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题解析1.分析应从生活及社会中获取环保常识。解答(1)“绿色食品”源自欧美发达国家,指的是随着一系列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得农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使化学毒素在农作物中形成积淀,从而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危害。这种结果使得公众要求国家提供安全、无害的食品,即“绿色食品”。答案为 D。(2)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购买力提高,塑料包装袋的广泛使用及一次性饭盒等塑料制品形成难以处理的白色垃圾。这就是所谓的“白色污染”,而不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答案为 C。(3)据统计分析,以每张贺卡 10克计算,10万张为一吨,造纸每吨约需 5.5立
2、方米木材,折合下来制作 3000万张贺卡需砍树 7500棵。而且在造纸过程中,每吨纸浆产生废水 300吨。针对我国资源紧缺,特别是森林资源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了“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答案为 B。注意关注环境,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并在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2.分析根据图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析,明确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环境质量也不同。解答(1)18世纪 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起源于英国,所以典型反映图中关系的应为 B 选项伦敦。(2)题围绕“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去分析发展中国家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答案为 D。(3)题从图中环境质量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
3、系可以看出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答案为 A。注意工业发展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的理解。解答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为: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过度的捕捞对渔业生产的持续性造成了影响。故 B 选项正确。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理解。解答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也就是说,凡是既能增加经济效益或环境生态效益,又对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无害的举措都是正确的。如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实行垃
4、圾分类收集、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建立现代农业园等。答案为 A、B、C、D。注意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及应用。5.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含义,本着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原则分析。解答人类与环境应协调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坡度大于 25适宜发展林业或草类;草原区应以畜牧业为主,而不能发展林木生产;青藏高原属高寒区以牧业为主,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也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对用材林合理开采,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下。由此分析可知 A、D 选项正确。注意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措施。6.分析结合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分析判断。解答吐鲁番盆地地处西北干旱气候区,不具备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条件,造纸原料(木
5、材)缺乏也不适合大力发展造纸工业。本区气候干旱但有灌溉水源,以种植葡萄、哈密瓜及长绒棉为主,且以“丝绸之路”为历史背景,加以独特的干旱盆地景观,可做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由此分析可知 C、D 选项正确。注意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优势产业的发展。7.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地区。解答滑坡和泥石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主要发生在山区,在重力作用下,物质沿一定坡度向下运动。我国西南地区高坡陡,岩石破碎,暴雨集中,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答案为 B。注意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及产生原因。8.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措施。解答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但从题干中关键词“快速有效”分析,营造防护林系
6、及实施退耕还林能提高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砍伐,故 A 选项正确。注意我国林业现状及保护、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措施。9.分析结合西部地区资源状况分析其发展策略。解答西部地区气候恶劣、地广人稀,环境承载量低,但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为主),故开发西部可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石油、天然气并向东部输送。答案为 C。注意西部开发相关知识。10 12.分析本题立意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具体考查我国加入 W TO后,国内产业及国际贸易受到的影响。解答10题:世贸组织中许多国家利用该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与该国有关的国际贸易施
7、加影响,这一点又被称为“绿色壁垒”,也正是因为“绿色壁垒”的存在,会引起许多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答案为 D。11题:我国许多产品在环保方面水平较低,达不到一些欧美国家或者是国际标准,这些国家又存在有“绿色壁垒”,因此在短期内这一点将不利于我国出口更多的产品。答案为 A。12题:我国对欧美国家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本题选 B。注意综合分析我国加入 W TO 后,国内及国际贸易受到的影响。13.分析以环保为前提分析城市能源利用及能源结构的调整。解答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节约,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广液化石油气,将薪炭林变为水源林不仅使能源
8、利用率提高,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答案为 B、C。注意结合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原则,分析地区能源构成及利用。14 16.分析随着轿车更多地进入家庭,对家庭、交通、人口分布及环境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综合分析其利与弊。解答14题: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扩大出行范围。但由于数量增多停车占地、燃油消费也会增多,也会给交通带来较大压力,降低交通效率。答案为 C。15题:大城市交通设施完备,家庭轿车大量使用可使部分市民迁往城市外围的郊区,从而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但由于往来频繁会加重道路交通压力,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故正确选项为 D。16题: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汽车尾
9、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大气质量。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制冷剂)影响所致。尾气对水体不会造成直接大范围污染,也不会引起大规模酸雨危害。故正确选项为 D。注意家庭轿车普及对城市环境、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的影响。17.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分析判断。解答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由此分析 D 选项为正确选项。注意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原则。18.分析结合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岛国位置分析。解答因全球变暖,使太平洋发展中岛国面临最大环境问题是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面临被淹没威胁。即 D 选项正确。注意全球性环境问题19.分
