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价值观探讨_第1页
建筑美学价值观探讨_第2页
建筑美学价值观探讨_第3页
建筑美学价值观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美学价值观探讨    2011-12-29 1:10:37      作者:胡超文   代写论文    【摘要】:文章回顾了现阶段我国建筑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建筑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建筑美学价值观。【关键词】:建筑美; 客观性; 主观性; 相对性中国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510034-011. 建筑的美与审美我国的建筑方针经历了从"适

2、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到"适用、经济、美观"的转变。"适用、经济、美观"这三个要素三位一体,"容易共识,接近理论,易于实践,是普及建筑文化的基石"。1然而,在具体的建筑实践中,"适用、经济"有比较明确的衡量标准,但在"美观"上则难以统一认识,是个"见仁见智、众说不一的模糊问题"。2因此,私以为,有必要重新深刻认识"建筑美的特征",树立正确的建筑美学价值观。一般说来,美是一种感觉,是建筑方针中最主观的要素。任何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都是自然

3、的流露,是人类的天性。美与审美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建筑审美与社会文化观念紧密相连。32. 当前的建筑审美现状建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建筑审美也从来没有这般地模糊。有学者忧心地谈到,近十年当中,"西方建筑师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着自己故乡想都不敢想的实验,在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经过慎重再慎重的审批方能建造出来的不平凡的奇形建筑物,在中国这片自由的天地急速升起"。4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城市,影响我们的文明传承。因此,重新审视我们的建筑美学,重新认识建筑美的特征,重新确立建筑美的原则,已是迫在眉睫。3. 建筑美的特征3.1 客观性建筑审美虽然具有很强的主

4、观性,但美的根源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这是狄德罗美的根源及其性质的哲学探讨的基本出发点。5这里的客观性,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3.1.1建筑实体美建筑实体美表现在建筑的材料选择、构造技术、结构体系等方面。构筑同一个空间,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构造方式或者不同的结构体系,会出现不同的美。世界上的材料多种多样,每一种在色彩、纹理、质地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正确恰当地选择材料是创造建筑美的重要途径。3.1.2 建筑关系美建筑的美在哪里?美是什么?从根本上讲,美是"关系"。人类感觉到建筑的美,正是因为建筑当中有和谐、优雅、理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均衡、稳定、韵律、节奏、对称、比例、

5、尺度、统一、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等等。这种美的关系是客观的,它能够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所广泛接受,是人类对美的认识中的共同点。为什么黄金分割让人感到和谐?为什么对称让人感到庄重?为什么庞大让人感到崇高?这是因为,自然界正是以这样的理性关系组织起来,它们符合了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规律。因此,这些理性的关系正是人类在实践中所追求的美。当前产生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建筑,它们本身并不具备这种理性的关系,如果由于一时的冲动建造起来而对城市面貌造成大的破坏,这必将会成为我们永远的遗憾。除了实体美与关系美之外,建筑美的客观性还在于,它不以建筑所有者的权势和材料的昂贵为基础,也不以观者给予的

6、否定评价而消失,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3.2 主观性美是一种客观实在,但是,建筑美学评价的主体却是人,因此,建筑的审美存在着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的美并不像地道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所说的"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它是以美的客观存在为基础的。6建筑美的主观性首先在于评价主体的不同。人各有异,不同的人,由于自身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价值观念以及即时情绪等的不同,对同一个建筑的评价也会多种多样,甚至相互矛盾。所以主观性表现出不可靠的特点,然而,人类的创造力却得益于这种建筑审美的主观特征。对"建筑意"的认识便是这样一种情况。&qu

7、ot;建筑意"是梁思成先生在论述建筑的审美特性时提出的重要概念。"意"指的是意境,在梁思成先生看来,建筑的美是丰富的,它给审美者带来的美感是非常特殊的,是形式之美、精神之美和人文之美等融汇成的美之源泉。7"建筑意"的形成取决于欣赏者的态度,而人文底蕴则是建筑美的根基。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建筑美的评价具有主观性的特点,但是,由于美的客观存在,所以大部分人对同一建筑的美学评价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或称"相同的认识"正是我们进行建筑创作的基础。3.3 相对性建筑美同时也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民

8、族与地域上。3.3.1 时代性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标准。建筑的美,放在时间的长河中,只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比如,二战之后现代建筑运动兴起,"国际式"建筑一下子统一了全世界的建筑语言,所谓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变成了通行的美学法则。可是很快,这种"国际式"建筑风格在人们眼中就由美变丑了。从接下来的几十年到今天,建筑美都在努力挣脱现代建筑模式的束缚,朝着更有个性的方向发展。83.3.2 地域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会造就不同的建筑美的语言。在东南亚各国,椰林茂密,气候炎热,人们用椰树林、棕榈叶建起了热带雨林建筑;在中亚西亚,人们用石块垒砌,依山就势

9、盖起了石板建筑,避风挡雪保温御寒,筑成了高原山地建筑;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漠北戈壁,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人们利用山边土坡挖地筑房,建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土建筑。可见,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各自建筑美的语言9,建筑美在地域区分中具有相对性。3.3.3 文化性建筑美的不同认识体现出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学标准较为统一,在长期的中央集权中,人们运用当时所有的建筑手段共同创造出了完整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的建筑体现出儒家思想,正统而有气魄;中国园林则蕴含着道家思想,极力效法自然,追求自由,变化多端;而古希腊在哲学与艺术上的一切知识,都是在追求永恒的完美。总之,不同文化的建筑有着不同美的表达。4.

10、树立起正确的美学价值观建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巨大。奇异建筑在中国的大量出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个人意识的增强以及建筑师个性的表达;但是,在建筑创作上,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回到"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上来,毕竟,建筑是为公共利益而生的,它不应该仅仅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意志的体现。综合以上的论述,认为,以我们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们应该在适用、经济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本民族文化、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点、具有和谐、理性关系的建筑,在建筑审美上不以怪异、荒诞为美,摈弃浮躁、虚荣的建筑观念,建立起辨证的实在的美学价值观。参考文献1 邹德侬. "适用、经济、美观

11、"-全社会应当共守的建筑原则J. 建筑学报,2004(12):74-75.2 饶维纯. 回归建筑学的基本原理J. 建筑学报,2004(11):53-54.3 顾大治, 徐震, 左光之. 感悟建筑美J. 山西建筑,2006(4):15-16.4 海继平. 艺术随笔-关于当今中国建筑美诸问题J. 西北美术,2006(3):51-52.56 黄健云. 论美的根源及其性质的哲学探讨的美学价值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2):50-54.7 李丽秋. 建筑意:建筑美的内涵J. 艺苑,2007(7):23-26.8 傅雁. 建筑美J. 中外建筑, 2003(5):45-47.9 王亦忠. 也谈建筑美J. 安徽建筑,2007(4):23-25.    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