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气化学说_第1页
六经气化学说_第2页
六经气化学说_第3页
六经气化学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经气化学说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学说。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中六经标本中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经移植与发挥用来分析阐述伤寒论六经病发生发展及证治规律。这一学说推动了伤寒论的研究及学术思想的发展。   1、气化学说的渊源   气化学说渊源于素问中由王冰补充的运气七篇大论,素问·六微至大论载:“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

2、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阐述了自然界六气阴阳消长生克制化的规律,即三阴三阳以六气为本,六气以三阴三阳为标。其六气标本中气从化规律,即具有互为阴

3、阳表里制约相配关系的六气如何从标从本从中气运化。   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又有阐发,如金·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大凡治病,必先明标本,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也。”张子和儒门事亲编成“标本中气歌”:“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上坐;厥阴从中火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气相包裹;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万病能将火湿分,彻开轩岐无缝锁。”明·张景岳类经图翼描绘了“标本中气图”,以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六经六气各有所从所主不同。论述了人身经络脏腑与六气标本中气相应的关系。

4、历代医家对于阴阳标本中气理论的论述,对后学研究人体生理和治疗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2、伤寒论的六经气化学说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创始人为清代张志聪与张令韶二人,而以张志聪为主。张氏将内经标本中气的气化学说与天人相应等理论用来阐释伤寒论的六经病。如他在伤寒论集注·凡例中指出:“三阳三阴谓之六气。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在侣山堂类辩·伤寒论编次辩中也指出“天有六气,地有五行,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兼有此五行六气。”强调三阳三阴之气与天之六气相应的观点。张氏论述了六气与六经病的关系,其曰:“无病则六气运行,上合于天。外感风寒则以邪伤

5、正,始则气与气相感,继则从气而入于经。世医不明经气,言太阳便曰膀胱,言阳明便曰胃,言少阳便曰胆。迹其有形,亡乎无形,从其小者,失其大者。”又指出“所谓六经伤寒者,病在六气而见于脉,不入于经俞,有从气分而入于经者,什止二三。”也就是说张氏所说的六经病,早期大多是“气与气相感”的六经之气为病,而不是经络本身的病变。继则才从气分入于经络,但只是十之二三。   张氏认为人身之六气,内生于脏腑,外布于体表,“君相二火发原在肾,太阳之气生于膀胱,风气本于肝木,湿气本于脾土,燥气本于胃金。”而后各循其经,分主所属皮部:太阳在背,阳明在胸,少阳在胁,太阴在腹,少阴在脐下,厥阴在季胁少腹之际

6、。在六气中惟太阳之气不仅主皮部,还主通体。盖太阳之气外统一身之皮毛,内合五脏六腑,为肤表之第一层。六气运行于皮肤肌腠之间为第二层。太阳之气应天道运于三阴三阳之外有卫外之功。六气应三阴三阳,运于天体之中,总归太阳而近于毫毛。故外邪中人,病先发于太阳者固多,但也有不伤太阳之气而入于里者,则是六经直中之风寒。按照通体与分部的观点解释太阳病则恶寒发热、身疼脉浮等是通体太阳为病,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等是分部太阳为病,两者上下相贯,表里相通,相互转化。按张氏六经气化为病的观点解释伤寒论的六经病则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谓太阳主寒水之气;阳明病胃家实,谓阳明主燥热之气;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谓少阳主相火之气

7、;太阴病腹满而吐,谓太阴主湿土之气;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谓少阴有标本寒热之气化;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谓厥阴从中见少阳之火化。张氏用六气标本中气学说从生理病理上阐述了伤寒论的六经病。   3、清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论述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另辟新径,独具一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修园对于张氏的学说极为服膺,他在伤寒论浅注·凡例中说张志聪张令韶“阐发五运六气、阴阳交会之理,恰与仲景自序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之旨吻合,余最佩服。”因而强调“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并在张景岳“本标中气图”的基础

8、上将六经标本中气与脏腑经络结合起来论述。唐容川在伤寒论浅注补正中对张志聪过分强调六经气化形气相离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指出“二张力求精深,于理颇详,而于形未悉。不知形以附气,离形论气,决非确解。”强调六经气化与六经所属经络脏腑的关系。陆九芝也推崇张氏之说,以气化学说进一步阐述了六经病的病理特点和治疗大法。众多医家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伤寒六经气化学说。   4、现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讨论十分激烈,反对者有之,赞同者亦有之。   4.1 反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章太炎氏认为

