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成长历程与反思:一项叙事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描述了一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从“懵懂”到 “坦然”的五个发展阶段,并对其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现象、途径、阻力与动力进行了反思。研究显示,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总是呈直线上升趋势,长期过重的工作负荷可能会使教师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后退的迹象;在各种发展路径中,及时、持续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则是激发教师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缺失的职前教育、繁重的教学任务和 “一刀切”式的评价是阻碍教师发展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大学英语 叙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高原期 教学反思一、研究背景(略)二、教育叙事研究(略) 三、研究设计与研
2、究过程1研究问题通过对个案教师专业成长历程的研究,我们试图回答五个有机相连的问题:(1)个案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个案教师主要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和方法达成专业发展的?(3)个案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主要困难或阻力,他是如何应对的?(4)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有哪些,根本动力是什么?(5)以上研究结果对其他大学英语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有何启示意义?2研究对象为了确定适合本研究的大学英语教师,我们首先邀请江苏省某重点高校15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两次座谈,每次个小时左右,请他们就自己的专业发展畅所欲言。会谈后,我们综合考虑了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情况、表达沟
3、通能力、与我们关系的密切程度、对本研究的兴趣四个方面因素,最终选择该校大学英语教学部的邹老师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邹老师今年岁,1992年本科毕业后分配至大学英语教学部,1996年破格晋升讲师,2000年取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2002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被遴选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他曾三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成果奖,两度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科研成果丰硕,主持三项省部级课题,是位优秀的教学、科研并重型英语教师。3研究过程依照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我们先后完成了三个研究环节:(1)进入现场,收集原始分析文本。围绕研究问题,我们对邹老师进行了四次开放式、深入的访谈。在
4、访谈期间,我们还收集了邹老师提供的部分工作日志 (19962010年)。日志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事件记录、讲座记录、教研会议记录、教学感悟四大类。这些日志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访谈内容的理解和反思。(2)整理、归纳原始文本。本研究共整理出近三万字的访谈录音和六千余字的教师工作日志。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将这些话语资料按照主题进行了归类与编码,并就其中部分内容再次与邹老师进行沟通。(3)形成研究文本。根据我们反复细读、整理归纳好的文本资料,着力找出不同主题和文本资料之间的情景联系与逻辑关系,最终使用邹老师自己的概念与话语勾勒出他的专业发展历程,并对其中若干重要细节予以反思。四、邹老师的专业发展
5、历程在第一次访谈中,邹老师用了“懵懂”、“迷茫”、“明朗”、“无奈”和“坦然”五个关键词来概括他近20年“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在此后的两次访谈中,他又分别使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自己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纵观所有话语资料,我们认为这五个具有“本土概念”意义的词语非常贴切地诠释了邹老师专业发展历程的五个重要阶段。1“懵懂”:19921996年走上教师岗位的前三年是邹老师迄今为止“最繁忙的三年”。作为新教师,他与其他年轻教师一样被安排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如何站稳讲台”是他最为关切的问题。“那时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能站稳讲台就不错了。刚毕业那会儿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学校又没有专门的新教师培训。只能去图书
6、馆借一些教学技巧的书来自学,有时还买一些英语幽默大全什么的,上课穿插讲上几个,学生很喜欢。后来我又连续半年抽空去听了十多位老教师的课,做好笔记,回宿舍后仔细研究哪些方法我也可以使用。”可见,对于那时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职前培训的邹老师而言,教师这个职业的全部内涵就是给学生“上好课”,而能把课上好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要知道如何组织课堂并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技巧。当问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时,邹老师这样说道:“教研室那时有三四个工作很多年的老教师,他们都得过好几次教学优秀奖,有的甚至年年都是优秀。每次教研室开业务讨论会都是他们在介绍教学经验,他们就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的榜样嘛,那还不跟着学啊?跟我差不多时候进
7、校的同事好像整天琢磨的也就是怎么上好课的问题。再说,我们上大学时最喜欢的好多老师从来不做什么研究,也不发表文章,就是课上的精彩,会调动课堂气氛,学生都崇拜他们。我刚工作那会儿就想成为这样的老师。”这说明,邹老师早期的专业观与职业观主要受到周围的工作环境及其本人所受教育的影响。其中,同行前辈(包括有经验的老教师以及他自己的大学老师)的做法对他的专业行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2“迷茫”:19961997年工作三年多之内,邹老师都在“紧张忙碌之中度过”,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1996年6月的几场讲座让他第一次认真地思索自己的专业发展。“学期末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到南京去参加教
8、育厅组织的英语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四位著名专家激情洋溢的讲座。讲座中,我听到了教师作为研究者、专业成长、专业发展这些新鲜词,给我造成了很大冲击。原来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绝不仅是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去研究语言,研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以发展,也才能真正地上好课。回想过去的三年,简直忽略了自己的学习与进步,这样下去不是荒废了吗?”专家的讲座让邹老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丰富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了教、学、研三者统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真正实践起来,他才发现问题很多。“回来后我查了很多关于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学研究的文献,对如何学习和研究有了些许认识。但实践起来有困难,很多方法都是理
