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_第1页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_第2页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 小学语文 S 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 范仲淹的故事 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 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但能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 7 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苦学、划

2、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本课通过突出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2、学习目标:( 1)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 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2)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词语、句子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4)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先天下之忧而忧

3、,后天下之乐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教学重点: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词语、句子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4.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二、说学情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 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 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三、说教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

4、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整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3)想象感悟法:领悟人物的言行,使人物的形象更高大,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四、说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力求为

5、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在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学习其品质。五、说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师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收集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收集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为整节课打好知识基础。(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听写下列词语和句子。词语:杰出、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收不忍、朝廷、千载难逢、粗茶淡饭、争先恐后。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2、教师:通过上

6、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刚听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体现了什么呢?(板书:忧国忧民)那下面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出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3、教师指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写的,说的是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而后人则用这一词句来赞颂范仲淹。4、教师:范先生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的风度仪态指的是什么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5、全班齐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6、教师导入:范仲

7、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他并为此而刻苦读书。(板书: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刻苦读书的。设计理念: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词语的情况,并从听写的相关词句中,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的高风亮节。(三)品读语句,体会品质1、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范仲淹的刻苦读书写了四件事情。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四件事情?设计理念: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小标题以及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 2)

8、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3、集体反馈故事 1、“只身苦学”(板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时, 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 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 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 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最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 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 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故事 2、“划粥割齑”(板书)“那时,他的生活极其

9、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 1)教师:对于这句话描述的情形, 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 那就是 (学生读:划粥割齑)( 2)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3)教师: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他(学生读句子)“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 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如“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 ,如“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 。同时强调“只”的读音及含义, “

10、只身”中的“只”读 zh,表示单独的意思。“只煮”中的“只” zh,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有仅仅的意思。“只得”中的“只”读 zh,有不得不的意思,表示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选择。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同学们, 生活如此的艰苦, 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故事 3“拒绝佳肴” (板书)“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的饮食如此之差, 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 1)指名说说“委婉”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好友给范仲淹送来了银子,范仲淹会怎么想呢?会怎样婉转地拒绝?(

11、 3)教师:范仲淹不肯接受银子,朋友便送了美味佳肴,结果怎样?(指名读)“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4)引导探究:范仲淹为什么不吃朋友送来的美味佳肴?(学生读)“我不是不想吃, 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就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难却,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 当食品变质时, 对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会有何感想,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此时范仲淹又会怎么说。 第三次感受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故事 4、“闭门不出”(板书)“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

12、跑去观看。”“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通过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 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 并使学生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4、学习六、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首先教师语言过渡: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

13、,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留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 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品读句子,领会人物的特点。教学的随机性比较大,教育师应当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重点在引导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在读描述范仲淹言行语句中的咸受,在谈感受中进一步完善对人物的认识,特别是精神品质的领会

14、。(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教师:同学们,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走上了治国爱民的从政道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2、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历程,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引导学生说: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教师:从范仲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齐诵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设计理念:通过展示名人故事交流了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写法和课后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五)作业布置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