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与出路_第1页
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与出路_第2页
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与出路_第3页
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与出路_第4页
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与出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收稿日期:2009-02-20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 “ 十一五 ” 规划重点课题 (XJK09ZDJF00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招标课题子课题 (AHA090004作者简介:孙中民 (1971- , 男, 湖南隆回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 主要从事社会政 策与社会发展研究 。孙中民 1,2(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管系 , 湖南 长沙 410205;2.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让流动人口子女接受 “ 均等教育 ” 的政策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政策文本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 。 受实施主体不明 确 、 利益机制不

2、均衡 、 缺乏整体性构建 、 监控机制不力 、 缺乏强制性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 在许多地方陷入了政策变形 、失真的困境 。 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必需确立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 形成良好的政策执行环 境, 对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 教育政策; 执行困境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831X (2010 01-0131-04以进城农民工子女为主体的流动少年儿童教育问题是 当前社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 纵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 的演变过程, 可清晰地看出教育政策理念的变迁:由 20世 纪 80年代中后期的

3、 “ 限制 ” , 到 90年代 “ 差别对待 ” , 再到新 世纪以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 工作的意见 为标志的新政策突出 “ 以人为本 ” 的核心思想 。 政策的新理念凸显了国家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关 注, 体现了各级政府解决这一社会难点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 但必须冷静地看到, “ 以人为本 ” 政策理念的树立, 只是使流 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具备了一个必要条件 。 从政策 学视角来看, 问题能否真正解决 、 解决到什么程度, 还要依 赖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的确立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 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 。一 、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中央政

4、府 “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 ” 的政策导向, 决定了由流入地政府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明 确而清晰 。 而流入地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到又是另外一回 事 。 从执行的情况来分析,观念已经不是关键性的制约因 素, 规划和经费的困难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我国当前流动人口呈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 整体趋势, 在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推行之后 , 不可回避的 一个难题是流动人口子女大量涌入的问题 。 流入地接纳流动人口子女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这种限度突出地表现 在流入地执行政策的经费 、 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上 。 在义务教 育“ 以县为主 ” 的背景下, 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流入地政

5、府 很难得到中央政府所给予的相应补偿 。 虽然 流动儿童少年 就学暂行办法 指出 “ 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要互相配 合, 加强联系, 共同做好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 。 但由于国家教育经费转移体制还不健全,每年仍以户籍为 准给流出地划拨义务教育经费,而流入地政府不仅要把教 育经费用于当地学校的发展,还要在教育经费本来就不足 的情况下支付流动儿童的教育费用,双重的经费压力使流 入地政府陷入困境, 因此不少地方抱怨财政困难 , 难以接受 更多的流动儿童入学 。 有的地方认为由流入地政府单独承 担流动儿童的教育费用不合理 , 提出应让其原籍政府承担 或分担部分教育费用 。 在这些违背政策

6、初衷说法的背后, 可 以透视流入地政府经费资源不足的尴尬 。 实际上 , 在现行的 政策背景下 , 流入地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困难所引发的直 接后果就是:谁招收了流动人口子女, 谁就得自己解决办学 经费问题 。流入地政府解决这个问题投入越多 , 问题解决越 好 , 就往往引来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流入地政府的财 政压力就越大 。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落实没有充足的 财力 、 物力投入 , 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就无法有效配置资 源 , “ 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 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 ”“ 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 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与出路13120

7、10年 2月 第 10卷第 1期Feb.2010Vol.10, No.1湖南 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育费用负担 ” 1等规定就无法得到根本落实 。尽管流入地政府也在下大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 问题, 但是相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总数来说, 流入地中小学 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吸纳率仍然偏低 。 导致吸纳率偏低固然 有流动人口子女总数较多的客观原因,但流入地办学规模 难以预测 、 现有中小学承受能力有限是最主要的 。 城市免费 义务教育政策的推行, 从制度上和经济上为 “ 留守儿童 ” 进 城入学打开了大门, 迫切要求城市学校为其提供学位

8、 。 城市 学校的学位供求矛盾变得日益严峻 。 目前许多城市教育行 政部门事先没有进行学校的科学规划和布局调整,现有公 办学校不能提供充足的学位, 造成许多学校 “ 人满为患 ” 、 班 额陡然增大的现象 。 新建学校 、 扩大城区学校的办学规模, 为进城儿童提供足够学位,已成为城市政府不容推卸的一 项重任 。 而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变数太大, 教育行政部门无 法准确地获取外来人口中适龄入学儿童的数字,又是困扰 教育部门的一大难题 。 同时,流动人口居住分布也很不均 衡 。由于许多外来农民工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 工作地点经 常更换, 子女也跟着转学, 这一问题使得教育部门难以进行 学校布局和事业

