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对数与对数运算_第1页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_第2页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_第3页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_第4页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1 对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的概念;2、熟练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对数的值。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对数概念;熟练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会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情景设计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1)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亿?(2)哪一年我国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2、探究新知A引入对数概念请同学们小试身手,回答下列已知底数和幂,求指数的问题。填空:,。请继续挑战:填空:,对数的定义: 。根据对数的

2、定义,请把上面各例中括号内的填入的数都可用对数表示,B对数与指数式中各元素的关系指数式对数式例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1) (2) (3)(4) (5) (6)C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的符号我们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 ,并把记为 。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称为 ,并把记为 这两个对数的值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求得。例2、把下列指数式、对数式互化(1) (2) (3)(4) (5) (6)D探究对数的性质问题:求下列各式:,中的值。你发现的结论:对数的性质:(1) , ,负数和零 。问题:求下列各式的值: , , , ,你发现的结论:(2)对数恒等式: ()例3、求下列各

3、式中的值(1) (2) (3) (4) (5) (6)例4、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 (5) (6) (7) (7) 例5、对数式中,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例6、已知,求的值。小结:(1)对数的概念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及互化 (3)常用的两种对数 (4)对数的性质作业:对数的概念 班级 姓名 学号 1、若,则的值是 ( )A B64 C D812、给出下列对数式:,其中正确的是 ( )ABCD3、若,则的值是 ( )A3 B C2 D4、 5、完成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1): (2): (3): (4): (5): (6): (7): (8): (9): (10): (1

4、1): (12): 6、对数式中的取值范围是 7、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8、求下列各式中的值(1) (2) (3)9、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10、已知,求的值。2.2.1 对数运算(1)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使用条件,能进行简单的对数的计算及对数式的化简(2)能够熟练地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3)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推导过程,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推导过程教学过程我们知道指数之间可以运算,现在学习了对数,那么两个对数之间如何进

5、行运算呢?请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成立: ( ) ( ) ( ) ( ) ( ) ( )你的猜想: ; 一、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问题1: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是什么?指数的运算法则是怎样的?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指数的运算性质:问题2:请你从入手去推索证明你的上述猜想。同样,你能从,入手去推索对数运算的其他性质吗?对数运算性质:如果,且,那么:(1) 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两个数的对数的和(2) 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两个数的对数的差(3) 幂的对数等于指数与底数的对数的积判断下列式子正确吗?(1)(2)(3)小结:对数运算性质适用条件,熟记运算性质的形式,千万不要自造公式。二、对数的运算性质的运用例1、用表

6、示下列各式:(1) (2)练习、用表示各式(1) (2) (3) (4)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5) 6) 7) (8)例3、(1)若,用表示(2)若,求的值。例4、计算:例5、已知,求的值。小结: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性质的适用条件及形式。作业:对数的运算(1)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2、已知,且,则 ( )A B C D3、若,则 ( )A B C D4、用表示 , 5、计算:(1) (2) (3) (4) (5) 6、计算:(1)。 (2)7、已知,求的值。8、,求满足的的值。2.

7、2.1 对数运算(2)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并利用它进行恒等变换。2、初步学会用对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换底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利用对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换底公式的推导,数学建模。教学过程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哪一年我国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根据前面所学,我们已经知道,。但这些值又是多少呢?(计算器中只有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一、换底公式的探究设 结论:换底公式:利用换底公式就可以解决上面问题。二、换底公式的应用1、把下列对数换成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2、设,用表示下列对数 ,3、求证:(

8、1) (2) ( )4、求值:(1) (2)5、(1)已知,求的值。(2)设,且,求证:6、设方程的两个实根为,求的值。书本中的应用题例5、例6选讲。例5、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量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是“标准地震”的振幅。(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2)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多少倍。例6、生物体内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占原始含量的,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年代。小结:(1)换底公式的推导、应用 (2)应用题的数学建模。作业:对数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