9、张志聪、陈修园之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假借运气,附会岁露,以实效之书变为玄谈”<1> 。赵恩俭氏认为“以六气解六经,其弊在于虚,使六经平脉辨证之实在学问成为肤泛空虚之谈” <2> 。陈亦人氏认为“气化派注家的共同特点是把六气本标中气学说贯穿于伤寒论中的全部内容中。由于大多强词夺理,玄奥难深,因此对于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理论,不仅没有帮助,相反会造成人为的障碍,增加学习的困难,降低学习的效果,甚至把学者引入机械唯心论的歧途。”指出“伤寒论的理论并非源于运气学说,尽管六经病的性质与六气有一定的关联,而与运气学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3>   4

10、.2 赞同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万友生氏认为三阴三阳的气化理论是伤寒论的灵魂,如果离开了它,就会变成一部僵硬的教条,应把三阴三阳落实在气化理论上才有意义 <4> 。戴玉氏认为六经气化学说明确了形与气的辨证关系,认识到气化有生理病理之别,比较满意地解释了伤寒论六经证治的基本规律,对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作出了贡献。刘渡舟氏认为六经标本中见气化学说是伤寒学中一门湛深的理论,有辨证法思想和唯物论的观点。它能系统地分析六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发病之规律而指导于临床,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6>   4.3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与形成&#

11、160;  戴氏认为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渊源于素问运气七篇,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张子和等曾对伤寒论六经与六气的关系有所论述。张志聪、张令韶等据内经的有关理论运用本标中气理论全面地解释伤寒论,至此气化学说已系统形成 <5> <7> 。郝印卿氏认为“素问、灵枢寻不出天六气和人六气相应与同构的确证,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就一定是产生于伤寒论研究过程中。谈论六经气化,拘泥其出诸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张仲景创立伤寒论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承袭沿用了它等论点,显然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了 <8> 。   4.4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内经气化学说的关系

12、60;  松涛氏认为六微旨大论中的气化学说本是就自然界气化而言,和人体脏腑经络并不是一回事。但后世医家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支配下逐渐把它结合到人体脏腑经络上来,并具体地运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来验证它,与内经意义有所不同了 <9> 。刘氏认为内经阴阳气化学说是古人观察自然界气候知识的说理工具,经过伤寒家们的移植与发挥用以说明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之理,以反映六经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指导于临床<6>。郝氏认为内经只论述有天六气气化,人体六经命名,天人相应与同构。学术上可以把这三者说做是六经气化学说赖以形成发展的基础,但还不能认为它们就是六经气化学说,因为两者概念内涵尚有距离。

13、六经气化学说是部分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在天人相应与同构理论指导下,将素问六气气化和伤寒论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结果,是中医学术的发展 <8> 。   4.5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脏腑经络阴阳消长等的关系   针对张志聪离形论气的不足,现代医家强调了气化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很少有人单纯从标本中气理论来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如戴氏认为形与气之间具有辨证关系,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是六经气化的物质基础,阴阳消长胜复是六经气化的基本动力<5> <7>。郝氏认为六经以脏腑经络为基础,六经气化是有关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概括,强调不

14、能离经言气<8> 。程希贤氏认为阴阳表里、六气盛衰、五行生克是标本中气与六经气化的基本传变规律<10>。童增华氏认为运用气化理论解释六经病变时,亦必须结合八纲、脏腑、经络、部位等理论,才不致顾此失彼,庶几更为全面<11>。   4.6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六经病证治   松涛氏 <9>、戴玉氏 <5> 、刘渡舟氏<6>、程希贤氏<10>、扶兆民氏<12>、吴勇氏<13>、童增华氏<11>等运用六经标本中气学说对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发展、临

15、床表现、病机、治法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   4.7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临床实践   陆鸿滨氏通过临床病例对六经气化学说进行探讨,认为六经气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六经营卫气血在正常及遭受外邪侵袭时的变化规律,六经的开阖枢及标本中见是气化学说的中心。六经气化可能是指有关机体适合外界温度变化的一系列调节机制。伤寒六经气化主要涉及体温调节机制,与自然界阴阳密切相关。病例说明六经气化涉及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诸如神经内分泌的生物钏机制、免疫机制等<14> 。   5、结语   古代医家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指导下,将运气学说中的标本中气理论运用于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的分析,概括解释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