9、规划, 难以预测教师需求 。由于地方政府尤其是流入地政府执行政策的积极性不 高,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在许多地方陷入执行中断 和政策失真的境地 。 对流入地政府而言, 落实流动人口子女 教育相关政策确实责无旁贷 。 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已 经演化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作为政策落实的主体, 教育主管 部门一方面难以独自承担政策落实之责,另一方面又没有 能力协调其他部门的行为 。 结果往往造成政策执行过程中 政策行为表面化, 实际上处于中断的状态; 对流入地公办学 校而言, 既要保证教学秩序不受影响 、 质量不下降, 又被强 令必须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同时还要面对经费不足 、 师 资不足和基

10、本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 。 加上农民工家庭频繁 流动的特点导致其子女不易管理,许多学校在对待接受流 动人口子女入学这个问题上一直态度消极 。二 、 教育政策执行中变形的原因分析“ 对政策执行因素的分析和控制是决定政策执行效果 的关键 ”, 2在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 出现变形的情况是普遍 的, 但应该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否则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削弱教育政策的有效性, 导致教育政策的失败 。 在现实生活 中,影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是纷繁而 复杂的:(一 政策实施主体不明确, 利益机制不均衡政策的存在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利益关系,由于利益追 求的内在驱动力, 引起了府际间利益分配的失衡

11、。 就中央与 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而言,需要进行 事权的划分, 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 划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 间 、 地方政府不同层级之间的事权 、 财权 。 流动儿童少年就 学暂行办法 与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 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都规定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以流 入地为主, 这样的职责划分是明确的 。 但是问题在于, 国家在给予流入地政府主要职责的同时,并没有对中央政府和 流出地政府的责任予以规定,尤其是缺少中央政府对流入 地进行财政补偿的相关规定 。 也就是说, 教育经费的拨付, 没有因为受教育者的增多而有所增加 。 这样就给流入地政 府造成了经费压力 。我国

12、义务教育经费是由地方财政支出的 。 农村的学龄 儿童随父母流出后,流出地政府可用支出的教育费用随着 转出人数的增加而变得相对宽松 。 而流入地政府则要利用 地方财政划拨的教育经费来满足城市和农村两个群体 “ 孩 子 ” 的教育需求, 同时认为流入的儿童不仅仅占有了城市的教育资源, 而且对城市的“ 教育 GDP ” 也产生不利影响, 3城 市流入地政府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发现政策本身带给自 己的收益远远要低于自己的预期,利益受损的心理感受使 流入地政府感觉到一种 “ 相对剥夺 ” 的不平衡心理状态 。 4就当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府际间利益分配不均最主要 的症结在于教育经费的平衡上 。 在经费所带来

13、的冲突和资 源的竞争中, 府际间都竭尽全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经费 原本的不足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使这种不平衡的利益矛盾激 化,从而导致政策执行的效果不尽人意,甚至出现失灵现 象 。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所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即通过政策 实施,让一部分人享有资源而排斥另一些人对该资源的享 用 。 5正是利益因素构成了政策执行变形的最为深层的原 因 。(二 政策缺乏整体性构建, 可操作性不强教育政策体系的整体性是指解决同一问题的众多类 型 、 层次不同的教育政策需要配套设置, 相关教育政策组成教育政策体系并发挥整体作用 。 6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 、 相互交叉性在客观上要求相关教育政策必须

14、 统筹安排 。 在这一方面目前的政策无疑有所欠缺 。 首先, 几 年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经费保障 、 人口 管理改革等配套政策并未及时出台,政策体系的完善工作 并不尽如人意; 其次, 除了上述专门政策文本外, 近年来国 家及各部委出台的政策一方面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并非专 门性政策文件,只是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流动人口子女教 育问题有所涉及 。 由于政策制定部门利益的差异, 这些政策 一定程度上缺乏横向的有效协调, 其系统性 、 层次性都没有 达到政策整体性的要求, 未能形成有机结合, 这对于政策执 行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 。为了能顺利执行,教育政策就决不能仅仅勾勒模糊的 政策轮廓,