9、想化的,语言也晦涩难懂,一些教学法对我来说就像空中楼阁,跟我们的实践相距甚远。感觉他们好多研究跟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没啥关系。我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很迷茫,能做到教、学、研相促进吗?”邹老师1996年和1997年的工作日志上详细地记录了他当时阅读过的文献。我们发现,这些文献或是单纯的理论引介,或是国外理论的生搬硬套,既没有扎根于中国的外语教育实际,也没有涉及大学英语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正是这样的研究格局让邹老师对以研促教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3“明朗”:19972003年为了“增长学识,开拓视野”,同时也为了找到“教、学、研的结合点”,1996年底,邹老师报考了硕士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江苏省某重点师
10、范大学录取,从此开始了三年的在职读研生活。邹老师认为这是他 “至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学习经历”。“看了很多国外的语言习得研究,知道如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也亲身体验到教学与研究真的不能分。只有去研究教学过程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研究才有实际的价值与意义,对教学的帮助才能体现出来。我当时就发现很多学生英语写作经常带有中文遣词造句的痕迹,后来我就针对这种语言迁移现象做了一项实证研究,还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了新的写作教学方式,效果确实很好。”研究生阶段深入广泛的学习让邹老师真正理清了教学、学习与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让他明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毕业后的三年里,邹老师逐步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教学和研究两个方面都取
11、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晋升为副教授。对于毕业后如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邹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先试着每上完一天课,就把课堂上注意到的现象及时记下来,一段时间后再集中起来综合思考就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研究问题,我会带着这些问题采访学生,摸清他们的看法,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透彻之后就在教学中试验一下,看看能否加以改进或创新。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三年里我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了五六篇应用语言学论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有很大突破,还连续两次拿到了教学质量优秀奖。”由此可见,在教学反思中发现研究问题、在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是邹老师较快走上自主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
12、邹老师基本上每两天就有或简或繁的教学记录和教学感悟。他认为,这些及时、持续的教学反思为专业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4“无奈”:20042005年2004年8月,邹老师以优异的科研和教学业绩被选聘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对于这一殊荣,邹老师并未兴奋太久,因为他感觉自己的专业发展似乎“走入了死胡同”:“那两年大学生特别多,每周要上十七八节课,每天最少节课,而且还是不同的教材。白天忙上课,晚上忙备课,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特别疲劳,根本提不起精神去学习、充电,更别提做啥研究了,感觉很无奈。2004年9月份开始我还要指导两个硕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压力就更大了,当时整天后悔做硕导,甚至打了退
13、堂鼓。”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挤压了邹老师原本用于学习、反思和研究的时间,生活的天平几乎都倾斜到了上课这个教学环节。在此重压之下,邹老师的教学热情“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也在下降”。令他觉得“雪上加霜”的是学校那时推出的科研制度:“学院下半年规定副教授每年完成200个科研业绩分,也就是说我一年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以上的文章才能完成工作量。你也知道,我们大学英语是基础课,课时多,不像专业英语老师有那么多富余时间,很多研究的周期都是半年以上,一年能磨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就不错了。这就像跳远,尺度标得太高,看不到希望,我就懒得跳了。”“生硬”的量化指标挫伤了邹老师的研究积极性,但考虑到职称晋
14、升、奖金发放,他又必须“硬撑着往下做”。这让他觉得自己就像个“耍把戏的猴子”,整天都被这些制度和规定“牵着鼻子走”。邹老师2004年11月27日工作日志上的一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他无奈的工作状态:“提的意见也有道理(作者注:该同学在课后向邹老师提出最近的上课进度有点快,好些语言点没讲透彻)?教学上疏忽了?教学还是科研?学生还是职称?恐怕都搞不好。无奈。”5“坦然”:20062010年“沉寂”了近一年之后,邹老师决定重新理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促使他跳脱无助、无奈局面的是对学生、工作和专业的那份责任感。“2006年寒假快开学时翻开教材准备备课,看到以前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备课笔记和学生的问题记录,真的感慨
15、万千,以前那个认真、负责的我到哪里去了?想想过去一年浑浑噩噩的日子,我有点后怕,这还是大学老师吗?再这样下去,肯定要被淘汰!”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规划,邹老师在开学时退掉了近一半的教学任务,并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将自己的两名研究生和八名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成立了英语教学研究小组,定期召开讨论会,共同探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的想法其实源自我对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记忆。那时我们导师每周都组织一次讨论会,就每人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冒出好多有意义的想法。现在看来,小组的成立让我们受益匪浅,群策群力的效果是单干永远赶不上的。”四年中,小组成员在邹老师的带领下制作了四册的教学课件,还合作发表了近20篇
16、文章。邹老师认为,目的明确、任务式驱动是这个科研小组能够得以成功运作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大家都有明确的目的:把自己的专业做上去。组员都有各自的任务,每周开会时汇报一周发现的教学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各抒己见,探讨怎么解决。此外还要做读书报告,分享阅读体会。这种任务式的合作让大家都能真正参与进来,效果不错。”回顾过去的四年,邹老师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素养和心态上较之以往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正在“趋于成熟”。“跟四年前相比,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了十分明晰的把握,也可以说比较坦然了,基本不会因为一些外在干扰而打乱自己的发展计划。在教学和科研上也算是游刃有余,很多时候我都在享受做教师给我带来的那份从
