系统是否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供水。14 应采取防止系统超压出流和用水点水压控制措施。设计图纸上:系统分区和用水点水压是否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要求。15 场地雨水应实行径流总量控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低于55%。设计说明应有场地雨水年径流总量的数值,
47、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低于55%。16 回用雨水的用途应根据可回用水量、用水时间变化规律、水质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雨水回用可用于下列用途:1)景观水体补水;2)绿化用水;3)路面、地面、垃圾中转站等冲洗用水;4)冷却水补水;5)消防用水;6)洗车;7)冲厕用水等。17 雨水回用系统的水处理方案应根据雨水收集范围和回用雨水用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1、当用于绿化、道路浇洒,观赏类水景、消防、建筑施工等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用途时,雨水水质处理可采用下列处理单元或其组合工艺:1)混凝沉淀;2)过滤;3)人工湿地;4)消毒。2、当用于娱乐型水景等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场所,水质要求较高时,可进一
48、步采用氧化法、活性炭过滤、微滤、超滤或其它处理方法,以保证出水水质。3、雨水回用用于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用途时,出水需消毒。消毒方式可采用氯、紫外线、臭氧等。4、同时有回用雨水和再生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指标分别处理,可以共用清水池。18 城市市政再生水管道覆盖范围内的项目应使用市政再生水。给排水绿色专篇应说明项目是否在城市市政再生水管道覆盖范围内。如是,则应使用市政再生水。如市政再生水量满足项目全部用水量要求时,可不设雨水回用。19 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景不应使用再生水。设计图纸上:1、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景不应采用再生水。2、对于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景观用水,如易于产生水雾的喷泉等,限制使用再生水,
49、其补水可采用雨水回用水。20 再生水用于绿化浇灌不应采用喷灌方式。设计图纸上:绿化采用喷灌方式时不应采用再生水。21 再生水必须消毒。设计图纸上:再生水应有消毒。消毒方式可采用液氯、二氧化氯、紫外线、臭氧及其组合等。设置清水池时其有效容积应能满足消毒所需停留时间的要求。22 扣除自行车库、汽车库面积后,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应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 仅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其日用热水量比例不低于50%。2 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空调冷、热量,其比例不低于设计状态的负荷20%。3 仅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电量,其总功率不应低于建筑物变压器总装机容量
50、的0.2%。给排水绿色专篇应说明本工程是否有生活热水需求,如有,则应说明总热水量、热源、热水系统方式等,如可再生能源利用仅用太阳能热水时,其日供水量比例不应小于总热水量的50%,并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规定。当热水用量较少的建筑(如办公楼仅卫生间洗手盆供热水、仅供职工食堂热水的建筑等),可再生能源应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等。(注;此条文执行各专业均有涉及,应注意相互协调配合)23 住宅的生活热水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6层及6层以下的住宅,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超过6层的住宅,应至少为最高供水分区内的每户设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且应用总层数不少于6层。有热水供应需求的学校、医院、宾馆、
51、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由地源热泵系统提供夏季和冬季生活热水时,可不再设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审查给排水绿色专篇和设计图纸:1、6层及6层以下的住宅,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6层以上的住宅,至少应为最高供水分区内的住户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且应用总层数不少于6层。2、当屋顶面积不能满足本条规定的应用比例要求,不足部分用户需要在建筑立面上设置太阳能集热器时,如果集热器大寒日日照不满足4小时,或与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有矛盾时,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不能满足太阳能设置要求的,不足部分可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热水器替代。当采用空气源热泵时,应避免对邻居和建筑产生噪
52、声干扰。3、由地源或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夏季和冬季的生活热水,并满足热水供应的户数比例时,可不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24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深度应符合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要求。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是否有集热供热系统原理图,设备平面布置简图,相关参数及计算结果。25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和同步施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规定的要求。设计图纸上:1、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否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是否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规定的要求。26
53、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辅助供热装置。设计图纸上:1、集中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优先采用燃气、油等辅助热源。2、采用燃气、油等辅助热源时,建筑设计安全措施应符合相关要求。27 电动机应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其能效应符合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8613节能评价值的规定。选用的水泵配套电动机是否采用高效节能产品,效能是否符合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8613的要求。28 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给排水设计中的各类材料选型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
54、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6 电气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 无功补偿应采用智能型免维护成套自动补偿装置,无功补偿装置应具过零自动投切的功能,并有抑制谐波抑制涌流措施。电力系统设有无功补偿装置时,无功补偿装置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2 低压无功补偿应采用分相补偿或混合补偿,采用混合补偿时其分补容量不应小于总容量的40%。电力系统设有无功补偿装置时,无功补偿装置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3 人员长期停留场所的照明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人员长期停留场所照
55、明光源一般显色指数应符合规定要求。4 工作场所宜选用T5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及LED灯,面积大于20000的公共建筑使用LED灯照明的面积应不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5%。一般工作场所不应选用荧光高压汞灯、自镇流高压汞灯、普通白炽灯。着重审查是否采用新型光源,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电气)(以下简称“电气绿色专篇”)中对“面积大于20000的公共建筑使用LED灯照明的面积”应说明,并符合规定要求。5 荧光灯和气体放电灯应选用高效优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荧光灯或气体放电灯采用电感镇流器时,应设就地电容补偿装置,使其功率因数达0.9以上。审查镇流器选用和灯具功率因数要求。6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等指标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审查公共建筑主要场所照度、统一眩光值要求。7 公共建筑根据照明场所功能要求确定照明功率密度值,并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规定的目标值。部分照明功率密度限值见表表。注:1 当房间或场所的室形指数等于或小于1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增加,但增加值不应超过限值的20%。2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提高或降低一级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制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审查公共建筑主要照明场所LPD值。8 住宅建筑楼梯、走道的照明应采取感应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线上活动策划方案
- 沈阳理工大学《工程制图A》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大学生健康教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工程测试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果汁全国总代理合同模板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委托调查合同模板
- 韩非子-文白对照
- 2024房房租赁合同范本简单
- 2024合同、合同编号及下单管理规定
-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 泵盖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 爆破片日常检查及定期更换记录
- 运转车间钢包管理制度
- 销售大户监管办法
- 小型装配式冷库设计(全套图纸)
-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半期考试
- 八六版高中英语课文全集
- 审计工作手册
- 胰腺癌一病一品知识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