15、而是要形成实用的 、 具体的 、 具有可操作性的政 策方案, 或者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 。 我国几部教育政策 出台后一直没有实施细则跟进 。 这种政策的模糊性和不明 确性, 易于导致两种情况:一是政策执行人员或机构可以利 用自己的权力, 通过政策执行为自己或本部门谋利 。 教育政 策的模糊性造就了一个政策执行的灰色地带,在这个灰色 地带中, 地方利益 、 个人利益 、 小集体利益等都会通过自己 拥有的资源, 力求在政策运行过程中拓展利益空间; 二是政 策执行人员因政策不明确 、 职责不清晰而采取规避的态度, 造成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从表面上看与原政策相一致,事实第 1期2010年湖南 学院学报1

16、32上却背离原政策精神的问题, 出现的各种执行偏差, 影响政 策执行效果 。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 教育工作的意见 在倡导 “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 中, 要解决的 关键问题即经费问题没有形成具体的机制,第五条规定:“ 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 障机制 。 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 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与补助 。 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 分经费, 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 积极鼓 励机关团体, 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 、 捐物资助家庭困 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 。” 在这一规定里, 没有明 确规定 “ 较多 ”

17、 具体是多少, “ 补助 ” 如何补, 拿什么 、 以何种 方式补 。 对于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 意见 也 只是提出了总要求, 至于怎么配合, 比如责任分担, 协调管 理等内容没有明确设计, 也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 这样 “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 就演变成了 “ 流入地政府是唯一责任 者 ” 的局面 。(三 执行主体监控机制不力, 政策实施缺乏强制性保 障两个 意见 的出台以 “ 补偿和维护 ” 处于弱势地位的流 动人口子女教育权益为核心,这种权益的维护需要流入地 政府对当地的教育资源重新做出调整和分配, 7显而易见, 流动人口子女的进入将打破城市的教育供求平衡,从而造 成城

18、市教育资源的紧张和过度消耗 。 因此, 解决流动人口子 女教育问题的 “ 两为主 ” 原则必然要求政策本身具备一定的 强制性 。 但政策文本对 “ 流入地 ” 政府的相关工作都只是一 般要求, 没有明确如果政策目标未达到, 相关人员责任如何 追究的问题 。 尽管涉及了教育 、 公安 、 财政 、 劳动保障甚至城 市社区等相关部门, 但没有规定具体责任的分割, 也没有相 应的约束机制 。 强制性的缺乏必然导致政策执行力的减弱, 各部门在执行政策时也就会随之产生 “ 随意性 ” 偏差, 甚至 “ 不作为 ” 。 这不仅影响到国家教育政策的权威, 也在一定程 度上会导致政策执行乏力 。“ 政策执行过

19、程中的对政策执行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当 代政策活动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部分,是社会政策运行的自 我保障机制 。 ” 8有效的政策监督是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 消除 政策执行梗阻,保证政策预定实施目标与实际执行过程中 所要达到目标的一致 、 统一的重要保障 。 监督机制的功能在 于通过对执行主体执行行为和执行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 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行为, 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及时纠正执行主体违反行政伦理的 、 有悖于政策目标的错 误行为 。 然而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因为执 行主体监督机制不力而造成政策执行变形的案例却层出不 穷 。三 、 改进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几点建议流动人口

20、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都可以还原为政 策和制度问题 。 因此, 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形成切实可行的 政策体系和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是当务之急 。首先, 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 协调地方政府部门的 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很 大的转变, 特别是对义务教育开始实行 “ 地方负责 、 分级管 理 ” , 地方政府成为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责任者 。 也就 是说, 作为公共物品的义务教育, 中央政府在没有增加自身 成本的前提下 “ 强加 ” 给了地方政府, 而地方政府并没有因 此获得更多的来自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 。 据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调查, 中国的义务教育经费 83%左右

21、由县乡财政负 担, 省里负担 11%, 中央财政负担不足 2%。 9从价值取向上 来说,中央政府对有利于增加全民福祉的义务教育非常重 视, 其价值取向是国家和全民利益的增加 。 但是对相对独立 的利益主体 地方政府来说,行为的取向当然是自身利 益的最大化 。 相对于其他投资而言, 对教育的投资是一种长 期的 、 效益滞后并且政治利益不明显的投资, 地方政府对于 中央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必然会避重就轻消 极而为 。 因此, 应改革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制度, 打破户籍制 度的限制, 以实际在校学生数为基数划拨义务教育经费 。 建 立起一套完善的各地区儿童流动情况的管理机制,至少做 到在一个年