17、容与坦然,乐在其中吧。”五、反思与启示1教师发展的“高原期”现象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国内外学者的一个共识。西方学者Burden等人将教师的发展过程分为求生、调适和成熟三个阶段;Berliner则以教师经验的形成为标准,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能手和专家五个阶段。国内学者周燕等人在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四种发展模式深入调查与分析后发现,外语教师大致都会经历教学探索、教学发展和专业发展三个阶段;吴一安则认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需要经过生存、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然而,对邹老师发展历程的个案研究显示,他的专业发展历程并非学者们所描述或“规划”的那样呈直线上升趋势,而是经历了近两年(2
18、0042005年)的“无奈”,在这期间他的职业热情显著下降,发展近乎停滞。Ference等人将这种职业生涯中的暂时停顿或退步称为“高原期”现象。在邹老师看来,高原期的形成主要是那两年“过重的教学任务”和“不合理的科研制度”直接造成的。但从他的工作日志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此之前的七年(19972003年),邹老师在工作上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生活节奏也异常紧张,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更新、调适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状态,这也应该是他发展暂时停滞的一个重要诱因。邹老师最终通过两种方式走出了低迷的高原期:第一是缩减工作量,第二是增加集体反思与讨论的机会。我们对此的理解是,适量的教学任务可以让他留出足够的时间用
19、于教学后的反思,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寻找发扬与改进的途径。而集体反思与讨论则可以帮助他发现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是说,反思时间与空间的增加是邹老师走出“高原地带”的重要途径。他的做法对同处高原期的教师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性意义。2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邹老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了多种途径或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下三条途径:(1)及时、持续的教学反思。访谈和工作日志上的记录显示,邹老师近十五年来一直坚持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发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同时有条不紊地更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这种常规化的教学反
20、思能让教师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对话,反观自我专业成长的轨迹,并对其中关键事件进行概括和评价。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还是教师监控和调节专业实践的重要途径。邹老师的反思经验表明,坚持撰写工作日志是教师进行持续反思最为有效和实际的方式。(2)定期的脱产进修。在访谈中,邹老师反复提到省教育厅的短期脱产培训以及研究生阶段学习对他的深刻影响:前者使他明白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丰富内涵”,后者让他“真正理清了教学、学习与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与高校的其他教师相比,大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任务最为繁重,他们很难在教学之余集中一段时间去系统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定期的国
21、内外脱产进修可以让他们暂时跳出繁重的教学任务,以更为清醒的头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专业上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任务驱动式的专业合作。科研小组的成立让邹老师和其他组员“受益匪浅”。通过集体讨论与反思,他们“不但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的教学问题”,还“拓展了解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小组之后,“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少走了不少弯路”。由此可见,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合作不但可以培养教师的协作能力和反思能力,还能为个体教师提供必要的精神与智力支持,避免走入专业发展的误区。3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主要阻力就邹老师的个案而言,缺失的职前教育、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一
22、刀切”的教师评价方式是阻碍他专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1)职前教育的缺失。邹老师坦言,自己之所以在入职的五年内都“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科学的职前教育与引导。他深信,如果省教育厅的短期英语教师培训能够提早三到四年,“哪怕提早一年”,他就能“少走很多弯路”,现在 “也许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根据邹老师的反思,我们认为,理想的职前教育不仅应为大学英语教师系统传授专业发展的普遍路径与常见误区,还应着重针对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特点讲解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各种方法。(2)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从邹老师“无奈”期的经历可以看出,2004年教学量的猛增曾让他一时丧失
23、了教学热情。而当他在2006年伊始减去一半工作量后,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好转。这说明,过重的教学任务容易让教师对教学产生明显的厌恶感,原本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可能会变成机械重复、应付式的工作,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极大的摧残。因此,切实减轻大学英语教师业已繁重的教学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与学习,应该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3)“一刀切”的评价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式对于教师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邹老师任教的高校对教师的评定“主要以科研业绩为主,几乎不考虑教学量和教学效果”。这种无差别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邹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他“不得不从教学中抽出更多时间去写文章”。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对象、任务、性质等很多方面都与其他专业教师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与英语专业教师都有一定的区别。对他们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重视他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业绩,而不能单纯以科研业绩来衡量他们的专业发展。4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当专业发展遇到阻力或困难时,稳定的动力因素能够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我们的研究表明,邹老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1)优秀同行的示范作用。从访谈内容中可以看出,受大学时几位备受爱戴的老师以及教研室优秀前辈的启发和影响,“懵懂”期的邹老师虽然没有接受任何职前教育或教学指导,却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强烈的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