10、析本题为一道学科内综合题、涉及考点有气候类型、河流补给、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及发展途径。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最热月(7月)气温 22.4 ,最冷月(1月)为 - 7.3 ,降水量终年较少,7、8月稍多(19.8mm、28.5mm),应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即 C、D 选项正确。(2)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及地形剖面图中侵蚀高山及洪积扇可判断河流 R 补给来源有冰川融水及夏季降水补给,即 A、D 项正确。(3)在干旱区,河流中上游工农业生产大量用水,可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河流尾闾地区农业区没有充足水源而缩小,尾闾湖消失,故 A、D 项正确。(4)冲积扇前缘泉水大量消失,其原因可能有过量抽取地下水及上游
11、植被大量砍伐,水源下渗减少,流失较多,不能及时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即 C、D 选项正确。(5)增加移民,扩大耕地面积会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而控制人口数量,保育天然植被有利于本地区持续发展,即 B、D 选项正确。注意综合分析自然区域环境、环境问题及发展途径20.分析本题以苏州河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解答第(1)(3)(4)题是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水污染原因、来源及生态平衡等知识。(1)结合图例及图中各河段污染状况可知 C 地污染最严重。污染物来源包括人们生活污水的排放、内河航运带来的污染及上游段河流带来的污染、大气降水中酸雨污染等多方面。(2)答案为:镉(Cd),铬(C
12、r),铅(Pb),汞(Hg)。(3)由于河水遭污染,破坏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法正常生存,河流自净及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短时间内很难恢复。(4)河流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且集中,河流流量又较小,其自净能力会大大降低,进而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5)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有关法律,为治理苏州河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证。(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市人民政府制定苏州河综合治理方案市人民政府筹集并投入巨额资金治理苏州河。上海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上海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正在进行。苏州河中下游 6条支流截污工程开工。搬迁苏州河两
13、岸(市区段)的垃圾码头和货运码头等。苏州河两岸的绿化工程。(6)“金点子”要扣住“加快治理苏州河的进程”这一要求。对“金点子”作比较清楚的说明。有新意。(7)谢晋元 1937年(或淞沪会战时),他率军在该处浴血抵抗日寇侵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不同区域环境污染与治理。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地图和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的能力。解答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明白题目的要求,然后从人口增加、环境退化、贫困等三个角度,逐个考虑其前后的因果关系,将 10个选项对号入座填入框图之中。答案依次为:i或 j,a或 b,e或 f,j或 i,c或 d,g或 h,b或 a
14、,d或 c,h或 g,f或 e。注意人口、资源、环境三者间关系。22.分析此题从区域地理入手考查学生对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解答从地理区域地形、资源状况入手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资源、能源状况。及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为:(1)祁连 喀斯特(岩溶)(2)D 水位落差和径流量大 风能(太阳能、或地热) 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3)见图 9-15。注意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与经济活动的关系。23.分析首先要审题,明确其要求,按图中因果关系分析结论。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找原因”“提建议”,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概述其成因,然后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
15、应的防治措施。答案为:从自然条件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被和最终造成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原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注意长江源区环境状况及其环境恶化成因、改善环境的措施。24.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图和表格。解答(1)由河流各月流量图可看出月均流量最高值约为 130m3/s,最低值约为 30m3/s,最低值与最高值之比约为四分之一。(2)对照 5:00时水温及溶解氧含量对
16、应在当时水温应对应的表中饱和值计算出其饱和度百分比在 68% 72% 之间。午后由于水温升高,饱和值下降(由表数据可知),且光合作用强使水中含氧量增加,故其 DO 能达到超饱和。(3)结合图表信息中该河水量年变化状况及沿海乡镇工业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答案为:污染较重的小工业停产;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注意河流水文状况与溶解氧含量变化影响因素。25.分析本题以 1992年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为切入点分析。解答(1)扇形比例图中我们可直接读出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的构成以秸秆为主(43.3% ),其次是薪柴,再次是煤,电、
17、油只占很少的比例,其中秸秆、薪柴这两类生物能相加共占 71.5% ,这就说明能源构成的显著特点是以生物能为主要生活能源。(2)本题解题要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的农业构成去考虑。长江中下游平原以种植业为主,有大量秸秆,因此,该地区生活能源应以秸秆为主;东南丘陵地区以林业为主,所以该地区生活能源以薪柴为主。(3)秸秆作为生活能源就不能实现秸秆还田,从而使耕地的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大量使用薪柴作为生活能源,必然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引起地表的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改变这种问题的途径,必须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开源,积极开发利用其他类型的能源,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如推广使用沼
18、气能;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推广省柴灶;大力营造薪炭林,既提供生活用能源,又能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注意我国农村能源构成分析及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26.分析(1)利用图表资料信息判断黄河源区湖泊、沼泽湿地、荒漠化面积的变化,分析造成黄河源头断流的原因,应从自然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原因分析。黄河源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量少,且蒸发旺盛,再者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此区生态环境恶化,如草场过度放牧、垦荒导致沙化退化,乱捕乱挖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调,进而导致环境恶化等。(2)针对成因即造成黄河源头断流的原因既有“天灾”又有“人祸”,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只有从人类活动这一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具体可包括退耕还草、草场合理放牧,严禁破坏性开发,禁止滥捕滥猎,加强环境保护。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解答(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答案为: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拍摄合同范本
- 债务变更合同范本
- 代销汽车合同范本
- 二手车合同范本商家自己写
- 分阶段付款合同范本
- 华帝橱柜合同范本
- 农村建房主体合同范本
- 单位门合同范本
- 医疗美容转让合同范例
- 产品设计开发合同范本
- 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病媒生物防治操作规程
-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必考题
-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
- (高清版)JTG 3810-2017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管理导则
-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题及答案
- 《ISO31000:2024风险管理指南》指导手册(雷泽佳译2024-04)
- 学前儿童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 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高清版)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
- 《拒绝校园欺凌 防霸凌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