22、度计划中实行按学生人数分配资金,以保证资 金随学生流动, 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资金有的放矢, 解决因 为学生的频繁流动而无法准确分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投入 的问题, 也就解决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之争 。 同时应提高 中央财政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比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 协调发展 。其次, 要完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监控 、 评估与问 责机制建立政策监督 、 评估和问责机制能够防止政策目标的 偏离, 促进政策的及时调整, 防止不良政策的惯性和自由发 展给教育现实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代价 。 要通过政策监控, 约 束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约束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在 共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责任,防

23、止相互之间 推诿责任;要监督公办学校在招收流动儿童就学上发生的 不合理的收费行为和管理行为,使之真正能够为流动人口 子女提供一个宽松的入学条件;监督社会保障部门在对待 流动人口子女这一弱势群体上的措施是否完备,使其切实 建立起弱势补偿的社会保障制度 。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进行 阶段性的评估, 应及时搜集来自政策主客体的信息, 及时发 现政策中的漏洞和瑕疵, 并将其反馈到决策层面, 使政策主 体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应急性的补救措施,或者长期采取渐 进式的决策模型, 不断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避免政策决 策短期行为可能对潜在的 、 突发的后果的忽视, 提高政策的 环境使用性能, 保证政策的有效性, 使

24、政策真正为解决流动 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服务 。由于中央颁布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具有宏观性, 它又赋予了地方政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政策的权 力, 给了他们很大的政策空间, 因此在政策权力监督上要建 立一种政策有效执行的问责机制,在执行流动人口子女教 育政策过程中, 问责机制能够防止政策执行主体滥用职权, 建立权力和责任统一的机制,使他们内在的自我约束行为 接受政策相关人群的监督和必要的质询 。 比如, 政策明确要孙中民: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与出路第 1期 2010年 133求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以 公办学校为主,那么在给予他们责任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

25、一定的政策权力, 他们出台流动儿童就学的具体程序 、 规定 公办学校收取就学额外费用的数目 、 规定打工子弟学校的 办学资格 、办学程序 、 办学条件, 并且获得了一定的下拨教 育经费, 那么他们就应该有责任使这些规定和资源公开化, 让民众具有一定的知情权;一旦在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出 现有违政策规定 、 歪曲政策 、 政策变通的行为, 就应该受到 民众的质疑和询问, 并受到相应的处理 。第三,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构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的社会支持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 有关部门统筹协调,相关教育政策应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加 以充分的论证 、分析, 要和解决好流动人口的

26、管理问题相协 调 。 要提高教育政策的有效性, 就要进行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改革和政策的创新,进而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提 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此, 应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领导, 加强执政能力建 设, 认真贯彻和执行中央制定的政策,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 理职能, 明确发改委 、 教育 、 公安 、 工商 、 人事 、 财政 、 物价 、 民 政 、 卫生 、 劳动 、 房管等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真正把流动人口 纳入城市管理与服务的范畴, 建立由专门机构统筹规划 、 各 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有效工作 机制 。 10尽快将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流入地政 府的公共管理

27、与服务范畴 。 政府作为各种利益群体的平衡 者, 有责任通过掌握的公共财政资源, 在不违背基本的机会 平等的原则下, 给予社会弱者以补偿, 使他们不因为先天的 或非个人的因素,而失去与社会强者同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 因此必需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进行弱势倾斜, 把公共教育 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群体中;以公共财政支付弱者自身难 以支付的教育成本, 以公立教育保障弱者的受教育权, 逐步 实现公立教育全民化 。 另外, 在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救治制 度等社会制度安排上都应实行对弱势群体的 “ 优先扶持 ” , 充分地尊重他们的利益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现实 需求,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 逐渐消除歧

28、视 、 消除社会排 斥和文化排斥, 引导和促进他们与主流社会文化的融合, 真 正实现城乡在思想 、 文化 、 意识观念等方面和在经济发展方 面的和谐统一, 共同构建美好幸福的和谐社会 。 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 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 第 6条 、 第 7条 . 2吴志宏 , 陈韶锋 , 汤林春 .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M.上海 :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5.3杨东平 .2005年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M.北京 :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6:26.4王国红 . 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规避 J.唯实 ,2003,(2:68.5戴维

29、83;伊斯顿 . 政治体系 -政治学状况研究 M.北京 :商务 印书馆 ,1993:23.67杨润勇 .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 题分析 J.当代教育科学 ,2006,(8.8郑敬高 . 政策科学 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206.9季谭 . 义务教育法 “ 大修 ” 核心明确四级政府投入责任 N.第一财经日报 ,2006-1-6.10贾君 , 徐新录 .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建设探 讨 J.现代教育科学 ,2006,(2.第 1期2010年湖南 学院学报134Abstract:The concept of equality in the education policy for the mig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